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用煤直接做燃料如果不进行处理,会因煤中的硫生成SO2气体造成大气污染。
              (1)现有南方产的一种煤含硫8%.某火力发电厂燃烧100t这种煤,假设燃烧时煤中的硫全部转化为SO2,则产生SO2的质量是多少?
              (2)如在煤中混入粉末状的石灰石,则燃烧产生的SO2会与CaCO3反应生成CaSO3进入炉渣而减少大气污染。取50g此炉渣(含24%CaSO3)逐滴加入20%的盐酸,请完成下列问题:
              ①计算问题②所需数据。
              ②在如图坐标中画出相应的曲线图(设定纵坐标为盐的质量,请标注具体物质化学式;并标出曲线中有关必要数据)。
              [已知]①设炉渣已不含石灰石,炉渣其它成分不与盐酸反应;②CaSO3和盐酸反应类似于CaCO
              (3)向燃烧后的烟气喷洒石灰浆也可吸收SO2生成CaSO3.现用一万元分别购买两种原料来除去SO2,相关数据如下表:
              方法 物质 相对分子质量 纯度 价格 (元/t) 除SO2的量 (t)
              A 石灰石 100 90% 200 14.4
              B 熟石灰 74 94% 500 14.6
              方法B比方法A除SO2的量略大,而且工业上多数采用方法B.其原因分别是:______。
            • 2.
              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某兴趣小组为了测定鸡蛋壳中碳酸钙的含量,现取\(\rm{15g}\)鸡蛋壳,捣碎,放在烧杯中,然后向其中加入\(\rm{80g}\)某浓度的稀盐酸,使之充分反应\(\rm{(}\)鸡蛋壳中除碳酸钙外的其他成分不与稀盐酸反应\(\rm{)}\),测得烧杯中的反应剩余物的质量\(\rm{(m)}\)与反应时间\(\rm{(t)}\)的关系如图所示\(\rm{(}\)忽略水蒸气的挥发\(\rm{)}\),其中当反应进行到\(\rm{B}\)点时,所有盐酸刚好消耗了加入量的一半。试计算:
              \(\rm{(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rm{(2)}\)该鸡蛋壳中碳酸钙质量。
              \(\rm{(3)}\)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3.

              酸、碱、盐是有广泛用途的重要化合物。某化学活动小组的同学围绕这几类化合物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

              \(\rm{(1)}\)同学们打开盛浓盐酸和浓硫酸试剂瓶的瓶盖,立即就能把它们区分开来,这是为什么\(\rm{?}\)

              \(\rm{(2)}\)下图是某试剂瓶标签上的内容。要把\(\rm{10g}\)这种浓硫酸稀释为\(\rm{20%}\)的硫酸,需要水的质量为_____\(\rm{g}\)。稀释浓硫酸时,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里,请解释其原因。


              \(\rm{(3)}\)若\(\rm{73g}\)质量分数为\(\rm{20\%}\)的盐酸与\(\rm{127g}\)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中和,试计算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4.

              河南人爱吃皮蛋\(\rm{(}\)南阳人称其为“变蛋”\(\rm{)}\),其制作方法是,把新鲜鸡蛋放入特定的混合物中放置一段时间即可\(\rm{.}\)该混合物的配置方法是:把石灰乳\(\rm{(}\)主要成分“氢氧化钙”\(\rm{)}\)和纯碱溶液适当比例混合即可.

              \(\rm{(1)}\)小明、小刚、小卓同学取该混合物少许加入一定量的水,然后过滤,对滤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分别做出以下猜想:小明:溶质是氢氧化钠;小刚:溶质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钠;小卓:溶质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你的猜想是________.

              \(\rm{(2)}\)以上三位同学的猜想你认为不合理的是________的猜想,理由是________.

              \(\rm{(3)}\)如果验证小卓同学的猜想正确,加入________溶液,即可证明.

              \(\rm{(4)}\)如果你的猜想正确,请你设计实验证明滤液中的所有溶质\(\rm{(}\)写出实验步骤及现象\(\rm{)}\)

              \(\rm{(5)}\)皮蛋中含有的营养素主要是________.

              \(\rm{(6)}\)在\(\rm{50g}\)的碳酸钠的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石灰水恰好完全反应,产生了\(\rm{5g}\)的白色沉淀,求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5.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

              \(\rm{(1)}\)下列实验仪器中不能用于加热的是____\(\rm{(}\)填字母代号\(\rm{)}\)。

              \(\rm{a.}\)烧杯 \(\rm{b.}\)量筒 \(\rm{c.}\)试管 \(\rm{d.}\)蒸发皿

              \(\rm{(2)}\)某化学小组选用以下装置和药品进行探究实验。\(\rm{(}\)提示:碳酸氢钠溶液可以除去\(\rm{HCl}\)气体\(\rm{)}\)

              \(\rm{①}\)若将\(\rm{A}\)、\(\rm{B}\)连接,\(\rm{A}\)中产生的气体并不能使\(\rm{B}\)中的溶液变浑浊,这是为什么?

              \(\rm{②}\)若要制取一瓶较为纯净、干燥的\(\rm{CO_{2}}\),所选用装置的导管接口从左到右的正确连接顺序为:\(\rm{a}\)接___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

              \(\rm{(3)}\)现有\(\rm{25 g}\)石灰石样品\(\rm{(}\)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参加反应\(\rm{)}\),加入稀盐酸\(\rm{100 g}\)恰好完全反应,烧杯内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rm{116.2 g}\)。请计算:

              \(\rm{①}\)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是多少?

              \(\rm{②}\)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rm{(}\)结果保留至\(\rm{1\%)}\)

            • 6.

