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小明在商场见到一种神奇的蜡烛,买回点燃后发现怎么也“吹不灭”,对这种蜡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带到学校和学习小组同学进行了下列探究.
              【查阅资料】普通蜡烛由石蜡和烛芯制成的,吹不灭的蜡烛在普通蜡烛的烛芯外包裹了一层打火石.打火石是在某种金属中掺入少量稀土元素制成的合金,它的着火点只有150℃.当吹“灭”蜡烛时,未冷却的金属接触到氧气就发生燃烧,从而使蜡烛复燃.
              【问题与思考】
              (1)吹不灭的蜡烛利用的原理是燃烧必须满足 ______ (填燃烧的条件之一),如果将这种蜡烛熄灭,应采用的方法是 ______
              (2)蜡烛芯外包裹的金属是什么?
              【实验探究】吹不灭的蜡烛芯外的金属可能是镁、铝、铁或铜中的一种,为确定该金属的成分,他们继续探究.(不考虑打火石中稀土元素对探究金属性质的影响)
              (1)同学们取该打火石,用砂纸打磨后,立即否认了该打火石中的金属是铜,那么他们观察到的是打火石呈现 ______ 色.
              (2)取少量打磨后的打火石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观察现象,经过对现象的分析后,他们认为该金属一定不是铁,他们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
              【讨论交流】
              (1)为了进一步确定该金属的种类,小强提议用硫酸铜溶液进行试验,请你预测,将打火石加入到硫酸铜溶液后的现象是 ______ ,其中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任写一个)
              (2)同学们一致认为小强的方案不合理,经过讨论他们设计了下面的实验方案,确认了打火石中的金属是镁,他们的方案是 ______
            • 2. 某兴趣小组同学利用图1装置制取气体并探究气体的某些性质.
              (1)制取气体
              ①若选择A与C组合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②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选用的发生与收集装置是 ______ (填标号).连接好装置,将药品加入装置前应进行的操作是 ______
              (2)探究气体的性质
              某同学在空气中点燃镁条,想利用CO2来熄灭燃烧的镁条,结果发现镁条在充满CO2的集气瓶中没有熄灭反而剧烈燃烧,集气瓶内壁出现黑色固体,瓶底出现白色固体,实验过程如图2所示.请回答:
              ①夹持镁条的仪器名称是 ______
              ②生成的黑色固体是 ______ (写化学式);
              ③查阅资料:MgO、Mg(OH)2、MgCO3均为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同学讨论后认为白色固体不可能是Mg(OH)2,理由是 ______
              ④为进一步确定白色固体的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 ______ 白色固体不是MgCO3,而是MgO
              ⑤镁在CO2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通过上述探究,你对燃烧或灭火的新认识是 ______
            • 3. 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完成下列各小题:
              (1)墙内开花墙外香,从微观分析其原因是:    
              (2)超市中的许多食物用保鲜膜包装后出售,是因为保鲜膜除了可以阻止食物中的水分流失,还能隔绝    ,防止食物腐败.但大量使用保鲜膜丢弃后会造成    ,所以要控制使用.给保鲜膜碎片加热,观察到碎片熔化,冷却后变成固体,加热又熔化,由此可知,保鲜膜是    (选填:“热塑性塑料”或“热固性塑料”).
              (3)蜡烛置于空气中没有燃烧,原因是    ,用灯帽盖灭酒精灯利用了灭火原理的    
            • 4. 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你认为下列认识符合科学事实的是(  )
              A.金刚石不是金属材料;不饱和溶液通过一定方法变成饱和溶液,质量分数不一定增大
              B.凡是pH<7的降雨,都可称为酸雨;能导电的一定是金属材料
              C.有发光、发热的现象的就是燃烧;能使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其溶质一定是碱
              D.家用煤气有刺鼻的气味,说明一氧化碳有这种特殊气味;铅笔芯主要成分中含铅
            • 5. 如下图是初中科学中的几个实验图,请回答问题:

              (1)A实验中集气瓶底部装有少量的NaOH溶液,其作用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B实验通过量筒中    变化测出氧气的体积.
              (3)D中开水的作用是    
            • 6. 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
              A.因为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B.中和反应都有盐和水生成,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都属于中和反应
              C.因为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灭火也要同时控制这三个条件
              D.单质都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 7. 类推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但盲目类推又可能得出错误结论,以下类推正确的是(  )
              A.燃烧一般都伴有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的现象的就是燃烧
              B.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同种元素可以组成纯净物,则不同种元素组成的是混合物
              C.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但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不只是催化剂
              D.在同一种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最正价,所示非金属元素一定是负价
            • 8. 从防止空气污染考虑,下列实验应在通风橱中进行的是(  )
              A.
              碘的受热和冷却
              B.白磷的燃烧
              C.
              电解水
              D.
                白磷燃烧前后质量测定
            • 9. “化学--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未来”.为了我们的生活和未来,应学好化学.
              (1)对知识进行归类整理,是学习的良好习惯.如图是某同学制作的化学知识整理卡片,请将其补充完整.
              专题:物质的类别、性质和用途        整理时间:2013年4月
               
              物质   类别性质对应的用途
              A、甲烷有机物可燃性作燃料
              B、活性炭单  质吸附性 ①    
              C、干冰 ②    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灭火
              D、盐酸  酸    ③      除铁锈
              (2)有机合成材料的出现是材料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也是化学对人类的重大贡献.如自来水管的材料即发生了由金属材料变为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变迁.使用有机高分子材料的优点有    
              (3)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燃烧与人类生活以及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将棉花分别蘸酒精和水,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根据现象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若蘸水的棉花加热时间较长,棉花燃烧,原因是    
            • 10. 下列知识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三”的小结 B.环境保护
              ①燃烧必须同时具备: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
              ②构成原子的粒子:质子、中子、电子
              ③三大化石燃料:氢气、石油、煤
              ①滥用施用化肥和农药
              ②重复使用热固性塑料制品
              ③工业“三废”处理达标后排放
              C.数字含义 D.物质俗名
              ①Fe2+:一个亚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②SO2:一个二氧化硫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
              ③Ca(+2):化合物中钙元素显+2价
              ①固体二氧化碳俗名干冰
              ②氢氧化钠俗名纯碱
              ③金属汞俗名水银
              A.A
              B.B
              C.C
              D.D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