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010年4月28日某媒体题为“排污工程施工,毒气放倒三人”的报道,引起某兴趣小组同学的思考.
              提出问题:排污管道中的毒气有什么成分?
              查阅资料:
              I.排污管道中的大部分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发酵会产生CO、CO2、H2S,CH4等.
              Ⅱ.H2S气体能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黑色沉淀,且能与碱溶液发生中和反应.
              提出猜想:小组同学对排污管道气含有上述气体中最少3种成分的猜想如下:
              猜想1:有CO、CO2、H2S;   猜想2:有CO、CO2、CH4
              猜想3:有CO、H2S、CH4;    猜想4:有CO2、H2S、______;
              猜想5:有CO、CO2、H2S、CH4
              实验方案: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了下图所示的装置并进行探究(夹持仪器已省略).
              问题讨论:
              (1)如果A装置没有明显变化,则猜想______成立;
              (2)在验证猜想1的实验中,装置C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若要进一步验证气体燃烧后的产物,操作是:迅速把烧杯倒过来,向烧杯内注入______,振荡.
              (3)要确证猜想5中是否有CH4,某同学认为图示装置有不足之处,需要在装置C与D之间加一个______装置.改进后,若气体燃烧,且D装置内壁出现______,证明气体中一定含有CH4
            • 2.
              \(\rm{(1)}\)纸火锅\(\rm{(}\)见图\(\rm{)}\)在京城悄然兴起,这种纸火锅精巧漂亮,白色的底衬着火锅食料,干净、醒目;纸火锅在使用时无烟、无味;不会被火点燃\(\rm{.}\)纸火锅烧不着的原因是 ______ .
              \(\rm{(2)}\)人们常使用固体酒精做为纸火锅加热的热源\(\rm{.}\)小刚观察到服务员用盖子熄灭固体酒精\(\rm{.}\)服务员利用的灭火原理是 ______ .
              \(\rm{(3)}\)小刚无意中发现,将饮用的某品牌碳酸饮料所放出的气体喷在了燃烧着的固体酒精上,火焰熄灭.
              猜想与假设:
              根据上述现象推测,该气体是 ______ ,该气体所具有的性质是 ______ .
              实验验证:
              将该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有白色沉淀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
            • 3.
              最近,由于气温下降使天然气需求量陡然增加,某城市有报道称天然气日缺\(\rm{20}\)多万立方米,部分商户被停、限气.
              \(\rm{(1)}\)、家中厨房如果漏气,下列应急措施不可行的有 ______ \(\rm{(}\)填序号\(\rm{)}\).
              A.关闭气源阀门   \(\rm{B.}\)打开门窗  \(\rm{C.}\)立即打开抽油烟机
              \(\rm{(2)}\)、天然气在第一次通过管道输送到用户时,必须事先在管道内充满氮气,这样做的目的 ______ ;天然气燃烧时,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 \(\rm{.}\)在使用天然气时常加入少量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rm{.}\)加入乙硫醇的作用是 ______ .
              \(\rm{(3)}\)、“可燃冰”又称天然气水合物\(\rm{(CH_{4}⋅xH_{2}O)}\),它是在海底的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rm{1}\)体积“可燃冰”可储藏\(\rm{100~200}\)体积的甲烷\(\rm{.}\)关于“可燃冰”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______ .
              A.“可燃冰”不是冰             \(\rm{B.}\)“可燃冰”的实质是水变成的固态油
              C.“可燃冰”的可燃成分是甲烷   \(\rm{D.}\)“可燃冰”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重要能源
              \(\rm{(4)}\)、结合低碳生活的主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______ .
              A.提倡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树木
              B.提倡乘坐公共交通方式出行,严禁驾驭私家车出行
              C.提倡使用电子邮件、\(\rm{MSN}\)等即时通讯工具,禁用打印机和传真机
              D.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用具,逐步禁止进口和销售普通照明白炽灯
              \(\rm{(5)}\)、生活中少买一件不必要的衣服可以节约\(\rm{2.5kg}\)标准煤\(\rm{(}\)已知标准煤的平均含碳量为\(\rm{72\%)}\),则相应减排二氧化碳 ______ \(\rm{kg}\).
              \(\rm{(6)}\)、控制变量法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rm{.}\)图示的对比实验不能实现探究目的是 ______ .

              A.甲图中\(\rm{①②}\)对比可探究铁的锈蚀与植物油是否有关
              B.甲图中\(\rm{①③}\)对比可探究铁的锈蚀与水是否有关
              C.乙图中\(\rm{(}\)Ⅲ\(\rm{)(}\)Ⅳ\(\rm{)}\)对比可探究水能否让紫色石蕊浸泡后的干纸花变红
              D.乙图中\(\rm{(}\)Ⅱ\(\rm{)(}\)Ⅳ\(\rm{)}\)对比可探究二氧化碳能否让紫色石蕊浸泡后的干纸花变红.
            • 4.
              小辰和小昕看到一则新闻:\(\rm{2009}\)年\(\rm{12}\)月\(\rm{15}\)日,某市一辆满载电石的货车遇大雨引发熊熊大火\(\rm{.}\)电石遇水为什么会引起火灾?请教老师后获知:电石主要成分为碳化钙\(\rm{(CaC_{2})}\),它没有可燃性且遇水会产生气体\(\rm{.}\)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以下探究.
              \(\rm{[}\)实验探究\(\rm{]}\):
              提出问题 实验现象 结论
              \(\rm{(1)}\) ______ 向盛有一小块电石的试管中,滴入少量的水,发现有气泡产生,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感觉到 ______ 电石与水反应放热
              \(\rm{(2)}\)电石与水反应生成的气体是否具有可燃性? 收集一小试管该气体,点火,观察到有明亮的火焰 该气体具有 ______ 性
              \(\rm{(3)}\)该气体可能含有碳、氢元素吗? 点燃气体,用干燥的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内壁出现水雾;然后迅速将烧杯倒置,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 该气体 ______
              \(\rm{(}\)选填“一定”或“不一定”\(\rm{)}\)含碳、氢元素
              \(\rm{[}\)反思\(\rm{]}\)通过上述素材,谈谈你对灭火方法的新认识 ______ .
            • 5.

