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自热产品已经广泛应用于生活中。化学兴趣小组对某品牌的“暖宝宝”进行了初步验证性探究。

              品名:\(\rm{XX}\)“暖宝宝”

              成分:袋内物质:铁粉、水、活性炭、食盐等

              内袋材料:微孔透气无纺布

              外袋材料:不透气塑料

              用法:临用前,打开外袋取出内袋,直接贴在衣服上。打开外袋后保持温暖\(\rm{12}\)小时。

              【实验一】食盐作用的探究

              【实验探究\(\rm{1}\)】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按图所示装配成\(\rm{A}\)、\(\rm{B}\)、\(\rm{C}\)、\(\rm{D}\)四套装置,每隔一段时间测量导管中水面上升的高度,结果如下表\(\rm{(}\)表中所列数据为导管中水面上升的高度\(\rm{/cm)}\)所示。

              时间\(\rm{/}\)小时

              \(\rm{0}\)

              \(\rm{0.5}\)

              \(\rm{1.0}\)

              \(\rm{1.5}\)

              \(\rm{2.0}\)

              \(\rm{2.5}\)

              \(\rm{3.0}\)

              \(\rm{A}\)瓶\(\rm{(}\)盛干燥铁丝\(\rm{)}\)

              \(\rm{0}\)

              \(\rm{0}\)

              \(\rm{0}\)

              \(\rm{0}\)

              \(\rm{0}\)

              \(\rm{0}\)

              \(\rm{0}\)

              \(\rm{B}\)瓶\(\rm{(}\)盛沾了食盐水的铁丝\(\rm{)}\)

              \(\rm{0}\)

              \(\rm{0.4}\)

              \(\rm{1.2}\)

              \(\rm{3.4}\)

              \(\rm{5.6}\)

              \(\rm{7.6}\)

              \(\rm{9.8}\)

              \(\rm{C}\)瓶\(\rm{(}\)盛沾了清水的铁丝\(\rm{)}\)

              \(\rm{0}\)

              \(\rm{0}\)

              \(\rm{0}\)

              \(\rm{0.3}\)

              \(\rm{0.8}\)

              \(\rm{2.0}\)

              \(\rm{3.5}\)

              \(\rm{D}\)瓶\(\rm{(}\)盛完全浸在食盐水中的铁丝\(\rm{)}\)

              \(\rm{0}\)

              \(\rm{0}\)

              \(\rm{0}\)

              \(\rm{0}\)

              \(\rm{0}\)

              \(\rm{0}\)

              \(\rm{0}\)

              【反思评价\(\rm{1}\)】

              \(\rm{(1)}\)上述实验中,铁生锈的速率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rm{(}\)填字母\(\rm{)}\)________。

              \(\rm{(2)}\)你认为“暖宝宝”中的氯化钠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在此变化中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能。

              【实验二】成分定性的探究

              【实验探究\(\rm{2}\)】

              \(\rm{(1)}\)“暖宝宝”中是否含有铁粉?兴趣小组的同学认为可以用_________来检验。

              \(\rm{(2)}\)如图是兴趣小组验证黑色粉末中含有活性炭粉的实验装置图。\(\rm{(}\)燃烧匙内盛有“暖宝宝”袋内黑色粉末,燃烧匙上方罩一个内壁涂有石灰水的烧杯\(\rm{)}\)


              【反思评价\(\rm{2}\)】验证黑色粉末中是否含有活性炭的方案_______\(\rm{(}\)填“可行”或“不可行”\(\rm{)}\)。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三】成分定量的探究

              暖宝宝的好坏,不是原料越重越好,也不是温度越高越好,其发热温度的高低,持续时间的长短,都与发热原料中的铁粉的含量密不可分,那么如何测定发热原料中铁粉的含量呢?

