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我国北方某盐湖生产的纯碱\(\rm{(Na_{2}CO_{3})}\)产品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钠\(\rm{(}\)其它杂质忽略不计\(\rm{).}\)为测定该产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现称取\(\rm{6g}\)试样放在烧杯中并滴入稀盐酸\(\rm{.}\)当盐酸滴加至\(\rm{36.5g}\)时,烧杯内溶液的总质量为\(\rm{40.3g}\),\(\rm{(}\)假设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rm{)}\),产生气体的质量与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rm{.}\)试计算:
              \(\rm{(1)A}\)点产生气体的质量\(\rm{m=}\) ______ .
              \(\rm{(2)B}\)点时,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 ______ \(\rm{(}\)写出化学式\(\rm{)}\).
              \(\rm{(3)}\)试样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rm{(}\)结果精确至\(\rm{0.1\%)}\).
            • 2.
              废旧金属可以回收利用,用合金废料\(\rm{(}\)含\(\rm{Fe}\)、\(\rm{Cu}\)和\(\rm{Al)}\)制取\(\rm{FeSO_{4}}\)和\(\rm{CuSO_{4}}\)溶液的实验流程如图\(\rm{(}\)部分生成物已略\(\rm{)}\):

              \(\rm{(1)}\)合金属于 ______ \(\rm{(}\)填“纯净物”或“混合物”\(\rm{)}\);
              \(\rm{(2)}\)步骤\(\rm{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m{2Al+2NaOH+2R═2NaAlO_{2}+3H_{2}↑}\),依据质量守恒定律推出\(\rm{R}\)的化学式为 ______ ,步骤\(\rm{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rm{(3)}\)由\(\rm{Cu}\)制取\(\rm{CuSO_{4}}\)溶液有以下三种途径:
              I.\(\rm{Cu+2H_{2}SO_{4}(}\)浓\(\rm{) \dfrac { \overset{\;\;\triangle \;\;}{}}{\;}CuSO_{4}+SO_{2}↑+2H_{2}O}\)
              Ⅱ\(\rm{.2Cu+O_{2} \dfrac { \overset{\;\;\triangle \;\;}{}}{\;}2CuOCuO+H_{2}SO_{4}═CuSO_{4}+H_{2}O}\)
              Ⅲ\(\rm{.3Cu+8HNO_{3}═3Cu(NO_{3})+2NO↑+4H_{2}O}\)
              你认为最佳途径是 ______ \(\rm{(}\)填序号\(\rm{)}\),理由是 ______ .
            • 3.

              她和同学们进入博物馆。她看到了许多矿石标本,其中的\(\rm{4}\)种矿石及其主要成分如下:

              \(\rm{(1)}\)上述矿石标本的主要成分中,所含元素种类最多的是________。\(\rm{(}\)填字母序号\(\rm{)}\)

              \(\rm{(2)}\)她根据辉铜矿的主要成分,推测以辉铜矿为原料,可制得含铜元素或含硫元素的产品,她的依据是化学反应前后____________不变。

              \(\rm{(3)}\)她依据化学式计算出\(\rm{Cu_{2}(OH)_{2}CO_{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_。

            • 4. 某同学为了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了如下实验。取一定量的石灰石样品研碎和\(\rm{100 g}\)的稀盐酸放入烧杯中。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对烧杯及其中的剩余物进行了五次称量,记录数据如下表:\(\rm{(}\)假设反应匀速进行;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烧杯的质量为\(\rm{25 g)}\)请计算:

              \(\rm{(1)}\)表中的“\(\rm{m}\)”为________\(\rm{g}\)。


              \(\rm{(2)}\)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rm{(}\)计算结果精确至\(\rm{0.1%)}\)

            • 5.
              有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共\(\rm{26.5g}\),加热使之反应,待反应至不再有气体生成后,将试管冷却、称量,得到剩余固体\(\rm{16.9g}\)。求:
              \(\rm{(1)}\)制取氧气的质量?
              \(\rm{(2)}\)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
            • 6.
              某校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完成制取氧气的实验\(\rm{.}\)他们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共\(\rm{3.0g}\)放入大试管中加热,并在不同时刻测定试管内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rm{(}\)如下表\(\rm{)}\):
              反应时间\(\rm{/min}\) \(\rm{1.0}\) \(\rm{1.5}\) \(\rm{2.0}\) \(\rm{2.5}\) \(\rm{3.0}\)
              剩余固体质量\(\rm{/g}\) \(\rm{2.55}\) \(\rm{2.25}\) \(\rm{2.10}\) \(\rm{2.04}\) \(\rm{2.04}\)
              分析表中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rm{(1)}\)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______ \(\rm{g}\);
              \(\rm{(2)}\)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是多少?\(\rm{(}\)精确到\(\rm{0.1\%)}\)
            • 7.

