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016•湘潭一模)小鹏与小明做完酸、碱、盐相关性质实验后,很感兴趣地把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混合一起,看到有大量气泡生成.他们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很好奇,请你与他们一起进行研究.
              【提出问题】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①Na2SO4、Na2CO3;猜想②Na2SO4、H2SO4;猜想③Na2SO4;猜想④Na2SO4、H2SO4、Na2CO3;猜想⑤Na2SO4、Na2CO3、NaOH.
              上述猜想中,你认为不合理的是猜想    (填序号).
              【资料查询】Na2SO4溶液呈中性.
              【实验探究】(1)小鹏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无色酚酞,发现溶液颜色无变化,据此,他认为猜想③是正确的.你认为他的结论是    (填“正确”或“不正确”)的,理由是    
              (2)小明向盛有少量氧化铜粉末的试管中加入适量该溶液,振荡,溶液变蓝.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实验结论】根据上述实验探究,你认为猜想    (填序号)是正确的.
              【总结与反思】工厂与实验室的酸性废水必须处理至中性再排放,这样做的意义是    .(答一点即可)
              【定量研究】取27g纯碱样品(由Na2CO3和NaCl组成),平均分成五份.将它们依次加入到盛有100g稀盐酸的锥形瓶中(锥形瓶的质量为60g)(如图),每次充分反应后都进行称量,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
              加入纯碱样品的质量/g5.45.45.45.45.4
              电子天平的示数/g163.2166.4169.6175180.4
              计算:
              (1)第一次加入纯碱样品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2)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所用稀盐酸的质量分数.
            • 2. 在学习酸碱盐的性质时,实验室里同学们分四个小组在进行CO32-、Cl-、SO42-、NH4+四种离子的鉴定实验,实验中使用的药品记录如下:
              被鉴定的物质 选择的物质 
                ①碳酸钠溶液 
                  和澄清的石灰水 
               ②氯化钠溶液 
                  溶液和稀硝酸
               ③硫酸钠溶液 
                  溶液和稀硝酸
               ④硝酸铵溶液
                  溶液和石蕊试液 
              实验结束后同学们把实验得到的废液都到入到同一个废液缸里,最终得到了浑浊的液体,且石蕊试纸呈红色,过滤后为了不造成污染同学们决定对所得溶液进行处理后再排放.
              【提出问题】:废液缸中含有哪些物质呢?
              【猜想与假设】:甲同学:AgNO3、Ba(NO32、NaNO3、HNO3
                            乙同学:NaNO3、Ca(NO32、HNO3
                            丙同学:Na2CO3、NaNO3
                            丁同学:NaCl、NaNO3、Ca(NO32、HNO3
              小组同学经讨论一致认为    的猜想不正确,理由:    
              【实验与探究】:同学们经过反复实验证明了废液的成分,且恰好是同学们猜想的一种情况,请你设计实验验证废液的组成.
              实验内容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样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如    
              【表达与交流】:如何对废液处理后才能排放    
            • 3. 如图装置可用于气体的吸收、检验和分离等,请回答下列问题:

              利用装置A(其中液体试剂足量)可以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进行分离.首先打开活塞a,缓缓通入混合气体,广口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此时从导管c逸出的主要气体是    ,为了检验该气体,将导管按c-d-e-f-g顺序连接,B处观察到的现象为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中A和C两处用到石灰水,其中A处石灰水的作用是    ;装置C中还应进行的操作是    ;一段时间后,断开AB装置,关闭活塞a,打开活塞b,滴加足量的稀盐酸,此时逸出的主要气体是    
            • 4. 金属材料在国防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图1为歼-15飞机在辽宁舰上起飞.

              (1)铝合金勇于制造飞机的外壳,铝合金材质的主要优点是        
              (1)改装前的辽宁舰舰身锈迹斑斑,钢铁的锈蚀主要是铁与空气中的        共同作用的结果.工业生产中常用稀盐酸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为了避免轮船的钢质外壳被腐蚀,通常在轮船外壳上镶嵌比铁活动性强的金属.小明为探究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两个实验:
              ①实验一中,小明以“金属表面产生气泡的快慢”为标准来判断锌、铁的活动性强弱,有同学认为不够合理,理由是    
              ②实验二中,若出现    现象,可证明铁的活动性强于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辽宁舰的建造耗费了大量的钢材.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用如图3所示装置模拟炼铁的化学原理,并测定赤铁矿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装置气密性良好,反应完全且赤铁矿中的杂质不参加反应,称量赤铁矿样品的质量为wg).
              ①装置A中生成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要测定该赤铁矿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需要测量的数据是        
            • 5. 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黄色固体.某次科技活动中,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包有Na2O2固体的棉花放入图1烧杯中,缓慢倒入CO2后发现处于下位的蜡烛先熄灭,上位的后熄灭,同时又惊奇的发现棉花燃烧起来.
              I.实验过程中“下位的蜡烛先熄灭,上位的后熄灭”的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有        
              Ⅱ.棉花为什么会燃烧呢?小组同学联想起物质燃烧的相关知识,推理出棉花要燃烧,除了我们已知“棉花是可燃物”之外,还需满足的条件为        
              提出问题:在实验中是如何给棉花燃烧提供上述条件的呢?
              查阅资料:1、2Na2O2+2CO2═Na2CO3+O2↑;  2Na2O2+2H2O═4NaOH+O2
              2、浓硫酸有吸水性,无水硫酸铜遇水白色会变成蓝色.
              设计实验:经过讨论后,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2的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步骤:
              (1)按图2装配好装置,并检查其气密性;
              (2)将相关的试剂放入对应的仪器中;
              (3)推动注射器的活塞,把稀盐酸注入锥形瓶内,并固定活塞位置;A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    
              (4)一段时间后,在a处放置一根带火星的小木条,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1)C中干燥管中没有出现蓝色(2)a处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3)D处烧杯中水的温度升高.
              实验分析:(1)B装置的作用是    
              (2)C装置的作用是    ; 
              (3)D装置的烧杯内水温升高的原因是Na2O2和CO2反应要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实验结论:“小木条复燃”说明了Na2O2和CO2反应产生了氧气并放出热量;满足了棉花燃烧的条件.
            • 6. 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小华模拟化工厂的生产流程,以海水和贝壳(主要成分是CaCO3)为主要原料,生产金属镁,其设计工艺流程如图1

