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第\(1\)、\(2\)、\(3\)次实验装置分别如图甲、乙、丙所示.

              次数

              钩码重

              \(G/N\)

              钩码上升高度

              \(h/m\)

              有用功

              \(W_{有}/J\)

              测力计拉力

              \(F/N\)

              测力计移动距离\(s/m\)

              总功

              \(W_{总}/J\)

              机械效率\(\eta\)

              \(1\)

              \(2\)

              \(0.1\)

              \(0.2\)

              \(0.9\)

              \(0.3\)

              \(0.27\)

              \(74.1\%\)

              \(2\)

              \(4\)

              \(0.1\)

              \(0.4\)

              \(1.6\)

              \(0.3\)

              \(0.48\)

              \(83.3\%\)

              \(3\)

              \(4\)

              \(0.1\)

               

              \(1.1\)

              \(0.5\)

              \(0.55\)

               



              \((1)\)本次实验中,应沿竖直方向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上升。
              \((2)\)比较第\(1\)次实验和第\(2\)次实验,可得结论:使用同样的滑轮组,提起的钩码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___。

              \((3)\)第\(3\)次实验中所做的有用功是_______\(J\),机械效率是___________。

              \((4)\)如图所示,第\(3\)次实验中动滑轮个数比第\(2\)次实验多,动滑轮自重增大,对动滑轮所做的额外功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因而,由第\(2\)、\(3\)次实验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_____有关。

              \((5)\)综合上述结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有增大有用功,_____额外功\((\)选填“增大”或“减小”\()\)。

            • 2.

              小明“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时所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小明对同一滑轮组进行实验探究。



              序号

              项目 

              \(1\)

              \(2\)

              \(3\)

              钩码重\(/N\)

              \(4\)

              \(6\)

              \(8\)

              钩码上升的高度\(/m\)

              \(0.1\)

              \(0.1\)

              \(0.1\)

              绳端的拉力\(/N\)

              \(1.8\)

              \(A\)

              \(3\)

              绳端上移的距离\(/m\)

              \(0.3\)

              \(0.3\)

              \(0.3\)

              机械效率

              \(74\%\)

              \(80\%\)

              \(B\)

               

               

              \((1)\)实验过程中,小明竖直向上_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得到了上表中的数据。

              \((2)\)请你将表中数据补充完整。\(A\)处填__________;\(B\)处填_____________。

              \((3)\)分析比较表中的数据,你认为同一滑轮组机械效率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测力时发现运动过程中读数有些不方便,为改变这种情况,小明在弹簧测力计静止下来时读数,与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动比较,这样他测得的机械效率将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3. 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滑轮组机械效率,记录数据如下表.

              \((1)\)实验时,应沿竖直方向\(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

              \((2)\)第\(2\)次实验中,拉力做的总功是\(_____\)\(J\);滑轮组做的有用功是\(_____\)\(J\),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由记录数据分析,两次机械效率不同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小明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有关;

                  猜想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大小有关;

                  猜想三: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小明通过如图所示的实验验证猜想\(.\)验证猜想二和猜想三时所得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1\)

              \(2\)

              \(3\)

              \(4\)

              \(5\)

              接触面

              木板

              木板

              木板

              棉布

              毛巾

              压力\(/N\)

              \(1.0\)

              \(1.5\)

              \(2.0\)

              \(1.0\)

              \(1.0\)

              弹簧测力计示数\(/N\)

              \(0.4\)

              \(0.6\)

              \(0.8\)

              \(0.5\)

              \(0.6\)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着木块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其目的是使滑动摩擦力的大小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为验证猜想一,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着木块沿水平方向以不同的速度在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示数相同,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的速度________.

              \((3)\)分析________次实验可验证猜想二,在接触面不变的条件下,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大小________.

              \((4)\)分析\(1\)、\(4\)、\(5\)次实验,小明得出,在压力相同的条件下,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老师提出小明的实验设计应加以改进,应控制在____________相同的条件下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同.

