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如图是氯化钠、氯化铵和碳酸氢钠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分析曲线得到的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rm{(}\)  \(\rm{)}\)

              \(\rm{①}\)氯化钠和氯化铵是易溶物质,碳酸氢钠是微溶物质
              \(\rm{②}\)在\(\rm{20℃}\)时,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rm{NH_{4}Cl > NaCl > NaHCO_{3}}\)
              \(\rm{③}\)在\(\rm{30℃}\)时,氯化钠和氯化铵固体各\(\rm{20g}\)分别溶于\(\rm{50g}\)水,所得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rm{④}\)利用结晶法从氯化钠、氯化铵混合物中分离出氯化铵的最佳温度在\(\rm{10℃}\)以下
              A.\(\rm{①②}\)
              B.\(\rm{②④}\)
              C.\(\rm{②③}\)
              D.\(\rm{①③}\)
            • 2.
              如表是\(\rm{Ca(OH)_{2}}\)和\(\rm{NaOH}\)的溶解度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rm{/℃}\) \(\rm{0}\) \(\rm{20}\) \(\rm{40}\) \(\rm{60}\) \(\rm{80}\) \(\rm{100}\)
              溶解度\(\rm{/g}\) \(\rm{Ca(OH)_{2}}\) \(\rm{0.19}\) \(\rm{0.17}\) \(\rm{0.14}\) \(\rm{0.12}\) \(\rm{0.09}\) \(\rm{0.08}\)
              \(\rm{NaOH}\) \(\rm{42}\) \(\rm{109}\) \(\rm{129}\) \(\rm{174}\) \(\rm{314}\) \(\rm{347}\)
              \(\rm{(1)}\)依据上表数据,绘制\(\rm{Ca(OH)_{2}}\)和\(\rm{NaOH}\)的溶解度曲线,图中能表示\(\rm{Ca(OH)_{2}}\)溶解度曲线的是 ______ \(\rm{(}\)填“\(\rm{A}\)”或“\(\rm{B}\)”\(\rm{)}\)。

              \(\rm{(2)}\)要想把一瓶接近饱和的\(\rm{Ca(OH)_{2}}\)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有下列措施:\(\rm{①}\)加入氢氧化钙,\(\rm{②}\)升高温度,\(\rm{③}\)降低温度,\(\rm{④}\)加入水,\(\rm{⑤}\)蒸发水后再恢复到原温度。其中均可行的一组是 ______ \(\rm{(}\)填序号\(\rm{)}\)
              A.\(\rm{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⑤D.①②⑤}\)
              \(\rm{(3)20℃}\)时,\(\rm{200g}\)饱和\(\rm{NaOH}\)溶液,蒸发\(\rm{10g}\)水后,再恢复到\(\rm{20℃}\),可析出\(\rm{NaOH}\)晶体的质量为 ______ \(\rm{g}\)。
              \(\rm{(4)}\)现有\(\rm{20℃}\)时\(\rm{Ca(OH)_{2}}\)的饱和溶液\(\rm{(}\)甲溶液\(\rm{)}\),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rm{CaO}\)固体后,恢复到\(\rm{20℃}\),得到的溶液\(\rm{(}\)乙溶液\(\rm{)}\),已知:\(\rm{CaO+H_{2}O=Ca(OH)_{2}.}\) 则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关系为\(\rm{ω_{乙}}\) ______ \(\rm{ω_{甲}(}\)填“\(\rm{ > }\)”、“\(\rm{ < }\)”或“\(\rm{=}\)”\(\rm{)}\)。
              \(\rm{(5)}\)现有\(\rm{60℃}\)时含\(\rm{Ca(OH)_{2}}\)和\(\rm{NaOH}\)两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若要得到较纯净的\(\rm{NaOH}\)晶体,应采取的物理方法是 ______ 。
            • 3.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将\(\rm{t_{3}℃}\)时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rm{t_{1}℃}\),只有甲的溶液中有固体析出。则乙的溶解度曲线为 ______ \(\rm{(}\)填“\(\rm{X}\)”或“\(\rm{Y}\)”\(\rm{)}\);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为 ______ ;\(\rm{t_{3}℃}\)时,将\(\rm{30g}\) 甲的饱和溶液稀释为质量分数为\(\rm{10\%}\)的溶液,需加水的质量为 ______ \(\rm{g}\)。
            • 4.
