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在点燃条件下,\(\rm{2.6gC_{2}H_{2}}\)与\(\rm{7.2gO_{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rm{6.6gCO_{2}}\)、\(\rm{1.8gH_{2}O}\)和\(\rm{xgCO.}\)则\(\rm{x=}\) ______ ;
              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 2. 用“”和“”分别代表\(\rm{A_{2}}\)和\(\rm{B_{2}}\)两种物质,二者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有关说法 不正确的是 (    )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反应的生成物是混合物

              C.反应后各元素化合价都发生了改变
              D.参加反应的\(\rm{A_{2}}\)与\(\rm{B_{2}}\)的分子个数比为\(\rm{3:1}\)
            • 3.

              如图分别是\(\rm{①}\)水蒸气液化,\(\rm{②}\)水通电分解,\(\rm{③}\)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微观变化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rm{(1)}\)从微观角度解释图\(\rm{①}\)、图\(\rm{②}\)的本质区别是\(\rm{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由图\(\rm{②}\)、图\(\rm{③}\)可得到:化学变化中一定不变的粒子是\(\rm{____}\),可能发生改变的是分子的\(\rm{____}\)              

              \(\rm{(3)}\)由图\(\rm{③}\)还能获得的一条信息是\(\rm{____}\)                                                      

            • 4.

              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生成物中有单质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反应前后分子数目没有发生改变
              D.反应前甲、乙两种分子的个数比是\(\rm{1∶2}\)
            • 5.
              下列图象与所述操作过程相符的是\(\rm{(}\)  \(\rm{)}\)
               \(\rm{A}\)  \(\rm{B}\)  \(\rm{C}\)  \(\rm{D}\)
               向同质量的镁条和锌片滴加同浓度的稀盐酸  向一定量硫酸铜溶液中不断加入铁粉  将\(\rm{60℃}\)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水分  木炭在盛有\(\rm{O_{2}}\)密闭容器内燃烧
                     
              A.\(\rm{A}\)
              B.\(\rm{B}\)
              C.\(\rm{C}\)
              D.\(\rm{D}\)
            • 6.

              下列依据实验目的设计的实验方案中,合理的是(    )

              A.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用过量的稀硫酸长时间浸泡

              B.验证甲烷中含有\(\rm{H2}\),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只干冷烧杯,观察内壁是否出现液滴

              C.鉴别化肥\(\rm{KNO3}\)和\(\rm{NH4CL}\),取样与熟石灰混合研磨,闻气味

              D.检验\(\rm{NaOH}\)是否变质,取样,加水溶解之后滴加酚酞溶液,观察溶液颜色是否变红
            • 7.

              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rm{x}\)的值是\(\rm{15}\)
              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rm{4︰1}\)
            • 8.

              某燃料\(\rm{X}\)在\(\rm{7.2g}\)氧气中燃烧,得到\(\rm{9.2g}\)混合气体\(\rm{(}\)可能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水蒸气\(\rm{)}\)。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验证混合气体的成分。

              资料:\(\rm{①}\)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rm{②}\)浓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


              \(\rm{(1)}\)通过混合气体后,\(\rm{A}\)装置增重\(\rm{4.5g}\),说明混合气体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B}\)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rm{D}\)装置的作用是                  

              \(\rm{(3)}\)当观察到                        ,证明混合气体中有\(\rm{CO}\)。

            • 9. \(\rm{(8}\)分\(\rm{)}\)质量守恒定律的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rm{(1)}\)我国从今年\(\rm{5}\)月\(\rm{1}\)日起,酒驾入刑\(\rm{.}\)“酒精检测仪”可检查司机是否酒后驾车,其反应原理为\(\rm{C_{2}H_{5}OH+4CrO_{3}+6H_{2}SO_{4}═2Cr_{2}(SO_{4})_{3}+2CO_{2}↑+9X}\),反应中红色的\(\rm{CrO_{3}}\)转变为绿色的\(\rm{Cr_{2}(SO_{4})_{3}}\),其中\(\rm{X}\)的化学式为          
              \(\rm{(2)}\)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rm{○}\)”和“\(\rm{●}\)”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

              由“”聚集成的物质            \(\rm{(}\)填“可能”或“不可能”\(\rm{)}\)是氧化物,参加反应的两种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            ,此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rm{(3)}\)已知\(\rm{m_{1}g}\)镁条放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rm{m_{2}g}\)氧化镁\(\rm{(}\)不考虑其它反应\(\rm{)}\),方程式 ______ ,\(\rm{m_{1}}\)            \(\rm{m_{2}.}\)小西在做该实验时,观察到耀眼的白光,冒出大量白烟,称量无误时,发现\(\rm{m_{1} > m_{2}}\),其原因是            
            • 10.

              久置的铜制品表面能生成绿色的铜锈\(\rm{[}\)主要成分为\(\rm{Cu_{2}(OH)_{2}CO_{3}]}\),某化学兴趣小组对铜生锈的条件进行了以下探究.

              【提出猜想】根据铜锈的组成元素推测,铜生锈可能是铜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水等物质反应的结果.

              【实验设计】兴趣小组同学取打磨光量的铜丝,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

               


              【现象分析】若干天后,发现只有\(\rm{D}\)瓶中的铜丝出现绿色的铜锈,其他瓶中的铜丝均无铜锈出现.

              \(\rm{(1)}\)实验\(\rm{B}\)、\(\rm{C}\)瓶中所使用的蒸馏水是经煮沸后迅速冷却的蒸馏水,其目的是       

              \(\rm{(2)B}\)瓶与\(\rm{D}\)瓶中的现象对比,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实验结论】由上述四个实验可分析得出,铜生锈是铜与空气中的              共同作用的结果.

              【拓展探究】以锈蚀严重的废铜屑为原料,回收制取纯铜.

              查阅资料:\(\rm{Cu_{2}(OH)_{2}CO_{3}+2H_{2}SO_{4}═2CuSO_{4}+3H_{2}O+CO_{2}↑}\)

                      \(\rm{Cu_{2}(OH)_{2}CO_{3}}\)\(\rm{2CuO+H_{2}O+CO_{2}↑}\)

              如图是该兴趣小组设计的两种回收铜的实验方案:

               

              【分析评价】\(\rm{①}\)步骤Ⅱ反应过程中发生了还原反应的物质是          \(\rm{(}\)填化学式\(\rm{)}\).

              \(\rm{②}\)步骤Ⅲ、Ⅳ、Ⅴ都需要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rm{③}\)同一份废铜屑分别通过上述两种方案最终得到的铜的质量:方案一      \(\rm{(}\)填“\(\rm{ > }\)”或“\(\rm{=}\)”或“\(\rm{ < }\)”\(\rm{)}\)方案二\(\rm{.}\)以上两种方案中,方案二优越于方案一,理由是             \(\rm{(}\)任答一点\(\rm{)}\).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