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水。

              \(\rm{(1)}\)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麻烦,生活中可用_________________来区分硬水和软水,常用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rm{(2)}\)在利用太阳能使水分解获取清洁氢能的过程中,太阳能转化为______能。此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rm{(3)}\)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下列变化正确的是______\(\rm{(}\)填序号\(\rm{)}\)

              A.水分子质量减小      \(\rm{B.}\)水分子变大     \(\rm{C.}\)水分子间隔变大     \(\rm{D.}\)水分子体积增大

              \(\rm{(4)}\)根据下表回答相关问题。

              度\(\rm{(℃)}\)

              \(\rm{0}\)

              \(\rm{20}\)

              \(\rm{40}\)

              \(\rm{60}\)

              \(\rm{80}\)

              \(\rm{100}\)

              溶解度\(\rm{(}\)\(\rm{g/}\) \(\rm{100g}\) 水\(\rm{)}\)

              \(\rm{KNO_{3}}\)

              \(\rm{13.3}\)

              \(\rm{31.6}\)

              \(\rm{63.9}\)

              \(\rm{110}\)\(\rm{0}\)

              \(\rm{169.0}\)

              \(\rm{246.0}\)

              \(\rm{NaCl}\)

              \(\rm{35.7}\)

              \(\rm{36.0}\)

              \(\rm{36.6}\)

              \(\rm{37.3}\)

              \(\rm{38.4}\)

              \(\rm{39.8}\)


              \(\rm{①}\)上表中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的温度范围是在___________\(\rm{℃}\)

              \(\rm{②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rm{31.6g}\),其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温度下,将\(\rm{20gKNO_{3}}\)放入\(\rm{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要进一步提高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

            • 2. 甲酸\(\rm{(HCOOH)}\)广泛用于轻工、医药、化工等行业。甲酸钠法是最早工业化的甲酸生产工艺,主要流程如图所示:

              \(\rm{(1)}\)甲酸钠\(\rm{(HCOONa)}\)的组成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______。
              \(\rm{(2)}\)图中所涉及的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
              \(\rm{(3)}\)甲酸蒸馏塔中发生的是______\(\rm{(}\)填“物理”或“化学”\(\rm{)}\)变化。
            • 3. 将一冰块用细线拴住慢慢地浸入到酒精中,并保持悬置状态\(\rm{(}\)如图\(\rm{)}\),在冰块浸入的过程中,台秤的读数将______\(\rm{(}\)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rm{)}\);在冰块熔化过程中,容器内液面将______\(\rm{(}\)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rm{)}\),台秤的读数将______\(\rm{(}\)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rm{).(}\)已知:冰的密度为\(\rm{0.9×10^{3}}\) \(\rm{kg/m^{3}}\),酒精的密度为\(\rm{0.8×10^{3}kg/m^{3}}\);整个过程中无液体溢出\(\rm{.)}\)
            • 4.

              现有\(\rm{①}\)四氧化三铁,\(\rm{②5\%}\)的过氧化氢溶液,\(\rm{③}\)铁粉,\(\rm{④}\)氯酸钾,\(\rm{⑤}\)液态氧,\(\rm{⑥}\)冰水混合物,\(\rm{⑦}\)氯化钾,\(\rm{⑧}\)石灰水等物质,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属于单质的的是_________;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rm{(}\)填序号\(\rm{)}\)

            • 5.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rm{(1)}\)按要求写出对应的化学符号\(\rm{(}\)“ ”表示氧原子\(\rm{)}\)。

               

              \(\rm{2}\)个汞原子

              化学符号

               

               

               

              \(\rm{(2)}\)构成氯化钠的微粒是_________\(\rm{(}\)填化学符号\(\rm{)}\)。

              \(\rm{(3)}\)用“”表示氢原子,“ ”表示氧原子,若它们构成的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图所示的变化。




              \(\rm{①}\)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rm{(}\)填字母序号\(\rm{)}\)。

              A.有氧化物生成                 

              B.反应前后各种微粒的数目均没有改变

              C.原子是化学反应中的最小微粒   

              D.这是一个分解反应

              \(\rm{②}\)从图中你还能获得的微观信息是_______________\(\rm{(}\)答出一点即可\(\rm{)}\)。

            • 6.

              从\(\rm{C}\)、\(\rm{H}\)、\(\rm{O}\)、\(\rm{Na}\)、\(\rm{Cl}\)五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合物\(\rm{(}\)各写一个化学式\(\rm{)}\)

              物质类别

              氧化物

              化学式

               

               

               

               

            • 7. 如图表示的是A.水的沸腾、B.加热蓝矾(生成白色的硫酸铜粉末和水)的两个实验,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A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2)图B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3)这两个实验共同的一个现象是:玻璃片上都有    ;请你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去分析现象相同但本质是否相同    (填“相同”或“不相同”)说明原因    
            • 8. 在化学中,归纳、总结、分析、推理、实验是常用的方法.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的分类标准有多种,请依据物质所具有的某种性质,对碳、氢气、氧气、水、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物质进行分类,每类写出三种物质的化学式及其对应性质.
              示例:分类标准一:按密度分,其中O2、SO2、NO2密度比空气大.
              分类标准二:    ,其中    
              分类标准三:    ,其中    
              (2)许多同学发现一些建筑物外墙的石灰石正不断剥蚀.请根据这一情况,分析石灰石不断剥蚀的原因.
              ①你假设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②你作出上述假设的根据是什么?    
              ③为了减少上述现象的发生,你的建议是    
            • 9. 在如图所示密闭装置中,盛放了少量的固体碘,对装置进行加热,则会发现装置内会出现紫色的烟,猜想这些紫色的烟是什么?    紫色的烟和固体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 10. 海洋面积约占地球表面71%,通常每100g海水中,含氯化钠等盐类约35g,所以海水咸,但可以变成淡水“跑”到陆地上来.
              (1)海水“跑”到陆地变成淡水形成天然水循环,这个过程中主要包含了水的哪两种物态变化?    
              (2)运用理化知识鉴别从海水中“跑”出来的是淡水而不咸水的方法有多种,请列举其中三种.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