              【实验探究三】取\(\rm{5.7g}\)样品,投入装有\(\rm{10.0g}\)稀盐酸\(\rm{(}\)足量\(\rm{)}\)的烧杯\(\rm{(}\)烧杯质量\(\rm{10.0g)}\)中,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对烧杯进行了五次称量,数据记录如下:

              反应时间

              \(\rm{t_{0}}\)

              \(\rm{t_{1}}\)

              \(\rm{t_{2}}\)

              \(\rm{t_{3}}\)

              \(\rm{t_{4}}\)

              烧杯和药品质量\(\rm{(g)}\)

              \(\rm{25.7}\)

              \(\rm{25.6}\)

              \(\rm{25.5}\)

              \(\rm{25.5}\)

              \(\rm{m}\)

              【结果分析】

              \(\rm{(1)}\)表格中\(\rm{m}\)的值为 ______\(\rm{g}\)。

              \(\rm{(2)}\)暖宝宝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rm{(}\)保留到\(\rm{0.001)}\)

            • 2.

              竹子是“有节、中空、四季常绿”的植物。同学们对竹子中的气体成分展开了探究,测定其成分。


              【查阅资料】红磷需加热到\(\rm{240 ℃}\)才能燃烧,白磷只需达到为\(\rm{40 ℃}\)即可燃烧。另,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rm{(1)}\)收集竹子中的气体。

              小华提出:将一节竹子浸没在水中,在竹子上钻孔,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小刚提出:可用注射器从竹子中抽取气体。

              大家认为两人的想法都可行,于是分为\(\rm{A}\)、\(\rm{B}\)两组,在相同的条件下,\(\rm{A}\)组采用小华的取气方法,\(\rm{B}\)组采用小刚的取气方法,分别完成下面的实验。

              \(\rm{(2)}\)设计实验证明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解释

              向所取气体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

               

               

              \(\rm{(3)}\)测定氧气含量。

              【设计实验】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方案一和方案二来测定氧气含量。

              【进行实验】按上述两个方案进行多次实验。

              【反思与评价】

              \(\rm{a.}\)实验中磷的量应为足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b.}\)两个方案的实验测定结果不同,测定结果比较准确的是方案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rm{c.}\)经过\(\rm{A}\)、\(\rm{B}\)两组同学的实验,\(\rm{A}\)组测得的竹子中含氧量总是大于\(\rm{B}\)组的,你认为原因是___________。

            • 3.

              在做“铁在氧气里燃烧”实验时,小芳等同学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请你一同参与。

              \(\rm{[}\)探究一\(\rm{]}\):探究所需氧气的浓度。

              \(\rm{[}\)实验内容\(\rm{]}\):选用\(\rm{0.38mm}\)的铁丝,分别在体积分数为\(\rm{90%}\)、\(\rm{70%}\)、\(\rm{65%}\)、\(\rm{60%}\)、\(\rm{55%}\)的氧气中进行实验。

              实验现象:

              \(\rm{O_{2}%}\)

              \(\rm{90%}\)

              \(\rm{70%}\)

              \(\rm{65%}\)

              \(\rm{60%}\)

              \(\rm{55%}\)

              实验现象

              剧烈、时间长、效果好

              比\(\rm{90%}\)弱,时间短,实验成功

              比\(\rm{70%}\)弱,时间比\(\rm{70%}\)短,实验成功

              比\(\rm{65%}\)弱,时间更短,实验成功

              难以,只是发红

              \(\rm{[}\)结论\(\rm{]}\):就\(\rm{0.38mm}\)的铁丝而言,所需氧气的最低体积分数为________,且氧气浓度越大,现象越________。\(\rm{(}\)选填“剧烈”或“不剧烈”\(\rm{)}\);

              \(\rm{[}\)拓展\(\rm{]}\):上述关于所需氧气最低浓度的结论是否合理,请说出理由?________\(\rm{(}\)选填“合理”或“不合理”\(\rm{)}\),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探究二\(\rm{]}\):探究产生火星四射的原因

              \(\rm{[}\)实验内容\(\rm{]}\):取纯铁丝和含碳量分为\(\rm{0.1%}\)、\(\rm{0.32%}\)、\(\rm{0.52%}\)、\(\rm{0.69%}\)的铁丝\(\rm{(}\)直径均\(\rm{0.20mm)}\),分别在氧气中进行实验。

