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据俄罗斯媒体报道,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日前用普通的水制造出了一种新型的固体物质. 科学家们介绍说,这种新型固体物质的某些性质和水不同,但分子结构和水分子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固体物质和水是同种物质
              B.普通的水制成该固体物质后,分子停止运动
              C.由普通水制取该固体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D.该固体物质属于氧化物
            • 2. 阅读下列科普短文.
              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
              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的根本对策是全球参与控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为此科学家提出:制定措施限制过多的二氧化碳的排放;有效利用过多的二氧化碳.具体做法有:将二氧化碳捕获并使之隔离于地下或海底;将二氧化碳催化转化成有价值的碳资源,研究人员借助氧化铜纳米棒和阳光,将水溶液中的CO2转化成甲醇(CH4O)和氧气,这项技术减少了二氧化碳向空气中的排放,同时获得了燃料.
              除二氧化碳外,还有一些气体也可以产生温室效应.下面是主要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程度对照表.
              为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各国采取各种措施控制其他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长.如新西兰从2004年开始征收牛、羊和鹿等的“放屁税”.某研究发现,袋鼠的屁中不含甲烷,是因为它的胃里有一种特别的细菌.若把这种细菌移植到能释放大量甲烷的动物体内,可以减少甲烷的排放.
              总之,我们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环境.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温室气体空气中浓度mg/m3年增长率
              (%)
              温室强度
              (CO2 为1)
              对全球气候变暖
              的贡献率(%)
              1750年1990年
              CO22803530.5155
              氯氟烃00.000852.23400-1500024
              CH40.81.720.92115
              N2O0.000290.000310.252706
              (1)甲醇(CH4O)属于    (填字母序号,下同).
              A.单质             B.氧化物          C.化合物
              (2)新西兰地区收取“放屁税”,针对的温室气体是    
              (3)依据表格中的数据,分析“二氧化碳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贡献率最大”的主要原因是    
              A.二氧化碳的年增长率大于其他温室气体
              B.二氧化碳的浓度远高于其他温室气体
              C.二氧化碳的温室强度大于其他温室气体
              (4)请你提出一条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措施:    
            • 3. 纳米材料具有特殊的性质和功能.纳米二氧化钛(TiO2)参与的光催化反应可使吸附在其表面的甲醛等物质被氧化,降低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正钛酸(H4TiO4)在一定条件下分解失水可制得纳米Ti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iO2属于非金属氧化物
              B.纳米TiO2与普通的TiO2的性质、功能完全相同
              C.纳米TiO2添加到墙面涂料中,可消除甲醛一定条件
              D.制备纳米TiO2的反应:H4TiO4
               一定条件 
              .
               
              TiO2+H2O
            • 4. 如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后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
              B.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改变
              C.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该反应中分子和原子的种类均没有改变
            • 5. (2015秋•武安市期末)图9中A~H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已知A、B都是黑色固体,D、F为红色固体,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有两个反应的部分生成物省略没写).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B所属的类别    ;(选填“单质”或“氧化物”)
              (2)C物质的用途(写一条即可)    
              (3)①②③④四个转化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选填数字序号);
              (4)转化过程③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 6. 下面是小维同学用连线方法对所学化学知识进行归纳的情况,其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实验基本要求连线B下列有关生活常识的说法
               ①制气体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收集O2、H2、CO2--均可用向上排空气法
              ③给物质加热--试管口应稍向下
              ①发现家里煤气泄露时,立即打开排气扇
               ②用工业酒精兑制白酒
              ③用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C物质的组成或结构关系D日常生活经验
              ①金刚石和石墨--碳原子排列不同
              ②硫原子和硫离子--质子数相同
              ③KClO3、MnO2--都是氧化物
              ①去除衣服上的油污--用汽油洗涤
               ②区别硬水与软水--常用肥皂水检验
               ③使煤燃烧更旺--把煤做成蜂窝状
              A.A
              B.B
              C.C
              D.D
            • 7. 将科学知识系统化,有助于提高对问题的认识.请你参与下列有关分类问题的讨论.
              (1)无机化合物可根据其组成和性质进行分类.若在K、H、O、N四种元素中选择三种元素组成合适物质,则图1中⑥的横线上可以填写的化学式有    

              (2)化学反应之间,化学物质之间具有包含、并列、交叉等关系.下表中X、Y符合图2中所示关系的是    (填字母,可多选).
                  A    B    C    D
              X化合反应置换反应化合物钠盐
              Y氧化反应复分解反应氧化物碳酸盐
            • 8. 物质有            三种常见的状态,物质所处的不同状态与    的运动情况有关.分子由    构成,它们和    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 9. “水是生命之源,生命之基”是2014年“中国水周”的宣传口号之一,下列关于水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河水、井水、海水都是混合物
              B.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C.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D.经过自来水厂处理的水是纯水
            • 10. 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图1是小明同学用温度计测小烧杯中水的初温时的操作图.A是操作过程,B是读数过程,C是读取的温度.
              ①A图中操作的错误是    
              ②B图中读数的错误是    
              ③若操作正确无误,根据C图可知此时烧杯中水的实际温度是    ℃.
              (2)在实验室里,三组同学测得水的沸点分别为97℃、93℃、102℃;有同学猜想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各组用的温度计有偏差.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方法验证这猜想:    
              (3)
              物质凝固点沸点
              水银-39℃357℃
              酒精-117℃78℃
              小明要自制一支能测水沸点的温度计,现有表中所列的两种物质,他应选用右表中的    做测温物质,原因是    ,在一个大气压下,把温度计先后放入冰水混合物和沸水中,分别标出温度计中液柱达到的位置A和B.然后将该温度计放在刻度尺旁,如图2所示,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则此时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是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