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在探究过程中,很多因素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rm{(1)}\)反应物的浓度不同,反应现象可能不同。请举出实例说明 ______ 。
              \(\rm{(2)}\)碳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不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对比这两个反应可得到的结论是 ______ 。
            • 2.
              经过学习我们逐渐认识到:化学反应的快慢、现象、生成物等与反应物的量的多少、反应条件等有着密切的关系\(\rm{.}\)请各举一例说明:
              \(\rm{(1)}\)使用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rm{(2)}\)反应物的量不同,反应现象可能不同.
            • 3.
              众所周知,酚酞溶液遇\(\rm{NaOH}\)溶液变红\(\rm{.}\)但是,在分组实验中\(\rm{(}\)如图所示\(\rm{)}\),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现象:有的溶液变红后褪色;有的出现白色浑浊物.
              【提出问题】分组实验中,出现意想不到的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酚酞溶液由酚酞固体溶于酒精配制而成.
              【猜想与假设】
              Ⅰ\(\rm{.}\)红色褪去,与\(\rm{NaOH}\)溶液和空气中的\(\rm{CO_{2}}\)反应有关.
              Ⅱ\(\rm{.}\)红色褪去,与\(\rm{NaOH}\)溶液的浓度有关.
              Ⅲ\(\rm{.}\)出现白色浑浊物,与酚酞溶液的浓度有关.
              【进行实验】
              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rm{1}\) 向盛有\(\rm{2mL}\) \(\rm{Na_{2}CO_{3}}\)溶液的试管中滴加\(\rm{5}\)滴\(\rm{0.5\%}\)的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
              \(\rm{2}\) \(\rm{1}\)号试管\(\rm{0.1min}\)红色褪去
              \(\rm{2}\)号试管\(\rm{5min}\)红色褪去
              \(\rm{3}\)号试管\(\rm{30min}\)红色明显变浅
              \(\rm{4}\)号试管\(\rm{120min}\)红色无明显变化
              \(\rm{3}\) 取\(\rm{3}\)支试管,分别加入\(\rm{2mL}\)水, ______ . 酚酞溶液浓度\(\rm{/\%}\) 浑浊程度\(\rm{]}\)
              \(\rm{5}\) 大量浑浊物
              \(\rm{2}\) 少量浑浊物
              \(\rm{0.5}\) 无浑浊物
              【解释与结论】
              \(\rm{(1)NaOH}\)与\(\rm{CO_{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rm{(2)}\)实验\(\rm{1}\)的现象表明,猜想与假设\(\rm{1}\) ______ \(\rm{(}\)填“成立”或“不成立”\(\rm{)}\).
              \(\rm{(3)}\)由实验\(\rm{2}\)得出结论:出现“溶液变红后褪色”现象的原因是 ______ .
              \(\rm{(4)}\)实验\(\rm{3}\)的操作步骤:取\(\rm{3}\)支试管,分别加入\(\rm{2mL}\)水, ______ .
              【反思与评价】
              \(\rm{(5)}\)依据现有实验,为了确保红色不变,若酚酞溶液浓度为\(\rm{0.5\%}\),建议选用\(\rm{NaOH}\)溶液的浓度为 ______ \(\rm{\%.}\)
              \(\rm{(6)}\)有同学认为,仅通过实验\(\rm{3}\)得出“猜想与假设Ⅲ成立”证据不足,理由是 ______ .
            • 4.
              研究学习小组选择“活性炭的吸附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的课题进行研究,以下是他们探究的过程:
              提出假设:活性炭的吸附效果和活性炭的量有关
              完成实验:按下表进行实验,取容积相同的集气瓶\(\rm{(125mL)}\),收集满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并进行编号,记录颜色消失的时间.
              实验编号 活性炭纯度 活性炭的用量\(\rm{(}\)克\(\rm{)}\) 消失时间\(\rm{(}\)秒\(\rm{)}\)
              \(\rm{1}\) \(\rm{80\%}\) \(\rm{1.0}\) \(\rm{60}\)
              \(\rm{2}\) \(\rm{9.0}\) \(\rm{45}\)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要完成本实验,实验标号\(\rm{2}\)中活性炭的纯度应该为 ______
              \(\rm{(1)}\)该探究过程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
              反思:
              \(\rm{(2)}\)某品牌冰箱的除味剂主要成分是活性炭,其说明书中写到“切勿靠近高温”,原因是活性炭具
              有: ______ 写出能反映该性质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rm{(3)}\)活性炭的吸附效果还和那些因素有关?请你帮他们继续探究\(\rm{(}\)只要求提出假设和实验方案\(\rm{)}\).
              假设: ______
              实验方案: ______
              \(\rm{(4)}\)人们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还可以 ______ .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