              \(\rm{(1)}\)请用化学符号填空:\(\rm{3}\)个氮分子________;能与水反应而做干燥剂的物质_____;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_____。

              \(\rm{(2)}\)酒精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消防队员常用高压水枪灭火,其灭火的原理是_________;氢气作燃料的优点是_________\(\rm{(}\)答出一条即可\(\rm{)}\)

              \(\rm{(3)}\)红磷燃烧除需要氧气外,还需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红磷做“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时,若红磷的量不足,所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___\(\rm{(}\)填“偏大\(\rm{"}\)、“偏小\(\rm{"}\)或“不变”\(\rm{)}\)。

              \(\rm{(4)}\)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的单质为________,该反应前后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的元素为___,生成物的质量比为_____。



              \(\rm{(5)①}\)冬天常用的“暖贴”中发热剂主要成分有铁粉、活性炭、氯化钠和水等,其发热原理是利用铁生锈时放热,发热剂需与空气中_____________接触才会发热。

              \(\rm{②}\)使用后,发现暖贴内有的物质变成红色,请写出该红色物质和\(\rm{C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6)}\)一定条件下,\(\rm{4.8 g CH_{4}}\)与\(\rm{16.0 g O_{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rm{10.8 g H_{2}O}\)、\(\rm{4.4 g CO_{2}}\)和物质\(\rm{X}\)。则\(\rm{X}\)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rm{g}\);该反应方程式中\(\rm{O_{2}}\)与\(\rm{X}\)化学计量数之比为____________。

            • 6.

              金属活动顺序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重要应用

              \(\rm{(1)}\)铝比较活泼,为什么铝制品却有较好的搞腐蚀性能?


              \(\rm{(2)}\)农业上不能用铁制容器配制波尔多液\(\rm{(}\)含硫酸铜\(\rm{)}\),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rm{(3)}\)探究实验:分别将不同量的铁粉加入一定量的\(\rm{Al(NO_{3})_{3}}\)、和\(\rm{Cu(NO_{3})_{2}}\) 、\(\rm{AgNO_{3}}\)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以下是不同情况下对固体或滤液成分的探究。
              \(\rm{①}\)若向所得固体上滴加盐酸有气泡产生,则该固体含有金属为____________。

              \(\rm{②}\)猜想:滤液中溶质为\(\rm{Al(NO}\)\(\rm{{\,\!}_{3}}\)\(\rm{)}\)\(\rm{{\,\!}_{3}}\)、和\(\rm{Fe(NO}\)\(\rm{{\,\!}_{3}}\)\(\rm{)}\)\(\rm{{\,\!}_{2}}\) 、\(\rm{AgNO}\)\(\rm{{\,\!}_{3}}\),请分析猜想不合理的原因。

            • 7. 某化学兴趣活动小组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如下探究实验:
              \(\rm{(1)}\)如图所示,在一个具有刻度和可以滑动的活塞的玻璃容器中放入一粒白磷\(\rm{(}\)白磷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为\(\rm{40℃)}\),将玻璃容器固定好,放在盛有\(\rm{85℃}\)热水的烧杯上\(\rm{.}\)请回答下列问题:
              \(\rm{①}\)实验中可以看到玻璃容器内白磷燃烧时的现象是 ______ \(\rm{.}\)实验结束后,恢复至常温,活塞应停在刻度 ______ 处,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白磷燃烧消耗了空气中气态的 ______ 而生成了固态的 ______ ,从而使玻璃容器内的气体体积 ______ \(\rm{(}\)填“增大”、“减小”或“不变”\(\rm{)}\).
              \(\rm{②}\)玻璃容器内余下的气体主要是 ______ .
              \(\rm{③}\)此反应中白磷要过量,目的是 ______ .
            • 8.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初中化学课上做过许多实验,例如:

              \(\rm{A}\)组

              \(\rm{B}\)组

              实验\(\rm{C}\)

              碱式碳酸铜性质的

              探究

              甲烷性质的

              探究

              铁钉锈蚀条件的探究

              金属活动性的探究

              燃烧条件的探究






              若按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分类,应将实验\(\rm{C}\)归为\(\rm{(1)}\)        组\(\rm{(}\)填“\(\rm{A}\)”或“\(\rm{B{{'}}’)}\),理由是\(\rm{(2)}\)                                         

            • 9.
              小明和小红对市场上销售的一种真空充气包装的形如小枕头“蛋黄派“发生了兴趣。他们查阅资料获知:这种真空充气包装技术,即将食品装入包装袋,抽出包装袋内空气,再充入某种气体,然后封口。它能使食品保持原有的色、香、味及营养价值,防止食品受压而破碎变形。那么,这是什么气体呢?小红猜想是氮气,小明猜想是二氧化碳。

              \(\rm{(1)}\)请你帮助他们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来判断小明的猜想是否正确,简要写出操作步骤\(\rm{(}\)步骤、现象和结论\(\rm{)}\):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你认为食品充气包装,对所充气体的要求是\(\rm{(}\)写出两点即可\(\rm{)}\):

              \(\rm{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