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校化学小组的同学做完酸、碱、盐相关性质实验后,很感兴趣地把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混合在一起,他们对混合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很好奇,请你与他们一起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混合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rm{①NaCl}\)、\(\rm{Na_{2}CO_{3}}\)  猜想\(\rm{②NaCl}\)、\(\rm{Na_{2}CO_{3}}\)、\(\rm{NaOH}\)
              猜想\(\rm{③NaCl}\)、\(\rm{HCl}\)、\(\rm{Na_{2}CO_{3}}\)  猜想\(\rm{④}\):\(\rm{NaCl}\)、\(\rm{HCl}\)、猜想\(\rm{⑤}\):\(\rm{NaCl}\)
              上述猜想中,你认为不合理的是猜想 ______ \(\rm{(}\)填序号\(\rm{)}\).
              【实验探究】\(\rm{(1)}\)甲同学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发现溶液变红,据此,他认为猜想\(\rm{②}\)是正确的,你认为他的结论是否合理?理由是什么? ______ .
              \(\rm{(2)}\)乙同学设计如下实验并得出正确结论,请你将下列实验报告补充完整.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rm{①}\)取少量混合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rm{CaCl_{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rm{②}\)成立
              \(\rm{②}\)过滤,再向滤液中滴加 ______ ______
              【实验反思】下列物质\(\rm{①BaCl_{2}}\)溶液 \(\rm{②Ca(OH)_{2}}\)溶液\(\rm{③Ca(NO_{3})_{2}}\)溶液 \(\rm{④}\)稀盐酸,能否代替乙同学实验中\(\rm{CaCl_{2}}\)溶液的是 ______ \(\rm{(}\)填序号\(\rm{)}\).
            • 2. 为了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开展“五水共治,美我杭城”的活动,某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利用五一假期到农村进行了水质污染调查,调查时发现一些池溏底部经常冒出一些气泡。为了弄清这种气体的成分,他们决定开展一次科学探究活动。
              (1)他们用随身携带的饮料瓶按照图甲设计的方法收集了一瓶气体,这种收集气体的方法叫______。
              (2)为了方便地取用瓶中的气体,可用水将瓶中气体排出,因此他们在饮料瓶(如图乙)上接一个注水装置。在图丙A、B、C三个注水装置中最好选用______装置。

              (3)查阅资料可知,这种气体是混合气体,主要成分是CH4,还含有CO2、N2、和CO等。将这种气体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实验(假设各步骤中反应或吸收均完全),并记录了实验现象:

              仅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分析可得,该气体中一定有的是______。
              (4)“五水共治”是指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下列哪些行为与“五水共治”活动相违背______
              A.在户外活动中产生的垃圾不能随意丢弃或焚烧  B.洗手时尽量把水龙头开大一点
              C.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和保护绿色活动            D.禁止在水源处或生活区修建养猪场
              (5)pH是水质监测的重要指标之一,下列水样中酸性最强的是______,
              A.pH=1.3的工业废水     B.pH=4.5的雨水
              C.pH=7.0的蒸馏水       D.pH=7.3的矿泉水
            • 3. 近来微信上传播所谓“塑料大米”,实际是用塑料造粒机生产出来的塑料颗粒,是塑料行业的常见工艺和制品,不是什么假大米,这就是个彻头彻尾的谣言。某研究小组欲对某种“塑料大米”的组成进行探究(资料显示该塑料只含有C、H两种元素,大米中淀粉含C、H、O三种元素)。

