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小强用托盘天平称\(\rm{5.0}\)克食盐,当指针不在分度盘中央而偏右时,就开始称量\(\rm{.}\)称量后天平达到平衡时\(\rm{(}\)指针在分度盘中央\(\rm{)}\),则实际称量的食盐的质量\(\rm{(}\)  \(\rm{)}\)
              A.等于\(\rm{5.0}\)克
              B.小于\(\rm{5.0}\)克
              C.大于\(\rm{5.0}\)克
              D.无法判断
            • 2.
              为监测某厂排放污水中的银离子的含量,需配制\(\rm{50}\)克质量分数为\(\rm{5\%}\)的氯化钠溶液,如图是某同学配制溶液的操作过程.

              \(\rm{(1)}\)写出标号\(\rm{①-④}\)各仪器的名称:\(\rm{①}\) ______ \(\rm{②}\) ______ \(\rm{③}\) ______ \(\rm{④}\) ______
              \(\rm{(2)A}\)操作中的错误 ______ .
              \(\rm{(3)B}\)操作中应称量氯化钠的质量是 ______ 克,称量时若指针偏左,应进行的操作是 ______ .
              \(\rm{(4)D}\)操作中仪器\(\rm{③}\)的规格应为 ______ \(\rm{(}\)填“\(\rm{10}\)”“\(\rm{50}\)”或“\(\rm{500}\)”\(\rm{)}\)毫升.
              \(\rm{(5)E}\)操作的作用 ______ .
              \(\rm{(6)}\)下列错误操作中,可能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低的是 ______ \(\rm{(}\)填序号\(\rm{)}\)
              \(\rm{①B}\)操作中砝码和氯化钠放错托盘
              \(\rm{②D}\)操作中有少量水溅出
              \(\rm{③D}\)操作中仰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
              \(\rm{④F}\)操作中溶液洒落.
            • 3.
              为了测定某石灰石的纯度,某研究学习小组取用\(\rm{6}\)克石灰石样品,用实验室不知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rm{50}\)克,分四次加入、每次充分反应后,经过滤,干燥等操作后称量剩余固体的质量,\(\rm{(}\)假设过滤,干燥等操作中固体物质的质量不损耗\(\rm{)}\),有关物质质量见下表:
              稀盐酸的用量 剩余固体的质量
              第一次加入\(\rm{12.5}\)克 \(\rm{4.5}\)克
              第二次加入\(\rm{12.5}\)克 \(\rm{3}\)克
              第三次加入\(\rm{12.5}\)克 \(\rm{1.5}\)克
              第四次加入\(\rm{12.5}\)克 \(\rm{0.5}\)克
              计算\(\rm{(1)}\)石灰石的纯度?
              \(\rm{(2)}\)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 4.
              某学生测定的下列数据中,不合理的是\(\rm{(}\)  \(\rm{)}\)
              A.用\(\rm{10mL}\)量筒量取了\(\rm{7.5mL}\)水
              B.用托盘天平称得某小苏打样品的质量为\(\rm{16.7g}\)
              C.测得某粗盐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rm{90.5\%}\)
              D.用广泛\(\rm{PH}\)试纸测得某地水的\(\rm{pH}\)为\(\rm{5.2}\)
            • 5.

              某兴趣小组做了提纯\(\rm{NaCl}\)的实验


              图一

              图二




              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rm{(1)}\)操作\(\rm{①}\)、\(\rm{②}\)、\(\rm{③}\)依次为如图\(\rm{2}\)中的______\(\rm{(}\)填序号\(\rm{)}\);

              \(\rm{(2)}\)图\(\rm{B}\)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rm{(3)}\)若得到\(\rm{NaCl}\)的产量比实际值偏低,则可能的原因是______\(\rm{(}\)填序号\(\rm{)}\);

              A.过滤时滤纸有破损,混合液流入滤液中

              B.蒸发时受热不均匀,有晶体溅出

              C.蒸发时,看到有晶体析出,立即停止加热

              D.溶解\(\rm{15g}\)含有泥沙的\(\rm{NaCl}\)样品时,加入的水量不足

            • 6.

