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016春•衡阳县校级月考)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是世界性难题.如图是某垃圾处理厂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与综合利用的部分工艺流程.
              资料:垃圾焚烧产生的烟气中含有SO2、HCl等有害气体.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垃圾焚烧产生的    能转变为电能来发电;
              (2)为了不污染环境,垃圾焚烧产生的烟气必须通入    (填“酸”或“碱”)性溶液来吸收;
              (3)请你谈谈对“H2”认识    (任写一点);
              (4)SO2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请你写出酸雨的一点危害    
            • 2. 在师生联谊晚会上,化学老师表演了“吹气生火”的魔术.用棉花将一种淡黄色的固体包裹其中,将一根长玻璃管插入棉花团中吹气,稍后棉花团剧烈燃烧起来.同学们为了揭开这个魔术的秘密,进行了如下探究.
              【相关信息】
              ①淡黄色固体成分是过氧化钠(Na2O2). ②吹出的气体主要成分有氮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③过氧化钠与氮气不反应.④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分析讨论】
              根据棉花团剧烈燃烧的现象分析,反应中除了生成氧气外,还说明过氧化钠发生的反应是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提出猜想】同学们发现残留固体呈白色,对该固体成分进行猜想:
              猜想Ⅰ:固体成分是Na2CO3,CO2参加反应.
              猜想Ⅱ:固体成分是NaOH,H2O参加反应.
              猜想Ⅲ:固体成分是    ,CO2和H2O均参加反应.
              【实验探究】
              同学们在老师带领下用足量且潮湿的CO2气体通入过氧化钠粉末中,充分反应后,取白色固体于试管中配成溶液,设计实验对猜想进行验证.
              验证Ⅰ:向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发现有气泡产生.有同学认为固体成分仅含有Na2CO3
              验证Ⅱ:蘸取少量溶液滴到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比较,pH大于7,有同学认为固体是NaOH.
              请问此结论是否正确?    (填“正确”或“错误”),原因是:    
              验证Ⅲ:先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    溶液,看到白色沉淀产生,写出反应方程式    ;然后向上层清液中加入    溶液,看到溶液呈红色,验证了猜想Ⅲ是正确的.
              【实验反思】由验证Ⅲ的结果可知,验证Ⅰ的结论错误,因为它不能排除    的存在.
              【拓展延伸】根据探究所获得的知识,有同学认为可以用过氧化钠做“滴水生火”的魔术,从燃烧的要素考虑,你认为要使魔术成功必须控制    的用量.
            • 3. 科学家培育出一种”食电“细菌,它吃进电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甲烷等物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甲烷是组成最简单的有机物
              B.细菌“食电”过程可能会释放出氧气
              C.这种方法能缓解白色污染
              D.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物质及能量的转化
            • 4. 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1)从物质的分类角度分析,水不属于    (填字母).
              A. 单质   B. 氧化物   C. 化合物  D. 纯净物
              (2)如图1为电解水的实验,A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为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此实验可以说明水是由    组成.从能量转化角度分析,电解水是将    能转化为    能.

              (3)我国规定水质必须在感官性指标、化学指标、病理学指标等方面达标后方可以成为生活饮用水.各种指标的主要要求为:
              a.不得呈现异色   b.不得有异嗅异味  c.水应澄清透明  d.不得含有细菌和病毒
              ①前两个指标可以利用    的吸附作用(填物质名称)而达到;
              ②自来水厂生产自来水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由上图可知净化水时,c、d两个指标可通过上图中的B、C、    过程而达到.
              ③水的硬度是一项重要的化学指标.日常生活中区分硬水与软水用    
              (4)图2是市场上出售的一种活性炭净水器示意图.这种净水器入水口在下方的优点是    
              A.使水的化学性质发生改变      B.有助于除去悬浮性颗粒
              C.不易堵塞活性炭孔       D.可以将硬水软化
              (5)水是生命之源,我们每个人都要爱护水资源.请你提出一条保护水资源的合理化建议:    
            • 5. 小王同学的化学笔记上有如下记录,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配平化学方程式的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
              B.化学反应发生时,不一定能观察到明显的现象
              C.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
              D.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
            •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CO跟CuO反应都是置换反应
              B.O2、CO2与C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C.动植物呼吸作用和钢铁生锈都是缓慢氧化
              D.分离液态空气和加热氯酸钾制氧气都属于分解反应
            • 7. 某同学梳理并归纳了以下知识点:
              ①区别硬水软水加肥皂水;
              ②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才能放出热量;
              ③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④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不一定是稀有气体的原子;
              ⑤利用铜、铁、AgN03,液能探究出铜、铁、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⑥石油、煤、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等. 
