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016春•苏州校级期中)兴趣小组欲测定某未知浓度Ba(OH)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实验并回答有关问题.
              (1)配制30g 10%的Na2CO3溶液.量取蒸馏水所需量筒的规格是    (从10、50、100中选择)mL.最后将碳酸钠溶液转移到试剂瓶中,贴上标签备用,在标签上可以不必注明的是    (填序号).
              A.30g           B.10%       C.Na2CO3溶液
              (2)测定未知浓度Ba(OH)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取50g Ba(OH)2溶液,逐滴滴加上述Na2CO3溶液的过程中,测得产生沉淀与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①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2CO3溶液的质量为     g.
              ②请通过计算确定Ba(OH)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已知:Ba(OH)2+Na2CO3=BaCO3↓+2NaOH.
            • 2. 造纸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有效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1)回收农田产生的秸秆作为造纸原料,可以减少焚烧秸秆带来的    污染.秸秆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C6H10O5n],纤维素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    (用最简整数比表示).
              (2)造纸会产生大量含NaOH的碱性废水,需经处理呈中性后再排放.若某造纸厂废水中NaOH的质量分数为1.6%,现有废硫酸19.6t(H2SO4的质量分数为20%),可以处理的废水质量是多少?
            • 3. 在一堂化学实验课上,老师为每组同学分别提供了一瓶氢氧化钠溶液,让他们用7.3%的稀盐酸来测定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以下是几组同学的设想及做法:
              (1)甲组同学的实验如图1所示:在烧杯中加入20g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用滴管慢慢滴入7.3%的稀盐酸,并不断搅拌,至溶液颜色恰好变为无色为止.
              请回答:
              ①酚酞溶液的作用是    
              ②边滴加稀盐酸,边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    
              ③当溶液恰好变为无色时,共用去稀盐酸10g,则甲组这瓶氢氧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2)乙组同学的设想是:在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用滴管慢慢滴入7.3%的稀盐酸,并不断搅拌,通过用pH试纸多次测定溶液pH的办法,达到实验目的.
              ①下列使用pH试纸的方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将pH试纸剪成几段节约使用
              B.将pH试纸直接插入待测液中
              C.将pH试纸润湿后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
              D.将pH试纸放在白色点滴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
              ②由于用pH试纸需多次测定较繁琐,且所测数值不够精确.在老师指导下,乙组同学取了20g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了数字化实验,由计算机描绘出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图象(图2).
              请回答:图2中a点表示的含义是    ;b点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有    (填离子符号);③乙组同学要计算出本组这瓶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除了用到已有数据外,你认为还需要补充的数据是    
              (3)丙组同学在滴加稀盐酸一段时间后,发现溶液中有少量气泡产生.
              ①这一“异常现象”激起了他们的探究欲望,通过实验证明:该组用的这瓶氢氧化钠溶液已经部分变质.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变质的原因    ;若要除去溶液中变质生成的杂质,可加入适量    溶液(填化学式)后,再过滤.
              ②丙组同学继续实验探究变质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取该溶液样品100g滴入稍过量的氯化钡溶液50g充分反应,得到的数据如图3,求变质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计算结果小数点后保留一位).(写出计算过程)
            • 4. 工业上用电解饱和NaCl溶液的方法制烧碱,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2NaCl+2H2O
               通电 
              .
               
              2NaOH+H2↑+Cl2
              (1)NaOH中钠、氧、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2)已知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其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    
              (3)20℃时,取136g饱和NaCl溶液电解,当NaCl转化了32.5%时,理论上剩余溶液的质量为多少?
            • 5. 过氧化钙(CaO2)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污水处理等领域,是优良的供氧剂.
              资料:过氧化钙(CaO2)常温下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氧气.
              探究一:证明某种供氧剂的主要成分为过氧化钙
              (1)取一定量该供氧剂放置于试管中,向其中加水,再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中,观察到    ,证明该供氧剂的主要成分为过氧化钙.
              (2)此供氧剂的保存方法是    
              (3)此供氧剂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会变质生成CaCO3.为检验此供氧剂是否变质,可向其加入稀盐酸,若观察到有气泡生成,则判断此供氧剂已变质.你是否认同上述方案,理由是    
              探究二:此类供氧剂中过氧化钙(CaO2)的含量测定
              方案一:通过测定产生氧气的体积,最终计算出供氧剂中过氧化钙的含量.

