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将盛有等质量和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的两只烧杯放在托盘天平上,调节天平平衡,向右盘加入金属锌,左盘加入与锌等质量的金属镁,充分反应后,两边的酸都有剩余,则此时天平的指针指向为分度盘的\(\rm{(}\)  \(\rm{)}\)
              A.左边
              B.右边
              C.正中
              D.无法确定
            • 2.
              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完成的是\(\rm{(}\)  \(\rm{)}\)
              A.\(\rm{Fe→Cu}\)
              B.\(\rm{KNO_{3}→NaNO_{3}}\)
              C.\(\rm{Mg→MgO}\)
              D.\(\rm{H_{2}SO_{4}→HCl}\)
            • 3.
              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rm{(}\)  \(\rm{)}\)
              A、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C、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锌、镁 D、将水通电电解
              一段时间
              A.\(\rm{A}\)
              B.\(\rm{B}\)
              C.\(\rm{C}\)
              D.\(\rm{D}\)
            • 4.
              将一定量的锌粉加入到硫酸亚铁、硫酸铜和硫酸镁的混合溶液中,过一段时间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rm{(}\)  \(\rm{)}\)
              \(\rm{①}\)滤渣中一定含有锌
              \(\rm{②}\)滤渣中一定含有铜,可能含有锌
              \(\rm{③}\)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最后溶液一定变成浅绿色
              \(\rm{④}\)滤液中溶质一定含有硫酸锌和硫酸镁
              \(\rm{⑤}\)滤液的颜色不可能为浅绿色。
              A.\(\rm{①④⑤}\)
              B.\(\rm{②③④⑤}\)
              C.\(\rm{②③④}\)
              D.\(\rm{②④}\)
            • 5.
              铁钉在空气中与 ______ 和 ______ 等物质相互作用容易生锈;铁丝在纯氧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新制备的灰黑色铁粉暴露在空气中却能迅速燃烧生成红色的三氧化二铁粉末,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 6. 小科从某品牌“暖手包”说明书上获悉,该“暖手包“能自动发热,是因为里面有铁粉、活性炭等物质.这些物质对“暖手包”发热有什么作用?小科查阅到下列实验数据:
              组别 时间/min 铁/g 活性炭/g 空气湿度/% 水/mL 上升温度/
              1 30 1 0.6 70 0 10.7
              2 30 1 0 70 0 0
              3 30 0 0.6 70 0 0
              4 30 1 0.6 40 0 4.2
              5 30 1 0.6 40 2 11.5
              (1)第l、3组的探究实验说明,没有 ______ 物质,“暖手包”不会发热;
              (2)分析第1、2、4、5组探究实验可知,“暖手包”的发热还应用了活性炭具有吸附空气中的 ______ 的性质.
            • 7.
              小科从某品牌“暖手包”说明书上获悉,该“暖手包“能自动发热,是因为里面有铁粉、活性炭等物质\(\rm{.}\)这些物质对“暖手包”发热有什么作用?小科查阅到下列实验数据:
              组别 时间\(\rm{/min}\) 铁\(\rm{/g}\) 活性炭\(\rm{/g}\) 空气湿度\(\rm{/\%}\) 水\(\rm{/mL}\) 上升温度\(\rm{/}\)
              \(\rm{1}\) \(\rm{30}\) \(\rm{1}\) \(\rm{0.6}\) \(\rm{70}\) \(\rm{0}\) \(\rm{10.7}\)
              \(\rm{2}\) \(\rm{30}\) \(\rm{1}\) \(\rm{0}\) \(\rm{70}\) \(\rm{0}\) \(\rm{0}\)
              \(\rm{3}\) \(\rm{30}\) \(\rm{0}\) \(\rm{0.6}\) \(\rm{70}\) \(\rm{0}\) \(\rm{0}\)
              \(\rm{4}\) \(\rm{30}\) \(\rm{1}\) \(\rm{0.6}\) \(\rm{40}\) \(\rm{0}\) \(\rm{4.2}\)
              \(\rm{5}\) \(\rm{30}\) \(\rm{1}\) \(\rm{0.6}\) \(\rm{40}\) \(\rm{2}\) \(\rm{11.5}\)
              \(\rm{(1)}\)第\(\rm{l}\)、\(\rm{3}\)组的探究实验说明,没有 ______ 物质,“暖手包”不会发热;
              \(\rm{(2)}\)分析第\(\rm{1}\)、\(\rm{2}\)、\(\rm{4}\)、\(\rm{5}\)组探究实验可知,“暖手包”的发热还应用了活性炭具有吸附空气中的 ______ 的性质.