              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④⑥
              B.①③④
              C.⑤⑥
              D.②⑤⑥
            • 8. 如何合理、高效、节约地使用煤、石油、天然气这三大当今世界最主要的化石燃料,加紧开发、研制其它清洁能源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当务之急.回答下列问题:
              (1)天然气是山城市民家庭的主要生活燃料.写出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高温
              (2)如直接用煤作家用燃料既污染空气又浪费能源.含硫煤燃烧不充分时,产生污染空气的气体是    .煤的气化是把煤变为清洁能源的重要一环,其中一个重要反应是:C+H2O═CO+H2,该反应中被还原的物质是    
              (3)我国自主研发的一种电动汽车使用的能源是新型锂电池,该电池是把    能转化为电能;从化学角度看,与使用汽油的汽车相比其优点是(举出一点即可)    
            • 9. 铁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铁的冶炼和利用已成为目前科学研究和技术领域中的重要课题.
              一、生活中使用的防寒热贴利用了铁生锈原理,其工作过程中实现了由化学能转化为    能.
              二、铁矿石冶炼成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把铁矿石和焦炭、石灰石一起加入高炉,在高温下,利用焦炭和氧气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把铁从铁矿石里还原出来,得到铁合金.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1)甲同学为探究铁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先后进行了四次实验(杂质不与稀硫酸反应),实验数据如下表: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
              所取合金的质量∕g10102030
              所加稀硫酸的质量∕g10012080X
              生成氢气的质量∕g0.30.30.3Y
              请回答:上表第四次实验中合金里的铁恰好与稀硫酸完全反应,则Y=    g,该铁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2)乙同学提出单质碳也具有还原性,碳还原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为什么工业上不用焦炭作为还原剂直接还原铁矿石?于是,他模拟工业炼铁设计如下对比实验(查阅资料知NaOH溶液可吸收CO2气体):
              ①取两份相同质量的氧化铁粉末.一份与足量的碳粉均匀混合放入下图装置A的硬质试管中;另一份放入下图装置B的硬质玻璃管中.
              ②装置A和B两组实验同时开始进行.在装置B的发应中,实验开始前,先    (选填“通CO”或“加热”);实验结束后,继续通入CO直至冷却至室温.

              此时,发现装置B的硬质玻璃管中固体完全由    色变为    色,装置A的硬质试管中仍有红色固体.因而他认为焦炭和铁矿石都是固体,接触面积小,不易完全反应是工业上不用焦炭作为还原剂直接还原铁矿石的一个原因.
              (3)丙同学经过查阅资料发现除了上述原因外,工业上不用焦炭作为还原剂直接还原铁矿石还有一些其它原因,试写出其中的一个    
              (4)丁同学利用图B装置,取不同质量的铁的氧化物进行实验.所得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序号铁的氧化物质量/g生成铁的质量/g
              14.002.81
              28.007.62
              310.007.01
              412.008.42
              514.009.81
              616.0011.22
              718.0012.63
              820.0014.03
              从上表可以看出进行第2次实验时,所得数据十分不可靠.请分析造成此种结果的原因主要可能是    
            • 10. 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黄色固体.某次科技活动中,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包有Na2O2固体的棉花放入图1烧杯中,缓慢倒入CO2后发现处于下位的蜡烛先熄灭,上位的后熄灭,同时又惊奇的发现棉花燃烧起来.
              I.实验过程中“下位的蜡烛先熄灭,上位的后熄灭”的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有        
              Ⅱ.棉花为什么会燃烧呢?小组同学联想起物质燃烧的相关知识,推理出棉花要燃烧,除了我们已知“棉花是可燃物”之外,还需满足的条件为        
              提出问题:在实验中是如何给棉花燃烧提供上述条件的呢?
              查阅资料:1、2Na2O2+2CO2═Na2CO3+O2↑;  2Na2O2+2H2O═4NaOH+O2
              2、浓硫酸有吸水性,无水硫酸铜遇水白色会变成蓝色.
              设计实验:经过讨论后,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2的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步骤:
              (1)按图2装配好装置,并检查其气密性;
              (2)将相关的试剂放入对应的仪器中;
              (3)推动注射器的活塞,把稀盐酸注入锥形瓶内,并固定活塞位置;A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    
              (4)一段时间后,在a处放置一根带火星的小木条,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1)C中干燥管中没有出现蓝色(2)a处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3)D处烧杯中水的温度升高.
              实验分析:(1)B装置的作用是    
              (2)C装置的作用是    ; 
              (3)D装置的烧杯内水温升高的原因是Na2O2和CO2反应要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实验结论:“小木条复燃”说明了Na2O2和CO2反应产生了氧气并放出热量;满足了棉花燃烧的条件.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