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高锰酸钾是初中常用的一种试剂,它可以和很多物质反应,发生颜色变化。小明和小丽把  经硫酸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和草酸\(\rm{[H_{2}C_{2}O_{4}]}\)溶液混合,发现刚开始反应时溶液褪色不明显,但不久后褪色速度突然加快。为了探究反应过程中褪色速度加快的原因,小明查到了如下资料:
              资料\(\rm{1}\):\(\rm{2KMnO_{4}+5H_{2}C_{2}O_{4}+3H_{2}SO_{4}=K_{2}SO_{4}+2MnSO_{4}+8H_{2}O+10CO_{2}↑}\)
              资料\(\rm{2}\):通常情况下,反应物浓度变大。反应加快;温度开高,反应加快。
              \(\rm{(1)}\)根据这些资料,小明提出了两个假设。
              假设一:褪色速度突然加快是由反应物浓度变大引起的;
              假设二:褪色速度突然加快是由反应过程中温度升高引起的。小明经过分析,否定了假设一,理由是 ______ 。
              \(\rm{(2)}\)小丽针对假设二进行实验探究后,经过思考,又做了如下实验:
              把经硫酸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等分为两份,分装\(\rm{A}\)、\(\rm{B}\)两试管,同时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等浓度的草酸溶液,并置于同一水浴中。迅速向\(\rm{A}\)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rm{MnSO_{4}}\),发现\(\rm{A}\)试管中溶液褪色明显快于\(\rm{B}\)试管。上述实验中,把\(\rm{2}\)支试管置于同一水浴中的目的是 ______ 。这一实验基于的假设是 ______ 。
            • 2.
              金属钴\(\rm{(Co)}\)在国防工业中有重要应用。某矿石中含钻的氧化物\(\rm{(CoO}\)、\(\rm{Co_{2}O_{3})}\)研究人员在实验室用硫酸酸浸的方法提取钴元素,并探究最佳提取条件
              \(\rm{(1)}\)写出下列化合物中\(\rm{Co}\)元素的化合价:\(\rm{CoO}\) ______ ,\(\rm{Co_{2}O_{3}}\) ______ 。
              \(\rm{(2)}\)酸浸时钻的氧化物发生如下反
              反应\(\rm{I}\)   \(\rm{CoO+H_{2}SO_{4}═CoSO_{4}+H_{2}O}\)
              反应Ⅱ\(\rm{2Co_{2}O_{3}+4H_{2}SO═4CoSO_{4}+O_{2}↑+4H_{2}O}\)
              反应Ⅲ\(\rm{Co_{2}O_{3}+2H_{2}SO_{4}+Na_{2}SO_{3}═2CoSO_{4}+2H_{2}O+Na_{2}SO_{4}}\)
              \(\rm{①}\)反应后溶液中含钻元素的微粒是 ______ \(\rm{(}\)填化学符号\(\rm{)}\)
              \(\rm{②}\)已知反应前矿石中\(\rm{CoO}\)的质量为\(\rm{ag}\),\(\rm{Co_{2}O_{3}}\)的质量为\(\rm{bg}\),则理论上可以生成\(\rm{CoSO_{4}}\) ______ \(\rm{g(}\)用含\(\rm{a}\)、\(\rm{b}\)的式子表示\(\rm{)}\)
              \(\rm{(3)}\)为探究最佳提取条件,将矿石在一定条件下酸浸\(\rm{4}\)小时,测量钴元素的浸出率部分数据如下:
              编号 矿石用量\(\rm{(g)}\) 硫酸用量\(\rm{(g)}\) \(\rm{Na_{2}SO_{3}}\)用量\(\rm{(g)}\) 温度\(\rm{(℃)}\) 钴元素浸出率\(\rm{(\%)}\)
              \(\rm{1}\) \(\rm{85.71}\) \(\rm{12.62}\) \(\rm{0}\) \(\rm{85}\) \(\rm{56.39}\)
              \(\rm{2}\) \(\rm{85.71}\) \(\rm{6.31}\) \(\rm{0}\) \(\rm{85}\) \(\rm{49.98}\)
              \(\rm{3}\) \(\rm{85.71}\) \(\rm{6.31}\) \(\rm{0}\) \(\rm{65}\) \(\rm{43.33}\)
              \(\rm{4}\) \(\rm{85.71}\) \(\rm{6.31}\) \(\rm{0.43}\) \(\rm{65}\) \(\rm{79.95}\)
              \(\rm{5}\) \(\rm{85.71}\) \(\rm{6.31}\) \(\rm{0.86}\) \(\rm{65}\) \(\rm{74.77}\)
              \(\rm{①}\)本实验研究了哪些因素对钴元素浸出率的影响 ______ ;
              \(\rm{②}\)根据上表数据,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升高,钻元素的浸出率 ______ ;
              \(\rm{③}\)工业生产中采用实验 ______ \(\rm{(}\)填编号\(\rm{)}\)的提取条件更合理。
            • 3.
