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rm{2017}\)年\(\rm{5}\)月我国发布了四种新元素的中文名称,如图是其中一种元素的信息,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rm{(}\)  \(\rm{)}\)
              A.镆属于金属元素
              B.四种新元素的原子中质子数不同
              C.镆的原子序数\(\rm{115}\)表示其核内有\(\rm{115}\)个中子
              D.“\(\rm{Mc}\)”表示镆这种物质、镆元素、\(\rm{1}\)个镆原子
            • 2.

              日常生活中,人们利用碳酸钠溶液具有碱性,清洗餐具上的油污,碱性越强,去油污的效果越好。小菁决定对影响碳酸钠溶液碱性的因素展开探究,请你参与。

              用不同温度的水,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分别为\(\rm{2%}\)、\(\rm{6%}\)和\(\rm{10%}\)的碳酸钠溶液,依次测量溶液的\(\rm{pH}\),记录数据如下表:

              实验编号

              \(\rm{a_{1}}\)

              \(\rm{a_{2}}\)

              \(\rm{a_{3}}\)

              \(\rm{b_{1}}\)

              \(\rm{b_{2}}\)

              \(\rm{b_{3}}\)

              \(\rm{c_{1}}\)

              \(\rm{c_{2}}\)

              \(\rm{c_{3}}\)

              溶质质量分数

              \(\rm{2%}\)

              \(\rm{2%}\)

              \(\rm{2%}\)

              \(\rm{6%}\)

              \(\rm{6%}\)

              \(\rm{6%}\)

              \(\rm{10%}\)

              \(\rm{10%}\)

              \(\rm{10%}\)

              水的温度\(\rm{/℃}\)

              \(\rm{20}\)

              \(\rm{40}\)

              \(\rm{60}\)

              \(\rm{20}\)

              \(\rm{50}\)

              \(\rm{60}\)

              \(\rm{20}\)

              \(\rm{40}\)

              \(\rm{70}\)

              溶液的\(\rm{pH}\)

              \(\rm{10.90}\)

              \(\rm{11.18}\)

              \(\rm{11.26}\)

              \(\rm{11.08}\)

              \(\rm{11.27}\)

              \(\rm{11.30}\)

              \(\rm{11.22}\)

              \(\rm{11.46}\)

              \(\rm{11.50}\)

              请你分析表中数据回答:

              \(\rm{(1)}\)溶液碱性最强的是________\(\rm{(}\)填实验编号\(\rm{)}\)。

              \(\rm{(2)}\)要得出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化与\(\rm{pH}\)变化关系的结论,可选择的一组实验是________\(\rm{(}\)填实验编号\(\rm{)}\),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

              \(\rm{(3)}\)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的变化与碳酸钠溶液的\(\rm{pH}\)变化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

              \(\rm{(4)}\)小菁将适量碳酸钠粉末撒在沾有油污的餐具上,并冲入适量的热水,再进行擦洗,达到较好的洗涤效果,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 3.

              为了研究物质的溶解现象,设计并进行了如表实验。


               实验

               

               

               现象

              固体溶解,形成紫色溶液 

              固体几乎不溶解 

              固体溶解,形成紫红色溶液 

              \(\rm{(1)}\)对比实验\(\rm{①}\)、\(\rm{②}\)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rm{(2)}\)设计实验\(\rm{②}\)、\(\rm{③}\)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4.
              我们研究和发展化学学科的最基本的手段是\(\rm{(}\)  \(\rm{)}\)
              A.逻辑推理
              B.大气探测
              C.化学实验
              D.精确运算
            • 5.
              下列探究没有意义的是\(\rm{(}\)  \(\rm{)}\)
              A.探究高温下碳与氧化铜反应的产物中是否含有一氧化碳
              B.探究钠与水的反应产生的气体可能是氢气
              C.探究镁条表面灰黑色的物质可能只是氧化镁
              D.探究铜丝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时出现的黑色物质可能是炭黑
            • 6. 下列探究没有意义的是(  )
              A.探究高温下碳与氧化铜反应的产物中是否含有一氧化碳
              B.探究钠与水的反应产生的气体可能是氢气
              C.探究镁条表面灰黑色的物质可能只是氧化镁
              D.探究铜丝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时出现的黑色物质可能是炭黑
            • 7. 在一次探究成果汇报课上,某同学展示了她的探究实验:取一瓶无色的硫化氢(H2S)气体和一瓶无色的二氧化硫气体(SO2),然后瓶口对瓶口抽去玻璃片放置(如图),一段时间后,两瓶的内壁上均出现水珠,并且有淡黄色的细微颗粒物附在瓶内壁上(已知是硫单质).试分析此同学的探究活动取得了哪些成果.
            • 8. 下面是某同学“化学笔记”的摘录,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B.化学家们可以创造新的元素,但不能创造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C.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D.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 9. 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科学史上有多种观点.其中,“宇宙胚种论”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来自于宇宙的其他天体,通过适当途径到达地球.近年来,对一些陨石成分的分析发现,在其他天体上存在有构成生命物质的各种有机物,如氨基酸等.对一些彗星成分分析,也发现一些彗星中存在简单的有机物.你认为“宇宙胚种论”的观点是(  )
              A.正确的,应当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来自于宇宙
              B.错误的,因为课本告诉我们: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地球上的非生命物质
              C.一种没有任何事实依据的猜想,没有任何科学价值
              D.一种事实根据很少的假说,至今既不能证否也不能证实
            • 10. (2015秋•马关县校级期末)如图是摄影师在印尼婆罗洲的卡加岛拍摄到的一幅有趣照片.研究人员猜测.猩猩可能是看到当地渔民用长矛捕鱼,于是学会了用树枝刺鱼的捕猎方式.
              (1)猩猩的这种行为属于    反射.(填“条件”或“非条件”)
              (2)猩猩看到的鱼的位置比实际位置要    (填“深”或“浅”).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