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我国“第一夫人”彭丽媛首次出访就配戴了浙江的“阮仕珍珠”耳环,这吸引了公众的高度关注.珍珠粉是由珍珠经加工制成的白色粉末,是重要的药品、化妆品原料.但市场上出现的假珍珠粉外观上与真珍珠粉差不多,肉眼往往无法辨别它们.
              【提出问题1】珍珠粉的主要成分是什么?真假珍珠粉的差别在哪里?
              【做出猜想】小明:含有碳酸钙;小华:含有蛋白质; 小芳:含有碳酸钙和蛋白质
              【实验1】为了确认珍珠粉的组成,他们进行了下列实验:

              操作一:分别取真假珍珠粉各少许置于两只试管中,加一定量的稀盐酸后迅速塞紧橡皮塞,将导管的另一端放入石灰水中,观察发现:试管a中均有气泡产生;试管b中实验现象为:    由此可得结论:都含有碳酸盐;
              操作二:分别取真假珍珠粉少许置于铁片上灼烧,发现前者能闻到烧焦羽毛气味;后者未闻到烧焦羽毛气味,由此可得出结论:假珍珠粉中不含    
              【得出结论】小芳的猜想成立.
              【提出问题2】真假珍珠粉中碳酸钙的含量有差别吗?
              【实验2】各取5g真假珍珠粉各稍许,置于下列实验装置中(稀盐酸足量).测定生成气体体积数据如下:
              样品种类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假珍珠粉样品(ml)110.50110.28110.05
              真珍珠粉样品(ml)103.82103.16102.82
              回答相关问题:
              (1)量气管点上端加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    
              (2)由实验数据可知:真珍珠粉中碳酸钙的含量    假珍珠粉(填“>”、“<”、“=”).
            • 2. 化学实验的“目的--操作--现象--结论”是实验过程中几个相关的环节.下列关于实验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
              实验过程
              组别
              实验目的所加试剂
              (或操作)
              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A检验面包是否有淀粉碘酒溶液变蓝色面包含有淀粉
              B除去NaCl中的
              少量Na2CO3
              稀盐酸有气泡产生Na2CO3已被除完
              C区分硬水和蒸馏水肥皂水产生
              泡沫较少
              该液体为蒸馏水
              D用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并检验集气瓶中氧气是否集满将燃烧的木条伸人瓶中木条熄灭瓶中二氧化碳已集满
              A.A
              B.B
              C.C
              D.D
            • 3. 下列实验操作、现象、结论或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组别操作现象结论或解释
              A切开土豆,在剖面上滴两滴碘水变蓝土豆含有淀粉
              B在1mL无色溶液中滴加石蕊试液溶液变红原溶液呈碱性
              C取3mLH2O2溶液微热,再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MnO2先产生少量气泡,加MnO2后产生大量气泡MnO2对H2O2分解有催化作用
              D取2mL鸡蛋清,加入几滴硫酸铜溶液鸡蛋清凝结硫酸铜能使蛋白质变性
              A.A
              B.B
              C.C
              D.D
            • 4.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向加碘食盐溶液中滴加淀粉,溶液不变色
              B.铁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蓝色
              D.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会看到一团白烟
            • 5. 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
              A.可以用碘盐溶液来鉴别淀粉与蛋白粉
              B.向洗净的碎鸡蛋壳中加入食盐水可制二氧化碳
              C.用空塑料瓶、小卵石、石英沙、活性炭、膨松棉等制作简易净水器
              D.可用灼烧法区分黄铜和黄金
            • 6. 实验室常采用点滴板来完成部分实验,这样既可以节约药品的用量,又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图中所示的实验,点滴板上描述的现象正确的是(  )
              ①装有蓝色石蕊试纸的孔穴中试纸呈红色;②装有胆矾的孔穴中固体的颜色呈蓝色;③装有胆矾的孔穴中固体的颜色变白色;④装有紫色石蕊试液的孔穴中溶液呈红色;⑤装有紫色石蕊试液的孔穴中溶液呈蓝色;⑥装有蛋清的孔穴中物质呈黄色;⑦装有蛋清的孔穴中物质呈白色.
              A.①②④⑤
              B.①③④⑥
              C.②⑤⑦
              D.③④⑥
            •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向鸡蛋清溶液中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B.氯化钠固体中混有少量硝酸钾固体,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除去硝酸钾
              C.氢氧燃料电池可以将电能直接转化为化学能
              D.饱和石灰水溶液放置较长时间后表面形成了一层白膜(若水没有减少),该溶液仍是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
            • 8. 我国“第一夫人”彭丽媛首次出访就配戴了浙江的“阮仕珍珠”耳环,这吸引了公众的高度关注.珍珠粉是由珍珠经加工制成的白色粉末,是重要的药品、化妆品原料.但市场上出现的假珍珠粉外观上与真珍珠粉差不多,肉眼往往无法辨别它们.

              【提出问题】珍珠粉的主要成分是什么?真假珍珠粉的差别在哪里?
              【做出猜想】小明:含有碳酸钙;  小华:含有蛋白质; 小芳:含有碳酸钙和蛋白质
              【实验1】为了确认珍珠粉的组成,他们进行了如图1实验:
              操作一:分别取真假珍珠粉各少许置于两只试管中,加一定量的稀盐酸后迅速塞紧橡皮塞,将导管的另一端放入石灰水中,观察发现:试管a中均有气泡产生;试管b中实验现象为:    由此可得结论:都含有碳酸盐;
              操作二:分别取真假珍珠粉少许置于铁片上灼烧,发现前者能闻到烧焦羽毛气味;后者未闻到烧焦羽毛气味,由此可得出结论:假珍珠粉中不含    
              【得出结论】小芳的猜想成立.
              【提出问题2】真假珍珠粉中碳酸钙的含量有差别吗?
              【实验2】各取5g真假珍珠粉各稍许,置于如图2实验装置中(稀盐酸足量).测定生成气体体积数据如下:
              样品种类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假珍珠粉样品(ml)110.50110.28110.05
              真珍珠粉样品(ml)103.82103.16102.82
              回答相关问题:连接装置,在水准管的一侧漏斗口加水,最终能形成稳定的水柱,说明气密性良好
              (1)量气管点上端加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    . 
              (2)由实验数据可知:真珍珠粉中碳酸钙的含量    假珍珠粉(填“>”、“<”、“=”).
            • 9.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用灼烧的方法能区别棉花和羊毛
              B.用pH试纸能区分肥皂水和石灰水
              C.用适量的水能区分NH4NO3固体和NaOH固体
              D.用饱和CuSO4溶液能区分食盐水和蛋白质溶液
            • 10. 甲同学为了探究酶活性要受到不同条件的限制,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①取A、B、C3只试管;         ②分别加入2毫升1%的淀粉溶液;
              ③向3只试管中滴入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④把A放入70℃热水、B放入冰水、C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约静置5分钟;
              ⑤注入1毫升新鲜的淀粉酶溶液一段时间;
              ⑥比较三只试管颜色的变化.   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是为了探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跟    的关系.
              (2)乙同学认为甲的方案还可以改进,应该把第③的步骤移到⑤的步骤后面,他的理由是    
              (3)乙同学实验后发现只有C试管不变蓝,AB试管都变蓝,于是得出结论:唾液淀粉酶在37℃时活性最强.你觉得乙同学的实验还有需要改进的吗?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