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有一包粉末,可能由C、CuO、Fe三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某同学为了探究它的成分,按如下步骤进行实验:
              (1)先对实验做了如下设想和分析:
              取少量粉末于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则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与对应结论如下表所示(表中未列完所有情况).请你完成下表:
              烧杯中可能出现的现象 结论
              ______ 只含C
              ______ 含C、CuO
              ③有黑色不溶物,有气泡逸出,溶液呈浅绿色 ______
              (2)通过实验及分析,确定该粉末为C、CuO的混合物.为了进一步探究C、CuO的性质,他又利用这种混合物补充做了下面两个实验:
              实验1:将此粉末在空气中灼烧完全,待冷却到室温后,取剩余固体于烧杯中,再加入过量稀硫酸,反应完全后,静置.烧杯中 ______ (填“有”或“无”)不溶物,溶液呈 ______ 色.
              实验2:将此粉末隔绝空气加热(若碳完全反应),静置,再加入过量稀硫酸.请回答:
              ①烧杯中 ______ (填“有”或“无”)不溶物;
              ②若静置后溶液呈无色,则该溶液中的溶质是 ______ (写出化学式).
            • 2. 在初中化学实验中,多采用浓氨水和酚酞试液探究微粒的运动性.
              【回忆课本】课本上采用图A装置,进行实验.

              (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
              (2)该实验不仅说明微粒的运动性,还说明氨分子运动的速率比酚酞分子的运动速率 ______
              【发现问题】虽然课本上这个实验的现象明显,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氨水的用量大、实验装置无法固定、有很多氨气逸出大烧杯等.
              【查阅资料】①在相同条件下,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其密度越大.
              ②空气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9.
              ③T形三通管属于微型化学仪器.
              【实验改进】在老师指导下,同学们改用图B装置探究微粒的运动性.

              (1)在T形三通管的粗玻璃管里,固定一根湿润的酚酞纱布条.
              (2)用 ______ (填写仪器名称)吸取少许浓氨水,将其滴入T形三通管的细弯管处,然后用橡皮帽封闭管口.
              (3)一会儿,观察到 ______ 段纱布条变成红色.
              (4)微热细弯管处的浓氨水,纱布条变红的速率会加快.
              【实验结论】改进实验说明,氨气密度比空气 ______ ;氨分子在空气中主要向 ______ 运动,且温度升高其运动速率 ______
              【实验反思】改进实验与课本实验相比较,有不少的优点,请你写出其中的一条: ______
              【实验拓展】同学们在老师的启发下,还利用T形三通管设计了探究二氧化碳性质的图C实验.在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 ,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 3. 如图为某同学设计的探究分子特征的实验装置.己知:浓氨水显碱性,易挥发出氨气.氨气具有刺激性气味,酚酞遇碱溶液会变红.请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挤压胶头滴管,向试管底部滴入适量浓氨水后,观察到酚酞试纸 ______ ,说明分子在 ______
              (2)放入少量生石灰的作用是 ______
              (3)装置中气体的作用是 ______
            • 4. Na2CO3俗称纯碱,其溶液的去油污能力较好,且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实验一】碳酸钠溶液的pH ______ 7(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提出问题:是Na+还是CO32-的作用使酚酞试液变红;
              实验方案:先向Na2CO3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再加入适量的Ba(OH)2溶液,观察红色是否消失.
              写出此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1)小雯认为方案不妥,不妥之处是 ______
              (2)小雯想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是否是CO32-的作用使酚酞试液变红.在下列物质中选用的试剂是 ______ (填序号),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A.HCl                    B.NaOH                   C.CaCl2
              【实验二】小润向盛有酚酞和Na2CO3溶液的烧杯中加入稀硫酸至溶液变为无色;
              提出问题: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组成是什么(酚酞不填);
              做出猜想:1.Na2SO4;    2.Na2SO4和Na2CO3;   3.Na2SO4和H2SO4
              其中猜想 ______ (填序号)是不合理的;
              实验方案:为了判断哪种猜想合理,小润可选择 ______ (填序号)来证明.
              A.BaCl2溶液        B.NaHCO3溶液        C.Zn          D.CuO.
            • 5.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金属的性质做了如下探究,请你填写空格:
              (1)用如图所示实验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每支试管中均放有完全相同的洁净铁钉)
              ①甲同学认为,试管A发生的现象就能够说明铁的锈蚀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共同作用的结果.乙同学不同意他的观点,认为必须全面观察试管 ______ (填试管编号)发生的现象,并经过科学严谨的推理,才能得出上述结论.
              ②试管D和E实验的目的是进一步探究铁在 ______ 的环境中是否更容易锈蚀.
              ③为防止金属锈蚀,除了采用覆盖保护膜等措施以外,还可以制成合金.这是因为合金与纯金属相比,其组成和内部组织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引起 ______ 的变化.
