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KOH溶液中含有H2O、K+、OH-、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成红色.某化学兴趣小组想探究KOH溶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成红色的原因.
              【提出问题】KOH溶液中的什么成分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猜想】猜想1:KOH溶液中的H2O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猜想2:KOH溶液中的K+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猜想3:KOH溶液中的    (填化学式)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反应②
              实验现象
              结论
              ①用试管取少量蒸馏水,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
              试管内溶液不变色

              猜想1不成立
              ②用试管取少量KCl溶液,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
                  

              猜想2不成立

                  ,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

              试管内溶液变红

                  
              【讨论反思】有同学认为猜想①不需要实验验证就可以排除,你认为该同学理由是    
              【拓展】①向Ba(OH)2溶液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②根据所学有关碱的知识KOH固体应    保存.
            • 2. (2016•青岛模拟)硫酸是常见的酸,也是常用的化工原料.由于浓度不同,浓硫酸与稀硫酸在性质上存在较大差异,如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吸水性和强腐蚀性等.某课外兴趣小组为了探究浓硫酸的某些特性做了如下一些实验.请结合有关实验,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在洗气瓶中盛放浓硫酸,除去氢气或氧气中的水分,是利用其    性.
              (2)探究浓硫酸的吸水性.兴趣小组把98%的硫酸10mL和63.3%的硫酸(用10mL98%的硫酸与10mL水配成)约20mL分别放入两个相同的大表面皿中,称量、观察、记录、分析.根据室温环境下实验的数据绘成的曲线如图:
              ①稀释浓硫酸时,应将    缓缓地注入盛有    的烧杯中并不断搅拌;
              ②由如图曲线你能得到的实验结论有    (填序号).
              A.只有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B.浓硫酸吸水能力比稀硫酸强(吸水速度快、吸水量大)
              C.开始两者吸水速度差异比较大,随着时间的推移吸水速度越来越接近,吸水能力越来越强
              D.硫酸浓度越稀,吸水性越弱,到一定浓度后就失去吸水性.
            • 3. (2016春•罗定市期中)CO2和NaOH溶液能发生反应,但看不到明显现象.某化学兴趣小组为验证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进行如下探究活动.
              【设计实验】
              ①方案一: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
              往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通入CO2,然后滴入足量的        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
              ②方案二: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
                  烧杯中的水吸入集气瓶中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
              【反思与评价】
              ③有同学认为方案二根据实验现象不能得出“CO2和NaOH溶液能发生反应”的结论,还应再做对比实验,理由是    
            • 4. 用稀硫酸可以去除铁锈(主要成分为Fe2O3),稀硫酸中主要含有水分子、H+,SO42-.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稀硫酸中的哪种微粒能使氧化铁溶解,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得出初步结论.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向盛有少量Fe2O3的试管中加入Na2SO4溶液,振荡 固体不溶解 
                  
              (1)填写表中的实验结论.
              (2)是否需要做“向Fe2O3中加入水”的对比实验?其中的理由是什么?
            • 5. 小芳和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一起研究酸、碱的化学性质.

