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在进行实验操作常用到下列基本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rm{(}\)  \(\rm{)}\)
              A.操作\(\rm{①}\)和\(\rm{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相同的
              B.\(\rm{①④⑤}\)组合可以完成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
              C.在进行操作\(\rm{⑤}\)时,将水全部蒸发后停止加热
              D.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时,在操作\(\rm{③}\)时,若俯视读数,会使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 2.
              欲将粗盐提纯并用所得精盐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说法正确的是\(\rm{(}\)  \(\rm{)}\)
              A.过滤时,用玻璃棒搅拌加快过滤速度
              B.蒸发时,待蒸发皿中晶体全部析出后停止加热
              C.配制溶液时必须使用的仪器有托盘天平、酒精灯、量筒、烧杯、玻璃棒等
              D.配制溶液需要经过计算、称量、溶解、装瓶存放等步骤
            • 3.

              下列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些常见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rm{(1)A}\)是某同学用足量的红磷做的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结果偏低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m{(}\)答一点\(\rm{)}\);

              \(\rm{(2)B}\)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3)C}\)实验中,溶液颜色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粗盐中含有难溶性杂质\(\rm{(}\)泥沙等\(\rm{)}\)和多种可溶性杂质\(\rm{(}\)氯化镁、氯化钙等\(\rm{)}\)某班同学在粗盐提纯实验中,为把少量可溶性杂质\(\rm{CaCl_{2}}\)、\(\rm{MgCl_{2}}\)一并除去,其流程如图:

              \(\rm{(1)}\)操作\(\rm{A}\)中玻璃棒的作用是什么?操作\(\rm{B}\)中玻璃棒的作用是什么?

              \(\rm{(2)}\)写出步骤的作用。

            • 5.

              某粗盐中含有少量的可溶性杂质\(\rm{(}\)硫酸镁、氯化钙\(\rm{)}\)和不溶性杂质\(\rm{(}\)泥沙等\(\rm{)}\),要除去这些杂质,可将粗盐溶解后静置沉淀,然后取上层清液,依次进行如下操作:\(\rm{①}\)加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rm{②}\)加过量的\(\rm{X}\)溶液\(\rm{;③}\)过滤;\(\rm{④}\)加适量稀盐酸;\(\rm{⑤}\)蒸发结晶。

              \(\rm{(1)}\)过滤操作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

              \(\rm{(2)}\)请写出加入过量的\(\rm{X}\)溶液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rm{(}\)写一个即可\(\rm{)}\)。

              \(\rm{(3)}\)加入适量稀盐酸的目的是什么?

            • 6.

              除去\(\rm{NaCl}\)溶液中\(\rm{CaCl_{2}}\)、\(\rm{MgCl_{2}}\)、\(\rm{Na_{2}SO_{4}}\)杂质的操作有:\(\rm{①}\)加过量的\(\rm{NaOH}\)溶液;\(\rm{②}\)加过量的\(\rm{BaCl_{2}}\)溶液;\(\rm{③}\)过滤;\(\rm{④}\)加适量的盐酸;\(\rm{⑤}\)加过量的\(\rm{Na_{2}CO_{3}}\)溶液。\(\rm{[}\)提示:\(\rm{Mg(OH)_{2}}\)、\(\rm{BaSO_{4}}\)、\(\rm{BaCO_{3}}\)难溶于水\(\rm{]}\)

              \(\rm{(1)}\)以上操作合理的先后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rm{(}\)数字序号不能重复使用\(\rm{)}\)。

              \(\rm{(2)}\)请写出\(\rm{BaCl_{2}}\)溶液与\(\rm{Na_{2}SO_{4}}\)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rm{(3)}\)上述试剂中\(\rm{Na_{2}CO_{3}}\)不能用\(\rm{K_{2}CO_{3}}\)代替,请说明原因。

            • 7.

              通过海水晾晒可得粗盐,粗盐除\(\rm{NaCl}\)外,还含有\(\rm{MgCl_{2}}\)、\(\rm{CaCl_{2}}\)、\(\rm{Na_{2}SO_{4}}\)以及泥沙等杂质,以下是制备精盐的实验方案,各步操作流程如下:

              \(\rm{⑴}\)在第\(\rm{①}\)步粗盐溶解操作中要用玻璃棒搅拌,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rm{⑵}\)第\(\rm{⑤}\)步“过滤”操作中得到沉淀的成分有:泥沙、\(\rm{BaSO_{4}}\)、\(\rm{Mg(OH)_{2}}\) ___________\(\rm{(}\)填化学式\(\rm{)}\)。

              \(\rm{⑶}\)在第\(\rm{③}\)步操作中,选择的除杂的试剂不能用\(\rm{KOH}\)代替\(\rm{NaOH}\),理由是____________。

              \(\rm{⑷}\)在利用粗盐制备精盐过程的第\(\rm{⑥}\)步操作中,加入适量盐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rm{⑸}\)实验所得精盐的质量大于粗盐中的\(\rm{NaCl}\)的质量,原因是_____________。

              \(\rm{⑹}\)某品牌纯碱中含有杂质\(\rm{NaCl}\),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称取\(\rm{12g}\)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并绘制出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放出气体质量的关系如下图。

              \(\rm{①}\)纯碱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rm{CO_{2}}\)的质量为___________\(\rm{g}\)。

              \(\rm{②}\)当盐酸与纯碱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 8.
              粗盐中含有可溶性杂质\(\rm{(MgCl_{2}}\)、\(\rm{CaCl_{2})}\)和不溶性杂质\(\rm{(}\)泥沙等某兴趣小组称取粗盐样品\(\rm{5.0g}\)进行粗盐提纯实验:

              \(\rm{(1)}\)称取\(\rm{5.0g}\)粗盐,用\(\rm{10mL}\)的蒸馏水分次溶解,称量剩余的粗盐质量为\(\rm{1.0g}\).
              \(\rm{(2)}\)粗盐溶解后要过滤,过滤选用的仪器是如图所示的 ______ \(\rm{(}\)填序号\(\rm{)}\)
              \(\rm{(3)}\)蒸发:蒸发到 ______ 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rm{.}\)蒸发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______ .
              \(\rm{(4)}\)计算产率:用玻璃棒将所得精盐转移到纸片上,称得其质量为\(\rm{3.6g}\),则精盐产率为 ______ .
              \(\rm{(5)}\)该实验得到的精盐属于 ______ \(\rm{(}\)填“纯净物”或“混合物”\(\rm{)}\),理由是 ______ .
            • 9. 下列关于”粗盐提纯”和”用氯化钠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rm{(}\)  \(\rm{)}\)
              A.过滤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
              B.蒸发操作中,玻璃棒的主要作用是加快蒸发
              C.配制溶液时的主要操作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等
              D.称量时,将固体\(\rm{NaCl}\)放在天平左盘纸上
            • 10. 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成功的是\(\rm{(}\)  \(\rm{)}\)
              A.用食盐水除去菜刀表面的铁锈
              B.用玻璃杯、口罩、筷子做粗盐提纯实验
              C.用食醋鉴别食盐和纯碱
              D.用铅笔芯的粉末使锁的开启更灵活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