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中学化学实验室有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用于制取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

              \(\rm{(1)}\)请写出有标号仪器的名称:\(\rm{①}\)______\(\rm{②}\)______
              \(\rm{(2)}\)若制取的气体为二氧化碳,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rm{(}\)填序号,下同\(\rm{)}\),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检验所制取的气体的方法是:______;
              \(\rm{(3)}\)该中学化学课外兴趣小组同学利用发生装置\(\rm{B}\)进行“石块中是否含有碳酸钙”的探究活动\(\rm{.}\)在活动中小明发现,相邻小组气体产生的速率比自己小组的快\(\rm{.}\)小明将这一情况报告老师,老师鼓励他们对此问题共同探究.
              【提出问题】影响二氧化碳气体产生速率的因素是什么?
              【作出猜想】\(\rm{①}\)不同地点石块中碳酸钙含量不同;
              \(\rm{②}\)所用的盐酸不同;
              \(\rm{③}\)还可能是______.
              【设计实验】\(\rm{(1)}\)验证猜想\(\rm{①}\)是否成立,要设计的实验:分别取大小相同、质量相同、______的石块,加入相同的稀盐酸进行实验.
              【交流讨论】实验中可以通过观察______,粗略地比较反应速率.
              【拓展延伸】上述实验中,小明采用了控制单一变量的研究方法\(\rm{.}\)用此方法探究“催化剂对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反应速率的影响”,需要控制不变的因素有______等\(\rm{(}\)答出一点即可\(\rm{)}\).
            • 2.
              以下是某研究小组探究影响化学反应快慢的一些因素的相关数据\(\rm{(}\)常温通常指\(\rm{20℃}\);“浓度”指溶质的质量分数\(\rm{)}\)
               实验序号  过氧化氢溶液浓度\(\rm{/\%}\)  过氧化氢溶液质量\(\rm{/g}\)  温度\(\rm{/℃}\)  二氧化锰用量\(\rm{/g}\)  氧气体积\(\rm{/mL}\)  反应所需时间\(\rm{/s}\)
               \(\rm{①}\)  \(\rm{5}\)  \(\rm{12}\)  \(\rm{20}\)  \(\rm{0.2}\)  \(\rm{125}\)  \(\rm{11}\)
               \(\rm{②}\)  \(\rm{30}\)  \(\rm{12}\)  \(\rm{20}\)  \(\rm{0.2}\)  \(\rm{125}\)  \(\rm{2}\)
               \(\rm{③}\)  \(\rm{30}\)  \(\rm{12}\)  \(\rm{40}\) \(\rm{/}\)  \(\rm{125}\)  \(\rm{148}\)
               \(\rm{④}\)  \(\rm{30}\)  \(\rm{12}\)  \(\rm{90}\) \(\rm{/}\)  \(\rm{125}\)  \(\rm{82}\)
              \(\rm{(1)}\)通过实验\(\rm{①}\)和\(\rm{②}\)对比可知,化学反应快慢与 ______ 有关;
              \(\rm{(2)}\)通过对比实验 ______ 和 ______ 可知,化学反应快慢与温度的关系是 ______ .
              \(\rm{(3)}\)由上述实验可知,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最合适的条件是 ______ .
              \(\rm{(4)}\)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微观粒子相互接触、碰撞的结果,化学反应速率与微观粒子的概率有关\(\rm{.}\)试从微观角度解释“反应物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的原因是: ______ .
            • 3.
              为了探究影响金属与酸反应反应快慢的因素,进行以下实验:
              实验序号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rm{1}\) 镁粉和铁粉分别与\(\rm{5\%}\)盐酸反应 镁粉产生气体快
              \(\rm{2}\) 铁粉和铁片分别与\(\rm{10\%}\)盐酸反应 铁粉产生气体快
              \(\rm{3}\) 铁片分别与\(\rm{5\%}\)盐酸和\(\rm{10\%}\)盐酸反应 \(\rm{10\%}\)盐酸产生气体快
              由此得出影响金属与酸反应剧烈程度的因素有:
              \(\rm{(1)}\) ______ .
              \(\rm{(2)}\) ______ .
              \(\rm{(3)}\) ______ .
            • 4. 实验室想探究影响化学反应因素,设计如下方案,请完成如表,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编号 实验目的 温度 催化剂 浓度
              实验Ⅰ 探究温度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25℃ 1g氧化铁 10mL 5%的H2O2溶液
              实验Ⅱ 45℃ 2g二氧化锰 10mL 6%的H2O2溶液
              (1)结果实验Ⅱ的反应速率更快,很多同学一致认为温度越高,过氧化氢溶液分解越快,但王老师认为他们的实验方案设计不完全正确,请你找出该实验不恰当的地方是(请说出2点) ______ ______
              (2)若用5g二氧化锰跟氯酸钾混合加热制取9.6g的氧气,至少需要多少克的氯酸钾?反应结束后残留固体质量至少有多少?(请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并写出解题过程)
            • 5.
              小组在用盐酸和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时,发现产生气泡的速率不一样,同学们展开了探究\(\rm{.}\)所用盐酸浓度为\(\rm{10\%}\)、\(\rm{20\%}\),大理石有细颗粒与粗颗粒两种规格,实验温度为\(\rm{20℃}\)、\(\rm{30℃}\),每次实验盐酸的用量为\(\rm{100mL}\)、大理石用量为\(\rm{10.0g}\).
              【提出问题】盐酸与大理石反应的快慢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猜想与假设】\(\rm{a.}\)可能与盐酸浓度有关;\(\rm{b.}\)可能与温度有关;\(\rm{c.}\)可能与大理石规格有关
              【设计并实验】
              \(\rm{(1)}\)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并在实验目的一栏中填写对应的实验编号.
              实验
              编号
              温度\(\rm{(℃)}\) 大理石
              规格
              盐酸浓度\(\rm{(}\)均取\(\rm{100mL)}\) 实验目的
              \(\rm{①}\) \(\rm{20}\) 粗颗粒 \(\rm{20\%}\) \(\rm{(}\)Ⅰ\(\rm{)}\)实验\(\rm{①}\)和\(\rm{②}\)探究盐酸浓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rm{(}\)Ⅱ\(\rm{)}\)实验\(\rm{①}\)和 ______ 探究温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rm{(}\)Ⅲ\(\rm{)}\)实验\(\rm{①}\)和 ______ 探究大理石规格\(\rm{(}\)粗、细\(\rm{)}\)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rm{②}\) \(\rm{20}\) 粗颗粒 \(\rm{10\%}\)
              \(\rm{③}\) 细颗粒 \(\rm{20\%}\)
              \(\rm{④}\) 粗颗粒
              \(\rm{(2)}\)请写出大理石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数据整理】
              实验\(\rm{①}\)中\(\rm{CO_{2}}\)质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

              【分析数据】
              \(\rm{(3)}\)以上图形中有四条曲线,其中实验\(\rm{③}\)对应的曲线为\(\rm{B}\),即\(\rm{③-B.}\)请写出能反映其它三组实验对应的曲线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拓展】
              \(\rm{(4)}\)以上方法是通过测量产生气体快慢来判断化学反应的快慢,还可以借助其它反应现象来判断反应的快慢,你认为是 ______ .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