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我市中考化学实验操作考试方法是由考生抽签确定考题,小莉同学抽签后被监考老师引导至准备了下列仪器和药品的实验台前:

              请回答:
              (1)由实验台上提供的仪器和药品,你认为小莉抽到的实验名称是 ______
              (2)按实验要求,图1中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是(填名称) ______
              (3)以下是小莉完成该实验主要操作过程的示意图.按评分标准,每项操作正确得1分,满分5分,实验完毕后小莉得了3分.请找出他失分的操作并说明原因: ______ ______

              (4)该实验称量所得的食盐和量取蒸馏水的体积,计算原计划配制的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水的密度约为1g/cm3______
            • 2. 水、二氧化碳、氯化钠是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常见物质.
              (1)自然界中的水都不是纯水.明矾可用于净水,是因为明矾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可以 ______  悬浮于水中的杂质,使之从水中沉降出来.通过过滤操作可以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该操作中玻璃棒所起的作用是 ______
              (2)二氧化碳是一种有利有弊的物质.生产汽水就是利用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的性质,二氧化碳溶于水时也发生了化学变化,生成 ______ (写化学式).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产生了过多的二氧化碳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3)氯化钠是人的正常生理活动所必不可少的.人体内所含的氯化钠大部分以 ______ 形式存在于体液中.要把50g质量分数为9%的氯化钠溶液稀释为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需要水的质量为 ______  g.
              (4)写出一个生成物为水、二氧化碳和氯化钠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3. 遂宁境内的卓简井是手工制盐的活化石,被誉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世界石油钻井之父”,不仅是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象征,也造福了千秋万代,其工艺流程包括下面五个步骤:
              ①钻井→②汲卤→③晒卤→④滤卤→⑤煎盐
              请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第②步汲出的卤水浑浊,浓度一般在7~10度(即溶质质量分数为7%~10%,下同),这样的卤水碱度低,耗燃料,成本高,为了把卤水浓度提高18~20度,就产生了“晒卤”这一环节,在“晒卤”的过程中溶质质量分数 ______ (填“不变”、“变大”或“变小”).
              (2)第④步“滤卤”和实验室“过滤”的原理一样,都是为了除去液体中的不溶性杂质,在实验室的过滤操作中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______ ,玻璃棒的作用是 ______
              (3)第⑤步“煎盐”和实验室 ______ 结晶(填一种结晶的方法)的原理相同.
            • 4. 如表是NaCl、KClO3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单位:g/100g水).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S(NaCl) 35.7 36.0 36.6 37.3 38.4 39.8
              S(KClO3 3.3 7.3 13.9 23.8 37.5 56.3
              ①20℃时,NaCl的溶解度为 ______ g/100g水;
              ②40℃时,将10gKClO3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______ (最简分数);
              ③“海水晒盐”利用的方法是 ______ (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
              ④工业上用氯化钠溶液制备氯酸钾,主要流程如下:

              (第Ⅱ步中发生的反应:NaClO3+KCl→NaCl+KClO3
              上述流程中,氯化钠溶液中的水是否参与第Ⅰ步化学反应? ______ (填“是”或“否”).
              溶液A中的溶质除NaCl外,还含有 ______ (填化学式).
            • 5. 小明同学绘制了如图所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液度曲线:
              (1)当温度为 ______ ℃时,A物质与B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5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为 ______ .此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______
              (3)若将B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宜采用的方法是 ______
              (4)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中溶有大量的NaCl和Na2CO3,那
              里的人们“冬天捞碱,夏天晒盐.”据此你认为图中 ______ (填“A”或“B”)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与纯碱的相似.
            • 6. 已知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如表:
              温度/℃ 0 20 40 60
              溶解度/g NaCl 35.7 36.0 36.6 37.3
              KNO3 13.3 31.6 63.9 110
              (1)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______ %.
              (2)请在如图中画出KNO3的溶解度曲线:图中两溶解度曲线交点的意义是 ______
              (3)KNO3是化学肥料中的 ______ 肥料,从热的KNO3浓溶液中析出晶体的方法是 ______
            • 7. 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①t1℃时,A和B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 ______
              ②把t1℃时A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除了升高温度外,还可以采取的方法有 ______
              ③t2℃时A的溶解度为25g,在t2℃时,向50g水中加入20g的A物质,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______
              ④A中混有少量的杂质B,若想得到较为纯净的A,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______
            • 8. 下表是NaCl和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NaCl 35.7 36.0 36.6 37.3 38.4 39.8
              KNO3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1)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NaCl和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______ (填“增大”或“减小”).
              (2)若将KNO3的不饱和溶液变为相同温度下饱和溶液,其方法为 ______ (填一种).若KNO3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NaCl时,提纯的方法是 ______ (填一种).
              (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
              A.40℃时,K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
              B.KNO3饱和溶液中一定不能再溶解NaCl固体
              C.从表中数据可以判断NaCl和KNO3的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20-40℃之间.
            • 9. 水是一种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请回答:
              (1)水在通电条件下会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2)市售“自热米饭”的自加热原理:饭盒夹层中的水与生石灰接触,反应放出大量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3)10%的CaCl2溶液可用作路面保湿剂.欲配置100kg该路面保湿剂,需要水的质量是 ______ kg.
            • 10. 水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是水的电解实验,试管a中产生的气体为 ______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2)将浑浊的河水用图2所示的简易净水器进行净化,其中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 ______ ,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是 ______
              (3)图3实验中,水的作用为 ______ ,若用pH试纸检测实验结束后集气瓶中液体的pH,则液体的pH ______ 7(填“<”或“=”或“>”).
              (4)图4为甲、乙、丙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t1℃时,丙物质的溶解度为 ______
              ②t2°C 时将30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______ g;
              ③将t2°C时乙的不饱和溶液逐渐冷却至t1℃,下图中有关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一定错误的是 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