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盛有饱和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在空气中放置一段较长时间,该溶液中的(  )
              A.氢氧化钠的质量保持不变
              B.氢氧化钠的质量变小
              C.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增大
              D.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 2. (2016•永新县一模)如图所示为A、B、C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t1℃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最大的是B
              B.t2℃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A
              C.可用降低温度的方法使t2℃时C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D.将t2℃时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3. 下面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种操作过程,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向饱和KNO3溶液中加入KNO3
              B.
              向NaOH溶液中滴加盐酸至过量
              C.
              向Cu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加入加量NaOH溶液
              D.
              向两份同体积和同质量分数的HCl溶液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铁粉和镁粉
            • 4. (2016•和平区一模)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回答:
              (1)5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    g;
              (2)3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3)要使接近饱和的丙物质溶液变为饱和,可采取的一种措施是    
              (4)当溶液的浓度都用溶质的质量分数(m)表示时,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选填序号)    
              A、t1℃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两种溶液的浓度也相等
              B、t1℃时,甲、乙、丙三种溶液的浓度可能相等
              C、将t2℃的甲、乙、丙三种饱和溶液的温度分别降至t1℃时,甲溶液中析出的晶体最多
              D、将t2℃的甲、乙、丙三种饱和溶液的温度分别降至t1℃时,所得溶液浓度的大小顺序为m(乙)>m(甲)=m(丙)
              E、将t1℃的甲、乙、丙三种溶液分别升温,其浓度可能都不发生变化
              F、将t2℃的甲、乙、丙三种溶液分别降温,其浓度都可能发生变化.
            • 5. 如表是氯化钠和碳酸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此表回答:
              温度/℃10203040
              溶解度
              g/100gH2O
              氯化钠35.836.036.336.6
              碳酸钠12.221.839.753.2
              ①4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g/100g水;
              ②碳酸钠溶液中混有少量的氯化钠,可通过    的方法提纯;
              ③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填“增大”或“减小”).在20℃时,将100g水加入30g碳酸钠中,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将上述溶液升温到30℃,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6. 甲乙两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都等于30g
              B.a2℃时甲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一定大于乙
              C.a1℃到a2℃之间甲溶液的质量分数比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
              D.甲乙的不饱和溶液,从a2℃降温至a1℃,都有可能变为饱和溶液
            • 7.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B.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大
              C.凡是溶液一定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D.物形成溶液的溶质不一定是固态物质
            • 8. KNO3和NaCl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 0 10 20 30 40 5060 
               溶解度/g KNO3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NaCl 35.7 35.8 36.0 36.3 36.6 37.037.3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上表数据,绘制出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图中能表示KNO3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A”或“B”);
              (2)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KNO3和NaCl在某一温度时具有相同的溶解度,则温度的取值范围是    
              (3)某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如图2):
              上述实验过程中得到的溶液一定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    (填数字序号).
              将⑤继续冷却至10℃,过滤,共可回收得到KNO3固体    g,所得滤液中KNO3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1位,不考虑实验过程中水的蒸发)
            • 9. 固体A和B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表所示.
              温度/℃010203040506070
              溶解度/gA13.320.931.645.863.985.5110138
              B27.632.034.037.040.042.645.548.3
              (1)依据上表数据,绘制A和B的溶解度曲线,图中表A物质溶解度曲线的是    
              (2)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A和B在某一温度时具有相同的溶解度,则该温度范围是    
              (3)40℃时,向100g水中加入43g B固体,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若在称量B固体时,将砝码与B物质的位置放反了,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将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10℃时,132g B的饱和溶液,加热蒸发10g水后,再降温到10℃,可析出B晶体的质量为    
            • 10. 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实验过程中相应量的变化是(  )
              A.
              等质量Mg、Zn、Fe粉末与足量的、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
              B.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C.
              恒温向接近饱和的NaCl溶液中加入NaCl固体
              D.
              加入NaOH溶液逐滴加入稀盐酸中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