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rm{(}\)  \(\rm{)}\)
              A.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
              B.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D.甲烷和一氧化碳
            • 2.
              某化学兴趣小组用一定浓度的稀盐酸和含杂质\(\rm{5\%(}\)杂质不与盐酸反应\(\rm{)}\)的石灰石制备\(\rm{CO_{2}}\),他们选择的制取和收集装置如图所示。请按要求回答问题和探究:
              \(\rm{(1)}\)装置\(\rm{A}\)中仪器\(\rm{a}\)的名称是 ______ ,若要制取并收集干燥的\(\rm{CO_{2}}\),导管的连接顺序是 ______ 。
              \(\rm{(2)}\)若消耗的石灰石为\(\rm{100g}\),理论上可得到\(\rm{CO_{2}}\) ______ \(\rm{g(}\) 精确到\(\rm{0.1)}\),但实际收集到的\(\rm{CO_{2}}\)质量与理论值不符,原因可能是 ______ \(\rm{(}\)填一种\(\rm{)}\)。
              \(\rm{(3)}\)探究装置\(\rm{A}\)中残留液的溶质成分。
              【提出问题】残留液中含有哪些溶质?
              【查阅资料】\(\rm{CaCl_{2}}\)溶液呈中性。
              【思考判断】残留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______ \(\rm{(}\)填物质名称\(\rm{)}\),可能含有的溶质是\(\rm{HCl}\)。
              【实验验证】同学们通过多种实验方法,均验证了残留液中的溶质有\(\rm{HCl}\),请完成下表。
              实验操作 现象\(\rm{(}\)数据或化学方程式\(\rm{)}\) 结论
              方法 用酸碱指示剂测定溶液的酸碱性,所选择的指示剂为 ______ 。 现象: ______ 残留液中的溶质有\(\rm{HCl}\)
              方法二 用\(\rm{pH}\)试纸测定溶液的\(\rm{pH}\). \(\rm{pH}\) ______  \(\rm{7}\)
              \(\rm{(}\)填\(\rm{ > }\)、\(\rm{=}\)或\(\rm{ < )}\)
              方法三 用化学药品检测,且发生了复分解反应,可能选用的药品为 ______  \(\rm{(}\)填一种物质的化学式\(\rm{)}\)。 现象: ______
              化学方程式: ______
            • 3.
              下列图示操作正确的是\(\rm{(}\)  \(\rm{)}\)
              A.
              浓硫酸的稀释
              B.
              给液体加热
              C.
              测定溶液的\(\rm{pH}\)
              D.
              量取一定量的液体
            • 4.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按图示装置及步骤验证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实验步骤】
              Ⅰ\(\rm{.}\)将注射器内的液体注入\(\rm{A}\)中的锥形瓶。
              Ⅱ\(\rm{.}\)打开\(\rm{K_{1}}\),观察到\(\rm{C}\)中部分红色溶液沿导管倒溶液吸入\(\rm{A}\),片刻后回流停止。
              Ⅲ\(\rm{.}\)打开\(\rm{K_{2}}\),观察到\(\rm{B}\)中溶液倒吸入\(\rm{A}\)、\(\rm{C}\)中,液面稳定后观察到\(\rm{A}\)中溶液仍为红色,\(\rm{C}\)中溶液变为无色。
              同学们对相关问题分组展开如下探究。
              探究环节 甲组的探究 乙组的探究
              【提出问题】 \(\rm{A}\)中使酚酞变为红色的物质是什么? \(\rm{C}\)中溶液为什么变成无色?
              【做出猜想】 猜想二:\(\rm{Na_{2}CO_{3}}\)
              猜想三:\(\rm{Na_{2}CO_{3}}\)和\(\rm{NaOH}\)
              猜想一:实验过程中酚酞变质了
              猜想二:溶液中的\(\rm{NaOH}\)反应完了
              【实验验证】 小鹏取少量\(\rm{A}\)中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rm{BaCl_{2}}\)溶液,若观察到 ______ ,证明猜想二成立。小丽认为用\(\rm{Ba(OH)_{2}}\)溶液也可证明猜想二成立,小鹏认为小丽的方案不合理,理由是 ______ 。 \(\rm{(1)}\)取少量\(\rm{C}\)中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rm{NaOH}\)溶液,溶液又变为红色,证明猜想一不成立。
              \(\rm{(2)}\)用\(\rm{pH}\)试纸测定\(\rm{C}\)中溶液的酸碱度,若\(\rm{pH}\) ______ ,证明猜想二成立。
              【反思交流】\(\rm{(1)}\)甲、乙两组同学的实验证明了\(\rm{NaOH}\)能与稀盐酸、\(\rm{CO_{2}}\)发生反应;\(\rm{A}\)中溶液里一定还存在\(\rm{NaCl.}\)写出\(\rm{NaOH}\)与\(\rm{CO_{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rm{(2)}\)【实验步骤】Ⅱ中的现象 ______ \(\rm{(}\)填“能”或“不能”\(\rm{)}\)证明\(\rm{NaOH}\)与\(\rm{CO_{2}}\)发生了反应。
              【拓展迁移】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通过检验有新物质生成或检验 ______ 的方法来证明反应发生了。
            • 5.
