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是化学兴趣小组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目的是探究影响化学反应快慢的因素,相关数据如表所示\(\rm{(}\)“常温”通常是指\(\rm{20℃}\);“浓度”指溶质的质量分数\(\rm{)}\):
              实验序号 过氧化氢溶液浓度\(\rm{/\%}\) 过氧化氢溶液质量 温度\(\rm{/℃}\) 二氧化锰粉末用量 氧气体积\(\rm{/mL}\) 反应所需时间\(\rm{/s}\)
              第一组 \(\rm{①}\) \(\rm{5}\) \(\rm{12g}\) \(\rm{20}\) \(\rm{0.2g}\) \(\rm{125}\) \(\rm{20}\)
              \(\rm{②}\) \(\rm{30}\) \(\rm{12g}\) \(\rm{20}\) \(\rm{0.2g}\) ______ \(\rm{2}\)
              第二组 \(\rm{③}\) \(\rm{30}\) \(\rm{12g}\) \(\rm{40}\) \(\rm{125}\) \(\rm{148}\)
              \(\rm{④}\) \(\rm{30}\) \(\rm{12g}\) \(\rm{90}\) \(\rm{125}\) \(\rm{82}\)
              \(\rm{(1)}\)表格中\(\rm{②}\)的氧气体积为 ______ \(\rm{mL}\),通过以上实验对比可知,化学反应快慢与温度的关系为 ______ 。
              \(\rm{(2)}\)由上述实验可知,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最适合的条件是 ______ \(\rm{(}\)填序号\(\rm{)}\)。
              \(\rm{(3)}\)定量比较反应快慢,除了表格中的方法外,还可以采用 ______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rm{(4)}\)如果要证明二氧化锰在化学反应前后的化学性质不变,可用什么实验方法?请写出实验的步骤、现象和结论 ______ 。
              \(\rm{(5)}\)查阅资料可知:氧化铜也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速率,给你一根铜丝、酒精灯、坩埚钳、石棉网、火柴、试管、\(\rm{5\%}\)过氧化氢溶液等。请你设计实验探究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并写出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
            • 2.
              结合如图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rm{(1)}\)用\(\rm{A}\)图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若锥形瓶内的反应进行较长时间后,用燃着的火柴放在集气瓶口,火焰仍不熄灭,则是由于\(\rm{A}\)装置存在缺陷,其缺陷为 ______ ;
              \(\rm{(2)}\)图\(\rm{B}\)、\(\rm{C}\)、\(\rm{D}\)是探究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实验,\(\rm{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的现象是 ______ ;
              \(\rm{(3)}\)图\(\rm{E}\)和\(\rm{F}\)是探究哪种离子能促进\(\rm{H_{2}O_{2}}\)分解的实验,现象是:\(\rm{E}\)中产生大量气泡,\(\rm{F}\)中没有明显现象,则促进\(\rm{H_{2}O_{2}}\)分解的离子符号是 ______ 。
            • 3.
              物质的变化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请根据下列变化的现象或结果的差异以及题给示例,说出相应的影响因素.
              现象或结果的差异 影响因素
              示例:生铁容易锈蚀,不锈钢则不易锈蚀. 物质的组成
              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后会变浑浊,但持续通入二氧化碳后浑浊又会变澄清. \(\rm{①}\) ______
              一氧化碳能将红棕色的氧化铁还原成黑色铁粉,二氧化碳则不能. \(\rm{②}\) ______
