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rm{(6}\)分\(\rm{)}\)某化学活动兴趣小组用如图装置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探究实验,反应一段时间后,玻璃管内黑色粉末全部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rm{(1)}\)从安全环保的角度考虑,上述实验需要改进的是 ______ 。
              \(\rm{(2)}\)装置\(\rm{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rm{(3)}\)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氧化亚铜\(\rm{(Cu_{2}O)}\)和铜均为红色固体,且\(\rm{Cu_{2}O}\)能和稀硫酸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m{Cu_{2}O+H_{2}SO_{4}=CuSO_{4}+Cu+H_{2}O.}\)他们对反应后玻璃管中的红色固体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反应后生成的红色固体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一:红色固体只有\(\rm{Cu}\)
              猜想二:红色固体只有\(\rm{Cu_{2}O}\)
              猜想三:红色固体可能含有 ______ 。
              【实验探究】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取少量红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 ______ 红色固体含有\(\rm{Cu_{2}O}\)
              【思考与分析】甲同学认为猜想二正确,同学们分析后认为他的结论不准确,理由是 ______ 。
              为此,同学们补充进行了以下实验:称取\(\rm{mg}\)红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然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到\(\rm{ng}\)固体。当\(\rm{n > }\) ______ \(\rm{(}\)含\(\rm{m}\)的代数式\(\rm{)}\)时,可以得出猜想三的结论正确。
            • 2.
              \(\rm{(}\)一\(\rm{)(4}\)分\(\rm{)}\)请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rm{(1)}\)以高锰酸钾为原料、利用\(\rm{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rm{(2)}\)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选用的装置为 ______ \(\rm{(}\)填字母\(\rm{)}\)。
              \(\rm{(3)}\)与集气瓶配套使用的玻璃片一般一面为光滑面,另一面为磨砂面,收集气体时用玻璃片的 ______ 盖好集气瓶\(\rm{(}\)填“光滑面”或“磨砂面”\(\rm{)}\)。
              \(\rm{(}\)二\(\rm{)(5}\)分\(\rm{)}\)题中制取\(\rm{CO_{2}}\)后残留的废液收集在学校实验室的废液缸中。某化学课外小组的同学想探究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请我们共同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rm{(1)[}\)查阅资料\(\rm{]CaCl_{2}}\)溶液呈中性。
              \(\rm{(2)[}\)提出问题\(\rm{]}\)废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物质?
              \(\rm{(3)[}\)作出猜想\(\rm{]}\)猜想一:废液中的溶质只有\(\rm{CaCl_{2}}\)。
              猜想二:废液中的溶质有\(\rm{CaCl_{2}}\)和 ______ \(\rm{(}\)填化学式\(\rm{)}\)。
              \(\rm{(4)}\)【实验与结论】\(\rm{①}\)甲同学取少量\(\rm{CaCl_{2}}\)溶液和废液分别加入到\(\rm{2}\)支试管中,并向其中分别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做对比实验,结果两试管中溶液均无色,于是甲同学认为猜想一是正的。
              \(\rm{②}\)你认为甲同学的实验 ______  \(\rm{(}\)填“能”或“不能”\(\rm{)}\)证明猜想是正确的,理由是 ______ 。
              \(\rm{③}\)如果要证明猜想一是正确的,你做对比实验时选择加入的试制是 ______ ,实验时装有废液的试管中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 。
            • 3.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了铁的冶炼后,想探究炼铁高炉排放出的高炉气体中含有污染环境的气体有哪些,请我们共同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提出问题】高炉气体中含有污染环境的气体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一:只有\(\rm{CO}\);
              猜想二:只有\(\rm{SO_{2}}\);
              猜想三:\(\rm{CO}\)和\(\rm{SO_{2}}\)都有;
              【查阅资料】二氧化硫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rm{(}\)与\(\rm{CO_{2}}\)相似\(\rm{)}\),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可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吸收。
              【实验探究】该实验小组的同学组装了如图\(\rm{1}\)装置进行实验。
              \(\rm{(1)}\)甲同学在实验中发现\(\rm{A}\)中品红溶液褪色,高炉气体中含有气体 ______ ,\(\rm{B}\)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作用是 ______ ,\(\rm{C}\) 中品红溶液的作用是 ______ ;
              \(\rm{(2)}\)乙同学发现\(\rm{C}\)中品红溶液没有褪色,\(\rm{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得出高炉气体中含有\(\rm{CO.}\)丙同学认为乙同学的结论不正确,理由是 ______ 。
              \(\rm{(3)}\)该实验小组的同学经过讨论后,改进了实验装置,如图\(\rm{2}\)所示。用氢氧化钠溶液代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优点是 ______ ,写出\(\rm{SO_{2}}\)与 \(\rm{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实验结论】炼铁厂排放的高炉气体中含有有害气体\(\rm{CO}\)和\(\rm{SO_{2}}\),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环境,需达标后才能排放。
            • 4.
