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在O2、H2、CO、CO2四种气体中:
              (l)具有毒性的可燃性气体是    
              (2)能灭火的气体为    
              (3)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气体有    
              (4)能支持燃烧的气体是    
              (5)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是    
            • 2. 根据表中五种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和溶解性,回答下列问题:
               空气NH3CH4HClO2
              密度/gL-11.2930.7710.7171.6291.43
              溶解性--极易溶难溶极易溶难溶

              (1)既能用排水法,又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是    
              (2)用如图所示盛满水的集气瓶收集CH4,气体应从    端进入.
            • 3. 下列各组气体中都能用排水法收集的一组是(  )
              A.二氧化碳、氧气、氢气
              B.氮气、氢气、二氧化碳
              C.氢气、氧气、氮气
              D.氧气、二氧化碳、氮气
            • 4. 利用家中的杯子、瓶子、碗、筷、匙、饮料吸管,以及食盐、冰糖和水,不能进行有关实验操作练习的是(  )
              A.固体溶解
              B.液体倾倒
              C.排水集气
              D.过滤
            • 5. N0是汽车尾气中的一种大气污染物,它是一种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在空气中能与氧气迅速反应而生成红棕色的NO2气体.在实验室中,收集N0可选用的集气方法是(  )
              A.
              B.
              C.
              D.选项A和选项B皆可
            • 6. (2012•上虞区一模)据浙江在线《水能灭火,可是昨天这场雨,却在一起火灾当中充当了“油”的角色》报道:30米挂车一路撒“火种”江南大道“电光石火”13小时!这一切都是因为一辆载有20多吨电石的大货车.据介绍,电石,化学名称碳化钙(CaC2),不可燃,是一种有机合成化学工业的基本原料,化学性质非常活泼,遇水后能激烈分解产生乙炔(C2H2)气体和氢氧化钙,释放出大量的热.乙炔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请回答:
              (1)请写出碳化钙遇水后的化学方程式:    
              (2)根据上述信息,你认为如果在实验室要收集乙炔气体,可以采用图中的    
            • 7. 下列实验操作或设计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 8. 在通常情况下,氯气是一种黄绿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实验室常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过剩的氯气,其反应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Cl2+2NaOH=NaCl+NaClO+H2O(NaClO即为次氯酸钠).试回答:
              (1)黄绿色、具有刺激性气味,这属于氯气的    (填“物理”或“化学”) 性质.
              (2)实验室收集氯气时,可用    法,这是因为氯气具有    的性质.
              (3)将氯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发生的反应与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氯气的反应相似,其化学方程式是:    
            • 9. 一氧化氮是汽车尾气中的一种大气污染物,它是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在空气中能与氧气迅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在实验室中,收集一氧化氮时可选用的收集方法是(  )
              A.排水集气法
              B.向上排空气集所法
              C.向下排空气集气法
              D.排水集气法或向上排空气集气法
            • 10. 一氧化氮是汽车尾气的一种大气污染物,它是一种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在空气中能与氧气迅速反应而产生红棕色的二氧化氮.在实验室中,收集一氧化氮时可以选择的收集方法是(  )
              A.向上排空法
              B.向下排空法
              C.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法
              D.排水法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