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同学们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写出甲实验中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乙实验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3)丙实验中观察到试管内有白色沉淀产生。
              (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甲、乙、丙三个实验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废液缸中,最终看到废液浑浊并呈红色,产生疑问。
              【提出问题】:
              废液中含有哪些物质?
              【交流讨论】:
              ①一定含有的物质:碳酸钙、指示剂、水和______(写物质名称)。
              ②还含有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同学们有如下猜想。
              小云认为:只有碳酸钠
              小红认为:只有氢氧化钙
              小林认为: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你认为还可能是______。(写一种猜想)
              【实验设计】:
              小方想用氯化钙溶液来验证小云、小红、小林的猜想。查阅资料获悉氯化钙溶液呈中性,并设计如下实验。请你将小方的实验设计补充完整。小云认为:只有碳酸钠
              实验内容 预计现象 预计结论
              取少量废液缸中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静置。 ①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______ 的猜想正确。
               ② ______ ______ 的猜想正确。
               ③ ______ ______ 的猜想正确。
              【反思拓展】:
              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______。
            • 2.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一个有趣的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实验室有一瓶久置的NaOH,变质程度怎样?
              【设计方案】先称取21.2g的NaOH样品(杂质为Na2CO3),配成溶液,然后向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硫酸直至过量,根据生成CO2的质量计算出Na2CO3的质量,从而进一步确定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
              【进行实验】实验测得加入稀硫酸的质量与产生CO2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右图所示.
              【数据处理】写出以下计算过程:
              (1)该样品中Na2CO3的质量为多少?
              (2)该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反思与交流】①从图中0~A点说明:在NaOH与Na2C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强酸,首先反应的物质是______;②根据化学方程式分析,NaOH部分变质或全部变质,与没有变质的NaOH相比,反应时消耗强酸的量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
            • 3. 化学实验和科学探究都离不开实验装置.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1)装置A可用于以高锰酸钾为试剂制取氧气,制取时需要在管口放一团棉花,它的作用是_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可用于收集氢气的装置是______(填写序号字母).
              (3)科学探究
              查阅资料:
              小玲同学查阅资料发现:过氧化钙(CaO2)能分别与水、二氧化碳反应.
              猜  想:
              ①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氧气.
              ②过氧化钙在空气中久置生成的物质可能是碳酸钙或氢氧化钙或二者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
              实验一选用上述实验装置B进行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的实验,收集一试管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木条复燃;取反应后的溶液置于试管中,充分振荡后再滴入______(填写一种试剂的名称)试液,发现溶液变成红色,说明猜想①是正确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实验二为探究猜想②是否正确,小玲设计了如下实验,请你帮助她完成表格中的空白内容: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a.取在空气久置的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足量水 未见固体明显溶解   
                          
              /
              b.向试管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                    未见明显的颜色变化
                  
              不存在氢氧化钙
                             
              c.                        固体成分是碳酸钙
              实验步骤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 4.
              将\(\rm{100gNa_{2}CO_{3}}\)溶液和\(\rm{153.7gBaCl_{2}}\)溶液混合后,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滤液的质量为\(\rm{234g.}\)求:
              \(\rm{(1)}\)反应后生成的沉淀的质量是 ______ .
              \(\rm{(2)}\)过滤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5. 小刚和小洁以“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为课题进行科学探究\(\rm{.}\)请填写以下探究过程中的空格:
              【提出假设】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 ______
              【确定研究方法】分析推理、查阅资料、实验探究.

              【设计并进行实验】小刚设计的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如\(\rm{A}\)图所示,小洁设计的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如\(\rm{B}\)图所示,他们在反应前后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
              【实验结论】小刚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不相等\(\rm{.}\)小洁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相等.
              你认为 ______ 的结论正确,请谈谈导致另一结论错误的原因.
              ______ .
              【结论分析】请从原子的角度,简要分析你认为正确的结论.______

              【查阅资料】小刚和小洁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法国伟大的科学家拉瓦锡,早在\(\rm{18}\)世纪就围绕这个问题,进行了准确、周密的研究,并做出了科学结论.
              【交流表达】请简要谈一下,你认为这条科学结论有什么重大意义?\(\rm{(}\)不超过\(\rm{30}\)字\(\rm{)}\) ______ .
              【结论应用】环保部门常用\(\rm{I_{2}O_{5}}\)测定空气受\(\rm{CO}\)污染的程度,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m{I_{2}O_{5}+5CO=I_{2}+5X}\),根据生成\(\rm{X}\)的多少,可以判断\(\rm{CO}\)的含量,\(\rm{X}\)的化学式是 ______ .
            • 6.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指导下探究孔雀石\(\rm{(}\)一种铜矿石\(\rm{)}\)的组成元素\(\rm{.}\)他们取\(\rm{50}\)克孔雀石粉末,在密闭容器中加热,观察到孔雀石分解过程中有水和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绿色的孔雀石逐渐变为黑色粉末\(\rm{(}\)假设:孔雀石中的杂质不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石灰水吸收\(\rm{).}\)在此过程中他们测定了五次,相关数据如下表:
              测定次数 生成沉淀的质量\(\rm{(g)}\) 生成水的质量\(\rm{(g)}\)
              \(\rm{1}\) \(\rm{5}\) \(\rm{0.9}\)
              \(\rm{2}\) \(\rm{10}\) \(\rm{1.8}\)
              \(\rm{3}\) \(\rm{X}\) \(\rm{2.7}\)
              \(\rm{4}\) \(\rm{20}\) \(\rm{3.6}\)
              \(\rm{5}\) \(\rm{20}\) \(\rm{3.6}\)

