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同学们在实验室进行了与氧气有关的一系列实验探究
              \(\rm{(}\)一\(\rm{)}\)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甲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在燃烧匙内盛过量红磷,点燃后立即插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待红磷火焰熄灭,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铁夹,水注入集气瓶\(\rm{.(}\)实验装置如图\(\rm{1}\)所示\(\rm{)}\)回答下列问题
              \(\rm{(1)}\)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______ .
              \(\rm{(2)}\)乙用上述实验装置测定的结果是:空气中氧气含量与正常值有较明显的偏差,其操作上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 .
              \(\rm{(3)}\)丙也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装置和操作同上,只不过用木炭代替了红磷\(\rm{.}\)当木炭停止燃烧,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铁夹后,水能否进入集气瓶?为什么? ______ .
              \(\rm{(}\)二\(\rm{)}\)探究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
              如图\(\rm{2}\)是某同学为证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比吸入的空气中含量高设计的实验,我认为 ______ \(\rm{(}\)填“能”或“不能”\(\rm{)}\)达到实验目的,如果不能请说明改进措施 ______ \(\rm{(}\)如果能则该问题不必回答\(\rm{)}\)
            • 2.
              兴趣小组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进行了回顾和探究.
              【实验回顾】\(\rm{(1)}\)实验室常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rm{(2)}\)兴趣小组用该方法测出的氧气含量常常低于\(\rm{ \dfrac {1}{5}}\),可能的原因是\(\rm{①}\)装置漏气;\(\rm{②}\) ______ ,装置内氧气有剩余;\(\rm{…}\)
              \(\rm{(3)}\)在老师的指导下,兴趣小组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该实验,并用氧气浓度传感器测定反应后装置内氧气浓度为\(\rm{5.85\%}\).
              【实验探究\(\rm{1}\)】小明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探究用铁能否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于是进行了实验\(\rm{(}\)装置如图\(\rm{1)}\)通过\(\rm{7}\)天测得的数据计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rm{19.13\%}\).
              【交流与反思】与用红磷燃烧的方法相比,用铁丝生锈的方法测定的主要优点是: ______ .
              【实验探究\(\rm{2}\)】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小明通过查阅资料,利用铁粉、炭粉、氧化钠等物质又进行了实验\(\rm{(}\)装置如图\(\rm{2)}\),\(\rm{8}\)分钟后测得的数据如下表:
               实验前的体积  实验后的体积
               集气瓶内空气 烧杯内蒸馏水  烧杯内剩余蒸馏水
               \(\rm{131.0mL}\)  \(\rm{90.0mL}\)  \(\rm{63.6mL}\)
              请写出利用上述数据计算出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计算式 ______ .
              【结论与反思】通过上述实验探究,选择 ______ \(\rm{(}\)填物质名称\(\rm{)}\)进行实验,可较为快速地完成实验并减小实验误差.
              【拓展延伸】铜也能与空气中氧气、水、二氧化碳反应而锈蚀,生成铜绿\(\rm{[}\)化学方程式为\(\rm{2Cu+O_{2}+H_{2}O+CO_{2}═Cu_{2}(OH)_{2}CO_{3}).}\)若将实验探究\(\rm{1}\)装置中的粗铁丝换成足量的铜丝进行实验,请判断能否比较准确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说明理由 ______ .
            • 3.

              根据下列实验方案进行实验,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
              B.
              C.
              D.
            • 4.

              根据下列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是

              A.
              B.
              C.
              D.
            • 5.

              要用燃烧法测定空气的成分,可选用下列物质中的

              A.红磷
              B.木炭
              C.酒精
              D.蜡烛
            • 6. 小文同学利用长柄\(\rm{W}\)形玻璃管,完成了课本上多个化学实验.
              \(\rm{(1)}\)燃烧条件的探究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粗略测定
              \(\rm{①}\)燃烧条件的探究:在如图\(\rm{1}\)所示装置\(\rm{(}\)省略夹持仪器,下同\(\rm{)}\)中,向\(\rm{W}\)形玻璃管中放入足量红磷和白磷,塞好橡皮塞,关闭活塞,然后将其放入\(\rm{80℃}\)的热水中,观察到红磷不燃烧而白磷燃烧,说明可燃物发生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______.
              \(\rm{②}\)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粗略测定:为减小测量误差,待火焰熄灭后,将玻璃管______,再打开活塞.
              \(\rm{(2)}\)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