            • 8.
              化学活动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发现铜与稀硫酸在常温或短时间加热的条件下均不反应\(\rm{.}\)那么,铜与浓硫酸能否发生反应呢?
              \(\rm{[}\)猜想与假设\(\rm{]}\)
              猜想\(\rm{1}\):在常温下能反应;
              猜想\(\rm{2}\):在常温下不能反应,但在加热条件下能反应;
              猜想\(\rm{3}\):在加热条件下也不能反应.
              \(\rm{[}\)实验与事实\(\rm{]}\)
              操作\(\rm{1}\):将一小块铜片放入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浓硫酸,无明显现象;
              操作\(\rm{2}\):加热该试管,铜片上有气泡生成,并闻到刺激性气味;
              操作\(\rm{3}\):检验产生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rm{(}\)检验方法及现象略\(\rm{)}\);
              操作\(\rm{4}\):立即停止加热;
              操作\(\rm{5}\):将试管中的残液慢慢倒入少量水中,溶液呈蓝色
              \(\rm{[}\)结论与解释\(\rm{]}\)
              \(\rm{(1)}\)由以上探究可知猜想 ______ 正确的\(\rm{.(}\)填序号\(\rm{)}\)
              \(\rm{(2)}\)经检验产生的气体是\(\rm{SO_{2}}\),立即停止加热是为了避免产生更多的\(\rm{SO_{2}}\);
              \(\rm{(3)}\)铜跟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产物是\(\rm{SO_{2}}\)和\(\rm{CuSO_{4}}\).
              \(\rm{[}\)反思与评价\(\rm{]}\)
              \(\rm{(1)}\)操作\(\rm{5}\)中,从安全角度考虑\(\rm{(}\)填“能”或“不能”\(\rm{)}\) ______ 将水倒入剩余的残液里.
              \(\rm{(2)}\)探究结论中对产物是\(\rm{SO_{2}}\)和\(\rm{CuSO_{4}}\)的判断是否正确 ______ ,理由是 ______ .
              \(\rm{[}\)拓展与应用\(\rm{]}\)根据以上探究和已掌握的知识,同学们又设计了两个利用废铜屑、硫酸为原料制取硫酸铜的实验方案.
              甲方案:利用废铜屑和浓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制取\(\rm{CuSO_{4}}\)
              乙方案:在加热条件下将废铜屑在空气中氧化成\(\rm{CuO}\),再将\(\rm{CuO}\)与稀硫酸反应制取\(\rm{CuSO_{4}}\).
              请你从安全、节约、环保等方面进行评价,较好的方案是 ______ ,理由是: ______ .
            • 9.
              某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把少量的生铁放入烧杯中并注入一定量的稀硫酸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有:\(\rm{①}\)生铁表面有 ______ 产生,\(\rm{②}\)溶液逐渐变 ______ ,完全反应后烧杯底部有 ______ 出现\(\rm{.}\)请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______ .
            • 10.
              金属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各个领域中用途广泛.
              \(\rm{(1)}\)我国第四套人民币硬币从\(\rm{1999}\)年开始发行,一元为钢芯镀镍\(\rm{(Ni)}\),五角币为钢芯镀铜合金,一角币为铝合金或不锈钢\(\rm{.}\)选择铸造硬币的材料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______
              A.金属的硬度         \(\rm{B.}\)金属的导电性
              C.金属的耐腐蚀性     \(\rm{D.}\)金属价格与硬币面值的吻合度
              \(\rm{(2)}\)在“南海一号”打捞出来的文物中,“金龙纹手镯”光彩夺目,完好无损;铜镜表面有铜锈;铁器则锈迹斑斑,残存很少\(\rm{.}\)这说明金、铜、铁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______ .
              \(\rm{(3)}\)在质量相等、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生成氢气质量\(\rm{(m)}\)随反应时间\(\rm{(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rm{.}\)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______ \(\rm{(}\)填序号\(\rm{)}\).
              \(\rm{①A}\)表示锌和稀硫酸的反应曲线
              \(\rm{②}\)反应结束后消耗两种金属的质量相等
              \(\rm{③}\)反应结束后稀硫酸都没有剩余
              \(\rm{④}\)反应结束后两种金属一定都有剩余
              \(\rm{⑤}\)反应结束后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