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在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北京八分钟”闪耀全场,向全世界发出\(\rm{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邀请。
              \(\rm{(1)}\)演员穿着的“熊猫”道具轻而坚固,使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和铝合金管材,主要利用了这两种材料具有的共同性能是 ______ \(\rm{(}\)填字母\(\rm{)}\)。
              A.密度小、强度好\(\rm{B.}\)密度大、硬度大\(\rm{C.}\)熔点低、硬度小
              \(\rm{(2)}\)为保证低温环境下能够完美演出,演员们穿着智能发热服。发热服配备聚合物锂电池,能够持续发热\(\rm{4}\)小时。发热服在发热过程中的能量转化为\(\rm{①}\) ______ \(\rm{→②}\) ______ \(\rm{→}\)内能。
              \(\rm{(3)}\)“熊猫”穿着的冰刀是由某种特殊钢制成的,甲烷和氧化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生成铁,同时生成两种可燃性气体,一种是单质,一种是氧化物。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rm{①}\) ______ ,在反应前、后铁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是\(\rm{②}\) ______ 。
            • 2.

              溶液在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rm{1}\)                                           图\(\rm{2}\)

              \(\rm{(1)}\)可以作为溶质的是________。

              A.只有固体

              B.只有液体

              C.只有气体

              D.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

              \(\rm{(2)}\)配制\(\rm{100g}\)质量分数为\(\rm{16%}\)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________\(\rm{g}\),水的体积为________\(\rm{mL(}\)水的密度近似看作\(\rm{1g/cm^{3})}\)。

              \(\rm{(3)}\)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rm{1}\),\(\rm{t_{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________。\(\rm{t_{2}℃}\)时,若从甲和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析出等质量的固体,须蒸发掉较多水的是________\(\rm{(}\)填“甲”或“乙”\(\rm{)}\)物质的饱和溶液。

              \(\rm{(4)}\)按图\(\rm{2}\)所示装置,将液体\(\rm{x}\)注入装有固体\(\rm{y}\)的试管中,会导致\(\rm{U}\)形管中右端液面升高。则可能的组合是________。\(\rm{(}\)从“\(\rm{A}\)、\(\rm{B}\)、\(\rm{C}\)、\(\rm{D}\)”中选出正确选项\(\rm{)}\)

              选项

              \(\rm{x}\)

              \(\rm{y}\)

              \(\rm{A}\)

              氧化钙

              \(\rm{B}\)

              硝酸铵

              \(\rm{C}\)

              浓硫酸

              \(\rm{D}\)

              稀盐酸

            • 3.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水。

              \(\rm{(1)}\)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麻烦,生活中可用_________________来区分硬水和软水,常用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rm{(2)}\)在利用太阳能使水分解获取清洁氢能的过程中,太阳能转化为______能。此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rm{(3)}\)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下列变化正确的是______\(\rm{(}\)填序号\(\rm{)}\)

              A.水分子质量减小      \(\rm{B.}\)水分子变大     \(\rm{C.}\)水分子间隔变大     \(\rm{D.}\)水分子体积增大

              \(\rm{(4)}\)根据下表回答相关问题。

              度\(\rm{(℃)}\)

              \(\rm{0}\)

              \(\rm{20}\)

              \(\rm{40}\)

              \(\rm{60}\)

              \(\rm{80}\)

              \(\rm{100}\)

              溶解度\(\rm{(}\)\(\rm{g/}\) \(\rm{100g}\) 水\(\rm{)}\)

              \(\rm{KNO_{3}}\)

              \(\rm{13.3}\)

              \(\rm{31.6}\)

              \(\rm{63.9}\)

              \(\rm{110}\)\(\rm{0}\)

              \(\rm{169.0}\)

              \(\rm{246.0}\)

              \(\rm{NaCl}\)

              \(\rm{35.7}\)

              \(\rm{36.0}\)

              \(\rm{36.6}\)

              \(\rm{37.3}\)

              \(\rm{38.4}\)

              \(\rm{39.8}\)


              \(\rm{①}\)上表中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的温度范围是在___________\(\rm{℃}\)