              \(\rm{(8}\)分\(\rm{)}\)碱式碳酸锌\(\rm{[Zn_{x}(OH)_{y}(CO_{3})_{z}]}\)是制备功能材料\(\rm{ZnO}\)的原料,其化学反应表达式为:\(\rm{Zn_{x}(OH)_{y}(CO_{3})_{z} \overset{{煅烧}}{ \rightarrow}ZnO+CO_{2}↑+H_{2}O(x}\)、\(\rm{y}\)、\(\rm{z}\)为正整数\(\rm{)}\)。小金设计了图甲所示装置对碱式碳酸锌的组成进行探究\(\rm{(}\)装置气密性良好,药品足量,实验操作正确\(\rm{)}\):

              \(\rm{(1)}\)图甲中装置\(\rm{B}\)的作用是 ______ 。
              \(\rm{(2)}\)查阅资料发现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充分加热等质量的碱式碳酸锌样品,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加热温度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实验中加热时,热分解装置的温度至少要达到 ______ \(\rm{℃(}\)选填“\(\rm{200}\)”、“\(\rm{300}\)”或“\(\rm{100}\)”\(\rm{)}\)。
              \(\rm{(3)}\)部分实验步骤为:“\(\rm{……}\)加热前先通人\(\rm{N_{2}}\)排尽装置内的空气,关闭通入\(\rm{N_{2}}\)的活塞,\(\rm{……}\)控制一定温度下加热\(\rm{……}\)”。实验过程中可根据 ______ 现象判断碱式碳酸锌样品已完。
            • 5.
              盐城盛产海盐,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市场购到粗盐,带回实验室进行提纯。

              \(\rm{(1)}\)在溶解、过滤、蒸发等操作中,均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______ \(\rm{(}\)填仪器名称\(\rm{)}\)。
              \(\rm{(2)}\)配制\(\rm{50g}\)质量分数为\(\rm{6\%}\)的\(\rm{NaC1}\)溶液,需称量\(\rm{NaCl}\)固体 ______ \(\rm{g}\),若用粗盐配制上述溶液,则所配溶液中\(\rm{NaC1}\)的质量分数会 ______ \(\rm{(}\)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rm{)}\)。
              探究活动:以\(\rm{NaC1}\)为原料可以制取金属钠。兴趣小组同学认为\(\rm{Na}\)是活泼金属,能与\(\rm{CuSO_{4}}\)等盐溶液反应,生成相应的金属单质。
              【提出问题】\(\rm{Na}\)与\(\rm{CuSO_{4}}\)溶液反应,是否有\(\rm{Cu}\)生成?
              【设计实验】兴趣小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如图\(\rm{1}\)装置进行实验。
              Ⅰ\(\rm{.}\)向大试管中加入一定体积煤油。
              Ⅱ\(\rm{.}\)用小刀切一小块钠,放入大试管,塞上橡皮塞。
              Ⅲ\(\rm{.}\)打开活塞,通过长颈漏斗向试管中加入\(\rm{CuSO_{4}}\)溶液,使煤油的液面升至胶塞,关闭活塞,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rm{(1)Na}\)在煤油与溶液交界处上下来回振动,表面产生气泡,逐渐变小直至消失。
              \(\rm{(2)}\)溶液颜色逐渐变淡,有蓝色絮状沉淀和少量黑色固体生成。
              \(\rm{(3)}\)打开活塞,用燃着的木条放在尖嘴管口处,气体被点燃。
              【查阅资料】\(\rm{①Na}\)通常存放在煤油中                       \(\rm{②}\)煤油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rm{③2Na+2H_{2}O=2NaOH+H_{2}↑}\)                 \(\rm{④Cu(OH)_{2} \dfrac { \overset{\;{加热}\;}{ -}}{\;}CuO+H_{2}O}\)
              【实验分析】
              \(\rm{(1)}\)根据上述信息,可获知金属钠的物理性质是 ______ \(\rm{(}\)答出一点即可\(\rm{)}\)。
              \(\rm{(2)}\)实验中长颈漏斗的作用 ______ \(\rm{(}\)填数字序号\(\rm{)}\)。
              \(\rm{①}\)便于添加\(\rm{CuSO_{4}}\)溶液
              \(\rm{②}\)收集气体
              \(\rm{③}\)防止压强过大冲开活塞
              \(\rm{(3)}\)对于产生的气体,有些同学猜想是\(\rm{H_{2}}\),有些同学猜想是\(\rm{SO_{2}.}\)小组同学经过讨论,排除了\(\rm{SO_{2}}\),理由是 ______ ,经过进一步实验,确认气体是\(\rm{H_{2}}\)。
              \(\rm{(4)}\)将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向滤渣滴加足量稀硫酸,滤渣完全溶解。写出滤渣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rm{(}\)写出一个即可\(\rm{)}\) ______ 。
              【实验结论】\(\rm{Na}\)与\(\rm{CuSO_{4}}\)溶液反应,无\(\rm{Cu}\)生成。
              【实验反思】\(\rm{Na}\)与\(\rm{CuSO_{4}}\)溶液反应无\(\rm{Cu}\)生成,原因可能是 ______ 。
              【定量分析】另取一定量上述\(\rm{CuSO_{4}}\)溶液,完成下列实验。利用数据,计算无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rm{(}\)写出计算过程,滴入的酚酞溶液质量忽略不计。\(\rm{)}\)
            • 6.