              二氧化碳通入水中能和水反应产生碳酸,而在绿色植物的叶绿体内二氧化碳和水却能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 \(\rm{③}\) ______
              石灰石粉末与稀硫酸的反应速率大于块状石灰石与稀硫酸的反应速率. \(\rm{④}\) ______
            • 4.
              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盐酸制备\(\rm{CO_{2}.}\)下列措施可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是\(\rm{(}\)  \(\rm{)}\)
              A.降低反应温度
              B.延长反应时间
              C.粉碎大理石
              D.加水稀释盐酸
            • 5.
              学习了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分解有催化作用的知识后,某兴趣小组同学在课外进行了有关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再探究。
              【探究一】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有哪些?
              兴趣小组同学做了四个实验,实验数据如表:
              实验
              序号
              \(\rm{H_{2}O_{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rm{\%}\) \(\rm{H_{2}O_{2}}\)溶液的体积\(\rm{/mL}\) 温度\(\rm{/℃}\) \(\rm{MnO_{2}}\)的用量\(\rm{/g}\) 收集\(\rm{O_{2}}\)的体积\(\rm{/mL}\) 反应
              时间
              \(\rm{①}\) \(\rm{5}\) \(\rm{1}\) \(\rm{20}\) \(\rm{0.1}\) \(\rm{4}\) \(\rm{16s}\)
              \(\rm{②}\) \(\rm{15}\) \(\rm{1}\) \(\rm{20}\) \(\rm{0.1}\) \(\rm{4}\) \(\rm{6s}\)
              \(\rm{③}\) \(\rm{30}\) \(\rm{5}\) \(\rm{35}\) \(\rm{0}\) \(\rm{4}\) \(\rm{98min}\)
              \(\rm{④}\) \(\rm{30}\) \(\rm{5}\) \(\rm{55}\) \(\rm{0}\) \(\rm{4}\) \(\rm{2}\) \(\rm{0min}\)
              \(\rm{(1)}\)过氧化氢分解速率与温度的关系是 ______ 。
              \(\rm{(2)}\)能说明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与其质量分数有关的实验是 ______ \(\rm{(}\)填实验序号\(\rm{)}\)。
              能说明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与温度有关的实验是 ______ \(\rm{(}\)填实验序号\(\rm{)}\)。
              【探究二】\(\rm{MnO_{2}}\)的聚集状态是否影响其催化效果?
              将质量相同但聚集状态不同的\(\rm{MnO_{2}}\)分别加入到\(\rm{5mL5\%}\)的\(\rm{H_{2}O_{2}}\)溶液中,测试结果如下:
              \(\rm{MnO_{2}}\)的状态   操作情况 观察结果
              粉末状 混合不振荡 剧烈反应,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块状 反应较慢,火星红亮但木条未复燃
              由上述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______ 。
              【探究三】其他金属氧化物能否起到类似\(\rm{MnO_{2}}\)的催化作用?
              兴趣小组同学用天平称量\(\rm{0.2g}\) \(\rm{CuO}\),用量筒量取\(\rm{5mL}\) \(\rm{5\%}\) 的\(\rm{H_{2}O_{2}}\)溶液,进行如图所示实验\(\rm{(①~⑦}\)代表实验操作步骤\(\rm{)}\)。

