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研究小组为探究“铁钉在不同溶液中腐蚀的速率”,在相同条件下取同浓度的下列不同溶液用如图\(\rm{1}\)装置完成实验,并用手持数据采集器进行测定。回答下列问题:
              所用溶液 \(\rm{NH_{4}Cl}\) \(\rm{(NH_{4})_{2}SO_{4}}\) \(\rm{NH_{4}NO_{3}}\)
              \(\rm{0min}\)时氧气浓度\(\rm{(\%)}\) \(\rm{20.8}\) \(\rm{20.8}\) \(\rm{20.8}\)
              \(\rm{500min}\)时氧气浓度\(\rm{(\%)}\) \(\rm{15.8}\) \(\rm{17.0}\) \(\rm{17.4}\)
              实验前溶液\(\rm{PH}\) \(\rm{5.31}\) \(\rm{5.53}\) \(\rm{5.50}\)
              实验后溶液\(\rm{PH}\) \(\rm{7.37}\) \(\rm{7.99}\) \(\rm{8.22}\)
              铁钉表面锈蚀情况 大量铁锈 大量铁锈 大量铁锈
              \(\rm{(1)}\)用稀硫酸去除铁锈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
              \(\rm{(2)}\)在\(\rm{NH_{4}Cl}\)、\(\rm{(NH_{4})_{2}SO_{4}}\)、和\(\rm{NH_{4}NO_{3}}\)溶液中,铁钉锈蚀过程中上述溶液的酸性均变 ______ \(\rm{(}\)填“强”或“弱”\(\rm{)}\)
              \(\rm{(3)}\)上述实验方案是否合理? ______ \(\rm{(}\)填“合理”或“不合理”\(\rm{)}\),你的理由是 ______
              \(\rm{(4)}\)铁钉锈蚀的速率还可能与 ______ 有关。请设计你的实验,验证你的猜想: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及结论
              ______ ______
              \(\rm{(5)}\)该小组在不同酸碱性溶液中又进行了探究,在相同条件下其测定的实验数据如图\(\rm{2}\):
              \(\rm{a}\)、上述实验中,氧气浓度下降先陡后缓的原因为 ______
              \(\rm{b}\)、根据甲、乙图象,请写出三点结论:
              \(\rm{①}\)结论: ______ \(\rm{②}\)结论: ______ \(\rm{③}\)结论: ______
            • 2.

              在\(\rm{2017}\)年江苏省中学化学创新实验调演中,李彬老师设计了“氢氧焰”的实验装置如下:


              利用氢气与氧气的发生装置制取并储存纯净气体于气球中,\(\rm{A}\)瓶中硫酸铜溶液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rm{B}\)瓶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玻璃活塞\(\rm{K_{1}}\)、\(\rm{K_{2}}\)分别有序控制氧气和氢气的流量,先后进行如下操作:

              \(\rm{①}\)关闭\(\rm{K_{2}}\),打开\(\rm{K_{1}}\),通入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三通管口处,观察到_____________,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将燃着的木条移开,管口处无火焰。

              \(\rm{②}\)关闭\(\rm{K_{1}}\),打开\(\rm{K_{2}}\),通入氢气,将燃着的木条置于三通管口处,管口处有火焰,移去燃着的木条,氢气安静地燃烧,说明氢气具有可燃性。把铁片放在火焰上一段时间,铁片呈红热状;打开\(\rm{K_{1}}\),通入氧气,铁片迅速熔断被切割,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化学兴趣小组对“锌与稀硫酸反应快慢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锌与稀硫酸反应的快慢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猜想与假设】\(\rm{①}\)可能与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有关;\(\rm{②}\)可能与锌的形状有关。

              【设计并实验】兴趣小组用\(\rm{100mL}\)不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和\(\rm{5g}\)不同形状的锌进行如下实验\(\rm{(}\)时间为\(\rm{3}\)分钟\(\rm{)}\)。

