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小明用图示装置探究“动能大小与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改变小车质量多次进行试验
              B.实验中要尽量保持水平面光滑
              C.让同一小车从同一高处由静止开始下滑
              D.用木块移动的距离来比较小车动能的大小
            • 2. 如图所示,是研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实验中让同一钢球从斜面上不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碰到同一木块上.请回答以下问题:
              (1)设计实验的目的是研究 ______ (钢球/木块)动能的大小与 ______ 的关系.
              (2)本实验中研究的是 ______ 的动能.
              A.钢球在斜面上时     B.钢球撞击木块时C.钢球撞击木块后     D.木块
              (3)实验是通过观察 ______ ,说明钢球对木块做功的多少,从而得出结论的.
              (4)若水平面为光滑的,该实验还能得出结论吗? ______ ,理由是: ______
              (5)小明同学在实验时,木块被撞出了水平木板的右端而掉到了地上.对这一现象,请你给小明一条合理的建议: ______
            • 3. 小红猜想动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质量和运动速度有关,于是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让质量相同的两个小球沿同一光滑斜面分别从A处和B处开始向下运动,然后与放在水平面上的纸盒相碰,纸盒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如图甲所示.
              (2)让不同质量的两个小球沿同一光滑斜面分别从B处开始向下运动,然后与放在水平面上的纸盒相碰,纸盒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如图乙所示.上述甲、乙两组实验中:
              ①乙图中让不同质量的两个小球从同一高度滚下的目的是两球到达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 ______
              ②选用图甲探究的是动能与 ______ 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
              ③选用图乙探究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
            • 4. 在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上由静止释放,小车下滑后撞击斜面底端的木块.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车进入水平面时的动能是由 ______ 转化来的,实验时通过 ______ 来比较动能大小.
              (2)将同一小车从斜面不同高度由静止释放,如图甲、乙所示,是探究动能大小与 ______ 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
              (3)实验中若使用的木块质量较大,为确保实验仍有较明显的现象,有很多种方法.请答出一种方法: ______
            • 5.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图.实验中采用的器材有:斜面、金属球、木块、刻度尺等.
              ①实验中是通过观察 ______ ,比较金属球对木块做功的多少,从而判断钢球动能的大小;要研究物体的动能跟质量的关系,就要改变物体的质量,同时控制速度不变.具体办法是:换用 ______ ,并让它们从 ______ 沿斜面静止滑下.
              ②某同学利用上述实验装置和(1)的方法探究“动能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将不同质量的小球从斜面上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记录数据如下表:
              钢球的质量m/g 50 100 150 200 250
              木块滑行距离S/m 0.12 0.24 0.36 0.48 0.60
              根据以上实验数据可得出:在速度相同的条件下,物体动能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是 ______ 关系.
              ③同学们为了进一步探究质量和速度谁对动能的影响较大时,他们借助速度传感器和其他仪器,通过探究得出了表一、表二两组数据:分析这两组数据可知: ______ 对物体的动能影响较大. 其理由是 ______
              表一(钢球撞击时的速度为v=8cm/s)
              序号 钢球质量m/g 木块滑行距离S/cm
              1 100 10
              2 200 20
              3 300 80
              表二(钢球质量为m=100g)
              序号 钢球撞击速度v/cm.s-1 木块滑行距离S/cm
              1 8 10
              2 16 40
              3 24 90
            • 6. 如图所示是“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实验中让钢球从斜面上某个高度由静止沿斜面滚下,在底部与静止在水平面上的木块发生碰撞,木块沿水平面向右运动直至停止.
              (1)实验中是通过观察 ______ 来判断钢球的动能大小.
              (2)让同一钢球从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目的是探究钢球的动能大小与 ______ 的关系.
              (3)换用质量不同的钢球从斜面的相同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目的是探究钢球的动能大小与 ______ 的关系.
              (4)被撞击的木块由于 ______ 不会立即停下来,而木块最终会停下来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
            • 7. 小明猜想:动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因此,他设计了如下两种实验方案:
              A.让同一辆小车分别从同一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下滑,与放在水平面上的木块相碰,比较木块在水平面上移动的距离(如图甲所示);
              B.让不同质量的小车分别从同一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下滑,与放在水平面上的木块相碰,比较木块在水平面上移动的距离(如图乙所示).

              (1)实验中若木块被撞后移动的距离越远,说明小车对木块的推力越多,小车撞击木块时的动能    
              (2)A方案是为了探究动能大小与    关系.
              (3)小明想用B方案探究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该方案是否合理?    ,理由是    
              (4)假若水平面绝对光滑,本实验将不能达到探究目的,原因是    
              液体次数质量m/kg升高的温度△t/℃加热的时间t/min
              a10.151
              20.1102
              30.2104
              b40.1101
              50.1202
              60.2204
            • 8. 请完成下列三个探究活动
              探究一:表1列出了一些物体的动能:
              表1:
              行走的牛约60J
              跑百米的运动员约3×103J
              飞行的步枪子弹约5×103J
              (1)在质量和速度这两个物理量中,对动能影响较大的是    (质量/速度).
