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实验现象和对应的结论描述都正确的是(    )

              A.存某固体中滴加稀盐酸\(\rm{.}\)有气泡产生一一该固体一定是碳酸盐
              B.在无色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rm{--}\)该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C.生石灰块投入水中,水会沸腾\(\rm{--}\)生石灰变成熟石灰的过程是吸热反应
              D.向甲醛溶液中加入生鸡蛋清,产生白色絮状沉淀\(\rm{--}\)蛋白质变性
            • 2.

              \(\rm{(1)}\)通过实验,我们测得了石灰水、碳酸饮料、食醋及食盐水的\(\rm{pH}\),下图中箭头方向表示\(\rm{pH}\)逐渐增大,表示食盐水的是点_________\(\rm{(}\)填字母\(\rm{)}\)。

              \(\rm{(2)}\)不同物质的溶液的酸碱性不同,根据下表中\(\rm{PH}\)的情况判断:

               

              盐酸

              \(\rm{CuSO_{4}}\)溶液

              \(\rm{NaCl}\)溶液

              \(\rm{Na_{2}CO-_{3}}\)溶液

              \(\rm{NaOH}\)溶液

              \(\rm{PH}\)

              \(\rm{ < 7}\)

              \(\rm{ < 7}\)

              \(\rm{=7}\)

              \(\rm{=7}\)

              \(\rm{ > 7}\)

              \(\rm{ > 7}\)

              \(\rm{① Na_{2}CO-_{3}}\)溶液加入无色酚酞试液,试液变________________色;

              \(\rm{② pH < 7}\)的溶液________________\(\rm{(}\)填“一定”或“不一定”\(\rm{)}\)是酸溶液。

              \(\rm{(3)}\)甲酸\(\rm{(HCOOH)}\)是一种有机酸,它的酸性比碳酸强,比盐酸弱,有刺激性气味和较强的腐蚀性。蚂蚁、蚊虫叮咬时会分泌出甲酸,所以甲酸又俗称蚁酸。人被蚊虫叮咬后会痒痛,可以涂抹下列物质中的\(\rm{(}\)填序号\(\rm{)}\)______________消除。

              \(\rm{①}\)稀盐酸     \(\rm{②}\)食醋     \(\rm{③}\)肥皂水      \(\rm{④}\)食盐水     \(\rm{⑤}\)稀氨水

              \(\rm{(4)}\)白蚂蚁除了会蛀蚀木头外,它分泌的蚁酸还会腐蚀很多建筑材料,下列建筑材料不容易被蚁酸腐蚀的是\(\rm{(}\)填字母\(\rm{)}\)_______________。

              A.镀锌水管      \(\rm{B.}\)铜制塑像      \(\rm{C.}\)大理石栏杆      \(\rm{D.}\)钢筋

            • 3.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做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钙溶液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后,发现忘记了滴加酸碱指示剂。因此,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该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rm{?}\)

              【猜想】猜想一:只有\(\rm{CaCl_{2};}\)         

              猜想二:________;

              猜想三:含有\(\rm{CaCl_{2}}\)和\(\rm{Ca(OH)_{2};}\)

              猜想四:含有\(\rm{CaCl_{2}}\)、\(\rm{HCl}\)和\(\rm{Ca(OH)_{2}}\)

              【讨论】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同学们讨论后一致认为猜想四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进行实验】同学们设计了如下不同的实验方案,证明猜想二是成立的。请你帮他们填写有关实验步骤或实验现象。

              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方案一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紫色石蕊溶液

                                 

              方案二

              取少量氧化铜粉末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烧杯中的溶液

                                 

                                 

              方案三

              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加入                           

              产生气泡

              【反思交流】要使烧杯内溶液的溶质只含有\(\rm{CaCl_{2}}\),需要除去杂质,其中的一种方法是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________,然后过滤,该除杂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有一包粉末,已知由\(\rm{BaSO_{4}}\)、\(\rm{FeCl_{3}}\)、\(\rm{Ba(NO_{3})_{2}}\)、\(\rm{Na_{2}SO_{4}}\)、\(\rm{NaOH}\)、\(\rm{NaCl}\)中的几种组成。为了确定其成分,现进行以下实验,各步骤均已充分反应。

