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如图是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示意图,为了让小车在下列三种不同平面上运动的初始速度相同,要控制小车从斜面____________由静止开始滑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由此推理可知;如果小车所受的摩擦力为零,小车将做____________ 运动一直运动下去。

              \((2)\)三峡船闸是世界上最大的船闸,它利用了_______原理;高原地区大气压强比平原地区_____得多\((\)选填“大”或“小”\()\),在高原上用普通锅很难将食物煮熟,因为气压低,水的沸点____ \(100℃(\)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 。

              \((3)\)如图是实心球离开手后在空中的运动轨迹\((\)不考虑空气阻力的影响\()\)。实心球离开手后能继续向前运动是由于实心球具有_______,若当实心球运动到最高点\(Q\)时,所受的外力全部消失,实心球将__________________\((\)选填“静止”、“沿\(a\)方向运动”、“沿\(b\)方向运动”或“沿\(c\)方向运动”\()\)。


              \((4)\)如图所示,一个烧杯底有\(a\)、\(b\)、\(c\)三点\((b\)为容器底部中点\()\),先将杯子放平,并装适量水,三点的压强分别是\(P_{a}\)、\(P_{b}\)、\(P_{c}\);若把杯子倾斜,这三点对应标为甲、乙、丙三点的压强分别为\(P_{甲}\)、\(P_{乙}\)、\(P_{丙}\),则\(P_{a}\)____\(P_{甲}\),\(P_{c}\)____\(P_{丙}\)。\((\)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5)\)如图所示是某同学研究液体压强时,绘制的甲、乙、丙三种液体产生的压强与深度关系的图象。由图象可知,其中____\((\)选填:“甲”、“乙”或“丙”\()\)液体是水,丙液体的密度____水的密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从图象可以推断出,\(8cm\)深的甲液体产生的压强为_______\(Pa\)。


              \((6)\)病人在输液时,考虑到静脉的血压,药水瓶上除了输液管外,另外还插有一根“闲置”的管,管口朝上“敞开”在空气中\((\)如图所示\()\),这是利用____让药液顺利地进入静脉,同时还需要保证药水瓶相对针管有一定的高度,血液才不会回流到输液管内,说明病人静脉的血压大于大气压强。如果是在海拔较高的地方输液,需要适当______\((\)增大\(/\)减小\()\)药水瓶的高度。


              \((7)\)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上、下表面受到压力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插入河底的桥墩_______\((\)选填“受到”或“不受”\()\)浮力。

              \((8)\)一艘排水量为\(3000t\)的轮船在河水中航行,满载时船及所装的货物所受浮力是_______\(N\);当这艘轮船从河里驶入海里时,所受到的浮力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潜水艇是靠改变________来实现浮沉的。\((g\)取\(10N/kg)\)



              \((9)\)拉杆式旅行箱可看成杠杆,如图所示。已知\(OA=1.0m\),\(OB=0.2m\),箱重\(G=120N\),当旅行箱在图示位置静止时,施加在点\(A\)的最小作用力为____\((\)选填“\(F_{1}\)”或“\(F_{2}\)”\()\),且等于______\(N\)。



              \((10)\)将重物从长\(4m\)、高\(1m\)的斜面底部匀速推上斜面顶端。已知沿斜面所用的推力是\(300N\),斜面的机械效率是\(75\%\),则推力做的有用功是______\(J\),物体的重是______\(N\),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__\(N\)。

            • 2.
              快速骑自行车,我们会感到空气阻力,而且骑车速度越快,感觉空气阻力越大。由此小华同学猜想: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与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有关。