              化学兴趣小组对某种粗锌主要成分为锌,杂质不与酸反应样品中锌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如图所示,称\(\rm{20g}\)该粗锌样品置于烧杯质量为\(\rm{58.8g}\)中,加入\(\rm{100g}\)足量稀硫酸,待粗锌完全反应后,称得烧杯及烧杯中剩余物总重量为\(\rm{178.4g}\),试求




              \(\rm{(1)}\)反应过程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为 ______ 。
              \(\rm{(2)}\)计算该粗锌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
            • 8.

              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该石灰石样品\(\rm{6.0g}\)放入烧杯中,然后向烧杯中逐渐加入一定浓度的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共用去稀盐酸的质量为\(\rm{49g}\)。反应后测得烧杯中剩余物质的质量为\(\rm{52.8g}\)。\(\rm{(}\)样品中所含杂质不参与反应\(\rm{)}\)

              \(\rm{(1)}\)完全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是________\(\rm{g}\);

              \(\rm{(2)}\)计算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rm{(}\)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rm{)}\)

            • 9.

              某中学化学小组用\(\rm{50g}\)氯酸钾、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制取氧气,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冷却,称得试管中的固体物质的质量为\(\rm{30.8g.}\)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rm{50g}\)混合物中催化剂二氧化锰的质量.

            • 10.
              学习了\(\rm{CO_{2}}\)的有关知识后,同学们查阅资料发现\(\rm{Mg}\)能在\(\rm{CO_{2}}\)中燃烧:\(\rm{2Mg+CO_{2}═2MgO+C}\),所以镁着火不能来\(\rm{CO_{2}}\)来灭火,但没有找到有关\(\rm{Na}\)能否与\(\rm{CO_{2}}\)反应的介绍\(\rm{.}\)于是同学们展开了钠着火能否用\(\rm{CO_{2}}\)来灭火的探究.
              【提出猜想】钠能发生类似于\(\rm{CO_{2}}\)与镁的反应,可能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实验】将燃着的钠伸入装有\(\rm{CO_{2}}\)的集气瓶中,钠能在集气瓶中继续燃烧.
              进一步【查阅资料】得知:
              \(\rm{①Na_{2}O}\)是白色固体,能与\(\rm{CO_{2}}\)反应生成\(\rm{Na_{2}CO_{3}}\),也能与\(\rm{H_{2}O}\)反应生成\(\rm{NaOH}\).
              \(\rm{②Ba(OH)_{2}}\)溶于水而\(\rm{BaCO_{3}}\)不溶于水.
              \(\rm{③Na_{2}CO_{3}}\)的存在会干扰\(\rm{NaOH}\)的检测.
              基于以上资料,同学们认为钠在\(\rm{CO_{2}}\)中燃烧的产物情况有所不同,并对产物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Ⅰ\(\rm{.Na_{2}O}\)、\(\rm{C}\);Ⅱ ______ 、\(\rm{C}\);Ⅲ\(\rm{.NaOH}\)、\(\rm{C}\);Ⅳ\(\rm{.Na_{2}O}\)、\(\rm{Na_{2}CO_{3}}\)、\(\rm{C}\)
              通过理论分析,猜想 ______ \(\rm{(}\)填序号\(\rm{)}\)肯定错误的,理由是 ______
              【验证猜想】
              步骤 实验操作 主要实验现象 结论\(\rm{(}\)燃烧产物判断\(\rm{)}\)
              \(\rm{(1)}\) 将产物溶于适量水中 部分溶解,试管底部有黑色固体 燃烧产物中肯定有\(\rm{C}\)
              \(\rm{(2)}\) 取少量\(\rm{(1)}\)所得上层溶液,加入过量的\(\rm{BaCl_{2}}\)溶液 ______ 燃烧产物中肯定有\(\rm{Na_{2}CO_{3}}\)
              \(\rm{(3)}\) 取少量\(\rm{(2)}\)所得上层清液,加入 ______ 溶液 有蓝色沉淀生成 燃烧产物中肯定有 ______
              在步骤\(\rm{(2)}\)中\(\rm{BaCl_{2}}\)溶液为什么要加入至过量?其原因是: ______ .
              【结论】猜想 ______ \(\rm{(}\)填序号\(\rm{)}\)是正确的.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