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小亮在实验室发现一瓶盛有无色溶液的试剂瓶,其标签破损,从残余部分只能看出溶质质量分数为\(\rm{10\%}\),具体是什么物质无法辨认,老师告诉他,这瓶溶液可能是氢氧化钠、氯化钠、氢氧化钙或是碳酸钠中的一种。
              \(\rm{(1)}\)小亮查阅氢氧化钙常温下的溶解度约为\(\rm{0.17g}\)后,认为该溶液不可能是氢氧化钙,理由是 ______

              \(\rm{(2)}\)小亮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试液变红色,该溶液不可能是 ______ \(\rm{(}\)填写化学式\(\rm{)}\)。
              \(\rm{(3)}\)为了确定该溶液的成分,小亮同学选择了一种盐溶液来确定该溶液的成分,请你一起参与,并填写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滴加 ______ 。 ______ 该溶液是碳酸钠溶液。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rm{(4)[}\)实验反思\(\rm{]①}\)有同学认为还可以用一种常见的碱溶液来确定,那么它是 ______ 溶液。
              \(\rm{②}\)小亮经过反思,向同学们提出如下建议,你认为合理的是 ______ \(\rm{(}\)填字母\(\rm{)}\)。
              A、倾倒液体时应注意保护标签不被腐蚀         
              B、要有严谨的科学实验的态度
              C、无法辨认的药品,直接倒掉,无需保留
            • 2.
              小樱进行盐酸和氢氧化钠中和反应的实验,在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了一定量的稀盐酸后,才发现忘记了加入指示剂。为了判断该反应所得溶液的酸碱性,他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小樱要探究的问题是 ______ 。
              【猜想与假设】所得溶液可能显碱性,也可能显酸性,还可能显 ______ 性。若溶液显碱性,则溶液中使其显碱性的离子是 ______  \(\rm{(}\)填写离子符号\(\rm{)}\)。
              【实验与分析】小樱从烧杯中取了部分反应后的溶液置于一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了几滴无色酚酞试液,震荡,观察到试液不变色,于是他得出了溶液显中性的结论。
              【交流与反思】小玫认为小樱得出的结论不正确,你认为小玫的理由是 ______ 。为了进一步确定溶液的酸碱性,小张取试管中的溶液做以下几个实验,你认为可行的是 ______ 。\(\rm{(}\)溶于水的二氧化碳忽略不计\(\rm{)}\)。
              A.取样,加入铜片,观察现象
              B.取样,加入锌粒,观察现象
              C.取样,通入二氧化碳,观察现象
              D.取样,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现象
            • 3.
              待沸水液面平静后,取约三分之一试管的水,向其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取一小块金属钠小心放入试管中,可以观察到金属钠熔化,水重新沸腾起来,金属钠消失后水迅速变成均匀的红色\(\rm{.}\)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rm{(}\)  \(\rm{)}\)
              A.金属钠与水的反应属于放热反应
              B.红色均匀,说明溶液是均一的体系
              C.金属钠与水反应的生成物溶于水,溶液显酸性
              D.金属钠的熔点低于\(\rm{100℃}\)
            • 4.
              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类推正确的是\(\rm{(}\)  \(\rm{)}\)
              A.活泼金属与酸反应有气体产生,则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一定是活泼金属
              B.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单质一定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则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碱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则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 5.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通入\(\rm{CO_{2}}\)后的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所以\(\rm{CO_{2}}\)是酸
              B.化肥中加熟石灰研磨,没有刺激性气味,一定不是氮肥
              C.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则分子在化学变化变化中也不能再分
              D.碱的溶液\(\rm{pH}\)都大于\(\rm{7}\),但\(\rm{pH}\)大于\(\rm{7}\)的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
            • 6.

              在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进行中和反应实验时,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如图所示.


              \(\rm{(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rm{(2)}\)该实验操作是将                  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

              \(\rm{(3)}\)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rm{a g}\)时,反应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rm{(}\)写化学式\(\rm{)}\)           

              \(\rm{(4)}\)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rm{b g}\)时,向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呈    色,这时溶液中大量存在的阳离子是            

            • 7.

