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量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并取得成功.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rm{40℃}\);硫酸铜溶液能与白磷反应,从而化解白磷的毒性.
              【提出问题】氧气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多少?
              【实验准备】锥形瓶内空气体积为\(\rm{230mL}\),注射器中硫酸铜溶液的体积为\(\rm{50mL}\),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实验探究】装入药品,按图所示连接好仪器,夹紧弹簧夹\(\rm{.}\)先将锥形瓶底部放入热水中,白磷很快被引燃,然后将锥形瓶从热水中取出.
              【现象分析】
              \(\rm{(1)}\)将锥形瓶底部放入热水中,白磷被引燃;足量的白磷在锥形瓶中未能全部燃烧,说明瓶内剩余气体 ______  \(\rm{(}\)填“支持”或“不支持”\(\rm{)}\)燃烧.
              \(\rm{(2)}\)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气球的变化是 ______ .
              \(\rm{(3)}\)待白磷熄灭、锥形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还可观察到的现象:\(\rm{①}\)注射器中的水自动喷射出来,\(\rm{②}\)当注射器中的水还剩约\(\rm{4mL}\)时停止下流\(\rm{.}\)导致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 ______ ; ______ .
              【得出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rm{1/5}\).
              【反思与评价】此装置与课本上的实验装置相比,有不少优点,请你写出一条: ______ .
            • 2.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利用自已设计的装置\(\rm{(}\)如图装置一\(\rm{)}\)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步骤:
              \(\rm{(1)}\)测量实验需要的具支试管的容积。
              \(\rm{(2)}\)在干燥的具支试管中装入铜粉,塞上橡皮塞。用瘪气球密封试管的支管口。移动注射器活塞,在注射器中留有一定体积的气体,记录体积后插入橡皮塞中,根据酒精灯高度,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rm{(3)}\)用酒精灯在铜粉部位加热,加热时不断推拉注射器。
              \(\rm{(4)}\)停止加热后,待试管冷却至室温,注射器活塞稳定后,记录注射器中气体的体积。
              根据以上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rm{①}\)在实验室中如何测量该具支试管的容积? ______ 。
              \(\rm{②}\)在实验加热过程中,具支试管上的小气球作用是 ______ ,不断推拉注射器的目的是: ______ 。
              \(\rm{③}\)假设具支试管的容积为\(\rm{50mL}\),反应前注射器中气体的体积为\(\rm{20mL}\),反应后注射器中气体的体积为\(\rm{6mL}\),则反应消耗氧气的体积为 ______ \(\rm{mL.}\)由此可得实验结论 ______ 。
              \(\rm{④}\)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 \(\rm{(}\)填序号\(\rm{)}\)
              \(\rm{a}\)、加热时,应先使试管底部均匀受热
              \(\rm{b}\)、注射器中预先不留一定体积的气体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rm{c}\)、反应停止试管冷却后,将气球内的气体全部挤入注射器内。
              \(\rm{⑤}\)若将装置一改成装置二,装置二优点: ______ 。
            • 3. 小亮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他先在燃烧匙中放入足量的红磷,塞紧橡皮塞,然后用凸透镜聚光照射集气瓶中的红磷。

                  \(\rm{(1)}\)由于凸透镜的聚光作用,使红磷的温度________,红磷燃烧;燃烧停止后,燃烧匙里仍有红磷,燃烧停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待完全反应冷却到常温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3)}\)实验中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教材中“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rm{(}\)如图\(\rm{1)}\)进行了大胆改进,设计图\(\rm{2}\),\(\rm{(}\)选用容积为\(\rm{45 mL}\)的\(\rm{18×180 mm}\)的试管作反应容器\(\rm{)}\)实验方案进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请你对比分析图\(\rm{1}\)、图\(\rm{2}\)实验,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rm{(1)}\)图\(\rm{1}\)实验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图\(\rm{2}\)实验的操作步骤如下:

                  \(\rm{①}\)点燃酒精灯;

                  \(\rm{②}\)撤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

                  \(\rm{③}\)将少量红磷平装入试管中,将\(\rm{20 mL}\)的注射器活塞置于\(\rm{10 mL}\)刻度处,并按图\(\rm{2}\)中所示的连接方式固定好,再将弹簧夹夹紧橡皮管;

                  \(\rm{④}\)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

                  你认为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________\(\rm{(}\)填序号\(\rm{)}\)。

                  \(\rm{(3)}\)图\(\rm{2}\)实验中,注射器活塞将从\(\rm{10 mL}\)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为________\(\rm{mL}\)刻度处才停止。

                  \(\rm{(4)}\)对照图\(\rm{2}\)实验,你认为图\(\rm{1}\)实验有何不足之处?\(\rm{(}\)回答一点即可\(\rm{)}\)

            • 5. 实验前在一侧针管内留\(\rm{20ml}\)空气,然后给装有铜丝的硬质玻璃管加热,同时缓慢交替推拉两个注射器 的活塞,玻璃管内的铜丝变黑,且装置内气体的量不再进一步变化。停止加热后,带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个注射器中,记录下注射器内剩余气体的体积。

              根据你对上述试验的理解和做试验的经验回答问题:

              \(\rm{(1)}\)实验结束后,注射器内的气体体积理论上应该减少______\(\rm{ml}\),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试验的加热过程中,多次缓慢交替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3)}\)如果该小组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大于理论值,请你帮助该小组的同学分析出现的误差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4)}\)如果该小组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于理论值,请你帮助该小组的同学分析出现的误差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实验室用燃烧法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最适宜选用的可燃物是 (    )

              A.红磷
              B.硫黄
              C.木炭
              D.蜡烛
            • 7.

              为测定空气中氧气所占的体积分数,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一个耐热活塞的底部放一小块\(\rm{(}\)足量\(\rm{)}\)白磷\(\rm{(}\)白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温度为\(\rm{40 ℃)}\),然后迅速将活塞下压,可以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冷却至原来温度时,松开手,活塞最终将回到刻度_____处,试回答白磷燃烧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如图是实验室测量氧气含量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rm{(1)}\)请写出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                     

              \(\rm{(2)}\)燃烧匙装的是红磷,其主要的实验原理或目的是\(\rm{(}\)用化学方程式表示\(\rm{)}\)                           ,从这一原理可说明实验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是                           

              \(\rm{(3)}\)有同学认为如果用白磷代替红磷,实验操作更简单,并能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其理由是                        

            • 9. 某同学用右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rm{.}\)请你填写有关空格.
              \(\rm{(1)}\)红磷燃烧的现象是______;
              \(\rm{(2)}\)红磷燃烧一段时间后,自动熄灭了,你认为原因是______;
              \(\rm{(3)}\)待该物质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rm{(4)}\)实验后发现测定出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低于\(\rm{ \dfrac {1}{5}}\),这可能的原因是\(\rm{(}\)任写两点\(\rm{)}\)______、______.
              \(\rm{(5)}\)若\(\rm{(3)}\)实验后发现测定出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大于\(\rm{ \dfrac {1}{5}}\),这可能的原因是\(\rm{(}\)任写一点\(\rm{)}\)
              ______.
              \(\rm{(6)}\)由本实验可以推测氮气的物理性质______、化学性质______.
            • 10.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点燃的红磷伸入氧气的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雾
              B.将红热的木炭伸入氧气的集气瓶中会发出白光
              C.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可用铁丝代替红磷
              D.硫在氧气中燃烧会发出蓝紫色的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