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rm{(1)}\)物质的组成及构成关系如图\(\rm{1}\)所示,图中\(\rm{①}\)表示的是 ______ ,\(\rm{②}\)表示的是 ______ .
              \(\rm{(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 \(\rm{(}\)填字母\(\rm{)}\).
              A.氯化氢是由氢、氯两种元素组成的
              B.氯化氢是由氢气和氯气混合而成的
              C.氯化氢是由一个氢原子和一个氯原子构成的
              \(\rm{(3)}\)图\(\rm{2}\)是氧、硫、氯三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rm{①}\)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rm{x}\)的数值是 ______ .
              \(\rm{②}\)氧和硫两种元素的化学性质具有相似性的原因是它们原子的 ______ 相同.
              \(\rm{③}\)氧和氯两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它们原子中的 ______ 不相同.
              \(\rm{(4)}\)图\(\rm{3}\)方框内表示水、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图.
              \(\rm{①}\)从宏观角度看,图中三种物质的组成中都含有 ______ ;
              从微观角度看,图中三种物质都是由 ______ 构成的.
              \(\rm{②}\)试写出图中实现\(\rm{b}\)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rm{(5)}\)下图中的图\(\rm{4}\)为稀盐酸与氢氧化钾两溶液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rm{①}\)图\(\rm{4}\)中乙烧杯中\(\rm{X}\)的离子符号是 ______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rm{②}\)在实验时,先将一种溶液倒入一个大烧杯中,后将另一种溶液缓缓滴加到大烧杯中并不断搅拌,同时测定大烧杯中溶液的\(\rm{pH}\),滴加溶液的质量与大烧杯中溶液\(\rm{pH}\)的关系如图\(\rm{5}\)所示:则滴加的是 ______ \(\rm{(}\)填“甲烧杯”或“乙烧杯”\(\rm{)}\)中的溶液.
              \(\rm{③}\)若完全混合后溶液\(\rm{pH}\)如图\(\rm{5}\)中\(\rm{B}\)点所示,则图\(\rm{4}\)“混合后”的烧杯中的溶质为 ______ ;如\(\rm{C}\)点所示烧杯内溶液中含有的粒子有 ______ \(\rm{(}\)填粒子符号\(\rm{)}\).
              \(\rm{④}\)实验室用\(\rm{36.5\%}\)的浓盐酸配制\(\rm{100g}\)的\(\rm{7.3\%}\)的稀盐酸,配制稀盐酸时应加水 ______ \(\rm{g.}\)
            • 2.
              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rm{(}\)  \(\rm{)}\)
              A.\(\rm{CO}\)的含量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
              B.室内放一盆澄清石灰水可防止\(\rm{CO}\)中毒
              C.大气中\(\rm{CO_{2}}\)的消耗途径主要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D.\(\rm{CO}\)和\(\rm{CO_{2}}\)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 3.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rm{(}\)  \(\rm{)}\)
              A.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平衡,对地球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B.将钢铁制品表面涂保护层是有效减缓钢铁制品锈蚀的方法之一
              C.碱溶液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因此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D.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因此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 4.
              \(\rm{2015}\)年第\(\rm{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核心议题是碳排放及全球气候变暖.
              \(\rm{(1)}\)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消耗主要有以下两个过程:\(\rm{①}\)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水生成葡萄糖\(\rm{(C_{6}H_{12}O_{6})}\)和氧气\(\rm{.②}\)自然界中的水体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rm{.}\)从物质转化的角度看,上述两个反应的反应物相同,而产物却完全不同,其原因是 ______ .
              \(\rm{(2)}\)二氧化碳可被压缩成液态,封存在地质结构中\(\rm{.}\)从微观角度解释二氧化碳能够压缩成液态的原因是 ______ \(\rm{.}\)如果\(\rm{CO_{2}}\)被封存在含氢氧化钙的地下咸水层中,则可转化为固态碳酸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
            • 5.
              “低碳生活”倡导我们在生活中所耗用的能量、材料要尽量减少,从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rm{.}\)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rm{(}\)  \(\rm{)}\)
              A.教科书循环使用
              B.使用一次性筷子,减少疾病传染
              C.大量使用私家汽车出行,节约时间
              D.大量建设钢铁冶炼厂,促进经济发展
            • 6.
              低碳环保应从我们身边做起,下列做法正确的是\(\rm{(}\)  \(\rm{)}\)
              A.出行以公共交通为主
              B.空调一直开机维持室内温度
              C.电池应扔在垃圾桶内
              D.超市购物多使用塑料袋
            • 7.
              美国首颗“嗅碳”卫星在\(\rm{2009}\)年\(\rm{2}\)月\(\rm{24}\)日在发射升空过程中因运载火箭出现故障坠毁,这颗卫星的主要任务是绘制全球二氧化碳循环地理分布图\(\rm{.}\)下面关于二氧化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rm{(}\)  \(\rm{)}\)
              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B.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原料
              C.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主要消耗途径是植物的呼吸作用
              D.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升华时可吸收大量热,因而用作制冷剂
            • 8.
              “低碳生活”已成为当今的热门话题\(\rm{.}\)下列对“低碳生活”的理解不准确 的是\(\rm{(}\)  \(\rm{)}\)
              A.减少使用含碳的燃料
              B.可以有效防止温室效应
              C.大力推广使用新能源和新燃料
              D.其中“碳”指的是碳单质
            • 9.
              “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中所耗用的能量、材料要尽量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rm{(}\)  \(\rm{)}\)
              A.少用一次性木筷
              B.使用一次性塑料袋购物
              C.用完电器后拔掉插头
              D.教科书循环使用
            • 10.
              发射“嫦娥一号”的长三甲火箭燃料是偏二甲肼\(\rm{(x)}\),氧化剂是四氧化二氮\(\rm{(N_{2}O_{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rm{C_{2}H_{8}N_{2}+2N_{2}O_{4}═3X+2CO_{2}+4H_{2}O}\),
              \(\rm{(1)}\)则\(\rm{X}\)的化学式为 ______
              \(\rm{(2)}\)产物\(\rm{CO_{2}}\)在大气中含量过多时,会导致 ______ \(\rm{(}\)填一环境问题的名称\(\rm{)}\),绿色植物的 ______ 可以缓冲\(\rm{CO_{2}}\)的增长.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