              编号

              硫酸的质量分数

              \(\rm{(}\)均取\(\rm{20mL)}\)

              锌的形状

              \(\rm{(}\)均取 \(\rm{1g}\) \(\rm{)}\)

              氢气的体积\(\rm{(mL)}\)

              \(\rm{(}\)均收集\(\rm{3}\)分钟\(\rm{)}\)

              \(\rm{1}\)

              \(\rm{20\%}\)

              锌粒

              \(\rm{31.7}\)

              \(\rm{2}\)

              \(\rm{20\%}\)

              锌片

              \(\rm{50.9}\)

              \(\rm{3}\)

              \(\rm{30\%}\)

              锌粒

              \(\rm{61.7}\)

              \(\rm{4}\)

              \(\rm{30\%}\)

              锌片

              \(\rm{79.9}\)

                 \(\rm{(1)}\)锌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下图所示装置收集并测量氢气的体积,则正确的链接顺序是: 氢气\(\rm{→}\)______________________\(\rm{(}\)填导管口序号\(\rm{)}\)。

              【收集证据】

              \(\rm{(3)}\)要比较不同质量分数的硫酸对反应快慢的影响,应选择的实验编号是______。

              【得出结论】依据上表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评价】

              \(\rm{(4)}\)下表是兴趣小组第\(\rm{①}\)组实验根据前\(\rm{6}\)分钟记录详细数据\(\rm{(}\)每分钟记录一次产生氢气的体积\(\rm{)}\)。

              时段\(\rm{(}\)均为\(\rm{1}\)分钟\(\rm{)}\)

              第\(\rm{1}\)分钟

              第\(\rm{2}\)分钟

              第\(\rm{3}\)分钟

              第\(\rm{4}\)分钟

              第\(\rm{5}\)分钟

              第\(\rm{6}\)分钟

              \(\rm{H2}\)的体积\(\rm{/mL}\)

              \(\rm{3.1}\)

              \(\rm{16.7}\)

              \(\rm{11.9}\)

              \(\rm{9.6}\)

              \(\rm{7.6}\)

              \(\rm{6.0}\)

               请解释锌与稀硫酸反应由快变慢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5)}\)锌与硫酸反应的快慢可能还会受_____________因素影响,如果用实验验证该因素对反应快慢的影响,应该控制________________因素不同,而其他因素则相同。

            • 4. 为测定钢铁中的含碳量,设计如图装置\(\rm{(}\)部分夹持装置已省略\(\rm{)}\)。钢铁样品在装置\(\rm{A}\)中煅烧时,气体产物只有\(\rm{CO_{2}}\)和\(\rm{SO_{2}}\)。

                  \(\rm{(1)}\)钢样处理成粉末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钢样中的\(\rm{Fe_{3}C}\)煅烧时的化学方程式为\(\rm{Fe_{3}C+3O_{2}\overset{煅烧}{=} }\)________\(\rm{+CO_{2}}\)。

                  \(\rm{(2)}\)实验室用\(\rm{KClO_{3}}\)和\(\rm{MnO_{2}}\)制备\(\rm{O_{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m{MnO_{2}}\)中\(\rm{Mn}\)的化合价为________。

                  \(\rm{(3)}\)装置\(\rm{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rm{B}\)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rm{(4)}\)装置\(\rm{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无装置\(\rm{C}\),则测定结果________\(\rm{(}\)填“偏大”“无影响”或“偏小”\(\rm{)}\)。

                  \(\rm{(5)}\)装置\(\rm{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rm{E}\)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rm{(6)}\)钢样中加入某物质可降低煅烧温度,为不影响测定结果,该物质在组成上需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化学反应速率是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的物理量,为了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以过氧化氢分解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

                  三个小组均可采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记录收集\(\rm{10 mL}\)氧气的时间,实验室可供选择的试剂有:\(\rm{2.5\%}\)、\(\rm{5\%}\)、\(\rm{10\%}\)三种浓度的\(\rm{H_{2}O_{2}}\)溶液、\(\rm{MnO_{2}}\)、\(\rm{CuO}\)、红砖粉末。