              【实验拓展】

              \((5)\)若某次实验时物体做加速运动,则所测得的滑动摩擦力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6)\)小明还想验证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是否有关,他将木块切去一半,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在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0.2 N\),比较实验结果,于是小明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你认为他的结论________\((\)选填“可靠”或“不可靠”\()\),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7)\)实验中,小明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经常不稳定,为此,小明做了如图所示的改进,其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8)\)小明完成实验后,将长木板一端支起,用弹簧测力计沿平行于长木板的方向向上拉着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92 N\),则木块对木板的压力为__________\(N.(\)已知木板长\(0.5 m\),支起的高度为\(0.3 m\),木块重\(1 N)\)

            • 5. 如图所示,建筑工人用一个滑轮组将重为600N的物体匀速提升2m所用的时间为40s,且匀速提升重物的过程中,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5%(绳重及绳与滑轮间的摩擦不计),求:
              (1)绳子下落的速度?
              (2)工人所做的有用功多大?
              (3)拉力的功率多大?
              (4)动滑轮的重多大?
              (5)若用该滑轮组将800N的重物匀速提起2m,机械效率又是多大?
            • 6. 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第1、2、3次实验装置分别如图甲、乙、丙所示.
              次数 钩码重G/N 钩码上升高度h/m 有用功/J 测力计拉力F/N 测力计移动距离s/m 总功W/J 机械效率η
              1 2 0.1 0.2 0.9 0.3 0.27 74.1%
              2 4 0.1 0.4 1.6 0.3 0.48 83.3%
              3 4 0.1 1.1 0.5 0.55
              (1)比较第1次实验和第2次实验,可得结论:使用同样的滑轮组,提起的钩码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 ______
              (2)第3次实验中所做的有用功是 ______ J,机械效率是 ______
              (3)第3次实验中动滑轮个数比第2次实验多,动滑轮自重增大,对动滑轮所做的额外功 ______ (选填“增大”或“减小”),因而,由第2、3次实验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 ______ 有关.
              (4)综合上述结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有增大有用功, ______ 额外功(选填“增大”或“减小”).
            • 7.
              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第\(1\)、\(2\)、\(3\)次实验装置分别如图甲、乙、丙所示.
              次数 钩码重\(G/N\) 钩码上升高度\(h/m\) 有用功\({\,\!}_{有}/J\) 测力计拉力\(F/N\) 测力计移动距离\(s/m\) 总功\(W_{总}/J\) 机械效率\(η\)
              \(1\) \(2\) \(0.1\) \(0.2\) \(0.9\) \(0.3\) \(0.27\) \(74.1\%\)
              \(2\) \(4\) \(0.1\) \(0.4\) \(1.6\) \(0.3\) \(0.48\) \(83.3\%\)
              \(3\) \(4\) \(0.1\) \(1.1\) \(0.5\) \(0.55\)
              \((1)\)比较第\(1\)次实验和第\(2\)次实验,可得结论:使用同样的滑轮组,提起的钩码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 ______ .
              \((2)\)第\(3\)次实验中所做的有用功是 ______ \(J\),机械效率是 ______ .
              \((3)\)第\(3\)次实验中动滑轮个数比第\(2\)次实验多,动滑轮自重增大,对动滑轮所做的额外功 ______ \((\)选填“增大”或“减小”\()\),因而,由第\(2\)、\(3\)次实验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 ______ 有关.
              \((4)\)综合上述结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有增大有用功, ______ 额外功\((\)选填“增大”或“减小”\()\).
            • 8.

              Ⅰ\(.\)小宇骑车时发现,不踩踏脚板,车也能滑行一段距离,他在不同的路面上多次尝试后猜想:车滑行的距离可能与路面的粗糙程度和速度有关\(.\)为探究其中的奥秘,他在水平桌面上搭成一斜面,用小球做实验,并用毛巾、棉布、木板等改变水平桌面的粗糙程度.

              \((1)\)为了探究小球在水平面上的滑行距离与速度的关系,小宇应先后三次将小球从斜面的________\((\)同一\(/\)不同\()\)高度处释放,比较小球在________\((\)同一\(/\)不同\()\)粗糙面上滑行

              的距离.

