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科学探究
              (1)小明在做氢氧化钠溶液使指示剂变色反应实验中疑惑:哪一种粒子(H2O、Na+、OH-)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进行探究,步骤如下,请分析后填写下列空格.
              ①在第一支试管中加入约2mL蒸馏水,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现象,溶液不变色;
              ②在第二支试管中加入约2mLNaCl溶液(pH=7),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现象为    
              ③在第三支试管中加入约2mLNaOH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现象
              通过上述为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实验的探究,由实验①看到的现象可知水分子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由实验②看到的现象;说明钠离子    .由实验③看到的现象得出的结论:NaOH溶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原因是    起的作用.小聪看了实验,建议可去掉步骤①,他的理由是    
              (2)小会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为了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小会从烧杯中取了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于是她得出“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结论.
              (1)你认为她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    (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    
              (2)请你另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上述烧杯中的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的各种方法,将方法之一填写如表:
              实验方法可能观察到的现象结论
                          
            • 2. 根据图所示实验分析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①既能说明酸碱发生了反应,又能说明反应过程中有温度变化
              B.②既能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又能说明二氧化碳不可燃也不助燃
              C.③既能说明水由氢、氧元素组成,又能说明生成的氢气与氧气体积比为2:1
              D.④既能说明二氧化碳溶于水,又能说明二氧化碳跟水反应生成一种酸性物质
            • 3. 某兴趣小组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在甲实验过程中,插入一支温度计来测量溶液的温度时,随着稀盐酸的不断滴入,溶液的温度逐渐升高,你认为溶液温度升高的原因是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乙实验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甲、乙两个实验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废液缸中,看到有气泡出现,最终废液呈红色,由此产生疑问.
              【提出问题】废液中含有哪些物质?
              【交流讨论】①一定含有的物质:指示剂、水和    
              ②还含有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同学们有如下猜想.小兰认为:只有碳酸钠(提示:碳酸钠水溶液PH>7);小亮认为:只有氢氧化钠.你认为还可能是    
              【实验设计】小斌想用氯化钙溶液来验证小兰、小亮和你的猜想.查阅资料获悉氯化钙溶液呈中性,并设计如下实验.请你将小斌的实验设计补充完整.
              实验内容预计现象预计结论
              取少量废液缸中上
              层清液于试管中,
              加入过量氯化钙
              溶液,静置.
              ①没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的猜想正确.
              ②有白色沉淀,溶液由红色变
              为无色
                  的猜想正确.
                  你的猜想正确.
              (4)在甲实验中,如果消耗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20.0g时,此时溶液的颜色恰好由红色变为无色,试计算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提示: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为1g/ml)
            • 4.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钙溶液和盐酸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钙溶液加入稀盐酸一会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因此,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1)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探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提出问题】该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猜想①可能是CaCl2和Ca(OH)2;猜想②可能只有CaCl2;猜想③    
              可能是CaCl2和HCl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进行实验】
              实 验 步 骤实 验 现 象结  论
              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    猜想①错误
              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加入        猜想③正确
              【反思与拓展】烧杯中的溶液未经处理直接倒入铁质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    腐蚀铁质下水管(或污染水源)(任写一条).要处理烧杯内溶液,使其溶质只含有CaCl2,应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    (填化学式).
            • 5. 小亮在做“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时,滴加盐酸前忘了加入指示剂,导致无法判断该中和反应进行的程度.于是他对反应后所得溶液的酸碱性进行探究.
              【探究目的】探究反应后所得溶液的酸碱性
              【提出猜想】所得溶液可能呈碱性,也可能呈    性,还可能呈    性.
              【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用试管取该溶液1~2mL,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     无色酚酞试液变    
                   溶液呈碱性       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溶液呈        
              【分析与思考】
              (1)如想知道中和反应进行程度可将酚酞换成    ,更容易区分溶液的酸碱性
              (2)若溶液呈碱性,则溶液中使其呈碱性的离子是    (填写微粒符号).
              注意:以下题将奖励4分,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若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为了进一步确定溶液呈酸性、还是中性,在不选用酸碱指示剂的情况下,请你用化学方法提出两种不同的方案(不同方案可从不同的物质类别中选,如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
              方案一:    
              方案二    
            • 6.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参观制碱厂后,获得以下信息并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产品与原理】该厂采用“侯氏制碱法”生产化工产品--纯碱(Na2CO3)和化肥NH4Cl.生产原理是:将NH3和CO2通入饱和食盐水中得到NaHCO3和NH4Cl的混合物,反应为:NaCl(饱和)+NH3+CO2+H2O═NaHCO3↓+NH4Cl;分离出NaHCO3,加热制得纯碱.
              【生产流程】

              【相关资料】(1)NH4Cl 
                △  
              .
               