              \(\rm{C%}\)

              \(\rm{0.1%}\)

              \(\rm{0.32%}\)

              \(\rm{0.52%}\)

              \(\rm{0.69%}\)

              实验现象

              无火星四射现象,熔断

              有短暂火星四射现象,实验欠成功

              火星四射现象明显,实验成功

              比\(\rm{0.32%}\)剧烈,火星四射更明显,实验成功

              比\(\rm{0.52%}\)更剧烈,火星四射,实验成功

              \(\rm{[}\)结论\(\rm{]}\):产生火星四射现象和________\(\rm{(}\)填元素符号\(\rm{)}\)有关,就\(\rm{0.20mm}\)的铁丝而言,剧烈程度和其含量的关系为________。在做“铁在氧气里燃烧”实验时一般会用排水法收集氧气,这样会在集气瓶底部留一层水,留水是为了________。

            • 4.

              小华欲精盐配制\(\rm{100g20\%}\)的氯化钠溶液

              \(\rm{(1)}\)配制溶液的步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瓶贴标签。

              \(\rm{(2)}\)经检测,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rm{(}\)填序号\(\rm{)}\).

              \(\rm{①}\)氯化钠固体不纯 \(\rm{②}\)称量时,砝码端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

              \(\rm{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rm{④}\)向烧杯中倒水时,有少量水溅出烧杯外  .

            • 5.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了测定\(\rm{Na_{2}CO_{3}}\)和\(\rm{NaCl}\)的固体混合物中质量分数的探究实验。他们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

              \(\rm{[}\)方案\(\rm{]}\)气体分析法。

              \(\rm{(1)}\)   如下图\(\rm{1}\)所示\(\rm{(}\)铁夹夹持的仪器是注射器\(\rm{)}\),把\(\rm{X g}\)的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后,测定产生的\(\rm{CO}\)\(\rm{{\,\!}_{2}}\)气体的体积。

              \(\rm{(2)}\)   有同学提出以图\(\rm{2}\)代替图\(\rm{1}\)中的收集装置,则所测\(\rm{CO_{2}}\)气体的体积_______  \(\rm{(}\)填 “偏大”、“偏小”、“不变”\(\rm{)}\),理由是 ______________,你的改进方案是______________;广口瓶内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结果________\(\rm{(}\)填“有”或“没有”\(\rm{)}\)影响。

              \(\rm{(3)}\) 有人用图\(\rm{3}\)装置测定\(\rm{CO_{2}}\)的质量 \(\rm{(}\)碱石灰的成分是\(\rm{CaO}\)和\(\rm{NaOH}\)的混合物,可吸收水和\(\rm{CO_{2}}\)气体\(\rm{)}\)。则图\(\rm{3}\)实验装置主要存在哪些缺陷\(\rm{?}\)这些缺陷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rm{?(}\)选\(\rm{2}\)点填入下表\(\rm{)}\)

              主要缺陷

              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rm{①}\)          

                       

              \(\rm{②}\)         

                       

            • 6.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就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了分组实验探究。

              一组:

              \(\rm{(1)}\)一组同学讨论后认为,选择的药品既要能消耗氧气,又不会跟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反应而且生成物为固体。他们应该选择_______\(\rm{(}\)填序号\(\rm{)}\)

              A.蜡烛      \(\rm{B.}\)红磷      \(\rm{C.}\)铁丝     \(\rm{D.}\)木炭

              \(\rm{(2)}\)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下图所示的两套装置,你认为合理的是______\(\rm{(}\)填序号\(\rm{)}\)。为了确保实验成功,在装药品之前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组: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教材中“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进行了大胆改进,分别设计了以下两种装置,如图Ⅰ和图Ⅱ,\(\rm{(}\)图Ⅱ选用容积为\(\rm{30mL(}\)规格为\(\rm{18×180mm)}\)的试管作反应容器进行实验,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请你对比分析下面图\(\rm{I}\)、图Ⅱ的实验,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rm{(3)}\)按图\(\rm{I}\)所示装置进行实验,红磷在瓶中燃烧时的主要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rm{(4)}\)下表是图Ⅰ实验中记录的数据