              \(\rm{①}\)甲酸\(\rm{(HCOOH)}\)在热浓硫酸的作用下,分解生成一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rm{②}\)实验时,\(\rm{A}\)处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rm{(3)}\)探究微粒的性质
              向玻璃管左端加入试剂\(\rm{X}\),观察到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试剂\(\rm{X}\)可能是______,该装置的优点有______\(\rm{(}\)答\(\rm{1}\)点\(\rm{)}\).
            • 7.
              冬季取暖人们常用到暖宝宝\(\rm{(}\)图\(\rm{1)}\),其热量来源于铁的缓慢氧化\(\rm{.}\)化学小组的同学突发奇想,想利用暖宝宝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查阅资料:\(\rm{(1)}\)暖宝宝的主要成分铁粉、木炭、食盐.
              \(\rm{(2)}\)暖宝宝反应的主要原理是铁粉与氧气、水共同作用生成氢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设计实验:化学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图\(\rm{2}\)所示装置\(\rm{.}\)实验步骤如下:
              \(\rm{①}\)检查装置气密性;
              \(\rm{②}\)向\(\rm{250mL}\)集气瓶中加入\(\rm{20mL}\)水;
              \(\rm{③}\)读取温度计示数为\(\rm{18^{\circ}C}\),撕掉暖宝宝上的贴纸,塞紧橡胶塞;
              \(\rm{④}\)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
              \(\rm{⑤}\)待温度计示数为\(\rm{18^{\circ}C}\)时,打开弹簧夹,液面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rm{(1)}\)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______ .
              \(\rm{(2)}\)小组同学的设计中,集气瓶内水的作用是 ______ .
              \(\rm{(3)}\)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 ______ \(\rm{\%(}\)计算结果保留整数\(\rm{)}\).
              实验反思:反思实验过程,你认为小组同学实验产生误差的可能原因有 ______ \(\rm{(}\)写出一条即可\(\rm{).}\)用暖宝宝代替红磷做这个实验的缺点是 ______ .
            • 8. 以下各图所表示的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rm{(}\)  \(\rm{)}\)
              A.
              探究水的组成
              B.
              探究水的组成
              C.
              检测\(\rm{CO_{2}}\)性质
              D.
              稀释浓硫酸
            • 9.

              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华同学打算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
              在一个隔热效果良好的容器上方安装一个可自由上下移动的活塞\(\rm{(}\)活塞质量忽略不计,起始位置在\(\rm{5}\)刻度处\(\rm{).}\)加热容器,使容器温度达到\(\rm{80℃(}\)已知白磷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为\(\rm{40℃)}\).
              请回答:
              \(\rm{(1)}\)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白磷 ______ ,产生大量 ______ ,活塞先向 ______ 移动,再向 ______ 移动,最后停在刻度 ______ 处\(\rm{.}\)
              \(\rm{(2)}\)由此实验得出的结论 ______
              \(\rm{(3)}\)有位同学用木炭取代白磷来进行实验,结果实验失败,请你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是 ______

                 \(\rm{(4)}\) 写出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符号表达式 ______

            • 10.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就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集体讨论】\(\rm{(1)}\)讨论后同学们认为,选择的药品既要能消耗氧气,又不会跟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反应而且生成物为固体\(\rm{.}\)他们应该选择______\(\rm{(}\)填序号\(\rm{)}\),为了充分消耗容器中的氧气,药品的用量应保证______.
              A、蜡烛  \(\rm{B}\)、红磷  \(\rm{C}\)、硫  \(\rm{D}\)、木炭
              \(\rm{(2)}\)小组同学共同设计如图所示的两套装置,你认为合理的是______\(\rm{(}\)填序号\(\rm{).}\)为了确保实验的成功,在装药品之前应该______.
              【分组实验】在讨论的基础上,他们分组进行了实验.
              【数据分析】实验结束后,整理数据如表:\(\rm{(}\)注:集气瓶容积为\(\rm{100mL)}\)
              组别 \(\rm{1}\) \(\rm{2}\) \(\rm{3}\) \(\rm{4}\) \(\rm{5}\) \(\rm{6}\)
              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rm{/mL}\) \(\rm{20}\) \(\rm{21}\) \(\rm{19}\) \(\rm{20}\) \(\rm{22}\) \(\rm{19}\)
              \(\rm{(3)}\)通过对实验结果的交流,大多数同学都验证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______\(\rm{.}\)通过实验还可以推断集气瓶中剩余气体的性质是______、______\(\rm{(}\)写出两点\(\rm{)}\)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