              步骤一:取一定质量的粉末,加水搅拌后过滤,得到有色沉淀甲和无色溶液\(\rm{A}\);

              步骤二:向步骤一的沉淀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固体全部消失并得到黄色溶液;

              步骤三:将步骤一得到的无色溶液\(\rm{A}\)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白色粉末中一定有\(\rm{FeCl_{3}}\)、\(\rm{Na_{2}SO_{4}}\)、\(\rm{NaOH}\)
              B.有色沉淀甲可能是\(\rm{Fe(OH)_{3}}\)和\(\rm{BaSO_{4}}\) 的混合物
              C.若将步骤二中的盐酸换成硝酸,则可确定原白色粉末是否含有\(\rm{NaCl}\)
              D.原白色粉末中\(\rm{FeCl_{3}}\)和\(\rm{NaOH}\)的质量比为\(\rm{65:48}\)
            • 5.

              同学们多次重复实验,所得实验结果基本一致。有同学提出分析第\(\rm{10min}\)时溶液中溶质的组成,于是同学们设计如下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rm{⑴}\)实验步骤\(\rm{①}\)中,“操作\(\rm{1}\)”是     ,实验步骤\(\rm{③}\)中,为保证测量稀盐酸质量的准确,则应预先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rm{⑵}\)通过数据分析,通入\(\rm{10min}\)二氧化碳时溶液中溶质至少有       ;实验中“固体质量\(\rm{a}\)克”,\(\rm{a}\)的最大值是       

            • 6.

              端午节后,小丽带着快乐的心情返回学校\(\rm{.}\)当她来到实验室时,意外地发现实验桌上有瓶敞口放置已久的\(\rm{NaOH}\)溶液,由此,激发了她的探究欲望.

              【提出问题】这瓶\(\rm{NaOH}\)溶液一定变质了,那么如何检验样品成分中含碳酸根离子\(\rm{(}\)操作、现象及结论\(\r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猜想】小丽的猜想:这瓶溶液中的溶质是\(\rm{NaOH}\)和\(\rm{Na_{2}CO_{3}}\)。你的新猜想:                      

              【实验探究】小丽设计如下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请根据表中内容填写小丽实验时的现象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取少量\(\rm{NaOH}\)溶液样品于试管中,先滴加过量的\(\rm{CaCl_{2}}\)溶液,然后再滴加酚酞试液.

                       

                           

              \(\rm{NaOH}\)溶液部分变质

              【实验反思】\(\rm{(1)}\)实验中加入过量的\(\rm{CaCl_{2}}\)溶液的目的是                                 

              \(\rm{(2)}\)下列物质\(\rm{①BaCl_{2}}\)溶液、\(\rm{②Ca(NO_{3})_{2}}\)溶液、\(\rm{③Ca(OH)_{2}}\)溶液、\(\rm{④Ba(OH)_{2}}\)溶液,不能替代小丽实验中\(\rm{CaCl_{2}}\)溶液的是             \(\rm{(}\)填序号\(\rm{)}\).

              \(\rm{(3)}\)小丽第二次滴加的试剂除用指示剂外,还可以用               替代.

            • 7.

              根据如图所示装置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rm{(1)}\)若用装置\(\rm{A}\)制取\(\rm{CO_{2}}\),所需药品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rm{(2)}\)对比装置\(\rm{C}\)和\(\rm{D}\),可以得出关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

              \(\rm{(3)}\)某同学连接\(\rm{A}\),\(\rm{E}\),\(\rm{F}\)进行实验,\(\rm{A}\)中所加药品不同,\(\rm{F}\)中所加药品相同。

              \(\rm{①}\)若实验时\(\rm{E}\)中蜡烛熄灭,\(\rm{F}\)中溶液变浑浊,则\(\rm{E}\)中现象说明\(\rm{A}\)中产生的气体所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rm{;}\) \(\rm{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rm{②}\)若实验时\(\rm{E}\)中蜡烛燃烧更旺,\(\rm{F}\)中溶液变浑浊,则\(\rm{F}\)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4)}\)小欣同学用如图所示微型装置完成有关\(\rm{CO_{2}}\)性质的探究实验.