              如图所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rm{(1)}\)温度为\(\rm{t_{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______ 。
              \(\rm{(2)}\)在\(\rm{t_{3}℃}\)时,\(\rm{75g}\)水最多能溶解乙物质 ______ \(\rm{g}\)。
              \(\rm{(3)}\)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由\(\rm{t_{1}℃}\)升温到\(\rm{t_{3}℃}\)时,一定有晶体析出的是 ______ ,且甲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______ 。
              \(\rm{(4)}\)甲中含有少量的乙,若要提纯甲可使用 ______ 方法。
            • 5.
              A、\(\rm{B}\)、\(\rm{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rm{(}\)  \(\rm{)}\)
              A.\(\rm{t_{1}℃}\)时,\(\rm{A}\)、\(\rm{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B.\(\rm{t_{2}℃}\)时,把\(\rm{50gA}\)放入\(\rm{50g}\)水中能得到\(\rm{A}\)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rm{1}\):\(\rm{3}\)
              C.将\(\rm{t_{2}℃}\)时\(\rm{A}\)、\(\rm{B}\)、\(\rm{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rm{t_{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rm{B > C=A}\)
              D.将\(\rm{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
            • 6.
              图表法是一种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
              结合所给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rm{(1)}\)图\(\rm{1}\)为\(\rm{KNO_{3}}\)的溶解度曲线,\(\rm{a}\)、\(\rm{b}\)在溶解度曲线上。
              \(\rm{①a}\)点对应的溶液是 ______ 溶液。\(\rm{(}\)填“饱和”或者“不饱和”\(\rm{)}\)
              \(\rm{②a}\)点对应的溶液的质量分数是 ______ 。\(\rm{(}\)只列计算式\(\rm{)}\)
              \(\rm{③}\)将\(\rm{a}\)点对应的溶液升温到\(\rm{70℃}\),其质量分数 ______ 。\(\rm{(}\)填写“变大”、“变小”或“不变”\(\rm{)}\)
              \(\rm{④}\)欲使\(\rm{KNO_{3}}\)溶液的状态从\(\rm{b}\)点转化为\(\rm{c}\)点,可采取的措施是 ______ 。
              \(\rm{(2)}\)来氢氧化钠、碳酸钠分别在水、酒精中的溶解度如表所示:\(\rm{(}\)说明:\(\rm{NaOH+CO_{2}═Na_{2}CO_{3}+H_{2}O)}\)
              氢氧化钠 碳酸钠
              \(\rm{20℃}\) \(\rm{40℃}\) \(\rm{20℃}\) \(\rm{40℃}\)
              \(\rm{109g}\) \(\rm{129g}\) \(\rm{21.8g}\) \(\rm{49g}\)
              酒精 \(\rm{17.3g}\) \(\rm{40g}\) 不溶 不溶
              \(\rm{①}\)如图所示图象表示 ______ \(\rm{(}\)填“氢氧化钠”或“碳酸钠”\(\rm{)}\)的溶解度曲线。
              \(\rm{②20℃}\)时,氢氧化钠的溶解度 ______ \(\rm{(}\)填“大于”或“小于”\(\rm{)}\)碳酸钠。
              \(\rm{③40℃}\)时,若将\(\rm{50gNaOH}\)分别投入到\(\rm{100g}\)水和\(\rm{100g}\)酒精中,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 ______ ,后者形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______ 。\(\rm{(}\)结果保留一位小数\(\rm{)}\)
              \(\rm{④}\)将\(\rm{CO_{2}}\)通入所得\(\rm{NaOH}\)的酒精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为 ______ 。
            • 7.