              【实验探究】
              实验编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实验一将稀盐酸与刚配制好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未观察到明显现象/
              实验二先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镁条没有现象说明
              再逐滴加入稀盐酸(如图甲实验二)开始时没有气泡,持续滴加后产生气泡说明盐酸确实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二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三将稀盐酸加入到盛有氧化铁的试管中发现    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
              【表达交流】有些反应伴随固体消失、颜色改变等现象,有些反应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但可以通过借助其他试剂将无现象实验显性化,从而获得结论.
              【反思应用】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的反应也没有明显现象,于是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出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来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请你描述出以下两组实验的现象:A:    ;B:    
              【拓展迁移】根据大家的交流,若继续向实验三反应结束后的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发现刚开始没有沉淀,过一会儿有红褐色沉淀出现,说明    
            • 6. (2016•阳谷县一模)甲、乙同学在学完酸的化学性质后,做了如图的实验:
              实验结束后,甲、乙同学依次将废液缓慢倒入同一洁净的废液缸中,然后进行了讨论
              【观察与讨论1】甲同学在做实验时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于是对氢氧化钙溶液和稀盐酸能发生反应表示怀疑.但乙同学认为,甲同学实验时向氢氧化钙溶液中应先滴几滴酚酞试液,再滴加适量的稀盐酸,当观察到    时,就可以说明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
              【观察与讨论2】当乙同学再沿废液缸内壁缓慢倾倒液体时,观察到废液缸中先有气泡产生,然后又出现白色沉淀.经过讨论确定,甲同学试管中的废液含有的溶质是CaCl2    ,乙同学试管中的废液含有的溶质是NaCl和    (均写化学式)才会出现上述现象.
              为了科学处理实验后产生的废液,甲、乙同学决定对废液缸中最终废液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最终废液中含有什么溶质
              【猜想与假设】甲同学猜想:废液中含有NaCl、CaCl2两种物质
              乙同学猜想:废液中含有NaCl、Na2CO3两种物质
              【活动与探究】甲、乙同学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分别同时进行了如下实验
              甲同学实验: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碳酸钠溶液,观察到    现象
              得出结论:甲猜想不成立,则乙猜想成立
              乙同学实验: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氯化钙溶液,观察到    现象
              得出结论:乙猜想成立,则甲猜想不成立
              【表达与交流】甲、乙同学确定了最终废液中溶质的成分.你认为处理该废液的方法是    
            • 7. 实验小组的四位同学在探究碱的性质时发现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可溶性碱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他们想进一步探究:不溶性的氢氧化镁是否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为此,他们将适量的氢氧化镁加入到盛有热水的烧杯中搅拌,然后向浑浊的液体中滴加酚酞试液,发现酚酞试液变红,可是过一会儿红色又消失了.四位同学依据所学的化学知识,分别对上述酚酞试液变红、红色又消失的原因作了如下猜想:
              小明:可能是个偶然现象.
              小东:可能是浑浊液体中的固体氢氧化镁使酚酞试液变红,氢氧化镁沉降后溶液就变无色了.
              小花:可能是酚酞试液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也可能是氢氧化镁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的缘故.
              小红:可能是在热水中氢氧化镁的溶解度大,溶液中OH-离子较多,使酚酞试液变红;过一会儿温度降低,氢氧化镁的溶解度减小,溶液中OH-离子变少,酚酞试液又变无色.
              (1)对小明猜想“是个偶然现象”,四位同学都认为可以用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排除偶然现象.他们的方法是:    
              (2)小花认为小东的猜想不正确,她从碱使酚酞试液变色的原因上给予了否定,小花的理由是    
              (3)四位同学讨论后认为要验证小花的猜想,还需做如下实验,你知道其实验的目的吗?
              实验步骤设计目的
              将氢氧化镁加入到热水中搅拌,滴入酚酞试液,并在上方滴一些植物油.    
               
              (4)对小红的猜想,实验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多种实验方案进行证明.请你写出其中一种.
              实验方法可能观察到的现象相应结果或结论
                  
                   
                  
            • 8. 某实验小组的四位同学在探究碱的性质时发现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可溶性碱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他们想进一步探究:不溶性的氢氧化镁是否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为此,他们将适量的氢氧化镁加入到盛有热水的烧杯中搅拌,然后向浑浊的液体中滴加酚酞试液,发现酚酞试液变红,可是过一会儿红色又消失了.四位同学依据所学的化学知识,分别对上述酚酞试液变红、红色又消失的原因作了如下猜想:
              小明:可能是个偶然现象.
              小东:可能是浑浊液体中的固体氢氧化镁使酚酞试液变红,氢氧化镁沉降后溶液就变无色了.
              小花:可能是酚酞试液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也可能是氢氧化镁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的缘故.
              小红:可能是在热水中氢氧化镁的溶解度大,溶液中OH离子较多,使酚酞试液变红;过一会儿温度降低,氢氧化镁的溶解度减小,溶液中OH离子变少,酚酞试液又变无色.
              (1)对小明猜想“是个偶然现象”,四位同学都认为可以用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排除偶然现象.他们的方法是:    
              (2)小花认为小东的猜想不正确,她从碱使酚酞试液变色的原因上给予了否定:    
              (3)四位同学讨论后认为要验证小花的猜想,还需做如下实验,你知道其实验的目的吗?
              实验步骤设计目的
              将氢氧化镁加入到热水中搅拌,滴入酚酞试液,并在上方滴一些植物油.    
              (4)对小红的猜想,实验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多种实验方案进行证明.请你写出其中一种.
              实验方法可能观察到的现象相应结果或结论
                          
            • 9. 某校初三年级的一堂化学课上,师生通过实验一起来探究NaOH固体的有关性质,下列是该节课的部分内容:老师从一瓶新开封的瓶中取出2克氢氧化钠固体放在位于天平做左盘的表面皿中.(天平已调节平衡),一段时间后,请学生们描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钱春飞同学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氢氧化钠固体表面变潮湿.
              姚佳磊同学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氢氧化钠固体吸收了空气中的C02
              黄家诚同学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天平指针向左偏转了.
              (1)你认为,上述三位同学中,所描述的实验现象不当的是    ,你这样认为的理由是    
              (2)有人认为NaOH固体变潮湿,原因是吸收了空气中的水份,也有人认为是与空气中的C02反应生成了水,从而变潮湿.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说明上述哪些观点是正确的    
            • 10. 某同学为探究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性质,进行如下实验,请将实验报告补充完整.
                A B C
               实验步骤  通入    气体 
               现象 溶液变为     3个塑料瓶变瘪的程度为A>B>C 有    生成
               结论 氢氧化钙溶液能与酸碱指示剂作用 对比A瓶与    (填“B”或“C“)瓶的实验现象,可证明CO2能与NaOH发生反应 氢氧化钙能与    (填物质类别)反应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