              \((2)\)为探究小球滑行距离与水平面粗糙程度的关系,小宇先后三次将小球从斜面上的同一高度处释放,三次实验结果如图所示,由此得到结论:________;小宇认为,通过进一步推理可以得出结论: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阻力作用,将________,说明力是________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Ⅱ\(.\)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相关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次数

              钩码重\(/N\)

              钩码上升的高度\(/m\)

              绳端的拉力\(/N\)

              绳端移动的距离\(/m\)

              机械效率

              \(1\)

              \(4\)

              \(0.10\)

              \(1.8\)

              \(0.3\)

               

              \(2\)

              \(6\)

              \(0.10\)

              \(2.5\)

              \(0.3\)

               

              \(3\)

              \(6\)

              \(0.15\)

              \(2.5\)

               

               

              \((1)\)实验中,使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应竖直向上___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

              \((2)\)第二次实验中,\(2s\)内钩码上升的高度为\(0.1m\),则它运动的速度为________\(m/s\).

              \((3)\)第三次实验中,绳端移动的距离为________\(m\),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

              \((4)\)分析比较第一、二两次实验数据,有用功\(W_{1有}\)________\(W_{2有}\),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_{1}\)________\(η_{2}(\)两空均选填“\( > \)”或“\(=\)”或“\( < \)”\().\)由此可知,可采用________的方法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 9.

              在“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中:

              \((1)\)在拉动弹簧测力计时,应注意使弹簧测力计做     运动。

              \((2)\)图中用\((a)\)套滑轮组用\(F=15N\)拉力将\(G\)\(=30N\)的重物提升\(40cm\),则拉力所做的有用功为    \(J\),此时机械效率为      

              \((3)\)若提同一个重物,改用\((b)\)套滑轮组,则机械效率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10.

              \(1)\)在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丽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三次实验,已知三个小球的质量\(m\)\({\,\!}_{1} < \)\(m\)\({\,\!}_{2}=\)\(m\)\({\,\!}_{3}\),小球放在斜面上的高度\(h\)\({\,\!}_{1}=\)\(h\)\({\,\!}_{2} > \)\(h\)\({\,\!}_{3}\)


              让球从同一光滑的斜面上某处由静止开始向下运动,然后与放在水平面的木块相碰,球与木块在水平面上共同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
              \((1)\)实验中我们通过观察 ______来判断铁球动能的大小.
              \((2)\)选用甲、乙两图,是为了探究动能大小与 ______的关系,实验中应控制小球速度相同,具体做法是让铁球从斜面的 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高度由静止滚下.
              \((3)\)为了探究动能的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关系,应该让同一铁球从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滚下,推动纸盒做功,应选用 ____________两个图来分析,并由此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利用斜面搬运物体的过程中,提出了一个问题:“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没有关系?”针对这个问题,他通过在斜面上拉动物体进行了探究\((\)如图所示\()\),测得的实验数据如表中所示:

              实验次数

              斜面的
              倾斜程度

              物体重
              \(G/N\)

              物体上升高度\(h\)\(/\)\(m\)

              沿斜面拉力
              \(F/N\)

              物体移动距离\(S/\)\(m\)

              有用功
              \(W_{有}/J\)

              总功
              \(W_{总}/J\)

              机械效率\(η\)

              \(1\)

              较缓

              \(5.0\)

              \(0.10\)

              \(1.6\)

              \(0.50\)

              \(0.50\)

              \(0.80\)

              \(63\%\)

              \(2\)

              较陡

              \(5.0\)

              \(0.15\)

              \(2.2\)

              \(0.50\)

              \(0.75\)

              \(1.10\)

              \(68\%\)

              \(3\)

              最陡

              \(5.0\)

              \(0.25\)

              \(3.1\)

              \(0.50\)

               

              \(1.55\)

               

              \(( \)\(l\)\()\)沿斜面拉动物体时,应使其做 ____________运动.
              \((2)\)根据表中的数据可求出第\(③\)次实验中拉力所做的有用功为 ______\( J\),机械效率是 ______.
              \((3)\)通过对上述实验数据的分析可知,斜面的省力情况与斜面倾斜程度的关系是:斜面越缓,越 ______.
              \((4)\)通过对上述实验数据的分析,对斜面机械效率的问题可获得的初步结论是: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