              \(\rm{(7}\)分\(\rm{)}\)“蓝瓶子”实验是一个有趣的化学振荡实验:盛有氢氧化钠、亚甲蓝\(\rm{(C_{16}H_{18}N_{3}SCl)}\)、葡萄糖混合液的试管,经振荡、静置后溶液颜色会出现反复变化\(\rm{(}\)如图\(\rm{1)}\)。某兴趣小组开展如下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rm{(1)}\)混合液中属于人类基本营养物质的有水和 ______ 。
              \(\rm{(2)}\)小明对振荡后溶液变蓝的原因进行如下猜想:\(\rm{①}\)溶液中溶入\(\rm{CO_{2}}\);\(\rm{②}\)溶液中溶入\(\rm{O_{2}}\);\(\rm{③}\)溶液中溶入 ______ \(\rm{(}\)填化学式\(\rm{)}\)。
              \(\rm{(3)}\)小红利用图\(\rm{2}\)装置,从\(\rm{A}\)端吹入呼出的气体,混合液由无色变蓝色,由此 ______ \(\rm{(}\)填“能”或“不能”\(\rm{)}\)得出猜想\(\rm{①}\)正确,原因是 ______ 。
              \(\rm{(4)}\)为探究猜想\(\rm{②}\),利用图\(\rm{2}\)装置设计实验方案: ______ 。
            • 4.
              \(\rm{(10)}\)金属镁可与热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所得溶液呈碱性,可使酚酞溶液显紅色。某同学将镁条放在水中煮沸,趁热取出部分溶液,滴加酚酞溶液,变为红色,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发现溶液的红色褪去了。
              \(\rm{(1)}\)镁与热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
              \(\rm{(2)}\)查阅资料: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是溶液碱性减弱。
              【提出问题】导致溶液碱性减弱的原因是什么?
              【假设与分析】
              假设\(\rm{1}\):可能是氢氧化镁与\(\rm{N_{2}}\)或\(\rm{O_{2}}\)发生了反应。
              假设\(\rm{2}\):可能是溶液吸收了空气中的 ______ 。
              假设\(\rm{3}\):可能是氢氧化镁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 ______ 。
              由碱的性质可知,假设\(\rm{1}\)不成立。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rm{1.}\)取上述紅色溶液,保持温度不变,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观察现象。 \(\rm{①}\) ______ 假设\(\rm{2}\)成立
              \(\rm{2.}\)取上述红色溶液,\(\rm{②}\) ______ ,\(\rm{③}\) ______ 观察现象。 红色褪去 假设\(\rm{③}\)成立
              【拓展延伸】
              \(\rm{(3)}\)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硫酸铜溶液时,产生蓝色沉淀。
              请解释其原因: ______ 。
              \(\rm{(4)}\)除上述金属外,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预测 ______ 也能跟硫酸铜溶液反应产生上述现象\(\rm{(}\)举一例即可\(\rm{)}\)。
            • 5.
              探究白酒燃烧的奥秘
              在诊所里,小华同学看到老中医用“酒火疗法”为患者治疗,发现白酒竟然能够被点燃\(\rm{.}\)老中医告诉她:只有酒精体积分数较大\(\rm{(}\)即度数较高\(\rm{)}\)的白酒才能被点燃\(\rm{.}\)好奇并喜欢探究的小华用体积分数为\(\rm{75\%}\)的酒精溶液\(\rm{(}\)指每\(\rm{100mL}\)酒精水溶液中含\(\rm{75mL}\)酒精\(\rm{)}\)
              代替白酒进行了系列探究.
              【提出问题】能被点燃的酒精溶液的最小体积分数是多少?
              【查阅资料】
              \(\rm{①}\)酒精\(\rm{(}\) \(\rm{C_{2}H_{5}OH)}\)是一种无色液体,易挥发,易燃烧,可任意比倒与水互溶.
              \(\rm{②}\)两种液体混合时,分子间隔不同对混合后的总体积有影响,但对本实验的影响很小,
              忽略不计.
              【实验探究】
              实验用品:\(\rm{75\%}\)酒精溶液、蒸馏水、小烧杯、胶头滴管、量筒\(\rm{(20mL}\)、\(\rm{10mL)}\)、蒸发皿、玻璃棒、火柴.
              \(\rm{(1)}\)实验时,用\(\rm{75\%}\)酒精溶液配制\(\rm{10mL60\%}\)的酒精溶液.
              \(\rm{①}\)最好选用 ______  \(\rm{mL}\)量简,使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应注意 ______ .
              \(\rm{②}\)配制该溶液的操作方法是 ______ .