              (1)大米主要成分属于______(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为了测量有关数据,推算“塑料大米”C、H元素的含量,那么该小组成员应该在装置A与B之间正确连接:A→②→③→①→______→B(提示:发生装置A导出的气体中混有CO2和水蒸气,装置①②③可重复使用;
            • 4.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一定量的稀盐酸,发现忘记滴加指示剂了.此时,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内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提出问题】烧杯内溶液中溶质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溶质的组成情况有三种:
              A.氯化钠和氢氧化钠
              B.氯化钠
              C.(2) ______
              (3)小明从烧杯中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到酚酞溶液不变色,于是他排出了猜想A,他排除猜想A的理由是 ______
              (4)小华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① ______ 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② ______ ,于是得出结论,猜想C正确;
              【反思与收获】
              (5)就此而言,要想证明猜想C正确,关键是要证明 ______ 的存在.由此,我们可以推广,得出这一类题的解题思路.
            • 5. 小丽对家中的家用制氧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通过阅读说明书了解到家用制氧机的工作原理如下:加压时,装填在制氧机内部的分子筛吸附空气中的氮气,制取高浓度氧气.减压时,分子筛将所吸附的氮气排放.整个过程中,分子筛并不消耗.小丽用这台家用制氧机制取并收集了一袋气体,带到实验室对其进行研究.
              实验I:小丽欲通过以下实验验证所收集的气体是否为纯净的氧气.
              【实验记录】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
              取一只250mL的集气瓶,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所带气体,然后把一小块燃着的木炭插入集气瓶中 木炭燃烧得更旺 化学方程式I
              表中,化学方程式I是 ______
              【实验结论】收集的气体是纯净的氧气.
              【实验反思】老师指出上述实验并不能证明小丽所带来的气体一定是纯净的氧气.该实验不能证明所收集气体为纯净氧气的原因是 ______
              实验II:测定小丽所带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并重复多次.
              【实验记录】
              实验操作 主要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解释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 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加入药品,将装置连接固定 / /
              打开止水夹a和b,向A中缓慢鼓入一定量气体后关闭止水夹a和b A中水进入到B中,B中水的体积为200mL. 收集200mL气体(由压强差引起的误差忽略不计)
              用凸透镜聚光引燃白磷 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
              待白磷熄灭并冷却到室温,
              进行操作I
              现象I 小丽收集的气体不是纯净的氧气
              表中,操作I是 ______ ;现象I是 ______
              【数据记录】
              实验次序 1 2 3 4 5
              B中剩余水体积/mL[ 100 42 39 41 38
              【数据处理】已知,在上表数据中,第1组数据偏差较大,存在明显误差,在数据处理时应删去.小丽所带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______ %.
              【实验反思】
              (1)这台家用制氧机制氧气的过程发生的变化属于 ______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导致第1组数据产生较大误差的可能原因是 ______
            • 6. 小刚同学在实验室中用一种紫褐色固体粉末A进行探究实验,他实验的过程和现象如下,请你帮其解决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并标出各元素化合价:B: ______    F: ______
              (2)反应①的文字表达式为: ______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______
              (3)过滤操作所需的玻璃仪器有: ______ .过滤操作主要适应于分离 ______ 组成的混合物.
              (4)反应①和反应②都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无色气体B,较好的方法是(填编号): ______ ,理由是: ______
              (5)反应③的主要实验现象是: ______ ,反应文字表达式: ______ ,反应基本类型为: ______ 反应.
            • 7.
              竹子是“有节、中空、四季常绿”的植物\(\rm{(}\)如图所示\(\rm{).}\)同学们对竹子中的气体成分展开了探究,测定其成分.
              \(\rm{(1)}\)收集竹子中的气体.
              小华提出:将一节竹子浸没在水中,在竹子上钻孔,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小刚提出:可用注射器从竹子中抽取气体.
              大家认为两人的想法都可行,于是分为\(\rm{A}\)、\(\rm{B}\)两组,在相同条件下,\(\rm{A}\)组采用小华的取气方法,\(\rm{B}\)组采用小刚的取气方法,分别完成下面的实验.
              \(\rm{(2)}\)检验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解释
              向所取得气体中加入
              \(\rm{①}\)
              \(\rm{②}\) 有二氧化碳
              \(\rm{(3)}\)测定氧气含量.
              【查阅资料】红磷的着火点为\(\rm{240℃}\),白磷的着火点为\(\rm{40℃}\).
              【设计实验】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方案一和方案二来测定氧气含量.

              【进行实验】按上述两个方案进行多次实验.
              【反思与评价】
              \(\rm{a.}\)实验中磷的量应为足量,原因是 ______ .
              \(\rm{b.}\)两个方案的实验测定结果不同,测定结果比较准确的是方案 ______ ,原因是 ______
              ______
              \(\rm{c.}\)经过\(\rm{A}\)、\(\rm{B}\)两组同学的实验,\(\rm{A}\)组测得的含氧量总是大于\(\rm{B}\)组的,你认为原因是 ______ .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