                  \(\rm{A}\)组:探究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取\(\rm{5 mL 10\%H_{2}O_{2}}\)溶液,三次实验分别加入\(\rm{0.5 g MnO_{2}}\)、红砖粉末、\(\rm{CuO}\)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如下:

              试剂

              \(\rm{MnO_{2}}\)

              红砖粉末

              \(\rm{CuO}\)

              \(\rm{t/s}\)

              \(\rm{10}\)

              \(\rm{60}\)

              \(\rm{20}\)

                  由此可得出结论:\(\rm{MnO_{2}}\)、\(\rm{CuO}\)对\(\rm{H_{2}O_{2}}\)分解有催化作用,红砖粉末无催化作用,某同学对该结论提出疑问。

                  补充对比实验,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长时间\(\rm{(}\)大于\(\rm{100 s)}\),收集到很少量气体。

                  更正结论:红砖粉末_______\(\rm{(}\)填“有”或“无”\(\rm{)}\)催化作用,三者中_______催化效率最高。

                  \(\rm{B}\)组: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甲同学:取\(\rm{10 mL 5\%H_{2}O_{2}}\)溶液,加入\(\rm{0.5 g MnO_{2}}\)为催化剂,进行实验,记录时间\(\rm{t_{1}}\)。

                  乙同学:取\(\rm{10 mL 2.5\% H_{2}O_{2}}\)溶液,加入\(\rm{0.5 g CuO}\)为催化剂,进行实验,记录时间\(\rm{t_{2}}\)。

                  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

                  结论: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丙同学:对实验设计提出疑问,并补充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记录时间\(\rm{t_{3}}\),且\(\rm{t_{1} < t_{3} < t_{2}}\)。

                  更正结论为:当________时,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rm{C}\)组:探究________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取\(\rm{10 mL 5\% H_{2}O_{2}}\)溶液和\(\rm{0.5 g CuO}\)为催化剂进行实验,两次实验分别将试管置于冰水浴和\(\rm{50℃}\)热水浴记录时间\(\rm{t_{4}}\)、\(\rm{t_{5}}\),且\(\rm{t_{4} > t_{5}}\)。

                  结论:当反应物浓度和催化剂相同时,_______________。

                  综上所述:\(\rm{①}\)为了研究某一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必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②}\)探究发现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

            • 6.

              下图一是研究温度对微粒运动速率影响的实验,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氨气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小明查阅资料得知氨气极易溶于水,他做了如图二所示的改进实验,过程如下:

              【实验操作】步骤一:向\(\rm{B}\)、\(\rm{D}\)、\(\rm{F}\)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rm{5 mL}\)蒸馏水,各滴入\(\rm{1_{~}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步骤二:向\(\rm{A}\)、\(\rm{E}\)试管中分别加入\(\rm{2 mL}\)浓氨水,立即用带有橡皮塞的导管按图二连接好,并将\(\rm{E}\)试管放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rm{(1)}\) 图一实验中能观察到湿润的酚酞试纸变       色。

              \(\rm{(2)}\) 改进后的实验中使用了\(\rm{F}\)试管,\(\rm{F}\)的作用是           

              \(\rm{(3)}\) 步骤二中将\(\rm{E}\)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最先观察到的现象是       ,\(\rm{B}\)、\(\rm{D}\)试管中先出现颜色变化的是    试管,由此可得出结论:            

              \(\rm{(4)}\)与图一实验相比,改进后实验的一个主要优点是            

            • 7. 探究气体的性质、制取\(\rm{( I)}\)对比实验中的变量控制
              在一次实验课上,同学们用相同质地的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rm{.}\)小明发现相邻小组气体产生的速率比自己小组的快.