              南海是我国的固有领海,蕴藏着丰富的海洋资源。\(\rm{2017}\)年\(\rm{5}\)月\(\rm{18}\)日,我国南海神狐海域的“可燃冰”试采取得圆满成功,实现历史性突破。

              \(\rm{(1)}\)“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请你写出甲烧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rm{(2)}\)可燃冰被科学家誉为“未来能源”“\(\rm{21}\)世纪能源”,原因是 ______ 。
              \(\rm{(3)1926}\)年,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先生创立了侯氏制碱法,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侯氏制碱法以食盐为主要原料制取纯碱,制得的纯碱中常含有少量氯化钠。\(\rm{Na_{2}CO_{3}}\)和\(\rm{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rm{2}\)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rm{t_{1}℃}\)时,\(\rm{50g}\)水中加入\(\rm{10gNa_{2}CO_{3}}\),经充分溶解,形成 ______ 溶液\(\rm{(}\)填“饱和”与“不饱和”\(\rm{)}\),所得溶液质量为 ______ \(\rm{g}\)。
            • 8.
              如图是\(\rm{A}\)、\(\rm{B}\)、\(\rm{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rm{(1)}\)点\(\rm{P}\)表示的含义 ______ .
              \(\rm{(2)10℃}\)时将\(\rm{5}\)克\(\rm{A}\)物质加入到\(\rm{50}\)克水中,得到的是\(\rm{A}\)物质 ______ 溶液\(\rm{.(}\)填“饱和”和“不饱和”\(\rm{).}\)将此溶液升温至\(\rm{30℃}\)需要再加入 ______ 克溶质,溶液方能饱和.
              \(\rm{(3)}\)在\(\rm{20℃}\)时,将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rm{30℃}\),三者的质量分数关系是 ______ .
            • 9.
              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rm{(}\)  \(\rm{)}\)
              A.\(\rm{t_{1}℃}\)时,甲和丙的溶解度都为\(\rm{20g}\)
              B.通过冷却热饱和溶液,可以分离甲中混有的少量乙
              C.\(\rm{t_{2}℃}\)时,\(\rm{60g}\)甲加到\(\rm{100g}\)水中,能得到\(\rm{150g}\)饱和溶液
              D.将\(\rm{t_{2}℃}\)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rm{t_{1}℃}\),所得溶液的溶
              质质量分数大小顺序为:乙\(\rm{ > }\)甲\(\rm{=}\)丙
            • 10.
              学科思想在化学素养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rm{(}\)一\(\rm{)}\) 在物质的宏观性质、微观组成\(\rm{(}\)或结构\(\rm{)}\) 和表示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rm{(1)}\)金刚石和石墨、\(\rm{C_{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物理性质上却有很大差异,其原因是 ______ 。
              \(\rm{(2)}\)硅在地壳中储量排在第二位。写出硅原子结构示意图 ______ ;如图是\(\rm{1}\)表示硅单质制备的微观示意图\(\rm{(}\)如图\(\rm{1)}\)。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反应类型为 ______ 反应。
              \(\rm{(}\)二\(\rm{)}\)图表法是一种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综合所给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氢氧化钠 碳酸钠
              \(\rm{20℃}\) \(\rm{40℃}\) \(\rm{20℃}\) \(\rm{40℃}\)
              \(\rm{109g}\) \(\rm{129g}\) \(\rm{21.8g}\) \(\rm{49g}\)
              酒精 \(\rm{17.3g}\) \(\rm{40}\) 不溶 不溶
              \(\rm{(3)}\)若氢化钠固体中混有少量硝酸钾,提纯氯化钠的方法是 ______ \(\rm{(}\)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rm{)}\)。
              \(\rm{(4)}\)如图\(\rm{2}\),现有\(\rm{40℃}\)时等质量的硝酸钾、氯化钠饱和溶液,加热蒸发等质量的水后恢复至\(\rm{40℃}\),剩余溶液的质量关系大小为硝酸钾 ______ 氯化钠\(\rm{(}\)填”\(\rm{ > }\)”、“\(\rm{=}\)“或“\(\rm{ < }\)“\(\rm{)}\)。
              \(\rm{(5)40℃}\)时,若将\(\rm{50gNaOH}\) 分别投入到\(\rm{100g}\)水和\(\rm{100g}\)酒精中,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在 ______ 中,再将\(\rm{CO_{2}}\)通入所得\(\rm{NaOH}\)的酒精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为 ______ 。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