               NH3↑+HCl↑
              (2)已知20℃时有关物质的溶解度如下(气体指1体积水中能溶解的气体体积)
              物质NaClNaHCO3NH4ClNH3CO2
              溶解度36.0g9.6g37.2g7100.9
              【问题讨论】:
              (1)氨碱工业最关键的一步是:在加压的条件下不断向饱和的氨盐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溶液中会有碳酸氢钠晶体析出.试分析该流程需要加压条件的原因是:    
              (2)反应①中发生了两个反应,写出中和化学方程式:    _.
              (3)溶液B中的溶质有    (至少写出两种).
              (4)上述生产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是    (填序号).
              A.挥发性气体C      B.溶液D       C.氢氧化镁      D.化肥NH4Cl
              (5)在氨碱工业处理剩余的氯化铵溶液时,为何不直接蒸发结晶析出氯化铵固体?答:    
              (6)“侯氏制碱法”制得的纯碱(Na2CO3)中常含有少量氯化钠,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拟测定某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通过下图1和图2两种方案分别测定,你认为图    方案更易产生误差,原因    
            • 7. 某校兴趣小组同学准备进行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实验时,发现实验台上摆放的如图1药品中,有一装溶液的试剂瓶未盖瓶塞且标签破损,于是决定对这瓶溶液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溶液是什么溶液?

              【提出猜想】这瓶溶液是:
              猜想一:氯化钠溶液;  猜想二:氢氧化钠溶液;  猜想三:碳酸钠溶液.
              【实验推断】
              (1)小丽取样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呈红色,得出结论:该溶液不可能是    溶液,
              理由是    
              (2)小刚另取样滴加稀盐酸有    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刚得出结论:该溶液是碳酸钠溶液.
              (3)小青认为小刚的结论不完全正确,理由是    
              小组同学讨论后一致认为还需要进行如下实验:
              【继续探究】为了完全除去溶液中的Na2CO3,另取样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观察到有    产生.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呈红色.
              【实验结论】这瓶溶液是    
              【探究启示】
              实验过程中取完药品后应立即盖好瓶塞.
              【拓展迁移】
              若该溶液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则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阴、阳离子是    (填符号).
            • 8. 小明家购买一瓶白醋,标签上注明醋酸的质量分数≥5%.小明想,这瓶白醋中醋酸的含量是否与标签的标注相符?请你与小明一起,用有关酸碱的知识,定量测定白醋中醋酸含量
              实验原理
              (1)用已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和醋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3COOH+NaOH═CH3COONa+H2O
              (2)在混合溶液中,当醋酸和氢氧化钠完全中和时,再增加一滴氢氧化钠溶液,溶液就呈碱性,而一滴氢氧化钠溶液约为0.05mL,计算时可忽略不计
              实验步骤
              ①选用    量筒取12mL白醋(密度近似为1.0g/mL)倒入烧杯中,再加入20mL蒸馏水稀释.
              A.10mL   B.25mL   C.50mL   D.100mL
              ②量取45.0mL溶质质量分数为1.0%(密度近似为1.0g/mL)的氢氧化钠溶液,逐滴的滴加到稀释后的白醋中,同时不断搅拌烧杯中的溶液.滴至恰好完全反应,剩余氢氧化钠溶液5.0mL.
              数据处理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白醋中醋酸的含量是    ,与标签的标注    (填相或不相)符.
              交流反思
              (1)在实验步骤①中,加适量水稀释白醋,对实验结果    (有或无)影响
              理由    
              (2)在实验步骤①中量取白醋时俯视,则测定的结果    (填偏高或偏低)
              (3)在实验步骤②中,小明确定醋酸和氢氧化钠已恰好完全中和的方法是    
            • 9. 下面是对四个实验绘制的图形,其中实验结果与图形对应准确的是(  )
              A.图①为向pH=0的盐酸中加入水
              B.图②为向稀盐酸中加入适量NaOH溶液
              C.图③为25℃下,在一定量水中加入氯化钠固体
              D.图④为过量的镁粉、过量的铝粉分别与等量的盐酸反应
            • 10. 某校兴趣小组同学准备进行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实验时,发现实验台上摆放的药品中(如图),有一放置很久的溶液的试剂瓶未盖瓶盖且标签破损,于是决定对这瓶溶液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放置很久的溶液是什么溶液?
              【获得信息】酸、碱、盐的性质实验中钠元素的物质是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
              【提出猜想】这瓶溶液是:猜想一:放置很久氯化钠溶液;
              猜想二:放置很久的氢氧化钠溶液;     猜想三:放置很久碳酸钠溶液.
              【实验推断】
              (1)小丽取样滴加无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得出结论:该溶液不可能是    溶液,理由是    
              (2)小刚另取样滴加稀盐酸有    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刚得出结论:该溶液是碳酸钠溶液.
              (3)小青认为小刚的实验不足以证明就是碳酸钠溶液,理由是    
              小组同学讨论后一致认为还需要进行如下实验:
              【继续探究】另取样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观察到有    产生,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    ;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
              【实验结论】这瓶溶液是    
              【探究启示】实验取完药品后应立即    
              【拓展迁移】若该溶液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2所示,反应的实质表达式为:H++OH-=H2O,则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阴、阳离子是    (填符号);
              【继续探究】实验中加CaCl2溶液反应的实质表达式:    (用离子符号表示).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