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推断题:\(\rm{A}\)为黑色固体,\(\rm{A}\)、\(\rm{C}\)、\(\rm{D}\)、\(\rm{Y}\)都是氧化物,\(\rm{F}\)、\(\rm{G}\)为常见的物质,其中\(\rm{B}\)、\(\rm{E}\)、\(\rm{G}\)属于单质,反应\(\rm{②}\)是炼铁工业中的主要反应,如图是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请回答:

              \(\rm{(1)}\)红色的固体\(\rm{E}\)是\(\rm{(}\)写化学式,下同\(\rm{)}\) ______ ,\(\rm{X}\)溶液中所含有的溶质为 ______ ,固体\(\rm{A}\)的化学式为 ______ ,\(\rm{F}\)溶液显浅绿色,其中所含有的溶质是 ______ 。
              \(\rm{(2)}\)写出反应\(\rm{③}\)中生成无色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rm{(3)}\)指出物质\(\rm{G}\)和\(\rm{A}\)在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 ______ 。
            • 2.
              如图是利用缺铁性氧化物\(\rm{[Fe_{(1-y)}O]}\)进行\(\rm{CO_{2}}\)再资源化研究的示意图\(\rm{.}\)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rm{(}\)  \(\rm{)}\)
              A.如该研究成熟并广泛应用,能缓解温室效应
              B.反应\(\rm{①}\)不是置换反应,反应\(\rm{②}\)是分解反应
              C.反应\(\rm{①}\)提高了铁的氧化物中铁的质量分数
              D.整个转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rm{CO_{2} \dfrac { \overset{\;Fe(1-y)O\;}{ -}}{{高温}}C+O_{2}}\)
            • 3.
              \(\rm{2011}\)年\(\rm{3}\)月,日本地震引发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放射性物质碘\(\rm{-131}\)外泄\(\rm{.}\)人体的甲状腺会吸收放射性碘\(\rm{-131}\),并对甲状腺造成损伤\(\rm{.}\)碘片可减少甲状腺对碘\(\rm{-131}\)的吸收\(\rm{.}\)请回答下列问题
              \(\rm{(1)}\)碘\(\rm{-131}\)原子的原子核带\(\rm{53}\)个单位的正电荷,则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______
              \(\rm{(2)}\)我国在一些极少数地区也检测到极少量的碘\(\rm{-131}\),这说明微粒是 ______
              \(\rm{(3)}\)碘片中的“碘”指的是 ______ \(\rm{(}\)选填“分子”,“原子”或“元素”\(\rm{)}\).
              \(\rm{(4)}\)福岛第一核电站机组反应堆芯释放出的高温氢气接触外界的氧气发生剧烈反应,导致连续爆炸\(\rm{.}\)氢气燃烧时的符号表达式为 ______ 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______ .
            • 4.
              已知浓硝酸是一种易挥发的强酸,见光时发生如下反应:\(\rm{4HNO_{3} \dfrac { \overset{\;{光照}\;}{}}{\;}2H_{2}O+4NO_{2}↑+X↑}\).
              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rm{(1)}\)推断\(\rm{X}\)的化学式是 ______ ;
              \(\rm{(2)}\)此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 ______ 反应;
              \(\rm{(3)}\)浓硝酸需要 ______ 保存\(\rm{.}\)原因是 ______ .
            • 5.
              在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四类反应中,可能生成水的反应共有\(\rm{(}\)  \(\rm{)}\)
              A.\(\rm{1}\)类
              B.\(\rm{2}\)类
              C.\(\rm{3}\)类
              D.\(\rm{4}\)类
            • 6.
              把一定质量的\(\rm{a}\),\(\rm{b}\),\(\rm{c}\),\(\rm{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rm{(}\)  \(\rm{)}\)
              物质 \(\rm{a}\) \(\rm{b}\) \(\rm{c}\) \(\rm{d}\)
              反应前的质量\(\rm{(g)}\) \(\rm{5.3}\) \(\rm{m}\) \(\rm{7.6}\) \(\rm{2.7}\)
              反应后的质量\(\rm{(g)}\) \(\rm{6.5}\) \(\rm{3.2}\) \(\rm{4.4}\) \(\rm{2.7}\)
              A.\(\rm{a}\)和\(\rm{c}\)是反应物
              B.\(\rm{d}\)一定是催化剂
              C.\(\rm{m=2.0g}\)
              D.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 7.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rm{M}\)、\(\rm{N}\)、\(\rm{P}\)、\(\rm{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表,则关于此反应认识不正确的是\(\rm{(}\)  \(\rm{)}\)
              物质 \(\rm{M}\) \(\rm{N}\) \(\rm{P}\) \(\rm{Q}\)
              反应前质量\(\rm{/g}\) \(\rm{18}\) \(\rm{1}\) \(\rm{2}\) \(\rm{32}\)
              反应后质量\(\rm{/g}\) \(\rm{X}\) \(\rm{26}\) \(\rm{2}\) \(\rm{12}\)
              A.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B.反应后物质\(\rm{M}\)的质量为\(\rm{13g}\)
              C.反应中\(\rm{N}\)、\(\rm{P}\)的质量变化量之比为\(\rm{5}\):\(\rm{4}\)
              D.物质\(\rm{Q}\)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 8.
              将宏观、微观及化学符号联系在一起是化学学科的特点,在一定条件下,\(\rm{A}\)和\(\rm{B}\)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rm{C}\)和\(\rm{D.}\)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rm{(}\)  \(\rm{)}\) 
              A.从宏观角度看,物质\(\rm{C}\)由两种元素组成,属于混合物
              B.从微观角度看,该化学变化中发生根本改变的微粒是原子
              C.若\(\rm{D}\)为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则\(\rm{D}\)的微观符号可表示为\(\rm{N_{2}}\)
              D.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置换反应,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不变
            • 9.
              下列应用和相应的原理\(\rm{(}\)用化学方程式表示\(\rm{)}\)及基本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rm{(}\)  \(\rm{)}\)
              A.工业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rm{Fe_{2}O_{3}+3CO \dfrac { \overset{\;{高温}\;}{}}{\;}2Fe+3CO_{2}}\)           还原反应
              B.用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症  \(\rm{2Al}\) \(\rm{(OH)_{3}+3H_{2}SO_{4}=Al(SO_{4})_{3}+3H_{2}O}\)           复分解反应
              C.用铜和盐酸反应制作氯化铜 \(\rm{Cu+2HCl=CuCl_{2}+H_{2}↑}\)置换反应
              D.铁与氧气、水反应生成铁锈     \(\rm{4Fe+3O_{2}+2xH_{2}O=2Fe_{2}O_{3}⋅x}\) \(\rm{H_{2}O}\)    化合反应
            • 10.
              请你利用石灰石、纯碱、水等来制备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
              ______ \(\rm{(}\)分解反应\(\rm{)}\);
              ______ \(\rm{(}\)化合反应\(\rm{)}\);
              ______ \(\rm{(}\)复分解反应\(\rm{)}\).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