              【提出问题】影响二氧化碳气体产生速率的因素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rm{①}\)大理石颗粒大小;\(\rm{②}\)温度;\(\rm{③ }\)______ .
              \(\rm{(I)}\)【收集证据】验证猜想与假设\(\rm{①}\)是否成立.

              \(\rm{(1)}\)写出碳酸钙与稀盐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 ;方案一:乙试管中稀盐酸的浓度\(\rm{C\%}\)应为_______; 较之块状碳酸钙,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的反应更为剧烈,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rm{(2)}\)方案二:利用“数字化实验”将实验过程中某些因素\(\rm{(}\)如气压等\(\rm{)}\)的变化以数据、图象的形式呈现出来\(\rm{.}\)倾斜锥形瓶使小试管内的稀盐酸流入瓶中与固体接触发生反应,瓶内气压的变化如坐标图所示\(\rm{.}\)对比分析坐标图中的点 ______\(\rm{ (}\)选填\(\rm{a~d)}\)可知:两个锥形瓶内达到相同的压强时,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所需时间更短.

              \(\rm{(II)}\)检验气体的性质 :

              \(\rm{(1)}\)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软质塑料瓶中加入约三分之一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观察到塑料瓶变瘪,说明二氧化碳的性质是 ______ .
              \(\rm{(2)}\)取\(\rm{3ml(1)}\)中的液体倒入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振荡,观察到溶液的颜色变化是 ______ ,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rm{(3)}\)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是\(\rm{(}\)用化学方程式表示\(\rm{) }\)_____________ .

              \(\rm{(III)}\)请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rm{(1)}\)写出标号\(\rm{①②}\)的仪器名称:\(\rm{①}\)____________,\(\rm{②}\)____________;
              \(\rm{(2)}\)实验室制取\(\rm{H_{2}}\)是用固态的锌粒和液态的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进行的,可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是____\(\rm{(}\)填写装置序号\(\rm{)}\),可以用\(\rm{D}\)或\(\rm{E}\)装置收集\(\rm{H_{2}}\),说明\(\rm{H_{2}}\)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性质.

              \(\rm{(3)①}\)的下端管口如果没有伸到液面以下造成的后果是____________;

              \(\rm{(4)}\)为了粗略测定加热高锰酸钾所收集到的氧气体积,可将\(\rm{A}\)装置与右图\(\rm{F}\)、\(\rm{G}\)两个装置连接,各装置接口的正确连接顺序为\(\rm{(}\)填字母\(\rm{)}\):\(\rm{a→}\)______\(\rm{→}\)______\(\rm{→d}\).

