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如图是在实验室里制取气体时常用的部分仪器

              (1)标号为d的仪器名称是    
              (2)在实验室里,用2KmnO4
                △  
              .
               
              K2MnO4+MnO2+O2↑来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①除选用如图中可用的部分仪器外,还必须补充的玻璃仪器是    
              ②若制取3.2g氧气,理论上至少需要取用高锰酸钾    g;
              ③当实验即将结束时,正确操作是    
              A、先熄灭酒精灯,然后将导管从水槽中拿出
              B、先将导管从水槽中拿出,然后熄灭酒精灯
              (3)在实验室里,可用锌粒跟稀硫酸反应来制取并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
              ①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组装完整的制取装置,除选择如图中的a、b、c外,还应选择如图所给仪器中的    
            • 2. 丙烷(C3H8)是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之一,燃烧产物与甲烷相同.

              (1)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    
              (2)请写出丙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    
              (3)纯净的丙烷无色无味,为防泄漏,需在家中安装报警器.你所选择的安装位置是    .(填墙角或者天花板)
              (4)相比于液化石油气,氢气是一种更为理想的能源.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氢气,可选择    (填字母代号)装置.
              (5)氢气作为一种可燃性气体,在使用之前必须要验纯,请简要阐述验纯操作:    
            • 3. 如图是实验室中常见气体制备、干燥、收集和性质实验的部分仪器装置图,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里,要用氯酸钾(KClO3)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备并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
              ①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    (填写仪器序号字母).
              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该反应中,二氧化锰使    ,反应结束后,欲从固体剩余物中提纯二氧化锰,通常的操作过程是    
              (2)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并进行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若仪器C的大玻璃管观察到黑色粉末未变成红色,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 如图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干燥、净化和收集实验的部分仪器,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用zn和稀硫酸反应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氢气.
              ①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    (从左至右填写仪器序号字母).
              ②生成氢气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③经测定,装置A中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后溶液的pH    了(填“变大”“变小”“不变”之一)
              (2)若以H2O2溶液为原料(MnO2为催化剂)在实验室中制备干燥的氧气,并用来测定,CuO和Cu的混合物样品中CuO的质量分数,仪器的连接顺序为A→B1→C→B2,(B1、B2为浓硫酸洗气瓶),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所设计的实验装置中气体流向是从左向右,小明同学取了氧化铜的混合物样品ag,进行实验:
              ①根据完全反应后的C装置的质量变化测定CuO的质量分数,若测得C处大玻璃管内的物质总质量增加b克,则该混合物样品中CuO的质量分数    (计算结构可为用a和b表示的代数式)
              ②若C处大玻璃管中红色的固体还没有完全消失就测定,则样品中CuO的质量分数的测算结果将    (填“偏大”“偏小”“不影响”之一)
              ③二氧化锰是H2O2溶液制氧气反应的    ,反应后的二氧化锰可以进行回收重复利用,可采用的操作方法是    、洗涤、干燥.
            • 5. 通过对化学的学习,你已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规律,请结合如图1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标有a的仪器名称是    
              (2)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可选择的收集装置是D或    (填字母,下同).
              (3)实验室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没有明显现象,小军同学想用实验证明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
              小军选用NaOH和Ca(OH)2两种溶液分别放入右图装置中的广口瓶中,关闭K,通入二氧化碳,发现A、B中均无明显现象,则B中盛放的溶液是    .另一位同学仔细分析了小军的实验方案,觉得有缺陷,理由    
            • 6. (2016秋•济宁期末)如图是实验常用的气体制备、收集、净化的两种多功能装置.
              (1)若制备的气体是氧气,则装置甲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将装置甲和乙通过A、C相连来制取该气体,检查装置气密性后,还须将装置乙    
              (2)若制备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则药品Y为    ,用图示的乙装置收集该气体,A端应与    (填“B”或“C”)端相连.
              (3)若X为稀盐酸,Y是锌粒,用甲、乙两装置组成发生、净化、收集H2的系列装置,若除去H2中酸性气体杂质,乙中盛放的液体应为    溶液,若乙中放入浓硫酸,浓硫酸的作用是    
            • 7. (2016•扬州校级一模)水-生命之源
              (1)日常生活中区分硬水和软水用    ,生活中将硬水软化用    方法.
              (2)自来水厂常用二氧化氯杀菌消毒,写出二氧化氯的化学式并标出氯元素的化合价    
              (3)某养殖场欲测定水池中水的酸碱性强弱,可选用    (填序号)
              A 紫色石蕊试液   B 酚酞试液   C pH试纸
              (4)探究水的组成
              化学上用如图1装置来测定水的组成,其中a为电源的    (填“正”或“负”)极,实验时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来增强水的导电性,若一开始容器中水的质量为49.7g,加入0.3克的氢氧化钠完全溶解后,通电一段时间后,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变为0.625%,则理论上,乙试管中可以收集到气体    克(精确到小数后一位),该实验得到关于水的组成的结论是    
              (5)测定水中各原子的个数比
              实验室用纯净干燥的氢气还原氧化铜,并通过实验过程中相关装置中的质量变化来测定水中氢氧原子个数比,实验步骤如下:(假设每步均吸收完全,不考虑一开始装置中空气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图2
              已知:①碱石灰是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可吸收水和二氧化碳
              ②氢氧化铜受热分解会生成水和氧化铜
              第一步:连接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