                  在一个无风的周末,小华和爸爸开汽车来到郊外一段人车稀少的平直公路上。小华打开汽车天窗,将如图所示装置固定在汽车车顶。爸爸依次以\(5m/s\)、\(10m/s\)、\(15m/s\)、\(20m/s\)的不同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各匀速行驶一段距离,小华依次将汽车不同行驶速度时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录在下表中。根据二力平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小近似等于小车及挡板受到的空气阻力。
              汽车速度\(v/(m⋅s^{-1})\) \(5\) \(10\) \(15\) \(20\)
              弹簧测力计示数\(F/N\) \(0.1\) \(0.5\) \(1.1\) \(1.9\)
              \((1)\)实验装置中用小车而不是木块,并将其放在表面平滑的木板上,目的是为了减小 ______ 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分析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物体运动速度越大,所受空气阻力越 ______ 。
              \((3)\)实验完毕后,小华又进行了新的思考:空中下落的物体速度会增大,那么从足够高的高空下落的雨滴速度会不会一直增大,其所受的空气阻力会不会也一直增大?
                   在老师的指导下,小华知道了:若雨滴所受空气阻力小于重力,则雨滴下落速度继续增大;若下落雨滴所受空气阻力大于重力,则雨滴下落速度减小。
              请你根据老师的上述指导和本实验结论并结合所学物理知识分析:一滴质量为\(5g\)的雨滴从高空下落时\((\)假设在无风天气,雨滴下落高度足够大\()\),所受到的最大阻力\(f=\) ______ \(N\),此后雨滴做 ______ 运动\((g=10N/kg)\)。
              \((4)\)你认为运动物体受到的空气阻力大小还与 ______ 有关。
            • 3. 如图所示,小车从斜面上下滑到水平木板上,由于受到 ______ 力的作用,在水平木板上运动一段距离后停下来;把木板换成玻璃板,小车运动距离更长一些;接下来假设水平面是 ______ 的,小车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牛顿在伽利略等科学家的理论和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 ______ 状态或 ______ 状态.
            • 4. 从汉口开往北京的列车,晚上21:11开车,第二天早上7:21到达北京,两地间铁路线长1205km,列车全程运行的平均速度是 ______ km/h(取整数).为庆祝这次提速,某乘务员买了一只绣球挂在正常行驶的车厢顶棚上,一乘客看见绣球突然向前方摆动,说明列车正在 ______ ;若绣球突然向右侧摆动,说明列车正在 ______ ;高速列车设计成子弹头形,主要目的是为了 ______
            • 5.
              小树同学骑自行车上学的路上,远远地看见红灯亮起时,就停止蹬车,自行车滑行一段距离后,恰好停在斑马线上,小树想:物体滑行距离的远近跟哪些因素有关呢?来到学校的实验室,小树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探究.

              \((1)\)小树同学让同一小车运动多次后,发现小车在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跟“初速度”及 ______ 有关\(.\)为使小车在不同水平面上的初速度相同,可以采取的办法是: ______ .
              \((2)\)记下小车最终停在水平面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可知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路程 ______ ,在此基础上,可以推理出的结论是:运动的物体, ______ .
              \((3)\)实验中,运动的小车在木板上最终停下来,是因为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 ______ \((\)选填“平衡力”、“非平衡力”或“不受力”\()\).
              \((4)\)小辰看到小树的实验后,认为利用弹簧测力计和这套实验装置还能探究摩擦力跟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实验时却发现:用弹簧测力计拉动小车在不同表面上匀速运动时,其示数差别不明显,无法完成实验\(.\)小辰和小树研究后认为,在不改变原有实验器材的情况下,可以完成实验探究,请你简述实验思路: ______ .
            • 6.
              在“探究力和运动的关系”的实验中,让木块由静止开始沿斜面滑下,木块在三种不同水平面上运动一段距离后分别停留在如图所示的位置.

              \((1)\)实验时应使木块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开始下滑,其目的是 ______ .
              \((2)\)实验结论:水平面越光滑,木块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 ______ \(.\)如果木块在水平面受到的阻力为零,木块将 ______ .
            • 7.
              如图所示,小车从斜面上下滑到水平木板上,由于受到 ______ 力的作用,在水平木板上运动一段距离后停下来;把木板换成玻璃板,小车运动距离更长一些;接下来假设水平面是 ______ 的,小车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牛顿在伽利略等科学家的理论和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 ______ 状态或 ______ 状态.
            • 8.
              在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是为了使小车到达斜面底部的速度 ______ \(.\)接着在表面材料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分别停在如图所示的不同地方\(.\)由实验现象我们可以推断:假如小车在平面上运动的过程中,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它将做 ______ .
            • 9.
              从汉口开往北京的列车,晚上\(21\):\(11\)开车,第二天早上\(7\):\(21\)到达北京,两地间铁路线长\(1205km\),列车全程运行的平均速度是 ______ \(km/h(\)取整数\().\)为庆祝这次提速,某乘务员买了一只绣球挂在正常行驶的车厢顶棚上,一乘客看见绣球突然向前方摆动,说明列车正在 ______ ;若绣球突然向右侧摆动,说明列车正在 ______ ;高速列车设计成子弹头形,主要目的是为了 ______ .
            • 10. 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为了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我们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①\)、\(②\)、\(③\)及推理\(④\).
              \((1)\)实验时,为了使小车在水平面上开始运动时,具有相同的速度,采取的措施是: ______ ;
              \((2)\)小车在水平轨道上滑行时,受到的力一共有 ______ 个,分别是 ______ .
              \((3)\)由实验\(①\)、\(②\)、\(③\)表明水平表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 ______ \((\)选填“远”、或“近”\()\)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 ______ \((\)选填“快”或“慢”\()\).
              \((4)\)进而推理得出: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力,它将 ______ .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