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酸、碱、盐是几类重要的化合物,他们之间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1)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有沉淀析出,或有气体放出,或有______生成。
              (2)某化学小组进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实验:将盐酸滴入一定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实验无明显现象。取反应后的部分溶液加热、蒸干、得到白色固体。
              以下是探究白色固体成分的实验,已知CaCl2溶液呈中性。请填写下表:
              实验操作 测定结果 白色固体成分
              用pH试纸测定反应后溶液的酸碱度,操作方法是 ______ pH>7 ______
              ______ CaCl2
              实验反思:无明显现象的中和反应可借助酸碱指示剂判断反应终点。
              (3)“粗盐提纯”指除去NaCl中的泥沙和MgCl2、CaCl2、Na2SO4等杂质。
              某同学设计了除去三种可溶性杂质的实验方案:先将固体溶解,然后向其中依次加入过量的BaCl2、NaOH、Na2CO3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蒸发结晶。请回答:
              ①溶解、过滤和蒸发操作中都用到一种玻璃仪器是什么?该仪器在蒸发操作中的作用是什么?
              ②加入Na2CO3溶液的目的是什么?
              ③以上方案还需完善,请说明原因并加以补充。
            • 2. “用微观的眼光看世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请按要求填空。
              (1)食用加碘盐中加入的物质是碘酸钾(KIO3),该物质中属于常量元素的有______(填元素名称),碘元素的相关信息和原子结构如右图所示,则碘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碘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______周期;烹饪时不宜过早加入食盐是因为碘酸钾受热不稳定,易分解生成碘化钾和氧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若“”表示一个氯原子,则“”表示______(填化学用语);
              (3)表示出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______(填化学用语)。
              (4)NH4Cl溶液与KOH溶液能够反应,其实质是因为它们在水中解离出来的NH4+和OH-结合生成了NH3和H2O.结合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请回答:盐酸与硝酸银溶液能够反应的实质是它们在水中解离出______(填离子符号)结合生成了______。
            • 3.
              下表是部分物质的溶解性表\(\rm{(20℃)}\),利用表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阴离子
              阳离子
              \(\rm{OH^{-}}\) \(\rm{NO_{3}^{-}}\) \(\rm{Cl^{-}}\) \(\rm{SO_{4}^{2-}}\)
              \(\rm{Na^{+}}\)
              \(\rm{K^{+}}\)
              \(\rm{Ba^{2+}}\) 不溶
              \(\rm{(1)NaOH}\)和\(\rm{Ba(NO_{3})_{2}}\)两种溶液混合后能否发生反应?理由是什么?
              \(\rm{(2)}\)写出一个有\(\rm{BaSO_{4}}\)生成的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
              燃着的镁条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继续燃烧,生成黑色的炭和白色的氧化镁,写出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反应中的还原剂是 ______ ,具有氧化性的物质是 ______ .
            • 5. 如图是对生成氯化钠反应关系的归纳与整理\(\rm{.}\)请回答下列问题:

              \(\rm{(1)}\)物质\(\rm{A}\)是常见的碱,写出\(\rm{A}\)的化学式: ______ .
              \(\rm{(2)}\)写出反应\(\rm{①}\)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rm{(3)}\)说出\(\rm{NaHC0_{3}}\)在医疗上的一种用途: ______ .
              \(\rm{(4)}\)反应\(\rm{③}\)、\(\rm{④}\)、\(\rm{⑤}\)、\(\rm{⑥}\)能够进行的原因是 ______ .
            • 6.

              载人航天器工作舱中的空气要与地球上的空气基本一致。

              资料:在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分子个数之比。

              \(\rm{(1)}\)用微观示意图表示工作舱中空气的主要成分,下图中最合理的是______\(\rm{(}\)填序号\(\rm{)}\)。

              \(\rm{(2)}\)宇航员呼出的\(\rm{CO_{2}}\)可用氢氧化锂\(\rm{(LiOH)}\)吸收,生成碳酸锂\(\rm{(Li_{2}CO_{3})}\)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3)}\)航天器返回地面后,用氢氧化钙与碳酸锂发生复分解反应,使___________\(\rm{(}\)填化学式\(\rm{)}\)再生。

            • 7.

              某同学对酸碱盐的知识进行了以下的梳理。

              \(\rm{(1)}\)填写下表空格中的化学式:

              氯化钾

              氯化钙

              氯化钠

              氯化镁

              氯化铝

              氯化锌

              氯化亚铁

              氯化铜

              \(\rm{KCl}\)

              \(\rm{CaCl_{2}}\)

              \(\rm{NaCl}\)

              \(\rm{MgCl_{2}}\)

              ______

              \(\rm{ZnCl_{2}}\)

              \(\rm{FeCl_{2}}\)

              \(\rm{CuCl}\)2

              反思:根据以上盐中的金属元素的排列,可以得出是依据_____________顺序归纳整理的。

              \(\rm{(2)}\)为理解稀盐酸和氢氧化钠两者之间发生反应的微观实质,绘制了下图。请你在右边的圆圈中填入适当的化学式或离子符号:


              \(\rm{(3)}\)此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发现许多反应都有盐类物质生成\(\rm{(}\)如图\(\rm{)}\)。比如\(\rm{①}\)用稀硫酸除铁锈;\(\rm{②}\)古代记载的湿法冶金技术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其中“曾青”是指硫酸铜溶液。请写出\(\rm{①}\)、\(\rm{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rm{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m{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下图体现了某反应的实质,请回答有关问题:

              \(\rm{(1)}\)在上图\(\rm{C}\)、\(\rm{D}\)中的圆圈内填入适当的化学式或离子符号:\(\rm{C}\)中_________、_________,\(\rm{D}\)中__________;

              \(\rm{(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图中所体现的化学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3)}\)以上变化的反应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_____。

            • 9. 某学校化学课外活动小组将一些可溶性化合物溶于水,配制成的甲、乙两种溶液中共含有H+、Ag+、K+、Ba2+、OH-、Cl-、NO3-、CO32-8种离子,两种溶液里所含离子各不相同,已知向甲溶液里滴入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成蓝色,则乙溶液里含有的4种离子应该是(填离子符号)______.
            • 10.

              硝酸可发生反应:\(\rm{4HN{O}_{3} \underset{∆}{\overset{光照\;}{=}}4N{O}_{2}↑+X+2{H}_{2}O}\) 。据此回答:

              \(\rm{(1)}\)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__________反应。

              \(\rm{(2)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推断的依据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3)}\)硝酸的保存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