              (1)要将Mg(OH)2沉淀分离出来,操作甲的名称是    .如果在实验室中完成该操作,要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    
              (2)试剂A是一种溶液,其溶质是    (填化学式).生产上制备物质都有工艺流程图,例如生产CuSO4的工艺流程图如下:
              Cu
              O2
              CuO
              H2SO4
              CuSO4
              请画出生产试剂A的工艺流程    
              (3)金属材料往往以合金的形式出现,有一块含镁的合金,为测定它的成分,将它碾成粉末,慢慢加入到100gHCl溶液中,产生气体与合金质量的关系如图2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是镁铝合金,则m>0.2g
              B.若是镁铁合金,则m>0.2g
              C.若是镁铜合金,则m=0.2g
              D.若是镁锌合金,则HCl溶液的质量分数小于7.3%
            • 7. 甲、乙两同学在学完酸的化学性质后,做了如下实验:

              【观察与讨论1】甲同学在做实验时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    .再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已知CaCl2溶液呈中性).
              【观察与讨论2】乙同学在做实验时开始没有观察到气泡产生,于是对碳酸钠能否与盐酸反应表示怀疑.甲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加少量稀盐酸,先发生反应Na2CO3+HCl═NaCl+NaHCO3,继续滴加稀盐酸,再发生反应NaHCO3+HCl═NaCl+H2O+CO2↑.所以甲同学认为,乙同学实验时还应    ,才能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观察与讨论3】甲同学先将废液缓慢倒入一洁净的废液杯中,乙同学在观察到气泡产生后,也将实验废液缓慢倒入该废液杯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经过讨论确定,甲同学的试管中废液含有的溶质一定有    ,乙同学的试管中废液含有的溶质一定有    (均写化学式).
              为了处理实验后产生的废液,甲、乙同学决定对废液杯中最终废液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最终废液中含有什么溶质?
              【猜想与假设】猜想1:废液中含有    (写化学式)两种溶质.
              猜想2:废液中含有    (写化学式)三种溶质.
              猜想3:废液中含有NaHCO3、CaCl2、NaCl三种溶质.
              【活动与探究】甲、乙同学为了验证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甲同学实验: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盐酸,无气泡产生.
              乙同学实验: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色.
              【结论与反思】(1)猜想    (填“1”或“2”或“3”)正确.
              (2)要得到相同的结论,还可采用很多种方法.如加入氧化铁粉末,可观察到溶液呈黄色即可.
              【表达与交流】甲、乙同学确认了最终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若直接排放,可能造成的危害是    ,你认为处理该废液的方法是    
            • 8. 某同学用氢氧化钙溶液和盐酸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钙溶液中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因此,他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和他一起完成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物质?
              [作出猜想]猜想一:溶质只有氯化钙
              猜想二:溶质中有CaCl2和Ca(OH)2;猜想三:溶质中有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方案设计]
              方案方法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方案一取少量烧杯内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溶液不变色猜想一正确
              溶液变红色猜想二正确
              方案二取少量烧杯内的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    溶液至过量    猜想三正确
              [方案评价]
              该同学与同学们通过讨论认为:
              (1)方案一能证明猜想二正确,但不能证明猜想一正确.
              (2)方案二可行.但该同学在记录时未记录完整,请你帮他将方案二补充完整.
              [方案反思]方案一不能证明猜想一正确的理由是    
              [拓展与应用]实验证明猜想三是正确的.要想使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钙,你认为应该进行的实验步骤是    
              [结论]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 9. 现有以下三组物质(其中酸、碱、盐均为溶液)
              第一组H2CCO
              第二组CuONaOHBaCl2
              第三组O2CO2H2SO4
              (1)第一组中所有的物质都能与第二组中的    发生反应;且还能和第三组中的    发生反应.
              (2)第二组中的所有物质都能与第三组中的    发生反应.
            • 10. 人的胃液里含有适量的盐酸,可以帮助消化,但如果胃酸分泌过多,人会感到胃痛.小军拿来了一种抗酸药(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该药物说明书的部分内容如图所示.
              为了验证该药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他进行了如下实验:首先将药片放入试管中,向其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然后    .(写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
              当小军看到药物说明书上的服用方法后,对此产生了探究的兴趣,请你和他一起完成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抗酸药为什么嚼碎后服用?
              【作出猜想】他的猜想是    
              【设计实验】实验一:将一片完整的药片放入试管中,向其中加入5mL5%的稀盐酸;
              实验二:将    放入试管中,向其中加入5mL5%的稀盐酸.
              【现象与结论】实验二比实验一反应快.证明小军的猜想正确.
              【拓展探究】(1)氢氧化镁、碳酸钙、碳酸氢钠等也常用于制作抗酸药.这些物质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能与胃酸作用;二是    
              (2)患有胃溃疡(胃黏膜溃烂)的病人胃酸过多时,不宜服用含碳酸盐的抗酸药,其原因是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