              \(\rm{①}\)若用注射器注入适量的稀盐酸,一段时间后,第\(\rm{2}\)处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rm{②}\)该微型实验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m{(}\)任答一点\(\rm{)}\).

            • 8.

              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对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的化学成分产生了兴趣,他们根据自己已学的知识进行如下探究,请你共同参与并填空:\(\rm{[}\)猜想假设\(\rm{]}\)

              猜想一:只有氢氧化钠

              猜想二: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

              猜想三:______.

              \(\rm{[}\)查阅资料\(\rm{]}\)

              \(\rm{(1)BaCl_{2}}\)溶液显中性

              \(\rm{(2)Na_{2}CO_{3}}\)溶液与\(\rm{BaCl_{2}}\)溶液能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rm{[}\)实验探究\(\rm{]}\)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rm{(1)}\)用小试管取少量固体样品加水完全溶解,再滴加过量\(\rm{BaCl_{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      不正确

               \(\rm{(2)}\)取\(\rm{(1)}\)中的少量上层清夜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

               

                            

               猜想二正确、猜想三不正确

              \(\rm{[}\)实验结论\(\rm{]}\)

              该氢氧化钠样品已部分变质,其化学成分是\(\rm{NaOH}\)与\(\rm{Na_{2}CO_{3}}\)的混合物,引起\(\rm{NaOH}\)变质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rm{[}\)反思交流\(\rm{]}\)

              \(\rm{(1)}\)实验室应______保存氢氧化钠;

              \(\rm{(2)}\)某同学认为用\(\rm{CaCl_{2}}\)溶液代替\(\rm{BaCl_{2}}\)溶液也可以得到同样的结论,另一位同学认为不可以,理由是:\(\rm{CaCl_{2}}\)溶液和\(\rm{NaOH}\)溶液相混合也会出现_______\(\rm{.}\)因为\(\rm{Ca(OH)_{2}}\)是______.

            • 9.

              甲、乙、丙\(\rm{3}\)个同学为了探究一瓶久置在空气中的\(\rm{NaOH}\)固体是否变质,进行了探究实验。

              实验操作

              实现现象

              结论

              甲同学

              取样并溶于水,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振荡

              \(\rm{NaOH}\)固体没有变质

              乙同学

              取样并溶于水,滴入足量稀盐酸

              \(\rm{NaOH}\)固体已变质

              丙同学

              取样并溶于水,滴入澄清石灰水,振荡

              \(\rm{NaOH}\)固体已变质

              \(\rm{(1)}\)请你帮助他们填写下表中的实验现象:


              \(\rm{(2)}\)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rm{①}\)你认为_______同学的判断错误,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②}\)写出\(\rm{NaOH}\)变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③}\)丙同学所做实验中涉及的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反应。

            • 10.

              化学实验常伴随明显的实验现象,但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无明显现象。

              为了证明氢氧化钠与硫酸能够发生中和反应及中和反应进行的程度,进行如下实验:

              \(\rm{(1)}\)小红取\(\rm{10mL}\)氢氧化钠溶液于小烧杯中,滴加\(\rm{1~2}\)滴酚酞溶液,再逐滴加入稀硫酸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观察到                             时,证明氢氧化钠与稀硫酸能够发生反应,而且恰好完全中和,小红用到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rm{(2)}\)发生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rm{(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分别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用下表中的不同试剂进行实验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选项

              所用试剂

              现象和结论

              \(\rm{A}\)

              硫酸铜溶液

              出现蓝色沉淀,则氢氧化钠过量

              \(\rm{B}\)

              氯化钡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则硫酸过量

              \(\rm{C}\)

              锌粒

              有气泡产生,则硫酸过量

              \(\rm{D}\)

              无色酚酞溶液

              溶液不变色,则恰好完全反应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