              \(\rm{(7}\)分\(\rm{)}\)火锅是我国独创的美食,历史悠久。火锅常用的一种燃料是固体酒精。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固体酒精”产生了好奇,对其成分进行探究。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
              \(\rm{a.}\)固体酒精是用酒精、氯化钙和氢氧化钠按一定的质量比混合制成。
              \(\rm{b.}\)氯化钙、氯化钠溶液均呈中性。
              【提出问题】
              \(\rm{①}\)酒精中是否含有碳元素?
              \(\rm{②}\)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实验探究】
              \(\rm{①}\)按右图所示进行实验,发现烧杯内壁有一层白膜,可得出酒精精中含有碳元素的结论,理由是 ______ 。
              \(\rm{②}\)取少量固体酒精于烧杯中,加足量的水充分溶解后静置,发现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沉淀是如何形成的: ______ 由此说明氢氧化钠已变质。
              \(\rm{③}\)为进一步确定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分组进行探究。
              甲组同学取烧杯上层清液于两支试管中,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溶液变红 产生 ______
              实验结论 清液中有氢氧化钠 清液中有碳酸钠
              乙组同学认为甲组实验不能证明清液中一定有氢氧化钠,理由是 ______ 。他们另取烧杯中上层清液,加足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变红。
              【反思交流】乙组实验中加足量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 ______ 。
              【实验结论\(\rm{]}\)小组同学经过讨论,一致认为该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部分变质。
            • 7.
              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氢氧化钠溶液,瓶口有少量白色固体且玻璃瓶塞打不开,这一情况激起了他们浓厚的兴趣,于是展开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瓶口白色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查找资料】\(\rm{(1)}\)玻璃中含有二氧化硅\(\rm{(SiO_{2})}\),试剂瓶身经抛光处理,不易反应,而瓶口和玻璃塞上的磨砂将二氧化硅裸露出来;
              \(\rm{(2)}\)二氧化硅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rm{SiO_{2}+2NaOH=Na_{2}SiO_{3}+H_{2}O}\);
              \(\rm{(3)}\)硅酸钠\(\rm{(Na_{2}SiO_{3})}\)是一种白色固体,有很强的粘合性,可溶于水,溶液呈碱性;硅酸钠溶液能与强酸反应,如:\(\rm{Na_{2}SiO_{3}+2HCl=2NaCl+H_{2}SiO_{3}↓(}\)白色\(\rm{)}\);
              硅酸钠溶液能与氯化钙溶液反应:\(\rm{Na_{2}SiO_{3}+CaCl_{2}=2NaCl+CaSiO_{3}↓(}\)白色\(\rm{)}\)。
              【作出猜想】白色固体的成分是:
              Ⅰ\(\rm{.}\)硅酸钠;
              Ⅱ\(\rm{.}\)硅酸钠和碳酸钠;
              Ⅲ\(\rm{.}\)硅酸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实验探究】取一定量白色固体溶于适量水中形成样品溶液,分组进行如下实验并相互评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与评价
              第\(\rm{1}\)组 有气泡冒出且产生白色沉淀 同学们认为猜想\(\rm{①}\) ______ 不成立;写出生成气体的反应化学方程式:\(\rm{②}\) ______
              第\(\rm{2}\)组 第一步 产生白色沉淀 第\(\rm{1}\)组同学认为:此步骤还不能准确判断出原固体的成分。
              第二部 \(\rm{③}\) ______ 大家一致认为:猜想\(\rm{II}\)成立。
              【反思交流】
              \(\rm{(1)}\)有同学认为,第\(\rm{2}\)组实验中不能用氢氧化钙溶液代替氯化钙溶液,理由是:\(\rm{④}\) ______ ;
              \(\rm{(2)}\)氢氧化钠溶液必项密封保存,且试剂瓶只能用橡胶塞。
            • 8.