              (2)某同学向分别盛有等质量的铁粉和锌粒的试管中,倒入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以“金属表面产生气泡的快慢”为标准来判断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有的同学认为这种方案不够合理,理由是 ______
              (3)将一定质量的铁粉放入硝酸铜、硝酸锌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______ ,且反应后溶液中一定存在的溶质是 ______ ,质量比反应前 ______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 6.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实验中发现:不仅碱溶液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Na2CO3溶液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碱溶液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是因为碱在水中解离出了OH-,那么Na2CO3溶液中究竟是哪种粒子可以使
              酚酞试液变红呢?他们设计了如图三个实验,请你和他们一起探究并完成下列问题:
              (1)实验Ⅰ是为了 ______
              (2)实验Ⅱ加入蒸馏水的目的是 ______
              小组内有同学认为实验Ⅱ没必要做,你认为他们的理由是 ______
              (3)实验Ⅲ滴入K2CO3溶液,振荡,酚酞试液变红,向变红后的溶液中再逐滴滴入过量的CaCl2溶液,
              红色逐渐消失,同时还观察到生成 ______ .由实验Ⅰ、Ⅱ、Ⅲ得出结论:CO32-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
              (4)小组同学在与老师交流上述结论时,老师说:“其实Na2CO3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也是由于溶液中存
              在OH-”.你认为Na2CO3溶液中存在OH-的原因是 ______
            • 7. 某兴趣小组探究分子的特性时做了以下四组实验.
              【实验一】已知: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而氨水呈碱性,打开盛浓氨水的试剂瓶时能够闻到强烈刺激性气味.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甲同学用小烧杯取约40mL蒸馏水,向其中滴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溶液的颜色无明显变化.
              (2)如图1所示,取上述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氨水,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是 ______
              (3)将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烧杯C,向其中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烧杯B置于大烧杯外(如图2所示).观察几分钟,烧杯A、B发生现象分别是 ______ ______ .这一现象说明 ______ ,B烧杯的作用是 ______
              【实验二】:乙同学将实验一进行改进(如图3所示)后进行有关分子性质的探究实验:在试管中的滤纸条上相间滴有无色酚酞溶液,试管口塞上一团蘸有浓氨水的棉花(由于棉花上的浓氨水而闻到有刺激性气味),试管中看到的现象是 ______ 此现象说明了: ______
              已知①浓氨水能挥发出氨气,浓盐酸能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二者接触反应会产生白烟(即氯化铵固体).
              ②由于分子质量小,所以化学上引入了分子的相对质量来表示分子的质量,即相对分子质量.③氨气分子的相对质量是17,氯化氢分子的相对质量是36.5.如图5所示,在玻璃管两端分别放入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花团.
              发现C处产生的白烟较多.由此可知,分子的运动速率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是 ______
              【实验三】丙同学设计实验如图4所示,在一个玻璃杯中放入约50ml水,向水中放入一大块糖块,在容器外壁沿液面画一条水平线,当糖块消失后,液面比水平线 ______ (“高”“低”“相平”),这一现象说明了 ______ ,同时还可以说明 ______
            • 8.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钙溶液和盐酸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钙溶液加入稀盐酸一会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因此,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Ⅰ、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Ⅱ、探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提出问题】该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猜想一:可能是CaCl2和Ca(OH)2;猜想二:可能只有CaCl2;猜想三: ______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
              实验现象: ______ ,结论:猜想一不正确
              实验步骤:实验步骤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
              实验现象: ______ ,结论:猜想二不正确,猜想三正确
              【反思与拓展】
              (1)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______
              (2)根据所学化学知识,验证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含有HCl,除以上方案外,下列哪些物质单独使用也能完成该实验? ______ (填序号)
              a.pH试纸  b.铜  c.紫色石蕊溶液  d.硝酸银溶液
              (3)烧杯中的溶液未经处理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 ______ (写一条).要处理烧杯内溶液,使其溶质只含有CaCl2,应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 ______
            • 9. 学习盐酸时,老师介绍说:盐酸是氯化氢(HCl)的水溶液,那么氯化氢与盐酸的性质是否形同呢?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此设计了以下方案进行了探究,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
              【查阅资料】
              Ⅰ.氯化氢气体除可溶于水形成盐酸外,还可溶于苯(一种液态溶剂)中形成溶液
              Ⅱ.盐酸与氯化氢的苯溶液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提出问题】盐酸与氯化氢(HCl)的苯溶液性质是否相同?
              【做出猜想】 ______ 该猜想的理由是 ______
              【设计并进行试验】用盐酸和氯化氢的苯溶液进行对比试验,请填写如表
               实验  现象  解释原因
               分别与蓝色石蕊试纸作用  盐酸 ______ ______
               氯化氢苯溶液 ______ ______  
               分别与氧化铜粉末作用  盐酸 ______  反应方程式
               氯化氢苯溶液 ______ /
              【得出结论】盐酸与氯化氢(HCl)苯溶液性质不相同.
            • 10.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下列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物质:①尼龙  ②活性炭 ③木材   ④钢精锅  ⑤哈密瓜    ⑥钢筋混凝土.请用序号填空:
              (1)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2)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3)含有人体需要的营养素的是:    
              (4)维生素C俗称抗坏血酸,常用于防治坏血病造成的血管破裂出血.为了解维生素C的化学性质,我们将6片维生素C压碎,溶于10毫升的水,然后过滤,取几毫升滤液,做了下列实验:①将滤液滴到蓝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呈红色;再用PH试纸测得维生素C溶液的PH在1至2之间.说明维生素C具有    性.②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滤液并加热煮沸,发现有红色的铜单质析出.从氧化还原的角度说明维生素C具有    性.③把滤液加热煮沸5秒-10秒,再重复做上述的两个实验.发现维生素C性质与未加热时的性质一样,即在100℃以下不发生分解.这说明维生素C的性质在常温下比较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