            • 8. 化学兴趣小组对“影响金属与盐酸反应剧烈程度的因素”进行了探索.
              【提出问题】金属与盐酸反应剧烈程度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作出猜想】
              \(\rm{a}\)、可能与金属本身的性质有关
              \(\rm{b}\)、可能与盐酸的浓度有关
              \(\rm{c}\)、\(\rm{…}\)
              【活动探究\(\rm{1}\)】为探究猜想\(\rm{a}\),分别在两支试管中放入相同质量的锌片和铁片\(\rm{(}\)所用金属均已用砂纸打磨\(\rm{)}\),然后分别加入相同尝试和质量的稀盐酸,
              \(\rm{(1)}\)观察到放锌片的试管中立即产生 ______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
              \(\rm{(2)}\)放铁片的试管中只产生少量气泡,溶液由无色变为 ______ 色\(\rm{.}\)
              \(\rm{(3)}\)从实验现象可判断:金属活动性\(\rm{Zn}\) ______ \(\rm{Fe(}\)填“\(\rm{ < }\)”“\(\rm{=}\)”“\(\rm{ > }\)”\(\rm{)}\).
              \(\rm{(4)}\)得出结论:金属与盐酸发生反应的剧烈程度与金属本身性质有关,金属的活动性与反应的剧烈程度的关系是 ______ .
              【活动探究\(\rm{2}\)】为探究猜想\(\rm{b}\),设计如图\(\rm{1}\)的装置进行实验,其中注射器用于测量产生氢气的体积.
              所用药品,实验数据如表\(\rm{(}\)盐酸足量\(\rm{)}\):
              实验编号 选用金属\(\rm{(}\)质量形状相同\(\rm{)}\) 盐酸浓度\(\rm{(}\)相同体积\(\rm{)}\) 产生氢气的体积\(\rm{/mL}\)
              \(\rm{0}\) \(\rm{t_{1}}\) \(\rm{t_{2}}\) \(\rm{t_{3}}\) \(\rm{t_{4}}\) \(\rm{t_{5}}\)
              锌片 \(\rm{6\%}\) \(\rm{0}\) \(\rm{1}\) \(\rm{2}\) \(\rm{3}\) \(\rm{3}\) \(\rm{3}\)
              锌片 \(\rm{3\%}\) \(\rm{0}\) \(\rm{0.6}\) \(\rm{1.2}\) \(\rm{1.8}\) \(\rm{2.4}\) \(\rm{3}\)
              \(\rm{(5)}\)请在坐标图\(\rm{2}\)中画出实验编号Ⅱ产生氢气与时间的关系图.
              \(\rm{(6)}\)得出结论:金属与盐酸发生反应的剧烈程度与盐酸的浓度有关,其关系是相同条件下,盐酸的浓度越大,金属与盐酸反应越 ______ \(\rm{(}\)“块”或“慢”\(\rm{)}\).
              \(\rm{(7)}\)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金属与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可能还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______ \(\rm{(}\)写一条即可\(\rm{)}\).
            • 9. 请用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rm{(1)}\)实验室将固体药品配成溶液进行化学反应,为什么能提高反应速率?
              \(\rm{(2)}\)亚硝酸钠是一种工业用盐\(\rm{.}\)它有毒、有咸味,外形与食盐相似\(\rm{.}\)人若误食会引起中毒,危害人体健康,甚至致人死亡\(\rm{.}\)亚硝酸钠的水溶液呈碱性,食盐水溶液呈中性\(\rm{.}\)鉴别亚硝酸钠溶液与食盐水溶液的方法除了可以选用无色酚酞溶液、\(\rm{pH}\)试纸或\(\rm{pH}\)计外,还可以选用什么试剂?如何操作?
            • 10.

              某小组同学设计并进行实验,探究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rm{(}\)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夹持仪器已略去\(\rm{)}\)

              【猜想与假设】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可能有温度、溶液的浓度、催化剂种类。

              【实验记录】同学们进行\(\rm{6}\)组实验,实验记录如下:


              【解释与结论】

              \(\rm{(1)}\)实验\(\rm{②}\)中应加入过氧化氢溶液的体积\(\rm{x}\)是______\(\rm{mL}\)。

              \(\rm{(2)}\)实验\(\rm{①~⑥}\)通过测定相同时间内产生氧气的体积来比较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还可以通过测定______来比较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rm{(3)}\)得出“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越大分解速率越大”结论所依据的实验是_____\(\rm{(}\)填序号\(\rm{)}\)。

              \(\rm{(4)}\)通过实验\(\rm{①}\)、\(\rm{②}\)、\(\rm{④}\)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反思与评价】

              \(\rm{(5)}\)同学们认为实验室制氧气,应选择实验\(\rm{⑥}\)而不选实验\(\rm{②}\)的理由是______\(\rm{(}\)答两点\(\rm{)}\)。

              \(\rm{(6)}\)某同学改用如图所示装置代替气囊完成实验\(\rm{②}\),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______。


              \(\rm{a.}\)将导管伸入量筒,开启控温加热器,滴入过氧化氢溶液

              \(\rm{b.}\)开启控温加热器,将导管伸入量筒,滴入过氧化氢溶液      

              \(\rm{c.}\)开启控温加热器,滴入过氧化氢溶液,待导管口有连续均匀气泡冒出时将导管伸入量筒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