              \(\rm{(1)}\)小组同学通过上述实验得出结论:\(\rm{CuO}\)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支持该结论的实验证据是 ______ 。
              \(\rm{(2)}\)欲比较不同催化剂\(\rm{CuO}\)和\(\rm{MnO_{2}}\)对\(\rm{H_{2}O_{2}}\)分解速率的影响,实验时需要控制的变量有 ______ 。
            • 6.
              为了研究外界条件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某同学做了以下实验。
              实验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rm{①}\)
              分别在试管\(\rm{A}\)、\(\rm{B}\)中加入 \(\rm{5mL}\) \(\rm{5\%(}\)溶液浓度\(\rm{)}\) \(\rm{H_{2}O_{2}}\)溶液,各滴入\(\rm{2}\) 滴相同浓度的\(\rm{CuSO_{4}}\)溶液。待试管中均有适量气泡出现时,将试管\(\rm{A}\)放入盛有\(\rm{5℃}\)左右冷水的烧杯中;将试管\(\rm{B}\)放入盛有\(\rm{40℃}\)左右热水的烧杯中。 试管\(\rm{A}\)中不再产生气泡
              试管\(\rm{B}\)中产生的气泡量增大。
              \(\rm{②}\) 另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rm{5mL}\) \(\rm{5\%H_{2}O_{2}}\)溶液和\(\rm{5mL}\) \(\rm{10\%H_{2}O_{2}}\)溶液 试管\(\rm{A}\)、\(\rm{B}\)中均未明显见到有气泡产生。
              \(\rm{(1)}\)实验\(\rm{①}\)的目的是 ______ 。实验中滴加\(\rm{CuSO_{4}}\)溶液的目的是 ______ 。
              \(\rm{(2)}\)实验\(\rm{②}\)未观察到预期的实验现象,为了帮助该同学达到实验目的,你设计的实验方案是 ______ 。 \(\rm{(}\)用实验中所提供的几种试剂\(\rm{)}\)。
            • 7.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探究“锌与硫酸反应快慢的影响因素”时,发现一个意外现象:硫酸中混有硫酸铜溶液时,产生氢气的速率更快。
              【提出问题】是什么离子导致产生氢气的速率加快?
              【猜想假设】甲同学:可能与铜离子有关;
              乙同学:可能与硫酸根离子有关;\(\rm{……}\)
              丙同学认为乙的猜想不科学,理由是 ______ 。
              【实验验证】写出仪器\(\rm{①}\)的名称 ______ 。用\(\rm{A}\)、\(\rm{B}\)两组仪器进行实验:
              步骤一:检查装置气密性。连接\(\rm{AB}\),用拇指堵住导管口,从长颈漏斗加水至一定高度,静置,观察液面不下降,即为气密性良好。
              步骤二:量取\(\rm{2}\)份质量分数为\(\rm{20\%}\)的稀硫酸各\(\rm{20mL}\),第一份加入质量分数为\(\rm{10\%}\)的硫酸铜溶液\(\rm{1mL}\),第二份加入质量分数为\(\rm{10\%}\)的硫酸锌溶液\(\rm{1mL.}\)称取\(\rm{2}\)份形状相同锌粒各\(\rm{1g}\),分别与以上溶液反应。反应装置如图\(\rm{A}\)所示。用此装置实验时,长颈漏斗下端要插入液面以下,目的是 ______ 。
              步骤三:用\(\rm{B}\)收集气体,分别记录收集一瓶气体\(\rm{(}\)集气瓶规格均为\(\rm{125mL)}\)所需的时间\(\rm{(}\)如下表\(\rm{)}\),什么时间开始收集气体? ______ 。
              编号 \(\rm{20\%}\)的稀硫酸各\(\rm{20mL}\) 锌粒 收集\(\rm{1}\)瓶氢气所需的时间
              \(\rm{①}\) 加入质量分数为\(\rm{10\%}\)的硫酸铜溶液\(\rm{1mL}\) \(\rm{1g}\) \(\rm{2}\)分\(\rm{10}\)秒
              \(\rm{②}\) 加入质量分数为\(\rm{10\%}\)的硫酸锌溶液\(\rm{1mL}\) \(\rm{1g}\) \(\rm{3}\)分\(\rm{01}\)秒
              锌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
              【得出结论】硫酸中混有硫酸铜溶液时,产生氢气的速率加快与 ______ 有关。实验\(\rm{②}\)中加入质量分数为\(\rm{10\%}\)的硫酸锌溶液\(\rm{1mL}\)的作用是 ______ 。
              【反思质疑】丁同学认为:锌与混有硫酸铜的硫酸溶液反应时,产生氢气的速率较快可能与铜单质有关,他质疑的理由是 ______ 。
              【继续探究】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丁同学的观点是否正确。
              编号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比较 实验结论
              \(\rm{①}\) 取\(\rm{1g}\)锌粒于锥形瓶中,
              加入\(\rm{20mL}\) \(\rm{20\%}\)的稀硫酸
              ______ 产生氢气的速率较快与铜单质有关
              \(\rm{②}\) ______
              \(\rm{=}\)
            • 8.