              兴趣小组同学想对本地化工厂排放废水中的\(\rm{HCl}\)含量进行测定\(\rm{(}\)不含其他酸性物质\(\rm{)}\)。取废水\(\rm{10 g}\),用质量分数为\(\rm{2\%}\)的氢氧化钙溶液进行中和,如下图所示。请你计算废水中\(\rm{HCl}\)的质量分数。

            • 7.

              实验室欲测定一瓶标签破损的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rm{.}\)现取\(\rm{10g}\)稀盐酸样品,将\(\rm{5\%}\)的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加到样品中,边加边搅拌,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不断加入,溶液\(\rm{pH}\)的变化如图所示。试回答:

              \(\rm{(1)}\) 当\(\rm{pH=7}\)时,消耗氢氧化钠溶液中的\(\rm{NaOH}\)的质量为    _____\(\rm{g}\)。

              \(\rm{(2)}\)计算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rm{(}\)化学方程式:\(\rm{NaOH + HCl═NaCl+H_{2}O)}\)

            • 8. 实验室有一瓶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观察发现,样品表面有白色的粉末\(\rm{.}\)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该样品的成分及含量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rm{1}\)】该样品中含有哪些物质?
              【提出猜想】通过分析,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Ⅰ:已完全变质,该样品中只含\(\rm{Na_{2}CO_{3}}\);
              猜想Ⅱ:部分变质,该样品中含有\(\rm{NaOH}\)和\(\rm{Na_{2}CO_{3}}\).
              则变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查阅资料】
              \(\rm{①}\)碱性的\(\rm{Na_{2}CO_{3}}\)溶液可以与中性的\(\rm{CaCl_{2}}\)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
              \(\rm{②CO_{2}}\)在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中几乎不溶解.
              【实验探究\(\rm{1}\)】为确定该样品的成分,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你一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rm{(1)}\)取少量样品溶于水,加入 ______ ; 白色沉淀产生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rm{(2)}\)将上述反应后的混合液过滤,
              取滤液加入 ______ .
              ______ 证明猜想Ⅱ成立
              【提出问题\(\rm{2}\)】如何测量该部分变质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实验探究\(\rm{2}\)】小红同学设计如图\(\rm{1}\)所示装置\(\rm{(}\)铁架台略去\(\rm{)}\),实验在\(\rm{27℃}\),\(\rm{101kPa}\)下进行,步骤如下:\(\rm{①}\)按图连接好装置;\(\rm{②}\)用托盘天平准确称取该样品\(\rm{2.0g}\),放入\(\rm{A}\)中试管内,向\(\rm{B}\)中集气瓶中倒入饱和碳酸氢钠溶液至瓶颈处;\(\rm{③}\)向分液漏斗中加入稀硫酸,打开活塞,让稀硫酸滴入试管中至过量,关闭活塞\(\rm{.}\)反应结束后,量筒中收集到饱和碳酸氢氧化钠溶液\(\rm{220mL.}\)请回答下列问题:
              \(\rm{(1)}\)在实验步骤\(\rm{①}\)和\(\rm{②}\)之间,还缺少一实验步骤,该实验步骤是 ______ ;
              \(\rm{(2)B}\)中集气瓶盛装的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不能用水代替,其理由是 ______ ;

              \(\rm{(3)}\)变质氢氧化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______ \(\rm{.(}\)在\(\rm{27℃}\),\(\rm{101kPa}\)时二氧化碳的密度为\(\rm{1.8g/L)(}\)计算结果精确至\(\rm{1\%)}\)
              【研究与讨论】小明同学认这小红的设计方案过于繁杂,他认为用托盘天平准确称取该样品\(\rm{2.0g}\)后,只需要再称量装置\(\rm{A}\)反应前的总质量\(\rm{(mA_{前})}\)和完全反应后装置\(\rm{A}\)的总质量\(\rm{(mA_{后})}\),就能测量出该部分变质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rm{(1)}\)小明认为反应中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等于 ______ \(\rm{(}\)填数学表达式\(\rm{)}\),从而轻易的计算出该部分变质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rm{(2)}\)小明计算出该部分变质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的结果数据偏大,请你帮助他分析分析,原因可能是 ______ .
              【提出问题\(\rm{3}\)】怎样提纯该样品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
              【实验探究\(\rm{3}\)】为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小亮设计了如图\(\rm{2}\)所示的实验流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rm{(1)}\)操作\(\rm{②}\)中加入的适量某种试剂是 ______ \(\rm{(}\)只写一种\(\rm{)}\);
              \(\rm{(2)}\)最终所得氢氧化钠固体质量 ______ 变质后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rm{(}\)填“小于”、“等于”或“大于”\(\rm{)}\).
              【实验反思】
              实验探究\(\rm{1}\)中的检验和实验探究\(\rm{3}\)中的除杂都将碳酸钠进行了转化,但二者目的不同,请说出其中一个目的: ______ .
            • 9.

              计算与分析。为测定某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取\(\rm{100g}\)该稀盐酸于烧杯中,向烧杯中滴入\(\rm{16\%}\)的\(\rm{NaOH}\)溶液,用\(\rm{pH}\)计测得滴入\(\rm{NaOH}\)溶液质量与\(\rm{pH}\)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反应的方程式为:\(\rm{HCl+NaOH=NaCl+H_{2}O}\)

              \(\rm{(1)}\)在\(\rm{a}\)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请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出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rm{(3)}\)若改用\(\rm{16\%}\)的氢氧化钾溶液来测定该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当滴入\(\rm{KOH}\)溶液的质量为\(\rm{100g}\)时,溶液的\(\rm{pH}\)       \(\rm{7(}\)填“大于”、“小于”或“等于”\(\rm{)}\)。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