              集气瓶的容积\(\rm{(mL)}\)

              实验开始时量筒内水的体积\(\rm{(mL)}\)

              实验结束时量筒内水的体积\(\rm{(mL)}\)

              \(\rm{150}\)

              \(\rm{60}\)

              \(\rm{37.5}\)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___________                       

              \(\rm{(5)}\)图Ⅰ实验中,下列操作过程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分析正确的是 ________\(\rm{(}\)填序号\(\rm{)}\)

              A.弹簧夹没夹紧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小

              B.燃烧匙内盛放过量的红磷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大

              C.没等装置冷却就打开弹簧夹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小

              D.点燃红磷伸入瓶中时,没有立即塞紧瓶塞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大

              \(\rm{(6)}\)图Ⅱ实验的操作步骤如下:

              \(\rm{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rm{b.}\)将少量红磷平装入试管中,将\(\rm{20mL}\)的注射器活塞置于\(\rm{10mL}\)刻度处,并按图Ⅱ中所示的连接方式固定好,再将弹簧夹紧橡皮管

              \(\rm{c.}\)点燃酒精灯 

              \(\rm{d.}\)撤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到室温后松开弹簧夹 

              \(\rm{e.}\)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

              \(\rm{(7)}\)图Ⅱ实验中,若操作均正确,注射器活塞最终停止在________\(\rm{mL}\)刻度处

              \(\rm{(8)}\)图Ⅱ实验中,如上述步骤\(\rm{b}\)中,未用弹簧夹夹住橡皮管,其它步骤都不变,则实验过程中注射器的活塞将先向________\(\rm{(}\)填左或右\(\rm{)}\)移动,后向________\(\rm{(}\)填左或右\(\rm{)}\)移动,最终活塞会停留在________\(\rm{mL}\)刻度处

              \(\rm{(9)}\)对比图Ⅰ和图Ⅱ,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________\(\rm{(}\)填序号\(\rm{)}\)

              A.图Ⅰ和图Ⅱ都能粗略的测出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

              B.图Ⅱ实验中,没有白烟逸出,更环保

              C.图Ⅱ实验中装置始终密闭,避免红磷放入瓶中时空气逸出,实验结果更准确

              D.实验中红磷的用量越多,实验测量结果越大
            • 7.

              用来测定空气成分的方法很多,如图\(\rm{1}\)所示为初中常用的测定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rm{(1)}\)实验中红磷要足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剩余容积的__________________。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m{ (}\)写一条即可\(\rm{)}\)。

              \(\rm{(3)}\)某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rm{(}\)如图\(\rm{2}\)所示\(\rm{)}\)。该装置改进后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将包有样品的滤纸包用大头针固定在橡胶塞上,迅速塞紧,观察到量筒内水沿着细导管慢慢进广口瓶\(\rm{(}\)容积为\(\rm{146mL)}\)。当温度恢复至室温,且量筒内水面高度不变时读数\(\rm{(}\)此时瓶内氧气含量近似为零\(\rm{)}\)。记录相关数据如下表.

              序号

              样品

              量筒起始

              读数\(\rm{/mL}\)

              量筒最终

              读数\(\rm{/mL}\)

              所需时间

              \(\rm{/min}\)

              \(\rm{①}\)

              \(\rm{1g}\) 铁粉、 \(\rm{0.2g}\) 碳和\(\rm{10}\)滴水

              \(\rm{100}\)

              \(\rm{72}\)

              约\(\rm{120}\)

              \(\rm{②}\)

              \(\rm{\lg }\)铁粉、 \(\rm{0.2g}\) 碳、\(\rm{10}\)滴水和少量\(\rm{NaCl}\)

              \(\rm{100}\)

              \(\rm{72}\)

              约\(\rm{70}\)

              \(\rm{③}\)

               

              \(\rm{\backslash }\)

              \(\rm{\backslash }\)

              \(\rm{\backslash }\)


              \(\rm{(1)}\)金属腐蚀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金属元素化合价_____\(\rm{(}\)填“升高”或“降低”\(\rm{)}\)的过程.