              请分析下列实验,并根据示例回答问题。

              示例:在块状石灰石和粉末状石灰石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前者反应较慢,后者反应较快。

              答:当其他条件一定时,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越大,则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rm{(1)}\)常温下,\(\rm{CuO}\)与稀\(\rm{H_{2}SO_{4}}\)反应较慢,加热时反应速率明显加快。


              \(\rm{(2)}\)将锌粒放入\(\rm{10\%}\)的稀硫酸中,放出气泡较慢,如果将锌粒放入\(\rm{20\%}\)的稀硫酸中,则放出气泡较快。

            • 9. 以下是某研究小组探究影响反应速率部分因素的相关实验数据.
              实验序号 \(\rm{H_{2}O_{2}}\)溶
              液浓度\(\rm{\%}\)
              \(\rm{H_{2}O_{2}}\)溶液体积\(\rm{/mL}\) 温度\(\rm{℃}\) \(\rm{MnO_{2}}\)的用量\(\rm{/g}\) 收集氧气的体积\(\rm{/mL}\) 反应所需
              的时间\(\rm{/s}\)
              \(\rm{①}\) \(\rm{5}\) \(\rm{1}\) \(\rm{20}\) \(\rm{0.1}\) \(\rm{4}\) \(\rm{16.75}\)
              \(\rm{②}\) \(\rm{15}\) \(\rm{1}\) \(\rm{20}\) \(\rm{0.1}\) \(\rm{4}\) \(\rm{6.04}\)
              \(\rm{③}\) \(\rm{30}\) \(\rm{5}\) \(\rm{35}\) \(\rm{2}\) \(\rm{49.21}\)
              \(\rm{④}\) \(\rm{30}\) \(\rm{5}\) \(\rm{55}\) \(\rm{2}\) \(\rm{10.76}\)
              \(\rm{(1)}\)通过实验\(\rm{①}\)和\(\rm{②}\)对比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______有关;从实验______和______对比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是:______;
              \(\rm{(2)}\)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微观粒子相互接触、碰撞的结果,化学反应速率与微观粒子的概率有关\(\rm{.}\)试从微观角度解释“反应物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的原因是:______.
              \(\rm{(3)}\)用一定量\(\rm{15\%}\)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为了减小反应速率,可加适量的水稀释,产生氧气的总重量______\(\rm{(}\)选填“减小”或“不变”或“增大”\(\rm{)}\).
            • 10. 某实验中学化学兴趣小组利用课余时间走进实验室,在老师的指导下探究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实验中反应物与催化剂的最佳质量比。
              实验中采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取\(\rm{20g}\)氯酸钾,分成\(\rm{10}\)等份,每份\(\rm{2g}\),分别装入\(\rm{10}\)支试管中。在\(\rm{10}\)支试管中分别加入不同质量的二氧化锰,分别测量二氧化锰与氯酸钾在不同质量比时,生成\(\rm{200mL}\)氧气所消耗的时间。实验记录的数据如表:
              实验编号  \(\rm{1}\)  \(\rm{2}\)  \(\rm{3}\)  \(\rm{4}\)  \(\rm{5}\)  \(\rm{6}\)  \(\rm{7}\) \(\rm{8}\) \(\rm{9}\)  \(\rm{10}\)
              二氧化锰的质量\(\rm{/g}\) \(\rm{0.1}\) \(\rm{0.2}\) \(\rm{0.33}\) \(\rm{0.4}\) \(\rm{0.5}\) \(\rm{0.66}\) \(\rm{1}\) \(\rm{1.3}\) \(\rm{2}\) \(\rm{3}\)
              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的质量比 \(\rm{1}\):\(\rm{20}\) \(\rm{1}\):\(\rm{10}\) \(\rm{1}\):\(\rm{6}\) \(\rm{1}\):\(\rm{5}\) \(\rm{1}\):\(\rm{4}\) \(\rm{1}\):\(\rm{3}\) \(\rm{1}\):\(\rm{2}\) \(\rm{2}\):\(\rm{3}\) \(\rm{1}\):\(\rm{1}\) \(\rm{3}\):\(\rm{2}\)
               生成\(\rm{200mL}\)氧气时间\(\rm{/}\)秒 \(\rm{235}\) \(\rm{186}\) \(\rm{162}\) \(\rm{147}\)  \(\rm{133}\) \(\rm{117}\) \(\rm{143}\) \(\rm{160}\) \(\rm{211}\) \(\rm{244}\)
              请回答下列问题:

              \(\rm{(1)}\)用化学符号写出实验中发生反应的表达式:______。
              \(\rm{(2)}\)为了完成本实验,方框内应选择图\(\rm{2}\)气体收集装置中的______\(\rm{(}\)填字母\(\rm{)}\),该收集方法是利用了氧气______的性质。收集气体前集气瓶内未装满水,对实验结果______\(\rm{(}\)填“有”或“没有”\(\rm{)}\)影响。
              \(\rm{(2)}\)分析上述数据,你认为利用此法制氧气,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的最佳质量比为______。
              \(\rm{(3)}\)利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比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氧气更好,请写出前者的两个优点\(\rm{①}\)______,\(\rm{②}\)______。
              \(\rm{(4)}\)催化剂能影响化学反应速度,温度、反应物的浓度\(\rm{(}\)或质量分数\(\rm{)}\)、反应物接触面积等也会影响化学反应速度。分析上表数据,结合影响化学反应速度的因素分析
              \(\rm{①}\)当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的质量比高于最佳质量比时,反应速度变低的原因是______。
              \(\rm{②}\)当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的质量比低于最佳质量比时,反应速度变低的原因是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