              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rm{(}\)  \(\rm{)}\)
              A.稀释浓硫酸 B.倾倒液体 C.测定溶液的\(\rm{pH}\) D.过滤
              A.\(\rm{A}\)
              B.\(\rm{B}\)
              C.\(\rm{C}\)
              D.\(\rm{D}\)
            • 6.
              用所给实验器材\(\rm{(}\)规格和数量不限\(\rm{)}\),就能顺利完成相应实验的是\(\rm{(}\)  \(\rm{)}\)
              选项 相应实验 实验器材\(\rm{(}\)省略夹持装置\(\rm{)}\)
              \(\rm{A}\) 硫酸铜晶体的制备和生长 烧杯、玻璃棒、蒸发皿、量筒
              \(\rm{B}\) 分离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滤纸
              \(\rm{C}\) 用固体氯化钠配制\(\rm{5\%}\)的溶液 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量筒
              \(\rm{D}\) 用\(\rm{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强弱 烧杯、玻璃棒、\(\rm{pH}\)试纸、标准比色卡
              A.\(\rm{A}\)
              B.\(\rm{B}\)
              C.\(\rm{C}\)
              D.\(\rm{D}\)
            • 7.
              以下实验操作规范的是\(\rm{(}\)  \(\rm{)}\)
              A.
              \(\rm{CO_{2}}\)的验满
              B.
              收集氢气
              C.
              测定溶液\(\rm{pH}\)
              D.
              稀释浓硫酸
            • 8.
              以下四组物质中,能在\(\rm{pH=11}\)的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溶液呈无色的一组是\(\rm{(}\)  \(\rm{)}\)
              A.\(\rm{HCl}\)    \(\rm{NaCl}\)     \(\rm{ZnSO_{4}}\)
              B.\(\rm{MgCl_{2}}\)    \(\rm{NaNO_{3}}\)     \(\rm{KOH}\)
              C.\(\rm{Na_{2}CO_{3}}\)    \(\rm{BaCl_{2}CuSO_{4}}\)
              D.\(\rm{KCl}\)     \(\rm{NaCl}\)     \(\rm{NaNO_{3}}\)
            • 9.
              向某稀盐酸中逐渐加入试剂\(\rm{X}\)后溶液的\(\rm{pH}\)变化如图。试剂\(\rm{X}\)可能是下列物质中的\(\rm{(}\)  \(\rm{)}\)
              A.\(\rm{H_{2}O}\)
              B.\(\rm{H_{2}SO_{4}}\)
              C.\(\rm{NaOH}\)
              D.\(\rm{CaCO_{3}}\)
            • 10.
              钠是一种活泼金属,常温下能与氧气、水等物质发生反应。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m{2Na+2H_{2}O═2NaOH+H_{2}↑.}\)在实验室,小亮先取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于烧杯中,再取一小块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蓝色滤渣,并对滤液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rm{Na_{2}SO_{4}}\)溶液呈中性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rm{Na_{2}SO_{4}}\)
              猜想二:\(\rm{Na_{2}SO_{4}}\)和\(\rm{NaOH}\)
              猜想三: ______
              猜想四:\(\rm{Na_{2}SO_{4}}\)、\(\rm{CuSO_{4}}\)和\(\rm{NaOH}\)
              分析:小明认为猜想 ______ 不合理,理由是 ______ \(\rm{(}\)用化学方程式表示\(\rm{)}\)。
              【实验与验证】
              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現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仔细观察现象 溶液为无色 猜想 ______ 不成立
              实验二 向实验一所取滤液中滴入酚酞溶液 ______ 猜想二不成立
              实验三 常温下,再取少量滤液,测溶液酸碱度 \(\rm{pH=7}\) 猜想 ______ 成立
              【拓展延伸】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钠及前面的金属 ______ \(\rm{(}\)填“能”或“不能”\(\rm{)}\)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盐溶液里置换出来。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