              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rm{(}\)  \(\rm{)}\)
              A.汞
              B.氮气
              C.氧化铜
              D.金刚石
            • 9.
              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rm{(}\)  \(\rm{)}\)
              A.二氧化碳
              B.氯化钾
              C.铜
              D.氧气
            • 10.
              \(\rm{(8}\)分\(\rm{)}\)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咨询老师准备用亚硫酸钠溶液与浓硫酸反应来制备一定量的\(\rm{SO_{2}}\) \(\rm{(Na_{2}SO_{3}+H_{2}SO_{4}(}\)浓\(\rm{)=Na_{2}SO_{4}+SO_{2}↑+H_{2}O)}\)。老师给他们提供了一瓶亚硫酸钠溶液并告知该瓶溶液放置时间可能较长,不知是否变质。兴趣小组的同学分成甲、乙两小组对该瓶亚硫酸钠溶液成分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rm{①}\)该瓶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rm{②}\)该瓶溶液中亚硫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查阅资料】
              \(\rm{(1)Na_{2}SO_{3}}\)有较强还原性,在空气中易被氧气氧化:\(\rm{2Na_{2}SO_{3}+O_{2}═2Na_{2}SO_{4}}\);
              \(\rm{(2)Na_{2}SO_{3}}\)能与酸反应产生\(\rm{SO_{2}}\)气体;
              \(\rm{(3)SO_{3}^{2-}}\)、\(\rm{SO_{4}^{2-}}\)均能与\(\rm{Ba^{2+}}\)反应产生白色沉淀,\(\rm{BaSO_{3}}\)可溶于稀盐酸。
              【作出猜想】
              猜想\(\rm{1}\):没有变质,成分是\(\rm{Na_{2}SO_{3}}\);
              猜想\(\rm{2}\):完全变质,成分是\(\rm{Na_{2}SO_{4}}\);
              你认为还可能有的猜想\(\rm{3}\) ______ 。
              【实验探究Ⅰ】甲、乙两组分别进行实验探究溶液是否变质:
              小组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甲组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 产生气泡 没有变质,还是\(\rm{Na_{2}SO_{3}}\)
              乙组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再加入足量稀盐酸。 ______ 已部分变质
              【评价】有同学质疑甲组方案不合理,理由是 ______ 。
              【实验探究Ⅱ】
              甲组设计如下实验测定\(\rm{Na_{2}SO_{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rm{(}\)注: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影响忽略不计\(\rm{)}\)

              \(\rm{(1)}\)连好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在锥形瓶中放入\(\rm{126g}\)该样品;
              \(\rm{(2)}\)实验前称量\(\rm{C}\)装置的质量;
              \(\rm{(3)}\)关闭活塞\(\rm{K}\),用注射器推入浓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rm{(4)}\)打开活塞\(\rm{K}\),缓缓鼓入一定量的氮气,关闭活塞\(\rm{K}\);
              \(\rm{(5)}\)再次称量\(\rm{C}\)装置的质量发现比反应前增重\(\rm{6.4g}\)
              由此,计算出该溶液中\(\rm{Na_{2}SO_{3}}\)的质量分数为 ______ ;
              【解释】若没有进行第\(\rm{4}\)步操作,则测得亚硫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实际的 ______ \(\rm{(}\)填“偏小”或“偏大”\(\rm{)}\)。
              乙组仍使用第一次实验的原理,进行如下实验测定\(\rm{Na_{2}SO_{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第一步:称取试样\(\rm{ag}\);
              第二步:在溶液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和足量稀盐酸;
              第三步:过滤、洗涤、烘干沉淀;
              第四步:称量沉淀的质量为\(\rm{bg}\);
              第五步:计算溶液中\(\rm{Na_{2}SO_{3}}\)的溶质质量分数\(\rm{=(1-142b/233a)×100\%}\)。
              试完成下列问题:
              \(\rm{(1)}\)加入氯化钡溶液过量的目的是 ______ 。
              \(\rm{(2)}\)第三步操作要洗涤沉淀的原因是 ______ 。
              【反思】由此可得出,保存亚硫酸钠时应 ______ 。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