              第二步:分别称得C中玻璃管和药品总质量101.6g,D中装置连同药品总质量120.0克
              第三步:通一段时间的氢气,开始对C处玻璃管加热
              第四步:停止加热,继续同一段时间的氢气.
              第五步:再次称得C中玻璃管和药品总质量100.0克.D中装置连同药品总质量121.8克
              ①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a    b    
              ②本次实验中用锌和较浓的盐酸反应并得到持续稳定的气流,方框中应当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选“甲”“乙”或“丙”)其中生成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图3A、B装置中放的药品分别为    (填序号)
              a.A中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   B中浓硫酸
              b.A中浓硫酸              B中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
              c.A中弄氢氧化钠溶液       B中浓硫酸
              d.A中浓硫酸              B中浓氢氧化钠溶液
              ④实验开始通一段时间的氢气,目的是除尽装置中的空气,确认此目的已经达到的实验操作方法为    
              ⑤加热一段时间后,C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    实验结束后,停止加热,继续通氢气的目的之一是让生成的铜充分冷却,另一目的为    
              ⑥E装置的作用为    ,若无此装置,会导致实验测得的氢氧个数比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⑦计算该实验方法测得的氢氧个数比为    (含计算过程)
              ⑧实验反思,下列情况不会影响实验过程中氢氧原子个数比测定的是    (填序号)
              A.氧化铜没有全部被还原       B.氧化铜中混有杂质氧化铁
              C.氧化铜未完全干燥           D.氧化铜中混有少量氢氧化铜
              ⑨若本次实验中,参加反应的氢气只占实验所需氢气量的五分之一,则完成此实验至少需要纯度为80%的粗锌多少克(杂质不与酸反应)
            • 8. 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1装置探究制取气体的原理、方法及性质.请你一同参加,结合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    ,b    
              (2)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图1字母),可选用C装置收集氧气,其原因是    
              (3)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NH3),NH3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则可选择的装置组合是    (填图1字母).
              (4)该小组设计了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既可用于制取气体,又可用于探究物质的性质.
              ①当打开K1、关闭K2时,利用I、Ⅱ装置,可进行的实验是    (填字母).
              a.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b.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②当打开K2、关闭K1时,可以利用I、Ⅲ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有关性质.若要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应向烧杯的水中加入    ,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实验室用浓盐酸(溶质质量分数为37%,密度为1.18g•mL-1)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
              ①计算:需要浓盐酸    mL,水    mL.(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②量取:用规格为    mL的量筒(从50mL、100mL中选择)量取浓盐酸,倒入烧杯中,再量取水.
              ③稀释.
            • 9. 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干燥、收集、和性质实验的部分仪器.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①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2)实验室用二氧化锰粉末和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反应速率快,宜选择的发生装置
                  (填序号),选择该装置的优点是    ,用④装置收集氧气时,氧气从导管    (填“a”或“b”)入.
              (3)测定某氧化铁样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假设杂质不含铁元素,也不与氢气发生反应).某同学设计了用氢气还原氧化铁样品的一组实验:

              该实验制取氢气的药品宜选择    (填名称);干燥管内生石灰的作用是    ;(若取用a克氧化铁样品,测得U型管内物质的质量增加b克,则样品中Fe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用代数表示).
            • 10. 小组在实验室进行关于气体的实验,所用的部分仪器如图1所示.

              (1)甲同学选用高锰酸钾制备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化学方程式为    ,为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应采取的措施是    ,为得到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2)乙同学选用装置B制取氢气,反应方程式是    ,若用装置G收集氢气,导管口    (填“a”或“b”)连接发生装置.若选用装置C代替装置B,它的优点是    .图中所示的状态表示反应处于    (填“发生”或“停止”)的状态.
              (3)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与熟石灰固体来制取氨气.常温下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对人体特别是粘膜组织有腐蚀作用.
              ①写出制取氨气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反应.
              ②干燥时不能选用下列干燥剂中的    
              A.氢氧化钠固体     B.浓硫酸    C.生石灰
              ③某同学用如图2H、I、J组合收集氨气.装置J用于吸收多余的氨气,发生化合反应生成铵盐.则装置I的作用是    .装置J中发生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