              某研究小组对自动充气气球\(\rm{(}\)示意图如下\(\rm{)}\)进行下列探究。

              【查阅资料】该反应充气原理是:通过挤破液体包,使液体与白色粉末接触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实现气球自动充气。

              \(\rm{⑴}\)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rm{⑵}\)室温时,用\(\rm{pH}\)试纸测得溶液的\(\rm{pH=3}\),该溶液呈______性。

              探究白色粉末成分:

              【猜想与假设】甲同学认为是碳酸钙;乙同学认为是碳酸钠;丙同学认为是碳酸氢钠。

              【设计并进行实验】

              实验一:完成下表:

              操作步骤

              现象

              结论

               

               

               

              甲同学的猜想不正确

              实验二:室温时,分别向盛有碳酸氢钠、碳酸钠和白色粉末样品的锥形瓶中注入等体积、足量的稀盐酸,并测量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rm{(}\)装置如图\(\rm{)}\),记录如下表:



              \(\rm{⑶}\)实验装置中植物油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表中\(\rm{a=}\)______;\(\rm{V_{1}}\)____\(\rm{V_{2}(}\)填“\(\rm{﹥}\)”、“\(\rm{﹤}\)”或“\(\rm{=}\)”\(\rm{)}\)。
              【分析并得出结论】

              \(\rm{⑷}\)分析上表中数据得出结论:白色粉末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

            • 7.

              用来测定空气成分的方法很多,如图所示的是小明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测定方法。


               

              实验过程是: \(\rm{①}\)将集气瓶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做好标记;\(\rm{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rm{③}\)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发现水被吸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容积的\(\rm{\dfrac{1}{5}}\)。                        
              请回答下列问题:

              \(\rm{(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等到红磷燃烧停止,白烟消失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约占其剩余容积的____ 。

              \(\rm{(3)}\)反应后瓶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___,此实验还可以说明该气体的一条性质:____ 。

              \(\rm{(4)}\)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偏小,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rm{(}\)答一点即可\(\rm{)}\)。

              \(\rm{(5)}\)能否用木炭燃烧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_____\(\rm{(}\)填“能”或“不能”\(\rm{)}\),写出木炭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 。

              \(\rm{(6)}\)某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rm{(}\)如图\(\rm{2}\)所示\(\rm{)}\),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化学兴趣小组对“锌与稀硫酸反应快慢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锌与稀硫酸反应的快慢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猜想与假设】\(\rm{①}\)可能与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有关;\(\rm{②}\)可能与锌的形状有关。

              【设计并实验】兴趣小组用\(\rm{100mL}\)不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和\(\rm{5g}\)不同形状的锌进行如下实验\(\rm{(}\)时间为\(\rm{3}\)分钟\(\rm{)}\)。

              编号

              硫酸的质量分数

              \(\rm{(}\)均取\(\rm{20mL)}\)

              锌的形状

              \(\rm{(}\)均取 \(\rm{1g}\) \(\rm{)}\)

              氢气的体积\(\rm{(mL)}\)

              \(\rm{(}\)均收集\(\rm{3}\)分钟\(\rm{)}\)

              \(\rm{1}\)

              \(\rm{20\%}\)

              锌粒

              \(\rm{31.7}\)

              \(\rm{2}\)

              \(\rm{20\%}\)

              锌片

              \(\rm{50.9}\)

              \(\rm{3}\)

              \(\rm{30\%}\)

              锌粒

              \(\rm{61.7}\)

              \(\rm{4}\)

              \(\rm{30\%}\)

              锌片

              \(\rm{79.9}\)

                 \(\rm{(1)}\)锌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下图所示装置收集并测量氢气的体积,则正确的链接顺序是: 氢气\(\rm{→}\)______________________\(\rm{(}\)填导管口序号\(\rm{)}\)。

              【收集证据】

              \(\rm{(3)}\)要比较不同质量分数的硫酸对反应快慢的影响,应选择的实验编号是______。

              【得出结论】依据上表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评价】

              \(\rm{(4)}\)下表是兴趣小组第\(\rm{①}\)组实验根据前\(\rm{6}\)分钟记录详细数据\(\rm{(}\)每分钟记录一次产生氢气的体积\(\rm{)}\)。

              时段\(\rm{(}\)均为\(\rm{1}\)分钟\(\rm{)}\)

              第\(\rm{1}\)分钟

              第\(\rm{2}\)分钟

              第\(\rm{3}\)分钟

              第\(\rm{4}\)分钟

              第\(\rm{5}\)分钟

              第\(\rm{6}\)分钟

              \(\rm{H2}\)的体积\(\rm{/mL}\)

              \(\rm{3.1}\)