              \(\rm{(2)}\)在室温\(\rm{(20℃)}\)时,小华按上述方法配制了体积分数为\(\rm{50\%}\)、\(\rm{40\%}\)、\(\rm{30\%}\)、\(\rm{20\%}\)的酒精溶液各\(\rm{l0mL}\),分别倒入蒸发皿中,点燃,观察\(\rm{.}\)实验结果如下表
              酒精体积分数 \(\rm{50\%}\) \(\rm{40\%}\) \(\rm{30\%}\) \(\rm{20\%}\)
              观察到的现象 可燃 可燃 不可燃 不可燃
              酒精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rm{(3)}\)室温\(\rm{(20℃)}\),在小华实验探究的基础上,要想更精确测定能被点燃的酒精溶液的最小体积分数,请你补充进一步探究的实验方案 ______ .
              \(\rm{(4)}\)拓展应用
              \(\rm{①}\)未盖灯帽且久置不用的酒精灯,常常不能被点燃\(\rm{.}\)其原因是 ______ .
              \(\rm{②}\)因酒精含量低而不能燃烧的酒精溶液,要分离出其中的酒精,可采用的方法是 ______ .
            • 6.
              菱锰矿\(\rm{(}\)含有\(\rm{MnCO_{3})}\)常用稀\(\rm{H_{2}SO_{4}}\)来浸出\(\rm{Mn^{2+}}\):
              \(\rm{(1)}\)侵出\(\rm{Mn^{2+}}\)发生的是复分解反应,该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
              \(\rm{(2)}\)为探究浸锰的最佳工艺条件,某研究小组首先进行了单因素实验,数据如下:
              矿酸比 \(\rm{1}\):\(\rm{0.4}\) \(\rm{1}\):\(\rm{0.5}\) \(\rm{1}\):\(\rm{0.6}\) \(\rm{1}\):\(\rm{0.7}\) \(\rm{1}\):\(\rm{0.8}\)
              浸出率\(\rm{/(\%)}\) \(\rm{75.9}\) \(\rm{83.8}\) \(\rm{91.8}\) \(\rm{92.8}\) \(\rm{93.0}\)
              \(\rm{①}\)矿酸比从\(\rm{1}\):\(\rm{0.4}\)到\(\rm{1}\):\(\rm{0.8}\)的过程中,稀\(\rm{H_{2}SO_{4}}\)的用量 ______ \(\rm{(}\)填“增大”或“减小”\(\rm{)}\)
               \(\rm{②}\)分析数据得知:当矿酸比从\(\rm{1}\):\(\rm{0.4}\)到\(\rm{1}\):\(\rm{0.6}\)时,\(\rm{Mn^{2+}}\)浸出率 ______ ;
              当矿酸比从\(\rm{1}\):\(\rm{0.6}\)到\(\rm{1}\):\(\rm{0.8}\)时,\(\rm{Mn^{2+}}\)浸出率 ______ ;
              \(\rm{(3)}\)该研究小组选定两个因素作为研究条件进行对比实验,数据如下:
              矿酸比 温度\(\rm{/(℃)}\) 浸出率\(\rm{/(\%)}\)
              \(\rm{1}\) \(\rm{1}\):\(\rm{0.5}\) \(\rm{60}\) \(\rm{80.2}\)
              \(\rm{2}\) \(\rm{1}\):\(\rm{0.5}\) \(\rm{80}\) \(\rm{83.8}\)
              \(\rm{3}\) \(\rm{1}\):\(\rm{0.6}\) \(\rm{60}\) \(\rm{X}\)
              \(\rm{4}\) \(\rm{1}\):\(\rm{0.6}\) \(\rm{80}\) \(\rm{91.8}\)
              \(\rm{①}\)表中\(\rm{X}\)最有可能的数值为 ______ .
              A.\(\rm{79.7}\)        \(\rm{B.80.8}\)         \(\rm{C.87.6}\)       \(\rm{D.92.8}\)
               \(\rm{②}\)该工艺的最佳条件为:矿酸比: ______ ;温度: ______ .
            • 7. 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会严重污染水和土壤,某种新型催化剂可有效降解工业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rm{.}\)为探究该催化剂降解有机污染物的速度受哪些因素影响,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取四份等质量的某有机物,控制条件如图,然后加入等量的新型催化剂\(\rm{.}\)测得某有机物被降解的百分比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下表:
              时间\(\rm{/}\)分
              有机物被降解百分比\(\rm{/\%}\)
              组别
              \(\rm{0}\) \(\rm{5}\) \(\rm{10}\) \(\rm{15}\)
              \(\rm{A}\) \(\rm{0}\) \(\rm{20}\) \(\rm{40}\) \(\rm{60}\)
              \(\rm{B}\) \(\rm{0}\) \(\rm{40}\) \(\rm{80}\) \(\rm{100}\)
              \(\rm{C}\) \(\rm{0}\) \(\rm{30}\) \(\rm{60}\) \(\rm{90}\)
              \(\rm{D}\) \(\rm{0}\) \(\rm{0}\) \(\rm{0}\) \(\rm{0}\)
              请回答下列问题:
              \(\rm{(1)}\)设置实验\(\rm{A}\)组和\(\rm{D}\)组是为了探究 ______ 对降解反应速度的影响.