              \(\rm{②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rm{31.6g}\),其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温度下,将\(\rm{20gKNO_{3}}\)放入\(\rm{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要进一步提高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

            • 4. 某化学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请你参与完成:

              【知识回忆】可燃物燃烧的必备条件是 ______
              【交流讨论】
              (1)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二)与图一相比,其优点是 ______ .欲使图二中的红磷着火,可将试管从水中取出并 ______ 后才能对试管加热;
              (2)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如图三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 ______
              【综合应用】“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其实水有时也可以“生火”,比如钾遇水会立刻着火,因为钾遇水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钾,该反应是 ______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5. 1806年,英国化学家戴维用电解法从苏打中得到一种新的金属,他对新金属做了如下实验:取一块金属,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这一小块金属投入水中,它浮在水面上,并与水发生剧烈的反应,放出气体.此金属在水面上急速转动,发出嘶嘶声,并立刻熔化成一个闪亮的银白色小球,过一会儿小球逐渐变小,最后完全消失.
              请你阅读后归纳出这种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说明反应中是否有能量变化.
              (1)物理性质: ______
              (2)化学性质: ______
              (3)能量变化: ______
            • 6.
              在牙膏中,常用轻质碳酸钙粉末作摩擦剂,生产轻质碳酸钙主要流程如下:

              \(\rm{(1)}\)生石灰主要成分为 ______ \(\rm{(}\)填化学式\(\rm{)}\),反应\(\rm{②}\)属于 ______ \(\rm{(}\)填“吸热”或“放热”\(\rm{)}\)反应.
              \(\rm{(2)}\)“操作Ⅰ”中的操作是 ______ ,若在实验室进行该操作,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玻璃棒外,还有 ______ .
              \(\rm{(3)}\)反应\(\rm{③}\)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rm{(4)}\)反应\(\rm{①}\)的化学反应类型是 ______ .
            • 7.
              \(\rm{1806}\)年,英国化学家戴维用电解法从苏打中得到一种新的金属,他对新金属做了如下实验:取一块金属,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这一小块金属投入水中,它浮在水面上,并与水发生剧烈的反应,放出气体\(\rm{.}\)此金属在水面上急速转动,发出嘶嘶声,并立刻熔化成一个闪亮的银白色小球,过一会儿小球逐渐变小,最后完全消失.
              请你阅读后归纳出这种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说明反应中是否有能量变化.
              \(\rm{(1)}\)物理性质: ______ ;
              \(\rm{(2)}\)化学性质: ______ ;
              \(\rm{(3)}\)能量变化: ______ .
            • 8.
              某化学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rm{.}\)请你参与完成:

              【知识回忆】可燃物燃烧的必备条件是 ______ ;
              【交流讨论】
              \(\rm{(1)}\)改进后的装置\(\rm{(}\)如图二\(\rm{)}\)与图一相比,其优点是 ______ \(\rm{.}\)欲使图二中的红磷着火,可将试管从水中取出并 ______ 后才能对试管加热;
              \(\rm{(2)}\)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rm{(}\)如图三所示\(\rm{)}\),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 ______ ;
              【综合应用】“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其实水有时也可以“生火”,比如钾遇水会立刻着火,因为钾遇水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钾,该反应是 ______ \(\rm{(}\)填“吸热”或“放热”\(\rm{)}\)反应,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 9. 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注入稀盐酸,试管内产生大量气泡,固体减少,烧杯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还能观察到哪些实验现象?用微粒的观点解释后来观察到的现象.
            • 10. 教材193页探究酸碱中和反应:
              【所用试剂】稀盐酸、酚酞试液、氢氧化钠溶液.
              【操作过程】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2~3滴酚酞试液,测定此时液体温度为T1℃,然后向试管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溶液,边滴边振荡直到溶液刚好变成无色,再测定溶液温度为T2℃.我校学生在实际实验操作过程中可能有部分学生操作时试剂用量过多,老师将学生倒的废液收集起来发现此时液体的颜色是无色的.
              请你判断:
              (1)正确操作时,实验测定的结果温度T1    T2℃(填“>、<或=”)
              (2)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老师收集的废液可能显什么性?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3)如果废液显酸性,处理此废液的方法是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