              (2)物体的动能(E)与物体的质量(m)和运动速度(v)的定量关系,你认为正确的是哪一个    
              A.E=mv  B.E=
              mv
                 C.E=mv2
              探究二:在探究弹簧弹性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小明提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簧被压缩的程度有关;
              猜想二:弹性势能的大小是弹簧的材料有关.
              为此,小明选用材料不同的两根弹簧A和B(长度和粗细相同),小球、木块和长刻度尺各一,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实验中,木块起始位置相同,记录数据如表2.
              表2:
              实验次数使用的弹簧被压缩后弹簧的长度/cm木块移动的距离
              弹簧A5S1
              弹簧A8S2
              弹簧B5S3
              弹簧B8S4
              (3)由于弹性势能的大小不便用仪器测量,本实验把弹性势能的大小转换为测量木块移动的距离,这种研究方法叫转换法.下列实验中用到此方法的是    (填序号).
              ①.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②.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    
              (4)请将探究猜想一的方案补充完整(根据表2填空)
              ①将弹簧A、小球、木块按如图1所示的方法安装好;
              ②压缩弹簧,使其长度为5cm,放手后,小球被弹出,推动木块移动了一段距离s1
              ③压缩弹簧,使其长度为    cm,放手后,小球被弹出,推动木块移动s2
              ④比较分析实验书记s1和s2的关系,得出结论.
              (5)为了探究猜想二,可选用试验次数②和    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若    ,说明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簧的材料有关.
              探究三:小刚同学在探究串联电路电压规律的实验中,提出了猜想:提出了猜想: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相等,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他准备了两只相同的灯泡L1、L2和其它实验器材.
              【进行实验】
              (6)按如图2所示的电路图连接电路;
              (7)闭合开关,用电压表分别测出AB、BC、AC间的电压,并记录在表3中.
              表3:
              AB间电压BC间电压AC间电压
              1.4V1.4V2.8V
              【分析与论证】
              (8)在物理学中,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是:    
              (9)分析小刚的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与他的猜想    (填“相符”或“不相符”)
              【评估】
              这个实验的不足之处是:
                  
                  
            • 9. (2013秋•崇川区校级月考)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2年9月25日上午,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号正式交接服役,从此中国摆脱了没有航母的历史.航母上安装有卫星通讯天线、有源相控阵雷达等设备,配备近防武器系统和各型舰载机,有关参数下表所示.新型固定翼舰载机在“辽宁”号航母训练平台上的着落、起飞试验已取得成功.
              辽宁号航空母舰参数
              满载排水量/t 67500 总功率/kW 1.5×105
              动力提供(燃料) 重油 最高航速km/h 54
              最大舰长/m 304 最大舰宽/m 70.5
              发动机的效率/% 25 最大舰载机数量/架 30
              (1)下列有关航母、舰载飞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飞机静止在航母甲板时,飞机受到的重力与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飞机起飞时,获得推力的施力物体是发动机
              C.飞机起飞时,是利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来获得推力的
              D.飞机降落时,以飞机为参照物,则航母是运动的
              (2)航母的作战优势源于其搭载的舰载机,舰载机在航空母舰上必须短距起飞,舰载机在刚上升过程中动能    ,势能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该航母满载行驶受到的浮力    N(g取10N/kg).在某次训练中,指挥员向歼-15飞行员下达起飞指令后,挂弹后质量达22t的舰载机从跑道上起飞后,舰底所受海水的压强将    (填变化情况),航母排开海水的体积将    (填变化情况).
              (4)如果航母总功率全部用来提供它向前的牵引力,当航母以最高航速54km/h航行时,它产生的牵引力是    N,若在这种状态下匀速航行1000km,航母发动机的效率为25%,至少需要燃烧    t的重油.(重油的热值为4.0×107J/kg)
              (5)若航母储存燃油的质量一定,它在水中航行时受到的阻力与航速的平方成正比,航母    (选填“低速”或“高速”)匀速行驶时续航里程(连续航行的最大距离)大,因为    
            • 10. 下列几个实验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探究影响动能的因素时,依次让体积相同的实心铜球和钢球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下滑撞击放在斜面底端的木块,一定是铜球把木块推出的距离更远
              B.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时,弹簧测力计必须拉着物体做匀速运动
              C.为了探究究重力势能与高度的关系,可以把一个铜球从不同的高度用力扔下撞击地面
              D.探究影响弹性势能因素时,可通过观察橡皮筋把纸团弹开的距离判断弹性势能的大小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