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根据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rm{(1)}\)图中可用于加热氯酸钾制备 \(\rm{O_{2}}\) 的装置为______\(\rm{(}\)填序号\(\rm{)}\), 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                     

              \(\rm{(2)}\)实验室在 \(\rm{D}\) 装置中制备 \(\rm{H_{2}}\),有孔塑料片上应放的药品名称是 ________;用 \(\rm{F}\) 收集 \(\rm{H_{2}}\) 时导入气体的导管端为________\(\rm{(}\)填“\(\rm{b}\)”或“\(\rm{c}\)”\(\rm{)}\) ;

              \(\rm{(3)}\)图中可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的气体发生装置有               

              \(\rm{(4)}\)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备 \(\rm{O_{2}}\),最好选用装置______\(\rm{(}\)填序号\(\rm{)}\),把 \(\rm{F}\) 装满水,用排水法收集 \(\rm{O_{2}}\) 并测定气体体积,应在________端\(\rm{(}\)填“\(\rm{b}\)”或“\(\rm{c}\)”\(\rm{)}\)连接上一个量筒。

              \(\rm{(5)}\)实验室用电石\(\rm{(}\)主要成分 \(\rm{CaC_{2})}\)和水反应制取乙炔\(\rm{(C_{2}H_{2})}\)气体和另一种化合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用电石制得的乙炔气体中常混有酸性气体,为了得到较纯净的 \(\rm{C_{2}H_{2}}\),可将气体通过          溶液后,用排水法收集,请在下图中将除杂及收集装置补画完整。

            • 2. 气体的实验室制取是初中化学重要的实验,请你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rm{(1)}\)写出图中\(\rm{①}\)仪器的名称:______
              \(\rm{(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rm{(}\)填字母序号\(\rm{)}\),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并测定气体的体积,应在\(\rm{C}\)装置的______\(\rm{(}\)填“\(\rm{a}\)”或“\(\rm{b}\)”\(\rm{)}\)端连接上一个量筒。
              \(\rm{(3)}\)用装置\(\rm{D}\)收集二氧化碳,可将______伸到集气瓶口来判断是否已集满二氧化碳气体。
            • 3.

              以下是在化学的学习过程中研究过的一些制取气体实验,请你一起参与探究:


              \(\rm{(1)}\)请你写出相应的仪器名称:\(\rm{a}\)___________,\(\rm{b }\)___________。

              \(\rm{(2)}\)上述能够实现气体发生和收集的正确装置是_______\(\rm{(}\)填字母\(\rm{)}\),该装置中制取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

              \(\rm{(3)}\)乙炔\(\rm{(C_{2}H_{2})}\)又称电石气,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小,不溶于水的气体;工业上常用它燃烧产生的高温来切割和焊接金属;实验室用电石\(\rm{(}\)固体\(\rm{)}\)与水反应制取乙炔,但反应剧烈,你认为通过更换药品可以选用来制取乙炔的较好制取装置是______。

              \(\rm{(4)}\)可用如图\(\rm{2}\)装置收集并测量氧气的体积,装置的连接方式是__\(\rm{(}\)填“\(\rm{b→c→d}\)”或“\(\rm{c→b→d}\)”\(\rm{)}\)。

            • 4. 课外探究小组的同学们为探究一定量的高锰酸钾所制得氧气的体积和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进行了如下实验,请你参与他们的实验并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______ ,② ______ ,③ ______
              (2)你觉得他们应该选择氧气的发生装置是 ______ (填序号),产生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3)为了达到粗略测定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所收集到氧气的体积的实验目的,你认为各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 ______ (用a、b、c、…等表示),实验结束后他们发现收集到的气体比根据化学方程式算出的理论值更多,你认为超过理论值的氧气可能来源于 ______
              (4)他们用F装置探究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没有观察到“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的实验现象.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
            • 5.
              如图\(\rm{1}\)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干燥、收集的部分实验仪器.
              请按下列要求回答:
              \(\rm{(1)}\)若用\(\rm{H_{2}O_{2}}\)溶液和\(\rm{MnO_{2}}\)反应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
              \(\rm{①}\)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rm{A→B→D}\),则装置\(\rm{B}\)内的液体应为 ______ \(\rm{(}\)填试剂名称\(\rm{)}\).
              \(\rm{②}\)装置\(\rm{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rm{③}\)若用排水法收集一定体积的氧气,可选用如图\(\rm{2}\)装置中的 ______ \(\rm{(}\)填字母\(\rm{)}\).
              \(\rm{(2)}\)菠菜中含有草酸,将草酸隔绝空气加热,它会分解生水和碳的氧化物,为了探究上述产物碳的氧化物的成分,小燕同学设计了如图\(\rm{3}\)所示的实验:

              实验过程中,发现装置甲、丙中都出现白色沉淀,请回答下列问题:
              \(\rm{①}\)根据上述实验信息,可以确定碳的氧化物的成分是 ______ .
              A.\(\rm{CO}\)   \(\rm{B.CO_{2}}\)  \(\rm{C.CO}\)、\(\rm{CO_{2}}\)
              \(\rm{②}\)装置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rm{③}\)若实验测定装置丙增重\(\rm{mg}\),则此时装置乙中大玻璃管内的固体质量反应前后减少为 ______ \(\rm{(}\)用含\(\rm{m}\)的代数式表示\(\rm{)}\).
              \(\rm{④}\)上述实验装置含有不足之处,你的具体改进建议是 ______ .
            • 6.
              某校化学活动小组准备探究气体的测定和数据处理方法.
              【提出问题】如何利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来测定生成\(\rm{CO_{2}}\)的质量和体积,并处理数据.
              【实验设计】通过下列两个实验分别测定\(\rm{CO_{2}}\)的质量和体积:

              【分析与表达】
              \(\rm{(1)}\)上述两个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rm{(2)}\)实验Ⅰ中,将小烧杯中的所有稀盐酸分几次加入到大烧杯中,并不断搅拌,判断石灰石中\(\rm{CaCO_{3}}\)完全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 .
              \(\rm{(3)}\)实验Ⅱ中,先连接好装置,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rm{(}\)请简述方法 ______ \(\rm{)}\),然后装好药品,最后将\(\rm{10mL}\)稀盐酸快速推入烧杯中,若稀盐酸是缓慢推入的,则可能造成的后果是 ______ .
              【记录与处理】
              \(\rm{(4)}\)已知实验Ⅰ反应前的总质量【\(\rm{m(}\)大烧杯\(\rm{+}\)石灰石粉末\(\rm{)+m(}\)小烧杯\(\rm{+}\)稀盐酸\(\rm{)}\)】,要计算生成\(\rm{CO_{2}}\)的质量,至少还需要的数据是 ______
              A.\(\rm{m(}\)小烧杯\(\rm{)}\)      \(\rm{B.m(}\)大烧杯\(\rm{)}\)     \(\rm{C.m(}\)大烧杯\(\rm{+}\)反应后剩余物\(\rm{)}\)
              \(\rm{(5)}\)实验Ⅱ的实验记录如下\(\rm{(}\)表中数据在相同温度、相同压强条件下测定\(\rm{)}\)
              时间\(\rm{/min}\) \(\rm{1}\) \(\rm{2}\) \(\rm{3}\) \(\rm{4}\) \(\rm{5}\) \(\rm{6}\) \(\rm{7}\) \(\rm{8}\) \(\rm{9}\) \(\rm{10}\)
              注射器读数\(\rm{/ml}\) \(\rm{60.0}\) \(\rm{85.0}\) \(\rm{88.0}\) \(\rm{89.0}\) \(\rm{89.5}\) \(\rm{89.8}\) \(\rm{89.9}\) \(\rm{90.0}\) \(\rm{90.0}\) \(\rm{90.0}\)
              据以上实验过程和实验数据综合分析,最终生成\(\rm{CO_{2}}\)的体积是 ______ \(\rm{mL}\)
              注意:若答对下面题奖励\(\rm{4}\)分,但化学总分不超过\(\rm{60}\)分.
              \(\rm{(6)}\)根据你的认识,在图\(\rm{2}\)中坐标图中绘制出\(\rm{0~10min}\)生成\(\rm{CO_{2}}\)体积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反思与评价】
              \(\rm{(7)}\)经过分析,你认为实验Ⅰ的优点是 ______ ,实验Ⅱ的优点是 ______ .
            • 7.
              课外探究小组的同学们为探究一定量的高锰酸钾所制得氧气的体积和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进行了如下实验,请你参与他们的实验并回答有关问题:

              \(\rm{(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rm{①}\) ______ ,\(\rm{②}\) ______ ,\(\rm{③}\) ______ ;
              \(\rm{(2)}\)你觉得他们应该选择氧气的发生装置是 ______ \(\rm{(}\)填序号\(\rm{)}\),产生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
              \(\rm{(3)}\)为了达到粗略测定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所收集到氧气的体积的实验目的,你认为各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 ______ \(\rm{(}\)用\(\rm{a}\)、\(\rm{b}\)、\(\rm{c}\)、\(\rm{…}\)等表示\(\rm{)}\),实验结束后他们发现收集到的气体比根据化学方程式算出的理论值更多,你认为超过理论值的氧气可能来源于 ______ ;
              \(\rm{(4)}\)他们用\(\rm{F}\)装置探究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没有观察到“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的实验现象\(\rm{.}\)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 .
            • 8.
              有机物的种类繁多,现已知草酸\(\rm{(H_{2}C_{2}O_{4})}\)在加热条件下的反应为:\(\rm{H_{2}C_{2}O_{4} \dfrac { \overset{\;\;\triangle \;\;}{ .}}{\;}CO↑+CO_{2}↑+H_{2}O}\);请你用下图甲、乙装置\(\rm{(}\)图中\(\rm{a}\),\(\rm{b}\)为活塞开关,分离、干燥前未打开\(\rm{)}\),对生成的\(\rm{CO}\)和\(\rm{CO_{2}}\)进行分离并干燥\(\rm{.}\)供选用的试剂有稀硫酸、浓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rm{(1)}\)甲中盛放氢氧化钠溶液;乙中盛放浓硫酸,其作用是 ______ .
              \(\rm{(2)}\)首先,打开活塞\(\rm{a}\),让混合气体通过甲、乙装置,能分离出一种气体,此时甲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
              \(\rm{(3)}\)有一名同学想测定分离出来的\(\rm{CO}\)气体的体积,请帮助该同学从上图\(\rm{A}\),\(\rm{B}\),\(\rm{C}\) 三个装置中选择一个合理的量气装置 ______ .
            • 9. 回答实验室用:双氧水加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相关问题.
              \(\rm{(1)}\)写出制取原理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rm{(2)}\)如图所示,发生装置应选用 ______ \(\rm{(}\)填编号,下同\(\rm{)}\),以下气体收集装置不能采用的是 ______ .

              \(\rm{(3)}\)为测定双氧水分解生成氧气的体积,应选用下图装置 ______ \(\rm{(}\)填编号\(\rm{)}\).

              \(\rm{(4)}\)实验结束,某同学发现收集到的纯氧气质量大于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所得质量\(\rm{.}\)不考虑实验误差,请你就此提出一种猜想: ______ .
            • 10.
              某兴趣小组对实验室制备氧气的反应条件进行如下探究实验.
              \(\rm{(1)}\)为探究不同催化剂对氯酸钾分解速度的影响,甲设计以下对比实验探究,在相同温度下,比较两组实验产生\(\rm{O_{2}}\)的快慢.
              Ⅰ\(\rm{.}\)将\(\rm{3.0g}\) \(\rm{KClO_{3}}\)与\(\rm{1.0g}\) \(\rm{MnO_{2}}\)均匀混合加热
              Ⅱ\(\rm{.}\)将\(\rm{x}\) \(\rm{g}\) \(\rm{KClO_{3}}\)与\(\rm{1.0g}\) \(\rm{CuO}\)均匀混合加热
              实验中Ⅱ中\(\rm{x}\)的值应为 ______ ;Ⅰ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
              实验结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rm{MnO_{2}}\)的催化能力比\(\rm{CuO}\)强.
              \(\rm{(2)}\)乙探究了影响双氧水分解速度的某种因素\(\rm{.}\)实验数据记录和可选装置如表:
              双氧水的质量 双氧水的浓度 \(\rm{MnO_{2}}\)的质量 相同时间内产生\(\rm{O_{2}}\)体积
              \(\rm{50.0g}\) \(\rm{1\%}\) \(\rm{0.1g}\) \(\rm{9mL}\)
              \(\rm{50.0g}\) \(\rm{2\%}\) \(\rm{0.1g}\) \(\rm{16mL}\)
              \(\rm{50.0g}\) \(\rm{4\%}\) \(\rm{0.1g}\) \(\rm{31mL}\)

              本实验中,测量\(\rm{O_{2}}\)体积的装置应该是 ______ \(\rm{(}\)填编号\(\rm{)}\);
              实验结论:乙探究中,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______ ,双氧水分解得越快.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