              某化学兴趣小组得知酸雨是因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酸而导致,他们想对此进行探究,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过程:

              \(\rm{(1)}\)做出假设:                     

              \(\rm{(2)}\)设计方案:用紫色的石蕊试液浸泡,制成紫色纸花并晾干。先验证水能否使紫色纸花变色,再验证二氧化硫气体能否使干燥的紫色纸花试纸变色,最后验证二氧化硫气体能否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紫色纸花变红,实验装置和药品如图:

               \(\rm{(3)}\)查阅资料:你认为该实验小组需要掌握的资料内容中应包括\(\rm{(}\)填序号\(\rm{)}\)________

              \(\rm{①}\)二氧化硫易溶于水 \(\rm{②}\)酸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rm{③SO_{2}}\)不与浓硫酸反应

              \(\rm{(4)}\)实验:

              \(\rm{①}\)实验中纸花\(\rm{(}\)Ⅱ\(\rm{)}\)的颜色始终没有变化,这说明________

              \(\rm{②}\)纸花\(\rm{(}\)Ⅲ\(\rm{)}\)在实验过程中始终未见变色,此现象说明________

              \(\rm{③}\)实验Ⅰ的作用是________ 

              \(\rm{(5)}\)结论:实验过程中只有Ⅳ纸花变红,说明原假设________\(\rm{(}\)填“成立”或“不成立”\(\rm{)}\)

            • 8.

              \(\rm{NH_{4}NO_{3}}\)是一种化学肥料,某\(\rm{NH_{4}NO_{3}}\)溶液的\(\rm{pH=4}\),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盐溶液也可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   
              B.\(\rm{NH_{4}NO_{3}}\)不能与熟石灰混合使用
              C.\(\rm{NH_{4}NO_{3}}\)是一种复合肥料         
              D.久施\(\rm{NH_{4}NO_{3}}\)的土壤可能被酸化
            • 9.

              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酸性
              B.有机物中都含有碳元素,含碳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有机物
              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但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复分解反应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所以有上述物质之一生成的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 10.

              实验室开放日,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进行气体制取和性质的探究,请回答有关问题:

                 \(\rm{A}\)                      \(\rm{B}\)              \(\rm{C}\)                 \(\rm{D}\)                     \(\rm{E}\)               \(\rm{F}\)          \(\rm{G}\)

              \(\rm{(1)}\)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rm{(}\)填写装置的字母代号,下同\(\rm{)}\),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时,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____。

              \(\rm{(2)}\)如图\(\rm{E}\)所示,向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____且密度比空气的大,因此,二氧化碳可用于____。

              \(\rm{(3)}\)若装置\(\rm{A}\)中反应剧烈,从实验安全角度考虑,不宜采取的措施有______\(\rm{(}\)填序号\(\rm{)}\)。

              \(\rm{①}\)用容积较小的锥形瓶\(\rm{②}\)减慢液体的滴加速度

               \(\rm{③}\)加热反应物\(\rm{④}\)降低液体反应物的浓度

              \(\rm{(4)}\)同学用图中\(\rm{A}\)、\(\rm{F}\)、\(\rm{G}\)装置组合制取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并验证相关性质。

              \(\rm{①}\)为除去\(\rm{CO_{2}}\)中混有的\(\rm{HCl}\)气体,\(\rm{F}\)装置中盛有_____________。

              \(\rm{②}\)要得到干燥的\(\rm{CO_{2}}\),\(\rm{G}\)装置应盛放_______\(\rm{(}\)填试剂名称\(\rm{)}\)。\(\rm{③}\)请说明装置\(\rm{F}\)、\(\rm{G}\)中试剂不能交换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④}\)如果\(\rm{F}\)中盛有澄清石灰水,装置\(\rm{G}\)中盛有紫色石蕊试液,不考虑装置\(\rm{A}\)中生成的二氧化碳所含其它杂质,则\(\rm{F}\)中反应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则\(\rm{G}\)反应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