              (1)取一定质量的供氧剂溶于水,按照图一装置进行装配.充分反应后,待量筒中液面不再变化,还要    ,再读出体积.
              (2)为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收集气体的时机是    
              a.导管口还没有气泡产生时  b.导管口连续均匀冒出气泡时  c.导管口冒出气泡很多时
              (3)用此装置测得的含量会偏大,如果将发生装置换成图二中的装置    (填序号)可以避免此误差.
              方案二:把样品中的过氧化钙转化为碳酸钙,通过测定碳酸钙沉淀的质量,进而求得过氧化钙的质量.具体流程如图三.
              (1)写出供氧剂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滴加的Na2CO3溶液要过量的原因是    
              (3)洗涤沉淀的目的是    
              (4)检验沉淀已经洗涤干净的方法是:取最后一次洗涤液,滴加    溶液,若无明显现象,则表示已经洗净.
              (5)若供氧剂的质量m=5g,碳酸钙质量n=5g,请通过计算得出供氧剂中的过氧化钙的含量.    
              (6)若CaCO3沉淀过滤后不洗涤,则过氧化钙的含量将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7)此方案排除所加试剂和操作的原因,测定的过氧化钙含量也可能偏大,原因是    
            • 6. 判断化学反应发生的根本依据应该是有新物质生成.

              (1)两种物质的溶液混合后,若有沉淀、气体产生,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发生.请写出一有沉淀产生,且属于复分解反应类型的化学方程式.
               (2)氢氧化钠与CO2反应时无明显现象.如图1是某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其气密良好.
              ①若胶头滴管中的物质是浓NaOH溶液,锥形瓶中充满CO2,则挤压胶头滴管后观察到什么现象?并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小明同学认为原因是二氧化碳溶于了水中所造成的.请你在上述实验的基础,进一步做补充实验,证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要求写出实验操作及判断依据)
              (3)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发生反应过程中溶液pH变化如图所示.
              ①B点表示的溶液中溶质为:    
              ②该实验过程中,后用滴管加入的溶液为    
              ③为探究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发生反应,某同学在两者混合后溶液样品中加硝酸银溶液,看是否产生白色沉淀.同学们认为此方案不正确,请简述其中的理由.
              (4)称取12.5g石灰石(杂质不参加反应)放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50g稀盐酸,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应结束后称量烧杯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58.lg(不包括烧杯的质量,且气体的溶解忽略不计).请算:石灰石中杂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 7. 硅是支撑信息产业的重要材料. 工业上,在电炉中用炭粉还原二氧化硅制得硅单质.若往电炉里加入125kg含96%二氧化硅的石英砂(杂质不参与反应)和足量的炭粉,使它们发生如下反应:SiO2+2C
               高温 
              .
               
              Si+2CO↑,计算:
              ①参加反应的 SiO2的质量;
              ②理论上可制得硅单质的质量.
            • 8. 将12.8克由CuSO4和Fe组成的固体,加入足量的水中充分反应后,滤出固体.干燥后称得5.2克.求原混合物中CuSO4和Fe各为多少克?
            • 9. 向100g Ca(NO32溶液中逐渐滴加200g K2CO3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滴人的K2CO3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试计算:
              (1)B点溶液中的溶质有    
              (2)若在A点结束实验.则过滤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
            • 10. 某兴趣小组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实验过程中,同学们统计了试管中固体的质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具体数据见下表.试验结束后,将剩余固体用适量水充分溶解后,过滤,回收二氧化锰固体,并得到氯化钾溶液100g.
              加热时间/min0t1t2t3
              固体质量/g56.046.436.836.8
              试计算:
              (1)实验中共制得氧气    g.
              (2)所得氯化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3)回收的二氧化锰固体的质量为    g.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