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问题:
              \(\rm{(1)t_{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甲 ______ 乙\(\rm{(}\)填“\(\rm{ < }\)”“\(\rm{ > }\)“或“\(\rm{=}\)”\(\rm{)}\);
              \(\rm{(2)P}\)点的含义 ______ ;
              \(\rm{(3)t_{2}℃}\)时,把\(\rm{20g}\)固体甲放入\(\rm{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______ \(\rm{g}\);
              \(\rm{(4)}\)欲将\(\rm{t_{2}℃}\)时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取的一种方法是 ______ ;
              \(\rm{(5)}\)如采甲物质中含有少量乙物质,若要提纯甲,一般采用 ______ 的方法。
            • 2.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式,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rm{(}\)  \(\rm{)}\)
              A.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所以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一定显碱性
              B.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因此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酸中都含有氢元素,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酸
              D.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时,其溶质质量减小,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 3.
              如图是\(\rm{A}\)、\(\rm{B}\)、\(\rm{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rm{(1)30℃}\)时向两个都盛有\(\rm{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rm{A}\)、\(\rm{B}\)两种物质至不能溶解为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较大的是 ______  溶液\(\rm{(}\)填“\(\rm{A}\)”或“\(\rm{B}\)”\(\rm{)}\)。
              \(\rm{(2)}\)将\(\rm{10℃}\)的\(\rm{A}\)、\(\rm{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rm{0℃}\),析出固体的质量大小是\(\rm{A}\) ______ \(\rm{B(}\)填“\(\rm{ > }\)”,“\(\rm{ < }\)”,“\(\rm{=}\)”或“无法判断”\(\rm{)}\)。
              \(\rm{(3)}\)将\(\rm{10℃}\)的\(\rm{A}\)、\(\rm{B}\)、\(\rm{C}\)饱和溶液升温至\(\rm{30℃}\),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______ 。若将\(\rm{30℃}\)时等质量的\(\rm{A}\)、\(\rm{B}\)的饱和溶液,加热蒸发等质量的水恢复至\(\rm{30℃}\),剩余溶液的质量关系大小为\(\rm{A}\) ______ \(\rm{B(}\)填“\(\rm{ > }\)”,“\(\rm{ < }\)”或“\(\rm{=}\)”\(\rm{)}\)
              \(\rm{(4)A}\)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rm{B}\)物质,通过 ______ 方法可以提纯其中的\(\rm{A}\)物质。
              \(\rm{(5)10℃}\)时将\(\rm{B}\)物质\(\rm{20g}\)溶于\(\rm{50g}\)水,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______ \(\rm{g}\),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______ 。\(\rm{(}\)计算结果准确到\(\rm{0.1\%)}\)若要增大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采取的措施是 ______ 。
            • 4.
              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性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rm{(}\)  \(\rm{)}\)
              A.甲的溶解度比乙大
              B.\(\rm{t_{1}℃}\)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rm{1}\):\(\rm{5}\)
              C.\(\rm{t_{2}℃}\)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将等质量甲、乙的两种溶液分别由\(\rm{t_{3}℃}\)降温至\(\rm{t_{2}℃}\),析出甲的质量一定比析出乙的质量大
            • 5.
              氯化钠和硝酸钾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rm{(}\)  \(\rm{)}\)
              A.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
              B.常用冷却结晶的方法从氯化钠溶液中获得其晶体
              C.\(\rm{40℃}\)时,将\(\rm{35}\) \(\rm{g}\)硝酸钾晶体放入\(\rm{50}\) \(\rm{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rm{39.0\%}\)
              D.将\(\rm{2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升温至\(\rm{60℃}\),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rm{(}\)忽略水分蒸发\(\rm{)}\)
            • 6.
              如图是\(\rm{A}\)、\(\rm{B}\)、\(\rm{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rm{(}\)  \(\rm{)}\)
              A.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大的是\(\rm{A}\)
              B.\(\rm{t_{1}℃}\)时,将\(\rm{25}\)克物质放入\(\rm{100}\)克水中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rm{A}\)
              C.将接近饱和的\(\rm{C}\)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是升高温度
              D.从\(\rm{B}\)溶液中结晶出\(\rm{B}\)的最好方法是冷却
            • 7.
              \(\rm{a}\)、\(\rm{b}\)两种固体物质\(\rm{(}\)均不含结晶水\(\rm{)}\)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在\(\rm{t_{1}℃}\)时,将\(\rm{a}\)、\(\rm{b}\)两种物质各\(\rm{60g}\)分别加入\(\rm{100}\)水中,充分溶解后,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rm{(}\)  \(\rm{)}\)
              A.\(\rm{t_{1}℃}\)时,得到的两种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B.将所配制的\(\rm{a}\)、\(\rm{b}\)两种溶液从\(\rm{t_{1}℃}\)同步降温,\(\rm{a}\)析出的晶体比\(\rm{b}\)多
              C.\(\rm{t_{2}℃}\)时\(\rm{a}\)的溶解度比\(\rm{b}\)大
              D.将所得的两种溶液温度升高到\(\rm{t_{2}℃}\)时,\(\rm{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rm{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8.
              下列四个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rm{(}\)  \(\rm{)}\)
              A.
              向灼热的氧化铜中通入一氧化碳气体
              B.
              向含有少量氯化铝的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镁粉至过量
              C.
              向相同浓度和体积的稀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镁粉和铁粉
              D.
              在\(\rm{40℃}\),将饱和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至有白色晶体析出
            • 9.
              据文字记载,我们的祖先在神农氏时代就开始利用海水晒盐。海水晒盐的原理是\(\rm{(}\)  \(\rm{)}\)
              A.日晒风吹使海水中的氯化钠蒸发
              B.日晒风吹使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
              C.日晒风吹使氯化钠的溶解度变小
              D.日晒风吹使水分蒸发晶体析出
            • 10.
              海水中含有氯化钠、氯化钙等物质,下面是从海水中提取氯化钠的大致过程和氯化钠、氯化钙的溶解度表。
              温度\(\rm{/℃}\) \(\rm{0}\) \(\rm{10}\) \(\rm{20}\) \(\rm{30}\) \(\rm{40}\)
              溶解度\(\rm{/g}\) 氯化钠 \(\rm{35.7}\) \(\rm{35.8}\) \(\rm{36.0}\) \(\rm{36.3}\) \(\rm{36.6}\)
              氯化钙 \(\rm{59.5}\) \(\rm{65.0}\) \(\rm{74.5}\) \(\rm{100}\) \(\rm{116}\)

              请回答下列问题。
              \(\rm{(1)}\)将粗盐从海水中结晶出来的方法是 ______ ,将粗盐和母液分离的操作是 ______ 。
              \(\rm{(2)}\)经长时间日晒,氯化钙也不易大量结晶析出的原因是 ______ 。\(\rm{40℃}\)时,\(\rm{50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钙 ______ \(\rm{g}\)。
              \(\rm{(3)}\)根据海水晒盐的原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______ 。\(\rm{(}\)填序号\(\rm{)}\)
              A.海水进入贮水池,海水的成分基本不变
              B.在蒸发池里,海水中水的质量逐渐增加
              C.析出晶体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