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小明设计了下列四组物质,要求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一步转化,其中错误的是\(\rm{(}\)  \(\rm{)}\)
              A.\(\rm{Na_{2}CO_{3}→NaCl→NaNO_{3}→NaOH}\)
              B.\(\rm{C→CO→CO_{2}→Na_{2}CO_{3}}\)
              C.\(\rm{Cu→CuO→CuSO_{4}→Cu(OH)_{2}}\)
              D.\(\rm{CaCO_{3}→CaO→Ca(OH)_{2}→NaOH}\)
            • 2.
              对“高低不同的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后谁先熄灭?”这一问题,甲、乙两同学有不同的认识:甲同学认为高的蜡烛先熄灭,乙同学认为低的蜡烛先熄灭,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rm{(1)}\)实验中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一会儿后,都熄灭了\(\rm{.}\)原因是: ______
              \(\rm{(2)}\)甲同学认为高的蜡烛先熄灭,理由是 ______
              乙同学认为低的蜡烛先熄灭,理由是 ______ .
              \(\rm{(3)}\)本实验条件下,甲同学的猜想被证明是正确的,同时还观察到茶杯内壁变黑.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发:从着火燃烧的高楼房间中逃离,正确的方法是 ______ .
              A.用毛巾捂住鼻子        \(\rm{B.}\)成站立姿势跑出
              C.沿墙角迅速爬向门外    \(\rm{D.}\)打开窗户跳出.
            • 3.
              如图所示实验中,\(\rm{①}\)、\(\rm{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rm{②}\)、\(\rm{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rm{.}\)下列能说明\(\rm{CO_{2}}\)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rm{(}\)  \(\rm{)}\)
              A.\(\rm{①}\)变红,\(\rm{③}\)不变红
              B.\(\rm{④}\)变红,\(\rm{③}\)不变红
              C.\(\rm{①}\)、\(\rm{④}\)变红,\(\rm{②}\)、\(\rm{③}\)不变红
              D.\(\rm{④}\)比\(\rm{①}\)先变红,\(\rm{②}\)、\(\rm{③}\)不变红
            • 4.

              下列实验设计正确的是 (    )

              A.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B.用加碘食盐检验淀粉
              C.用\(\rm{10 mL}\)量筒量取\(\rm{5.62 mL}\)水
              D.用点燃的方法除去\(\rm{CO_{2}}\)中的\(\rm{CO}\)
            • 5.

              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可行的是 (    )

              A.分离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rm{——}\)加水溶解、过滤
              B.检验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少量的一氧化碳\(\rm{——}\)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灼热的氧化铁和澄清石灰水,观察澄清石灰水的变化
              C.除去氯化钠固体中的少量碳酸钠\(\rm{——}\)加入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蒸发
              D.验证锌、铁、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rm{——}\)将铁丝和铜丝分别浸入硫酸锌溶液中
            • 6. 氧气和二氧化碳在性质上的相似之处是(  )
              ①都易溶于水  ②都可以灭火  ③通常情况下密度都比空气大  ④都能与石灰水反应 ⑤都是无色气体 ⑥都有三态变化.
              A.③⑤⑥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③④⑤⑥
            • 7.
              常温下,下列各组物质中,\(\rm{X}\)既能与\(\rm{Y}\)反应又能与\(\rm{Z}\)反应的是\(\rm{(}\)  \(\rm{)}\)
                 \(\rm{X}\)  \(\rm{Y}\)  \(\rm{Z}\)
               \(\rm{①}\)  \(\rm{CO_{2}}\)  \(\rm{Ca(OH)_{2}}\)溶液  \(\rm{H_{2}O}\)
               \(\rm{②}\)  \(\rm{H_{2}}\)  \(\rm{Cl_{2}}\)  \(\rm{CuO}\)
               \(\rm{③}\)  \(\rm{Ba(NO_{3})_{2}}\)溶液  稀硫酸  \(\rm{Na_{2}CO_{3}}\)溶液
               \(\rm{④}\)  \(\rm{Fe_{2}O_{3}}\)  \(\rm{CO}\)  稀硫酸
              A.\(\rm{①②}\)
              B.\(\rm{①③}\)
              C.\(\rm{①③④}\)
              D.\(\rm{①②③④}\)
            • 8.
              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rm{.}\)下列关于\(\rm{CO_{2}}\)与\(\rm{CO}\)的比较错误的是\(\rm{(}\)  \(\rm{)}\)
              A.二氧化碳分子比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B.\(\rm{CO_{2}}\)能溶于水,\(\rm{CO}\)难溶于水
              C.\(\rm{CO_{2}}\)可用作气体肥料,\(\rm{CO}\)可用于冶炼金属
              D.\(\rm{CO_{2}}\)无毒,\(\rm{CO}\)有毒
            • 9.
              某研究小组为了验证二氧化碳的部分性质,进行如图实验.

              \(\rm{(1)}\)利用图一实验验证二氧化碳具有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 ______ 的性质\(\rm{.}\)要让蜡烛自下而上熄灭,选用图一中的 ______ 装置更易成功.
              \(\rm{(2)}\)利用图二装置验证二氧化碳能否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反应\(\rm{.}\)他们先关闭\(\rm{K_{1}}\),打开\(\rm{K_{2}}\),往导管中缓缓通入\(\rm{600}\)毫升二氧化碳,丙、丁容器中均无明显现象;然后打开\(\rm{K_{1}}\),关闭\(\rm{K_{2}}\),继续往导管中通入二氧化碳,观察到丁容器中的出现浑浊\(\rm{(}\)通常情况下\(\rm{1}\)体积水大约能吸收\(\rm{1}\)体积二氧化碳\(\rm{).}\)根据以上现象,可以推断实验中二氧化碳 ______ .
              A、一定与氢氧化钙反应
              B、可能与氢氧化钙反应
              C、一定与氢氧化钠反应
              D、可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 10.
              氧气和二氧化碳在性质上的相似之处是\(\rm{(}\)  \(\rm{)}\)
              \(\rm{①}\)都易溶于水  \(\rm{②}\)都可以灭火  \(\rm{③}\)通常情况下密度都比空气大  \(\rm{④}\)都能与石灰水反应 \(\rm{⑤}\)都是无色气体 \(\rm{⑥}\)都有三态变化.
              A.\(\rm{③⑤⑥}\)
              B.\(\rm{①⑤⑥}\)
              C.\(\rm{②③⑤}\)
              D.\(\rm{③④⑤⑥}\)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