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汽车里的防冻液是由不易蒸发、密度为1.11g/cm3的乙二醇和纯净水混合而成,含水量不同,其沸点和凝固点都会发生改变,对此小明选用不同含水量的防冻液进行了实验探究,并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
              含水量W/% 50 40 30 20 10 5
              防冻液沸点t/℃ 106 107 110 120 142 160
              防冻液凝固点t/℃ -35 -30 -25 -20 -15 -10
              (1)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中作出防冻液的沸点t和含水量W的关系图象
              (2)通过表中的数据,请分析东北地区比海南地区防冻液的含水量要______(选填“多”或“少”),理由是:______
            • 2.
              从下面的表格提供的信息中,我们可以看出:
              酒精 水银
              密度\((kg/m^{3})\) \(1.0×10^{3}\) \(0.8×10^{3}\) \(13.6×10^{3}\)
              比热容\(J/(kg℃)]\) \(4.2×10^{3}\) \(2.4×10^{3}\) \(0.14×10^{3}\)
              沸点\((℃\)、标准气压下\()\) \(100\) \(78\) \(357\)
              凝固点\((℃)\) \(0\) \(-117\) \(-39\)
              \((1)\)制作一个能测量北极寒冷气温的温度计,应选择里面的液体是 ______ 的温度计;
              \((2)\)如果用三个相同的加热设备同时对质量相同的三种液体加热,则升温最快的液体是 ______ ;
              \((3)\)如果取质量相同的三种液体分别放入三个相同的烧杯中,则液面最高的是 ______ 。
            • 3.
              祖儿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实验中:
              \((1)\)常温下先分别向两个烧杯放入冰块和热水如图甲所示,后在杯口上方盖上相同玻璃片\(a\)、\(b\),过一会儿可明显看到玻璃上侧有小水珠出现的是 ______ 块玻璃;玻璃的小水珠是水蒸气遇冷 ______ 形成的\((\)填物态变化名称\()\)。
              \((2)\)图乙是探究两固体吸热温度变化所得到的图象,图中 ______ \((\)填“\(c\)”或“\(d\)”\()\)是非晶体。
            • 4.

              图甲是“探究某种固体物质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实验中,用烧杯中的热水加热试管中的固体物质,好处是___________。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熔化过程持续了________ \(min\),物质在熔化时吸收热量,________保持不变。

              \((3)\)图乙中,物质在\(AB\)段和\(CD\)段加热的时间相同,但升高的温度却不同,这是因为物质处于这两种状态的____________不同。

            • 5.

              如图甲所示,是小明利用装有沸水的烧杯“探究某种固体熔化规律”的实验\(.\)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该固体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1)\) 装有沸水的烧杯杯口附近有“白气”产生,  “白气”是              \((\)选填“气态”、“液态”或“固态”\()\)物质.

              \((2)\) 实验中,将装有固体的试管放入烧杯中的水里加热的好处是             \(.\)由图乙可知, 该固体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 实验中,热从火焰传递给水,却不会反过来传递,说明能量的转移具有               性\(.\)

              \((4)\) 图乙中,物质在\(A\)点时具有的内能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B\)点时的内能.

            • 6.
              根据如图中的实验示意图,在下面的空格处填入相应的内容.

              \((1)\)甲图,两个铅柱没有被重物拉开,主要是因为铅柱的 ______ ;
              \((2)\)乙图,把玻璃瓶从山下拿到山上,管内水柱的高度会 ______ ;
              \((3)\)丙图,观察两种乐器发出的\(C\)调\(I(do)\)的波形图,说明声音的 ______ 不同;
              \((4)\)丁图,该物质在\(B\)点时的内能 ______ 它在\(C\)点时的内能\((\)选填“\( > \)”,“\( < \)”或“\(=\)”\()\),该物质在\(AB\)段比\(CD\)段温度变化快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 .
            • 7.
              小红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对冰加热,根据实验记录分别绘制了冰熔化时和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丁所示\(.\)请你回答:

              \((1)\)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______ \(℃.\)
              \((2)\)图丙中, ______ 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此过程中该物质的内能 ______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3)\)比较图丙中\(AB\)段与\(CD\)段可以看出:吸收相同热量时,冰升温比水升温快,原因是 ______ .
              \((4)\)由图丁可知,水的沸点是 ______ \(℃\),由此可判断出当时水面上方的气压 ______ \((\)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
              \((5)\)婷婷同学评估小红同学所画的图象丁时指出:图象中的\(GH\)段不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来的,请你帮婷婷陈述其中的奥秘: ______ .
            • 8.

              如图甲所示,是李辉”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该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1)\)实验中使用的温度计是根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理制成的;

              \((2)\)由图乙可知,该物质是  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该物质在\(BC\)段处于 _______ \((\)“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此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 _________。

            • 9.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沸水也能结冰?    沸水也能结冰吗?在地球表面自然环境中的确不可能,但人为改变外界环境因素后一切皆有可能\(.\)科学家将盛有适量水的杯子放置在玻璃罩中密封\((\)如图甲\()\),用抽气机向外抽气,奇怪的现象发生了:杯子中的水沸腾了,继续抽气,杯子中上层水仍在沸腾,下层水开始结冰,最终水全部结成了冰\(.\)原来随着玻璃罩中的空气被抽出,沸点一直降到室温,故杯中的水沸腾了\(.\)研究表明晶体的熔点\((\)或凝固点\()\)也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小,晶体的熔点\((\)或凝固点\()\)越高,所以当玻璃罩中气体压强减小到足够低时,水的凝固点升高到室温,故沸腾的水很快结冰了.

              \((1)\)文中提到“原来随着玻璃罩中的空气被抽出,沸点一直降到室温”的依据是 ______ \(.\)由于能量的转移和转化具有 ______ ,所以地球表面自然环境中,杯子中上层水沸腾、下层水结冰的现象 ______ \((\)可能\(/\)不可能\()\)存在;
              \((2)\)如图乙,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中将一根两端拴有重物的细金属丝,挂在一个粗大的冰块上\(.\)一段时间后,钢丝穿冰块而过,而冰块完整无缺\(.\)使用细金属丝和悬挂重物的目的都是 ______ ,从而使冰的熔点 ______ \((\)降低\(/\)提高\(/\)保持不变\()\),所以细金属丝下方的冰块熔化,由于环境温度较低,熔化而成的水又很快 ______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故钢丝穿冰块而过且不留缝隙;
              \((3)\)滑冰运动员所穿滑冰鞋都带有冰刀,如图丙所示,在滑冰过程中,冰刀通过 ______ 的方式使得冰的内能变大,同时 ______ \((\)增大\(/\)减小\()\)了对冰面的压强,从而改变了冰的熔点,使得冰刀划过的冰面容易熔化,最终能起到 ______ 的作用.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