              \(\rm{(2)}\)比较实验\(\rm{A}\)、\(\rm{B}\)、\(\rm{C}\)三组,得出的结论: ______ .
              \(\rm{(3)}\)实验中若要测定某一时刻有机物被降解的百分比,需要迅速把试管中液体的\(\rm{pH}\)调到\(\rm{10}\),这样做的目的是 ______ .
            • 8. 次氯酸钠溶液,俗称漂白水,在烧碱溶液中通入氯气即可制得\(\rm{.}\)漂白水为无色或淡黄绿色液体,
              可与水无限比例混溶,遇热、遇光易分解;在碱性环境下,杀菌效果很差;常用于对饮用水和废
              水进行杀菌处理\(\rm{.}\)【光照强度:阳光直射的夏季约为\(\rm{6}\)万\(\rm{-10}\)万\(\rm{lx(}\)勒克斯\(\rm{)}\),夏天明朗的室内约为\(\rm{100-550k}\)】
              为探究哪些因素对杀菌速率的影响,某兴趣小组实验如下:
              \(\rm{(1)}\)控制细菌初始浓度相同,实验温度恒定在\(\rm{25℃}\)或\(\rm{10℃}\),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rm{(}\)表中不要留空格\(\rm{)}\).
              编号 实验目的 温度\(\rm{/℃}\) \(\rm{pH}\) 光照\(\rm{/lx}\)
              \(\rm{①}\) 为\(\rm{②③}\)提供对照 \(\rm{25}\) \(\rm{5}\) \(\rm{300}\)
              \(\rm{②}\) 探究温度对杀菌速率的影响 ______ ______ ______
              \(\rm{③}\) 探究光强对杀菌速率的影响 \(\rm{10}\) \(\rm{5}\) \(\rm{80000}\)
              实验测得细菌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
              \(\rm{(2)}\)实验\(\rm{①}\)、\(\rm{②}\)表明温度升高,杀菌速率 ______ .
              \(\rm{(3)}\)在碱性环境下,杀菌效果很差的可能原因是次氯酸钠 ______ .
            • 9.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燃烧、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rm{70\%}\).

              \(\rm{(1)}\)图中镁条燃烧、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能进入集气瓶中的原因是 ______ .
              \(\rm{(2)}\)如果镁条只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则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最多不超过其容积的\(\rm{21\%.}\)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其容积的\(\rm{70\%}\),根据空气的组成可推出减少的气体中有氮气.
              【发现问题】氮气是怎么减少的呢?
              【假设一】氮气与镁条反应而减少.
              【假设二】 ______ .
              【查阅资料】镁条在氮气中能燃烧,产物为氮化镁\(\rm{(Mg_{3}N_{2})}\)固体,化学方程式为
              \(\rm{N_{2}+3Mg \dfrac { \overset{\;{点燃}\;}{ .}}{\;}Mg_{3}N_{2}.}\)镁条还可以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生成碳和氧化镁.
              \(\rm{(3)}\)通过以上探究,你对所学知识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______ .
            • 10. 铁暴露在空气中会生锈\(\rm{.}\)切开的苹果放置不久,果肉上也会产生一层咖啡色的物质,也好象是生了“锈”一样\(\rm{.}\)某化学活动组对此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 ______ .
              【猜想与假设】猜想\(\rm{①}\):可能与空气没有关系,只是果肉内的物质自身相互反应而“生锈”.
              猜想\(\rm{②}\):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作用而“生锈”;
              猜想\(\rm{③}\):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氮气作用而“生锈”;
              猜想\(\rm{④}\):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作用而“生锈”;
              【查阅资料】苹果果肉里的物质\(\rm{(}\)酚和酶\(\rm{)}\)与空气接触发生反应,生成咖啡色的物质.
              【实验探究】针对以上猜想,活动组主要采用 ______  科学方法对所有猜想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方案进行了验证,并观察到实验现象\(\rm{.}\)实验较长时间后,发现 ______ \(\rm{(}\)填字母编号\(\rm{)}\)试管中的苹果生锈.
              【得出结论】苹果果肉里的物质\(\rm{(}\)酚和酶\(\rm{)}\)与空气中氧气发生了反应,生成咖啡色的物质.
              【反思与评价】在验证猜想\(\rm{①}\)时,同学们发现,如果水不与空气隔绝,果肉放在水中时间长了也会变色,其原因是 ______ .
              【应用】根据上述结论,要防止果汁变质,加工和保存果汁时可采取的措施是: ______ .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