              \(\rm{16.7}\)

              \(\rm{11.9}\)

              \(\rm{9.6}\)

              \(\rm{7.6}\)

              \(\rm{6.0}\)

               请解释锌与稀硫酸反应由快变慢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5)}\)锌与硫酸反应的快慢可能还会受_____________因素影响,如果用实验验证该因素对反应快慢的影响,应该控制________________因素不同,而其他因素则相同。

            • 9. 小丽同学对实验室一包久置的铁粉是否变质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她和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以下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铁的氧化物有:\(\rm{FeO}\)、\(\rm{Fe_{2}O_{3}}\)、\(\rm{Fe_{3}O_{4}}\),能与稀盐酸反应但无气泡冒出。

              【提出问题】铁粉是否失效?

              【猜想与假设】 \(\rm{①}\) 没有变质; \(\rm{②}\) 部分变质; \(\rm{③}\) 完全变质。

              【实验探究】该小组设计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研究,请参与实验并观察现象。

              \(\rm{(1)}\)实验时,应先注水片刻后再加热的目的是      

              \(\rm{(2)}\)实验过程中他们观察到      ,得出猜想 \(\rm{①}\) 不成立。

              \(\rm{(3)}\)为进一步得出结论,小组同学取该铁粉样品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观察到有气泡冒出,得出猜想      成立。

              【交流与讨论】

              \(\rm{(4)}\)硬质玻璃管中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rm{(}\)任写一个\(\rm{)}\)

              \(\rm{(5)}\)该实验装置中存在一明显不足,请改正             

              \(\rm{(6)}\)小组同学查阅资料获知,铁暴露在空气中会与氧气、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0. 化学反应速率是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的物理量,为了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以过氧化氢分解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

                  三个小组均可采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记录收集\(\rm{10 mL}\)氧气的时间,实验室可供选择的试剂有:\(\rm{2.5\%}\)、\(\rm{5\%}\)、\(\rm{10\%}\)三种浓度的\(\rm{H_{2}O_{2}}\)溶液、\(\rm{MnO_{2}}\)、\(\rm{CuO}\)、红砖粉末。

                  \(\rm{A}\)组:探究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取\(\rm{5 mL 10\%H_{2}O_{2}}\)溶液,三次实验分别加入\(\rm{0.5 g MnO_{2}}\)、红砖粉末、\(\rm{CuO}\)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如下:

              试剂

              \(\rm{MnO_{2}}\)

              红砖粉末

              \(\rm{CuO}\)

              \(\rm{t/s}\)

              \(\rm{10}\)

              \(\rm{60}\)

              \(\rm{20}\)

                  由此可得出结论:\(\rm{MnO_{2}}\)、\(\rm{CuO}\)对\(\rm{H_{2}O_{2}}\)分解有催化作用,红砖粉末无催化作用,某同学对该结论提出疑问。

                  补充对比实验,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长时间\(\rm{(}\)大于\(\rm{100 s)}\),收集到很少量气体。

                  更正结论:红砖粉末_______\(\rm{(}\)填“有”或“无”\(\rm{)}\)催化作用,三者中_______催化效率最高。

                  \(\rm{B}\)组: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甲同学:取\(\rm{10 mL 5\%H_{2}O_{2}}\)溶液,加入\(\rm{0.5 g MnO_{2}}\)为催化剂,进行实验,记录时间\(\rm{t_{1}}\)。

                  乙同学:取\(\rm{10 mL 2.5\% H_{2}O_{2}}\)溶液,加入\(\rm{0.5 g CuO}\)为催化剂,进行实验,记录时间\(\rm{t_{2}}\)。

                  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

                  结论: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丙同学:对实验设计提出疑问,并补充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记录时间\(\rm{t_{3}}\),且\(\rm{t_{1} < t_{3} < t_{2}}\)。

                  更正结论为:当________时,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rm{C}\)组:探究________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取\(\rm{10 mL 5\% H_{2}O_{2}}\)溶液和\(\rm{0.5 g CuO}\)为催化剂进行实验,两次实验分别将试管置于冰水浴和\(\rm{50℃}\)热水浴记录时间\(\rm{t_{4}}\)、\(\rm{t_{5}}\),且\(\rm{t_{4} > t_{5}}\)。

                  结论:当反应物浓度和催化剂相同时,_______________。

                  综上所述:\(\rm{①}\)为了研究某一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必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②}\)探究发现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