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015秋•潍城区期中)做完“铁在氧气里燃烧”实验后,某兴趣小组有一些疑惑不解的问题,于是他们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请你一同参与
              【问题】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为什么会“火星四射”?
              【查阅资料】
              ①日常生活中的钢铁制品都含有少量碳杂质.
              ②含碳细铁丝燃烧时,期中的炭粒燃烧生成的CO2气体在熔融液态物质中形成气泡,熔融液态物质因气泡炸裂引起“火星四射”的现象.
              【设计实验】
              为了探究细铁丝在纯氧中燃烧产生“火星四射”现象的原因,该小组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是:取长短粗细相同的含碳细铁丝和不含碳的细铁丝,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观察现象.你认为他们的方案    (填“合理”或“不合理”).
              【实验探究】
              小明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时,他把细铁丝绕城螺旋状一端系在一根铁丝上,;另一端系上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后迅速把铁丝连同火柴一起插入集气瓶下部(没有接触到细沙,如图所示),但不见铁丝燃烧,反复实验均未成功.该同学认为可能导致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三种:
              A、铁丝表面有锈迹,影响了反应的进行
              B、点燃火柴后立即将它伸入瓶内,火柴燃烧消耗了氧气,不利于铁丝的燃烧
              C、火柴燃烧时有大量的热量放出,将铁丝和火柴迅速伸至集气瓶下部,因热胀冷缩之故.瓶内氧气会膨胀逸出,使铁丝无法燃烧.根据以上假设,他对实验应作的相应改进为:
                  ;②    ;③    
            • 2. (2015秋•德州校级期中)在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中,小明仔细观察蜡烛燃烧时的火焰,发现火焰中不同区域的明亮程度不同,这是为什么呢?在老师的指导下小明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
              (1)可燃物的种类及组成会影响火焰的明亮程度.
              (2)蜡烛主要由石蜡制成,石蜡是石油炼制后得到的固体物质,主要由多种碳氢化合物组成,这些化合物分子中的碳原子数目不唯一,其化学式通式为CnH2n+2,通式中碳原子数n=18~30.
              (3)碳氢化合物在常温时的状态如表所示.
              物质名称化学式常温时的状态
              丁烷C4H10
              戊烷C5H12液(油状)
              癸烷C10H22液(油状)
              十八烷C18H38
              二十四烷C24H50
              (4)多数碳氢化合物在一定温度下会分裂为碳原子数较少的碳氢化合物或碳(黑色固体)和氢气.
              【实验探究】
              序号实验目的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I探究哪一层火焰的温度最高点燃蜡烛,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在蜡烛的火焰中,约1s后取出观察
              探究焰心中参与燃烧的物质的成分点燃一根较粗的蜡烛,取一根一端为尖嘴的玻璃导管,一端伸入火焰的焰心处,然后在尖嘴一端导管口用火柴点燃导管口处出现火焰
              继续探究焰心中参与燃烧的物质的成分点燃一根蜡烛,用一把带有手柄的小刀,将刀尖伸入火焰中最暗的部分,即焰心处,一段时间后取出,冷却,观察刀尖处的现象冷却至室温后,刀尖处有油状液体和固体物质
              用镊子夹住一片白瓷片,将瓷片伸入火焰中最明亮的部分,即内焰处,观察现象白瓷片表面迅速变黑
              【分析和讨论】
              (1)实验Ⅰ中的实验现象为    
              (2)通过实验Ⅱ,你能分析出焰心处的物质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3)实验Ⅲ中,冷却后小刀表面的油状液体可能是    (填物质名称),生成油状液体的原因是    
              (4)实验Ⅳ的目的是    
              (5)分析实验Ⅳ中的现象,可推断出蜡烛火焰内焰处的物质中含有    (填物质名称),由此分析内焰处最明亮的原因是    
            • 3. 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黄色固体.某次科技活动中,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包有Na2O2固体的棉花放入如图1烧杯中,缓慢倒入CO2后发现处于下位的蜡烛先熄灭,上位的后熄灭,同时又惊奇的发现棉花燃烧起来.
              I.实验过程中“下位的蜡烛先熄灭,上位的后熄灭”的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    
              Ⅱ.棉花为什么会燃烧呢?小组同学联想起物质燃烧的相关知识,推理出棉花要燃烧,除了我们已知“棉花是可燃物”之外,还需满足的条件为    
              提出问题:在实验中是如何给棉花燃烧提供上述条件的呢?
              查阅资料:1、2Na2O2+2CO2═Na2CO3+O2↑;  2Na2O2+2H2O═4NaOH+O2
              2、浓硫酸有吸水性,无水硫酸铜遇水白色会变成蓝色.

              设计实验:经过讨论后,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2的实验进行探究.实验步骤:
              (1)按图装配好装置,并检查其气密性;
              (2)将相关的试剂放入对应的仪器中;
              (3)推动注射器的活塞,把稀盐酸注入锥形瓶内,并固定活塞位置;A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    ;(4)一段时间后,在a处放置一根带火星的小木条,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1)C中干燥管中没有出现蓝色
              (2)a处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
              (3)D处烧杯中水的温度升高.
              实验分析:
              (1)B装置的作用是    ;为什么要有此装置    
              (2)C装置的作用是    
              (3)D装置的烧杯内水温升高的原因是    
              实验结论:“小木条复燃”说明了Na2O2和CO2反应产生了氧气并放出热量;满足了棉花燃烧的条件.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