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如图装置可用于气体的吸收、检验和分离等,请回答下列问题:

              利用装置A(其中液体试剂足量)可以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进行分离.首先打开活塞a,缓缓通入混合气体,广口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此时从导管c逸出的主要气体是    ,为了检验该气体,将导管按c-d-e-f-g顺序连接,B处观察到的现象为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中A和C两处用到石灰水,其中A处石灰水的作用是    ;装置C中还应进行的操作是    ;一段时间后,断开AB装置,关闭活塞a,打开活塞b,滴加足量的稀盐酸,此时逸出的主要气体是    
            • 2. 水是生命的源泉,下列变化与水相关.请回答:
              ①二氧化碳溶于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常用到活性炭,其作用是    
              ③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内放少量水的目的是    
              ④除去粗盐中泥沙等难溶性杂质的实验步骤:

              I.操作a的名称是    
              II.三个步骤都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⑤甲和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I.在    ℃时,甲和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II.t1℃时,将50g固体甲加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g.
              III.甲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的乙,由该液体得到固体甲采用的方法是    
              IV.若将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剂的质量一定变小B.溶质的质量可能不变
              C.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D.溶液的质量变大
              ⑥图2是对20℃一定质量的丙溶液进行恒温蒸发结晶的实验过程,请回答:
              I.蒸发前原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m的数值是    
              II.依据上述实验,你认为丙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是    (填字母).
              A.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随温度升高而减小C.无法判断.
            • 3. (2015秋•成都校级月考)如所示装置有多种用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洗气:除去CO2中的水蒸气,装置内应盛的物质是    ,气体应从装置的    端通入.
              (2)检验:证明CO中混有CO2,装置内应盛    
              (3)贮气:若用排空气法收集H2,气体应从装置的    端通入(填“A”或“B”,下同.)
              若用排空气法收集O2,气体应从装置的    端通入.
              若用排水法收集H2,瓶内先装满水,气体从    端通入.
              若用排水法收集O2,瓶内先装满水,气体从    端通入.
            • 4. 某同学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已知过量的C02通人饱和NaOH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C02+NaOH═NaHC03↓).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2)图D中出现的现象是    
              (3)通过    (填写操作名称)能把NaHC03晶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4)如果缺少装置B,装置C中会生成的杂质是    
            • 5. 多角度认识物质,能帮助我们更全面了解物质世界.以氧气和二氧化碳为例,回答下列问题:
              (1)认识物质的组成和构成
              ①从宏观上看,氧气和二氧化碳都含有    元素(填名称).
              ②从微观上看,氧气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构成是    (填“相同”或“不同”)的.
              (2)认识物质的性质
              ①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细铁丝在氧气中可剧烈燃烧,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    
              ②将蘸有酒精的棉芯点燃后放入烧杯中,向杯中缓缓倾倒二氧化碳,观察到烧杯中的棉芯自下而上熄灭(如图1),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    

              (3)认识物质的制法
              ①某同学用软塑料瓶自制气体发生装置,
              通过捏放瓶身可随时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如图2).若利用该装置制二氧化碳,无纺布包内药品为    (写名称).
              ②工业上常用液化空气制氧气,该过程发生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4)辨证地认识物质
              过多的二氧化碳会导致温室效应使全球气候变暖,但二氧化碳能促进植物     产生氧气.
            • 6. 利用化学知识,可以防止生活中一些不利现象的产生:
              (1)为保证人身安全,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必须先    
              (2)不是经常使用的锁,开启时往往比较困难,可向锁眼中加入少量铅笔芯粉末,便容易开启,这是因为    
              (3)民间有“石灰煮鸡蛋”的说法,即生石灰与水反应时,能将鸡蛋煮熟,其原因是    
              (4)为保证安全,凡是可燃性的气体,点燃前都要检验气体的    
            • 7. 根据题意填写下列空格:
              (1)加钙牛奶中的“钙”是指    (填“元素”或“原子”).
              (2)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氯化钠是由    构成的;水是由    构成的;金(Au)是由    构成的.
              (3)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为,若x等于11,则该微粒表示    (填“阳”或“阴”)离子.在N、N2、2N三种符号中,只表示微观意义,而不表示宏观意义的是    
              (4)有下列物质:CO2、CO、H2、CH4,其中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是    ,最理想的燃料是    ,具有还原性的气体化合物是    
            • 8. 根据以下实验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1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说明CO2的密度比空气的        
              (2)实验2的塑料瓶中预先集满CO2气体,向瓶内加入一定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塑料瓶变瘪,原因是    
              (3)实验3中,能观察到纸花变红的是    [填“Ⅰ”或“Ⅱ”或“Ⅲ”].分析现象后可说明使石蕊变红的物质是(  )
              A、水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生成物.
            • 9. 点燃两支蜡烛,分别放在白铁皮架的两个阶梯上,把白铁皮架放在烧杯里(如图所示).沿烧杯内壁缓缓倾倒二氧化碳.
              (1)向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_    
              (2)该实验说明:①    ;②    
              (3)由上述结论可推断CO2的重要用途之一是    
              如右上图B所示,将一个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立在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原因是:    
            • 10. 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CO2,石灰水变    ,形成的液体混合物称    ;向这种溶液中加入盐酸产生的现象是    ,所得的液体混合物是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