              请分析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rm{(1)}\)组成孔雀石的元素有 ______ .
              \(\rm{(2)}\)表中“\(\rm{X}\)”的值为 ______ \(\rm{g.}\)
              \(\rm{(3)}\)实验最终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克\(\rm{(}\)写出计算过程\(\rm{)}\)?
            • 7.
              某兴趣小组做以下实验探究分子有运动\(\rm{.}\)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rm{(1)}\)实验Ⅰ: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rm{2~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rm{.}\)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有 ______ .
              \(\rm{(2)}\)实验Ⅱ\(\rm{(}\)如图甲所示\(\rm{)}\):烧杯\(\rm{B}\)中的现象是 ______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______ .
              \(\rm{(3)}\)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兴趣小组成设计实验Ⅲ\(\rm{(}\)如图乙所示\(\rm{)}\)作为对比实验\(\rm{.}\)你认为有无必要 ______ ,理由是 ______ .
            • 8. 在化学课上,甲同学将燃烧的钠迅速伸入到盛有\(\rm{CO_{2}}\)的集气瓶中,钠在其中继续燃烧,反应后冷却,瓶底附着黑色颗粒,瓶壁上粘附着白色物质.
              【提出问题】黑色颗粒和白色物质是什么?
              【进行猜想】甲认为黑色颗粒是______,白色物质可能是\(\rm{Na_{2}O}\)或______或______,乙同学还认为白色物质是氢氧化钠\(\rm{.}\)甲同学立刻认为乙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其理由是______
              【查阅资料】氧化钠为白色粉末,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钠:\(\rm{Na_{2}O+H_{2}O═2NaOH}\)
              【实验探究】甲同学对白色物质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
              现象
              结论
              方案\(\rm{1}\) 取样品少量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振荡,样品全部溶于水,向其中加入无色酞试液 溶液变成红色 白色物质为\(\rm{Na_{2}O}\)
              方案\(\rm{2}\) \(\rm{①}\)取样品少量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振荡,样品全部溶于水,向其中加入过量的\(\rm{CaCl_{2}}\)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白色物质
              是 ______ .
              \(\rm{②}\)静置片刻,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无明显现象
              【反思评价】丙同学认为方案\(\rm{1}\)得到的结论不正确,其理由是______.
              【得出结论】钠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 9.
              科学探究是重要的学习方式,假设和验证是探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rm{.}\)为了探究“铁丝可
              以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同学们将一根火柴梗塞入一段螺旋状“铁丝”\(\rm{(}\)可能是纯铁铁
              丝或含碳铁丝\(\rm{)}\)末端,将它固定,用镊子夹住“铁丝”,然后将火柴在酒精灯上点燃,将“铁丝”由集气瓶口向下慢慢伸入,观察现象:
              \(\rm{(1)}\)甲同学只发现“铁丝”红热一下,就没有观察到其它现象,请你分析铁丝没有燃烧的可能原因是 ______ ;\(\rm{(}\)只答一条\(\rm{)}\)
              \(\rm{(2)}\)乙同学发现“铁丝”在纯净氧气中燃烧起来,观察到火星四射,并有黑色固体生成,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rm{(3)}\)为了找出“铁丝”在纯氧中燃烧“火星四射”的原因,根据现有实验用品:细纯铁铁丝、细含碳铁丝、镁条、集气瓶装的几瓶纯氧气、酒精灯、火柴和镊子等,你能提出的
              假设和验证方法有:
              \(\rm{a.}\)假设\(\rm{1}\): ______ ,验证方法是 ______
              \(\rm{b.}\)假设\(\rm{2}\): ______ ,验证方法是 ______
              只要假设合理,验证方法准确,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判断,就能得出结论.
            • 10. 新的一年,同学们的学习方式有了很大变化.下面是《气体制取与收集》学习的课堂片段:
              【自主学习】仿照氧气制取的学习和气体制取的一般思路,阅读课本,老师提供了几组药品,让同学们交流并选出适宜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一组.
              【合作交流】围绕以上问题,各小组展开了激烈的交流,下面是老师从第二小组同学交流中听到的各位学生的发言:
              1号:碳酸盐用块状石灰石(主要成分碳酸钙),为什么不用纯碱(碳酸钠)呢?
              3号:碳酸钠是粉未状的,反应的速度太快,不易控制,
              2号:同意3号同学的说法,那我们把碳酸钠压制成块状可以吗?
              各位都在思考,问题未能解决.
              【展示释疑】通过各个小组的展示,大家明白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该选择石灰石和稀盐酸.
              实际实验中,所用的原料或产物一般都含有杂质,在计算用料和产量时,应考虑到杂质问题.
              请你帮助二组学生解决2号学生提出的问题,实验室把碳酸钠压制成块状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代替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
              【能力提升】某小组想测定所用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用了2g的石灰石样品,把20g稀盐酸(氯化氢的水溶液)分4次加入样品中,(样品中除碳酸钙外,其余成分既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解于水),充分反应后经过滤、干燥等操作,最后称量,得实验数据如下:
              稀盐酸的用量剩余固体的质量
              第一次加入5g1.5g
              第二次加入5g1.0g
              第三次加入5g0.5g
              第四次加入5g0.3g
              (1)从以上数据可知,这四次实验中,第    次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已完全反应.
              (2)求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3)求检测过程中所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