              \(\rm{(2)}\)实验\(\rm{①}\)和\(\rm{②}\)说明\(\rm{NaCl}\)可以__________ \(\rm{(}\)填“加快”或“减慢”\(\rm{)}\)铁锈蚀的速率.

              \(\rm{(3)}\)实验中,瓶内温度有所上升,说明铁的锈蚀过程是             \(\rm{(}\)填“放热”或“吸热”\(\rm{)}\)过程.

              \(\rm{(4)}\)实验\(\rm{①}\)和\(\rm{③}\)是探究碳对铁锈蚀速率的影响,请在表格空白处填写实验\(\rm{③}\)的样品组成是________。

              \(\rm{(5)}\)该装置还可用于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根据上述数据计算氧气的体积含量是_____\(\rm{\%(}\)精确到小数点后\(\rm{1}\)位\(\rm{)}\),若实验操作和装置都正确试分析该实验结果出现误差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

            • 9.

              某兴趣小组同学阅读课外资料得知:很多物质都能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度。于是,同学们探究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速度的影响。分别取相同质量和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加入不同质量的\(\rm{MnO_{2}}\),测量相同时间内收集氧气的体积。

              【实验过程】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实验分析】

              \(\rm{(1)}\)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本实验中,测量\(\rm{O_{2}}\)体积的装置是________\(\rm{(}\)填编号\(\rm{)}\)。



              【实验反思】除了催化剂的质量会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度外,催化剂的种类是否也会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度呢?

              【实验探究】氧化铁能否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如果能,催化效果如何\(\rm{?}\)


              【实验结论】

              \(\rm{(3)}\)实验Ⅱ、Ⅲ证明:氧化铁的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在反应前后均没有发生变化,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评价】

              \(\rm{(4)}\)若实验Ⅳ观察到\(\rm{D}\)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更快,由此你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

              【知识拓展】

              查阅资料可知:\(\rm{CuO}\)、\(\rm{CuSO_{4}}\)、猪肝、马铃薯等也可以做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

              \(\rm{(5)}\)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A.\(\rm{MnO_{2}}\)只能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

              B.同一个化学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

              C.使用催化剂就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     

              D.用作催化剂的物质不可能是其他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

            • 10.

              为“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小明同学取足量的红磷、镁条、木炭分别在等体积的\(\rm{A}\)、\(\rm{B}\)、\(\rm{C}\)三瓶空气中同时燃烧\(\rm{(}\)发生的化学反应有\(\rm{C+O_{2} \overset{点燃}{=} CO_{2}}\);\(\rm{4P+5O_{2} \overset{点燃}{=} 2P_{2}O_{5}}\);\(\rm{2M}\)\(\rm{g}\)\(\rm{+O_{2} \overset{点燃}{=} 2M}\)\(\rm{g}\)\(\rm{O}\);\(\rm{3M}\)\(\rm{g}\)\(\rm{+N_{2} \overset{点燃}{=} M}\)\(\rm{g}\)\(\rm{{\,\!}_{3}N_{2})}\);充分燃烧后恢复到常温再松开止水夹,发现集气瓶\(\rm{B}\)中进水最多,\(\rm{C}\)中进入水量很少.


              \(\rm{(1)}\)实验中红磷、镁条、木炭都用足量的目的是 ______.
              \(\rm{(2)}\)水停止倒吸后发现\(\rm{B}\)中的水量明显高于\(\rm{A}\)的原因是 ______.
              \(\rm{(3)}\)从以上实验说明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中,药品的选择要考虑哪些因素:                                           \(\rm{(}\)写出两点\(\rm{)}\).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